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是在目前在药物治疗方法相对成熟,各国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死率仍然很高的情况下,进一步探讨心脏同步化治疗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经研究证明,心房同步双心室起搏(CRT)能增加左室充盈时间,减少间隔部运动障碍,降低二尖瓣返流,以改善心力衰竭病人由于室内传导异常会导致心室不同步化,进而产生反常间隔室壁运动,收缩前二尖瓣返流,降低左室舒张充盈时间等症状。CRT治疗,短期内将适应衰竭心脏的生化改变,有利于加强心脏功能,不增加耗氧量,改善血液动力学。CRT结合相应的药物(ACEI、β-受体阻制剂及醛固酮拮抗剂)治疗有待续症状的病人,将明显改善难治性心衰患者的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以及具有心脏再同步功能和除颤功能的埋藏式三腔起搏除颤器(CRT-D)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2例安置CRT或CRT-D患者治疗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围术期的护理,12例患者心衰症状改善,缩短了病程,改善了预后,防止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带来的猝死,挽救生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或CRT-D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非药物治疗的一种新方法,治疗终末期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组织同步成像技术(TSI)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慢性心衰患者进行评价。方法接受CRT的慢性心衰患者11例,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及TSI观察术前、术后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和心脏同步性参数的变化,评价CRT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心脏失同步性评估均提示左室内失同步,CRT术后左室内失同步性显著改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由(67.4±2.3)mm降至(58.1±.1)mm,左室射血分数(LVEF)由(31.5±.9)%升至(40.5±.9)%(P<0.05),不同步指数(12-Tp-SD)由(140.1±28.5)ms降至(54.1±20.8)ms(P<0.05)。患者临床症状、心功能、活动耐量显著改善。结论 CRT可降低慢性心衰患者左室不同步指数,从而改善左室功能。TSI可以用于慢性心衰患者接受CRT的患者入选、指导左室电极置入位置和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4.
日前,哈医大二院专家采用射频消融和CRT—D(心脏再同步除颤器)微创技术等联合疗法,救了一位集心衰、房颤和猝死于一身的重症病人一命。[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2006年11月17日六安市中医院心内科在谊院介入诊疗中心对一名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痛反复出现心力衰竭的患者.成功安置了一台永久型三腔心脏起搏器.对患者实施了心脏再同步治疗(CRT)。这是我市首例三腔心脏起搏器的安置。开创了我市心脏再同步治疗的先河。给反复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7例慢性心衰患者接受CRT治疗,随访术后1、3、6个月的心功能级别、6min步行距离、BNP及超声各参数的变化,并与术前各指标相比。结果:植入CRT后心功能级数、6min步行距离及BNP在术后一个月即可显现出来(P〈0.01)。LVEF、LVEDD、QRS时相在术后3个月时出现改善(P〈0.05),在6个月时这种改善更加明显(P〈0.01)。结论:在心功能Ⅲ-Ⅳ级的慢性心衰患者中使用CRT可逆转左心室重构,减轻临床症状,提高运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定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衰患者的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将本院2017年8月~2018年7月收治的78例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药物治疗,CRT组行CRT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NYHA分级、6min步行距离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CRT组LVEF升高、6min步行距离延长、NYHA分级和生活质量评分下降,与对照组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T治疗心衰患者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高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长期随访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植入CRTD系统治疗心力衰竭患者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55~80(67.0±11.6)岁,其中扩张性心肌病11例,缺血性心肌病4例。心功能Ⅲ级(NYHA分级)11例、Ⅳ级4例。11例既往有室性心动过速发作病史。随访(17.4±13.6)个月。结果对心衰有良好反应者12例,对治疗无明显反应者2例。6例发生室速/室颤事件(28/11)次,ATP/除颤治疗为31/7次。误识别和误治疗2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结论CRTD叮改善心衰症状,改善心脏重构,终止恶性心律失常事件,防止猝死。但对CRT治疗无反应者仍有相当比例,ICD亦有误治疗的情况发生。严格和规范的药物治疗,定期的随访和程控,有助于进一步改善CRTD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日前,浙江医院心脏起搏中心为一位重症心脏病人成功植入了带无线遥测功能的新一代心脏再同步起搏除颤器(CRT-D),此项新技术在华东地区属首例。手术主刀的浙江医院心内科主任沈法荣医生介绍,这种具有抗心衰又有除颤功能的新型无线程控起搏器,对慢性心衰伴有可能出现心源性猝死的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能有效避免病人猝死,改善心功能,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起搏器高科技产品。但由于此项手术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国内仅成功安装几例。  相似文献   

10.
正由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卓越的疗效,2005年,心功能不全伴心脏收缩不同步患者成为CRT治疗的I类适应证[1]。然而,尽管在临床上严格地按照适应证筛选患者,CRT术后无反应者仍在20%~30%,这给患者及其家属在经济及精神上带来巨大的遗憾[2]。CRT无反应的原因较多,患者的筛选无疑是重要的一方面。目前,临床上是以患者心电活动  相似文献   

11.
《保健医苑》2008,(4):54-54
2007年美国心脏学会发布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降压治疗建议》强调3个核心原则:(1)降压必须缓慢;(2)舒张压不应降得太低,不宜低于60毫米汞柱;(3)降压治疗目标一般为130/80毫米汞柱,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和合并心衰的患者血压可降至120/80毫米汞柱。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对慢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入选心功能Ⅲ级。Ⅳ级CHF患者30例,分为CRT组15例,对照组15例。两组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分别评估心功能.测定6min步行距离。Minnesota生活质量问卷评估(QOF),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观察两组的死亡率和再住院率。结果治疗后1个月、3个月,CRT组NYHA心功能分级、6min步行距离、QOF、LVEF及LVEDD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前分别为3.38±0.53、218.61±79.02m、42.68±18.82、0.30±0.05、71.52±6.10mm,治疗3个月分别为1.91±0.72、427.62±25.46m、20.33±15.57、0.38±0.08、66.85±5.5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3个月时分别为3.30±0.63、242.71±62.52m、42.75±27.32、0.32±0.07、71.88±6.49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RT组再住院率低。结论CRT有助于纠正CHF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紊乱,使扩大的心腔缩小.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β受体阻滞剂(β—blockers)是200年前洋地黄叶应用以来治疗心血管病的最伟大的突破,本类药物有很强的负性肌力作用,传统观点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治疗中视为禁忌。自20世纪80年代Maagstein等最早报告B受体阻滞剂对扩张性心力衰竭治疗有满意效果。大量研究表明,口受体阻滞剂有改善心脏功能,阻止和逆转心室重构,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颤动作用,减少致死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危险,此类药能减缓心衰的进展,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改善症状,提高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心力衰竭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室内或心室间的不同步化运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超声心动图尤其是各种新技术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具有重大作用。本组详细介绍了组织多普勒、二维应变、三维全容积和速度向量成像等超声新技术在评价心脏同步性、CRT患者筛选、指导起搏器置放、优化起搏程序、评价疗效以及术后随访观察等方面的进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传统观念认为,肾上腺素β受体阻滞剂(简称为8受体阻滞剂)具有负性肌力作用,因此,禁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近年来,随着对心力衰竭(简称为心衰)病理生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对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的机制也有了新的进展,特别是大量大型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证实,在心衰治疗中积极、稳妥地应用口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目前认为,β受体阻滞剂已成为治疗心衰中的一种重要药物。  相似文献   

16.
各种心脏疾患,随着病程自然进展,不免会发生慢性心脏功能衰竭(心衰)。所以,心脏病患者都十分关心自己的心脏功能处在一个什么状态,以便及早防治心衰。  相似文献   

17.
各种心脏疾患,随着病程自然进展,不免会发生慢性心脏功能衰竭(心衰)。所以,心脏病患者都十分关心自己的心脏功能处在一个什么状态,以便及早防治心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陈康 《健康博览》2011,(1):10-10
上海瑞金医院应用磁导航技术为心功能不全复杂病例患者植入心脏再同步化(CRT)三腔起搏器。一位患者反复胸闷气促,轻度体力活动后就感到气急,充分药物优化治疗后无明显改善,心电图提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经医生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决定进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以改善症状和预后。  相似文献   

19.
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体液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水平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作者将102例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螺内酯组(52例,螺内酯40mg/d)和常规治疗组(50例)。分别检测治疗前和治疗3、6个月时AngⅡ、醛固酮水平及心脏超声测量左心室功能参数的变化。结果显示,螺内酯可显著改善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20.
何顺德  张胜 《现代保健》2009,(32):82-83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的溶栓和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4年1月至2009年3月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和常规药物对症治疗,判断再通率,观察疗效和急性期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再通82例,再通率68.3%,其中发病6h以内溶栓再通率为85.7%(48/56),发病6~20h溶栓再通率53.1%(34/64)。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急性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再通组,急性心衰发生率7.1%,心绞痛发生率3.6%,病死率3.6%;未通组急性心衰发生率18.8%,心绞痛发生率12.5%,病死率17.9%。两组相比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常规药物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可有效促进心肌功能恢复,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无条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医院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