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泌尿系统疾病端粒酶活性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泌尿系统疾病尿脱落细胞和相关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 ,了解泌尿系统肿瘤发生可能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 应用TRAP -PCRELISA法对 5 4例膀胱癌 ,15例肾癌肿瘤组织和尿脱落细胞及非癌患者和尿脱落细胞进行端粒酶活性测定。结果  90 2 % (5 0 /5 4)膀胱癌组织 ,93 3% (14/15 )肾癌组织端粒酶呈阳性 ,相应尿脱落细胞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 90 1%、2 0 0 % ,其它疾病和尿脱落细胞均未检出端粒酶。结论 端粒酶活性与肿瘤的发生有关 ,并可为某些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指标与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2.
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膀胱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检测端粒酶活性在膀胱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TRAP-PCR-ELISA法检测32例膀胱癌患者尿液和膀胱冲洗液中脱落细胞、膀胱癌组织、20例正常膀胱组织及14例非膀胱肿瘤患者尿液脱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并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32例膀胱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膀胱冲洗液脱落细胞、膀胱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分别为65.6%(21/32)、71.9%(23/32)和84.0%(27/32),20例正常膀胱组织端粒酶活性均为阴性,14例非膀胱肿瘤患者尿液中1例端粒酶活性阳性。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分级、分期之间差异无明显相关性(P〉0.05),敏感性明显高于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查。结论:尿液、膀胱冲洗液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测定敏感性较高.可用于膀胱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膀胱癌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通过检测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早期诊断膀胱癌。方法:采用改进的银染-TRAP(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分别对4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10例膀胱良性病变患者及8例正常人尿脱落细胞进行了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24例G1级(分化良好)的膀胱癌患者,端粒酶活性强阳性12例,弱阳性6例(阳性率75.0%),21例G2,G3级膀胱癌患者,强阳性16例,弱阳性3例(阳性率94.5%),膀胱良性病变患者及正常人尿脱落细胞只有1例端粒酶活性呈弱阳性,其余全部阴性。结论: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特异性强,敏感性高,与病理分类,组织分级等无明显关系,提示有可能成为膀胱癌临床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膀胱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膀胱癌早期诊断的新的无创性检查方法。方法 应用端粒酶活性PCR-ELISA法和细胞学方法对53例膀胱癌、26例良性膀胱疾病和17例正常人尿脱落细胞进行检测,并对2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以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PCR-ELISA法检测膀胱癌患者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总阳性率(64.2%)明显高于尿细胞学检查的总阳性率(39.6%);在早期、低给别膀胱癌(T1、G1)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乳腺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PCR-ELISA法检测79例术前乳腺肿瘤穿刺活检标本和大体标本的端粒酶活性并与病理诊断进行对照。结果:乳腺癌65例,穿刺组织端粒酶阳性57例,阳性率为87.7%;大体组织端粒酶阳性54例,阳性率83.1%;淋巴结有转移者端粒酶活性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乳腺良性疾病14例,端粒酶阳性2例,阳性率14.3%。结论:术前乳腺肿瘤穿刺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有利于乳腺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可以间接了解乳腺癌的进展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组装简便实用的端粒酶活性相对定量检测试剂盒,建立了膀胱肿瘤端粒酶活性非同位素相对定量检测技术。方法:用银染-TRAP略行改良,对54例膀胱癌组织、癌旁组织、12例正常膀胱黏膜,其中46例膀胱癌患者同时收集了尿液及膀胱冲洗液的脱落细胞进行端粒酶活性相对定量值分析。结果:54例膀胱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相对定量值阳性率与正常膀胱黏膜和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相对定量值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P<0.001);癌旁组织略高于正常膀胱黏膜,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46例膀胱癌膀胱冲洗液与尿液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54例膀胱癌与癌旁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相对定量均值及标准差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46例膀胱癌冲洗液与尿液端粒酶活性相对定量均值及标准差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建立了膀胱肿瘤端粒酶活性的非同位素相对定量分析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性高的特点,该方法可作为恶性肿瘤诊断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在宫颈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用TRAP-ELISA法检测34例宫颈癌和21例正常宫颈的新鲜组织及脱落细胞标本的端粒酶活性,并进行比较。结果:宫颈癌细胞中端粒酶阳性检出率为88.2%,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细胞的阳性检出率(9.5%),端粒酶活性水平与宫颈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化无关。脱落细胞检测宫颈细胞的端粒酶活性与新鲜组织检测的结果一致。结论:端粒酶活性可作为宫颈癌的肿瘤标记物。用TRAP-ELISA法对宫颈脱落细胞行端粒酶检测有助于宫颈癌的筛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液中核基质蛋白22(NMP22)联合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寻找一种敏感特异的无创性方法诊断膀胱癌.方法:收集60例膀胱癌和40例非膀胱癌患者新鲜尿液,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尿液中NMP22水平,TRAP-PCR-ELISA法检测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并同时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对比三者对膀胱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尿液中NMP22对膀胱癌诊断的敏感性83.3%,特异性43.3%;端粒酶敏感性82%,特异性90%;细胞学检查敏感性30%,特异性100%.NMP22联合端粒酶活性检测,敏感性96%,特异性78%.结论:联合检测NMP22、端粒酶活性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一定临床诊断、随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端粒酶抑制剂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应用端粒酶抑制剂齐夫多啶(AZT)联合化疗药物丝裂霉素(MMC)治疗小鼠移植性膀胱癌(T24),观察其对抑瘤率、肿瘤端粒酶的表达及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AZT、MMC、MMC+AZT抑瘤率分别为12.1%、29.6%和43.6%,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20.23±0.89)%、(8.04±0.12)%和(24.09±1.81)%。肿瘤端粒酶活性检测显示各组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36.5%、43.6%和11.8%,与对照组比较,AZT、MMC均有减少肿瘤端粒酶活性的作用(P〈0.05)。AZT与MMC联用明显优于两者单独应用(P〈0.05)。结论 MMC及AZT均能抑制小鼠膀胱癌T24细胞的生长及降低其端粒酶活性、诱导细胞凋亡,二者联用有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0.
Yu SA  Peng CH  Wu RJ  Zheng ZD  Chen K  Fu ZN 《癌症》2002,21(2):177-180
背景与目的:已有学者对尿液,胰液,肠腔冲洗液,胸水等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进行了检测,探索其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而胆汁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尚少见报道。本文的目的是探讨胆汁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及其对胆道恶性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TRAP银染法检测胆汁脱落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果:44例恶性肿瘤胆道梗阻病人获得的胆汁中有33例检测到端粒酶活性阳性,阳性率75.0%,而良性梗阻组19例中只有1例检测到端粒酶弱阳性,阳性率5.3%。胆汁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以及分化程度等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无关,但胰腺癌和胆管癌病人胆汁中端粒酶活性检测阳性率高。端粒酶活性检测与脱落细胞学检查对比结果显示:44例胆道恶性梗阻的病人中31例进行了胆汁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只有3例癌细胞阳性,阳性率9.7%,这3例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的胆汁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均为阳性。结论:TRAP银染法可有效检测到胆汁脱落癌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端粒酶可以作为诊断恶性胆道疾病的分子标志物。胆汁中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可作为细胞学检查的补充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端粒酶活性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在乳腺癌患外周血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通过用TRAP-PCR-ELISA法检测65例乳腺癌患外周血端粒酶的活性,按照肿瘤大小、分级程度、浸润情况、淋巴结有无转移来分析端粒酶与乳腺癌患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结果:外周血中检测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40.00%,低于相应的乳腺癌组织阳性率(61.54%),乳腺癌患外周血中肿瘤细胞端粒酶相对活性的升高与患的淋巴结转移和浸润呈正相关。结论:检测患外周血中端粒酶活性可能优于检测肿瘤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可以对肿瘤患的病情进行实时监控,指导临床化疗。  相似文献   

12.
喉癌及癌前病变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喉鳞状细胞癌及喉癌前病变组织的端粒酶活性表达及其在喉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PCR-ELISA)对47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22例喉癌前病变组织、20例喉炎性息肉组织的端粒酶活性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47例喉鳞癌组织中39例端粒酶呈阳性(83%),而20例喉炎性息肉组织端粒酶均为阴性,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22例喉癌前病变组织中有15例端粒酶表达阳性(68.2%)。结论 端粒酶在喉癌组织中有较高的表达,可作为喉癌的肿瘤标志物。在喉癌前病变组织中也有低水平的端粒酶活性表达,喉癌前病变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将有助于喉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无痛性血尿患者尿脱落细胞CK20表达的检测在诊断膀胱癌的前瞻性研究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双盲法检测59例无痛性血尿患者尿脱落细胞CK20mRNA的表达,另取20例正常对照标本。分析参数包括肿瘤数目、大小、病理和CK20mRNA标志物。结果:17例CK20阳性者中病理活检确诊15例为膀胱癌。该项检测具极高的特异性(90.91%)及阳性预报值(88.24%)。在复发病例中阳性率(58.82%)比初发者中(25.00%)明显要高,P=0.0498。CK20表达与肿瘤分级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K20阳性表达在血尿患者膀胱癌诊断预测中极具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端粒酶的激活与肿瘤增殖密切相关,本实验旨在评价卵巢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端粒长度、端粒酶活性及意义.方法,用Southern印迹杂交法测定卵巢癌及癌旁正常组织端粒长度,TRAP-PCR-银染法测定端粒酶活性的改变、RT-PCR扩增端粒酶基因hTERT的表达.结果:卵巢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hTERT的mRNA表达与端粒酶活性表达一致,卵巢癌组织中84.0%(42/50)有端粒酶活性表达,而在卵巢癌旁正常组织中只有8.0%(4/50)有端粒酶活性表达。不同卵巢癌组织的端粒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卵巢癌组织端粒长度短于癌旁正常组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端粒酶活性可用于卵巢癌临床诊断,端粒的长度不能精确地反映端粒酶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良性前列腺增生腺体中不同组织的端粒酶阳性细胞分布情况,从端粒酶角度研究前列腺增生的机制。方法:采用TRAPHyb Kit测定端粒酶活性。实验分两步。第一步,测定正常前列腺与良性增生腺体的端粒酶阳性率。第二步,测定前列腺增生腺体中增生结节和包膜的端粒酶活性。结果:13例正常前列腺端粒酶阳性率为15.38%(2/13),35例前列腺增生组织端粒酶阳性率为25.71%(9/35)。增生结节、包膜各33管中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42.42%(14/33)和3.03%(1/33);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端粒酶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前列腺组织,P〈0.01,增生结节阳性率高于包膜组织,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升高,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端粒酶分布不均匀,增生结节含端粒酶阳性细胞高于包膜组织。提示前列腺的衰老逃逸可能与端粒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端粒酶活性及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表达与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TRAP法检测60例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RT—PCR法检测hTERT mRNA表达,5例正常肝脏组织作为对照。分析端粒酶活性及hTERT mRNA表达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端粒酶活性及hTERT 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7%(52/60)及90%(54/60),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及hTERT 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24/60)及43.3%(26/60)。正常肝脏组织均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及hTERT mRNA表达。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及hTERT mRNA表达与术后早期复发及包膜浸润、门静脉侵犯、肝内转移等恶性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结论: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及hTERT mRNA表达可能是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7.
膀胱移行上皮癌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对膀胱移行上皮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PCR为基础的端粒重复片段扩增方法(TRAP-Hyb Kit)分别检测52例膀胱移行上皮癌患者及10例泌尿生殖系良性疾病患者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情况,并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2例膀胱移行上皮癌患者中有34例的自排尿标本中可检测出端粒酶活性表达(65.4%);尿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例数为11例(11/30,36.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泌尿生殖系良性疾病的尿脱落细胞端粒酶的阳性率为10.0%.但端粒酶活性与肿瘤的分级无相关性.[结论]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作为无创性的检测方法,可作为膀胱移行上皮癌早期诊断、术后监测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肺癌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癌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3例肺癌患者和31例非肺癌肺疾病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同时行刷片和灌洗液细胞学检查;34例肺癌患者痰液,31例非肺癌肺疾病患者痰液;彩PCR-TRAP银染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肺癌和非肺癌肺疾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分别为76.2%(48/63)和6.5%(2/31),P<0.01;肺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端粒酶活性阳性率高于刷片细胞学阳性率(58.7%,37/63),P>0.05;高于灌洗液细胞学阳性率(14.7%,9/63),P<0.01。肺癌痰液和非肺癌肺疾病痰液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分别为29.4%(10/34),3.2%(1/31),P<0.01。结论:肺癌端粒酶活性检测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应用于肺癌的临床诊断。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痰液端粒酶检测能提高肺癌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采用TRAP(telomericrepeatamplification protocol)法,对59 例头颈肿瘤患者的肿瘤组织、部分瘤旁组织和18 例非癌组织端粒酶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肿瘤组织、瘤旁组织和非癌组织的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84.75 %(50/59) 、47 .06 % (8/17) 、16.67% (3/18) ;3 例鼻咽细胞异性增生中有2 例阳性,5 例鼻咽单纯性增生中有1 例阳性,10 例鼻咽炎性细胞均为阴性,表明端粒酶与头颈肿瘤的发生有关。鼻咽细胞异性增生端粒酶阳性,这提示端粒酶激活可能是头颈肿瘤发生的前提。端粒酶的检测可为头颈肿瘤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人胃癌结直肠癌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Chen W  Zhang Q  Wan D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4):261-263
目的细胞中端粒(telomere)的长度与细胞寿命的调控密切相关,端粒长度的维持需要端粒酶(telomerase)的激活,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端粒酶的激活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本文报道人胃癌和结、直肠癌端粒酶活性。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elomeric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TRAP)来检测人胃癌(11例)、结肠癌(9例)和直肠癌(20例)以及其中39例相应的癌旁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在40例肿瘤组织中,有36例端粒酶呈阳性(90%),且与肿瘤发展阶段、恶性程度不相关;而39例癌旁组织中只有1例阳性。结论端粒酶可能是肿瘤诊断的一个很好的指标,有关端粒酶特性及调控方面研究的深入将有助于发展新的肿瘤确诊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