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治疗上颈椎损伤的疗效.方法 对1例寰椎骨折、2例齿状突骨折并寰枢关节半脱位、1例枢椎骨折、1例寰枢椎骨折的患者行颈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加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结果 5例患者随访3~10个月,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植骨均得到骨性愈合.局部症状及神经系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椎弓根钉无松动、断裂及脱出现象.结论 对于上颈椎损伤,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安全有效,固定可靠.  相似文献   

2.
对于颈椎脱位患者的治疗,多采用颈前入路或颈后入路行复位、减压、固定融合术,而采用经口腔行前路齿状突切除,后路枕颈融合植骨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在我院很少见。该手术治疗难度大,围手术期护理比较复杂,我科于2006年3月收冶1例该病患者,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寰枢椎脱位颅底凹陷征后路枕颈融合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总结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进行的80例寰枢椎脱位颅底凹陷征后路枕颈融合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术前一天访视病人,进行手术及环境相关介绍;术前巡回护士接患者进手术间,配合麻醉,正确安置手术体位,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术后恢复期注意吞咽及呼吸观察;器械护士准备手术器械及专用器材,密切配合手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结果:本组8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术前访视、心理疏导,术中体位的正确摆放、并发症的预防及器械护士迅速准确的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确保患者安全、舒适度过围术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寰枢椎骨折脱位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11例寰枢椎骨折脱位的患者采用经关节突螺钉固定和寰枢椎钛缆固定手术方式治疗,术前做好颅骨牵引等的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呼吸道的管理,指导四肢功能锻炼,严密观察脊髓神经功能,评估神经恢复情况。结果:11例寰枢椎骨折脱位的患者无一例发生手术或护理并发症。术后脊髓神经功能较术前明显好转。结论:经关节突螺钉固定和寰枢椎钛缆固定手术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效果良好,护士规范细密的围手术期护理也是成功治疗的关键因素,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此类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李龙英 《现代保健》2010,(19):81-82
报告19例后路并口咽入路手术治疗寰枢椎脱位并颈椎管狭窄症的护理,总结围手术期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具体措施和经验。认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重视口腔准备、加强呼吸功能训练,术后及时巡视、严密观察、加强呼吸道管理,鼓励早期康复锻炼,重视并听取患者主诉,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能有效防治术后并发症,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6.
李强  李如求  李泳  武文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8):1066-1068
目的探讨伴关节突交锁的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本院对31例关节突交锁的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一期后路关节突交锁松解、前路减压复位、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联合手术治疗,术后头颈胸支架外固定至植骨融合。采用ASI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颈椎正侧位片评价颈椎序列重建,颈椎动力位片评价颈椎稳定性,从三方面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3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获满意复位并重建颈椎序列,无并发症发生;31例均随访12~37(中位时间22)个月,术后神经功能ASIA分级较手术前提高了1至2级,植骨融合,正侧位及动力位片显示颈椎序列正常稳定。结论对伴关节突交锁的下颈椎骨折脱位,后路关节突松解联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能有效复位并重建颈椎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重建上颈椎不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融合重建上颈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自体髂骨植骨治疗上颈椎不稳患者21例,其中Ⅱ型齿状突骨折13例,齿状突不连5例,横韧带损伤3例.在寰枢椎后弓间植骨融合,使寰枢椎复合体得到稳定.结果 共置入84枚螺钉,术中2枚螺钉穿破寰椎左侧椎弓根外侧壁,未发生脊髓、椎动脉损伤.所有患者X线片示寰椎完全复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处复位良好.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及脊髓位置关系良好.按JOA评分标准,优15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5.71%(18/21).1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6(12.83±4.23)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钉板断裂.结论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结合钉板系统固定重建上颈椎不稳能显著增强寰枢椎间生物力学稳定性,植骨融合率高,该术式在寰枢椎融合术中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斜坡-齿状突型颅底陷入的治疗原则.方法分析11例斜坡-齿状突型颅底陷入的临床资料.11例经口腔前方入路切除压迫延髓前方的齿状突,10例经后路枕颈植骨融合固定.结果平均随访1.2年,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1例,无加重及死亡者.结论斜坡-齿状突型颅底陷入的治疗应首先考虑经口腔做前路减压,寰枢椎脱位者还需施行植骨融合固定.  相似文献   

9.
郭光宇  谢宁 《中国医师杂志》2006,8(8):1089-1090
目的总结应用钛缆加空心螺钉固定治疗上颈椎不稳的效果,探讨寰枢椎不稳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5例寰枢椎不稳的患者钛缆加空心螺钉固定,治疗上颈椎不稳,进行了固定术,同时行自体髂骨融合。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脊髓损伤和椎动脉损伤。随访10~25个月,平均14个月。术前JOA评分5.1~10.9分,平均7.6分。术后JOA评分13.2~16.8分,平均14.8分,改善率87.5%。植骨块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结论后路钛缆加空心螺钉技术稳定性良好,具有三维固定的优点,操作简单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Apofix颈椎后路椎板夹系统及改良的异形骨块在外伤性C1-3不稳伴脊髓神经损伤手术中的作用和疗效。21例外伤性C1-3不稳伴高位脊髓神经损伤患者行颈后路减压,上下位椎板间隙植入异形骨块Apofix颈椎后路椎板夹系统内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脊髓神经功能情况、植骨块融合率及有无植入物并发症。结果表明,应用颈后路减压植入异形骨块Apofix颈椎后路椎板夹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外伤性C1-3不稳伴脊髓神经损伤具有以下优点:颈椎后路脊髓减压彻底,术后颈椎即可稳定,防止植骨块移位,提高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11.
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采用手术方法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组62例,按Letournel分类,后壁骨折13例,后柱骨折9例,前柱骨折5例,横行骨折4例,横行伴后壁骨折6例,双柱骨折lO例,后壁伴后柱骨折8例,T型骨折7例。选择髂腹股沟入路13例,K-L入路3l例,二者联合入路18例。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年以上,骨折愈合,无感染、坐骨神经损伤,2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3例髋关个节功能受限。结论开放复位内固定技术能显著提高髋臼骨折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伞有利 《现代保健》2014,(13):119-122
目的:对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从本院自2008年9月-2012年3月收治的所有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中,随机抽样96例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并将抽样样本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入路开放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则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植骨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的耐受性都很好,70~110 min,手术的平均出血量为(150.8±18.4)mL,且所有患者在手术中没有出现并发症。手术完成之后,本组患者在24~48 h之内就可以下床进行活动,在术后两年内接受回访的患者恢复情况良好,内固定去除之后有5例出现骨折部位二次塌陷的问题。对照组在手术中有3例无法耐受手术,手术时间为80~130 min,平均出血量(235.4±25.4)mL,有4例患者在手术后出现并发症。手术完成之后患者一般在72 h左右能下床进行活动。术后两年内接受回访发现,本组患者在内固定去除之后,有13例出现骨折部位的二次塌陷。经过对比,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植骨内固定治疗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常规的入路开放手术相比,具有损伤小、近期效果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内固定术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6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8例.患者被归类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组(观察组):34例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方案治疗;内固定术组(对照组):34例患者,采取内固定术方案治疗.结果:①经过治疗发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组患者手术所用时间对比内固定术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②经过治疗发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组术中出血量对比内固定术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③经过治疗发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组下床活动所用时间对比内固定术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方法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情况更好,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下床活动时间等标准比采用内固定术的方法理想,临床治疗效果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治疗踝关节骨折中后踝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自2005年3月至2010年6月,手术治疗后踝骨折54例.男36例,女18例;根据CT分类Ⅰ型36例,Ⅱ型10例,Ⅲ型8例.应用改良的Baird-Jackson评分系统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评定,并将骨折类型、骨折固定方法、术后功能锻炼时间与最终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时间为6~36个月,平均18个月.54例疗效:优29例,良18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87.03%.除4例长时间行走有轻微疼痛外,其余患者均无疼痛.结论 手术治疗后踝骨折可取得满意的骨折复位和临床疗效,复位的质量与疗效密切相关,判断骨折类型和选择固定方法对于提高复位质量,改善远期疗效十分重要.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anatomic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f posterior malleolar fracture in ankle fracture surgical treatment. Methods Fifty-four patients with posterior malleolar fracture were treated with anatomic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from March 2005 to June 2010. The patients groups consisted of 36 males and 18 females. According to CT scan classification,the group was made up of 36 type Ⅰ cases, 10 type Ⅱ and 8 type Ⅲ cases. All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with modified Baird-Jackson scoring syste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l result and fracture pattern , fixation methods, the time of exercise initiation fitted operation were analyzed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followedup period varied from 6 months to 36 months, with an average of 18 months.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hose result was excellent, good, fair and poor was respective 29,18 ,5 and 2. The total percent age of good to excellent clinical result was 87. 03%. There were 4 patients who had only slight pain after long time walking ,the remainder patients were completed with no pain. Conclusion Operative treatment may provide satisfactory fracture anatomic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for posterior malleolar fracture. Correct fracture pattern estimation and proper internal fixation are important to achieve and improve reduction quality, and to ameliorate better long term results.  相似文献   

15.
后路内固定治疗儿童寰枢不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钛缆内固定装置与钢丝内固定系统治疗儿童寰枢不稳的疗效。方法对62例儿童寰枢椎不稳患者施行后路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其中钢丝固定30例,钛缆固定32例。6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5个月。结果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min)、平均手术出血量(ml)钛缆固定组分别为70 min和120 ml,钢丝固定组分别为110 min和160 ml,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钢丝固定患者中钢丝断裂、钢丝松脱、术后不全四肢瘫痪各1例,27例获骨性融合;32例钛缆固定患者中钢丝松脱1例,33例获骨性融合,未发生钛缆断裂、脊髓损伤等其他并发症。术后平均骨性融合时间(月)两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前路手术内固定器均具有良好的固定效果。钛缆内固定系统较之钢丝内固定装置手术操作安全,简单,植入方便,内固定坚强牢靠,可减少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植骨融合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单纯前路或后路与后前路联合手术后的脊髓功能改善及预后状况,探讨后前路联合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将2001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29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三组:颈前路手术减压植骨钛网植入钛板内固定术121例(单纯前路手术组),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112例(单纯后路手术组),后前路联合手术65例(后前路联合手术组).行脊髓功能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体感诱发电位检查,对比三组患者的术后疗效.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得1~7年随访,平均(4.7±1.4)年.单纯前路手术组改善率78.1%,优良率72.7%(88/121),单纯后路手术组改善率70.6%,优良率66.1%(74/1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前路联合手术组改善率86.7%,优良率83.1%(54/65),与单纯前路手术组、单纯后路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中,后前路联合手术在疗效上明显优于单纯前路手术或单纯后路手术.脊柱稳定性单纯前路手术、单纯后路手术、后前路联合手术逐一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管内椎体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泰安市中心医院骨科2006年12月-2012年12月共68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1例为后路椎管减压经椎管内椎体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37例为单纯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随诊648个月,评价两组术前、术后及随诊时伤椎高度比值、脊柱后凸成角矫正、腰背疼痛并发症、内固定失效情况。结果经椎管内椎体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术后后凸成角丢失少,内固定失效率低,与单纯内固定无植骨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椎管内椎体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能有效防止复位固定后的矫正丢失和内固定失效,对治疗严重腰椎爆裂性骨折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后外侧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后路手术治疗7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7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2年,下腰痛、神经根病症状、间歇性跛行、直腰困难等明显缓解,腰椎前凸得到一定程度恢复,无螺钉松动、断钉、断棒,植骨生长满意。结论退变性腰椎侧凸已逐渐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的腰椎退变性疾病,后路手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伤椎单侧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2例,随机分为双侧组和单侧组各31例。双侧组采用伤椎双侧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单侧组采用伤椎单侧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VSA评分及椎体前缘高度。结果单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双侧组(P<0.05)。两组的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局部后凸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伤椎单侧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良好,可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结果,分析影响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某院2003年2月~2009年10月收治的23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后患者资料,其中男16例,女7例。骨折类型按Schatzker分型其中V型14例,VI型9例。治疗均采用手术开放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塌陷缺损处自体骨植骨。对术后疗效及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3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2个月(8~72个月),按照Rasmussen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优11例,良9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达到83.3%。[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十分有效的方法,注意手术时机的选择,术中骨折的解剖复位、稳定的内固定,术后注意伤口引流及关节功能康复治疗是影响患者术后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