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翟艳红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4):3393-3394
目的:探讨腹壁及会阴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对23例腹壁及会阴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随诊6个月~10年,未见复发。结论:腹壁及会阴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是:与月经周期同步、周期性疼痛、伴进行性增大肿块,诊断以症状体征为主,B超协诊为辅,治疗的有效手段是手术切除异位病灶,预防的关键是尽量避免子宫内膜组织遗留在手术切口上。  相似文献   

2.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结果 65例患者术后症状消失,无一例复发。结论降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预防医源性种植尤为重要,要将具体护理措施贯穿于整个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行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8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均行腹腔镜手术与围手术其护理,观察患者治疗与护理效果。结果:本组89例患者,经腹腔镜手术治疗,手术成功率100%,并发症发生率为2.25%(2/89),经对症处理后,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复发率2.25%(2/89),护理满意率100%。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围手术期护理,保证了治疗效果,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2例,对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患者经过优质的术后护理顺利出院。结论: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围手术期护理意义显著,可利于手术的顺利实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高频彩超对腹壁/会阴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腹壁/会阴部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腹壁/会阴部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例患者均有剖宫产史或会阴侧切史。其彩超表现有:在原腹壁/会阴瘢痕处的包块内可见混合性回声团块,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CDFI:可见血流信号,会阴区病灶较腹壁区病灶血流信号丰富,PW:探及低速高阻动脉血流频谱。结论与临床资料相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诊断腹壁/会阴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防范及治疗.[方法]对5例某院9年中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 [结果]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一经发病及早治疗,5例切口异位症患者经手术充分切除异位症病灶,随访1年无复发. [结论]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为人为造成的子宫内膜带至切口直接种植所致,一经发现及早手术,以手术充分切除病灶可达治愈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意义。方法对12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行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手术全部在腹腔镜下完成,术后联合用药1~2个疗程,复发率3.97%(5/126)。其中32例合并不孕症患者术后联合药物治疗妊娠率为68.75%(22/32)。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率低,妊娠发生率高,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4例EM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EMT占同期妇科手术的12.8%(104/814),其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41例,子宫腺肌病28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3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1例。随访4~27个月,5例下腹痛减轻,2例妊娠,1例出现阴道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复发。结论:EMT是进展性疾病,早诊断、早治疗是对此病的最好对策。  相似文献   

9.
刘咏 《中国卫生产业》2013,(21):99-99,101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近10年收治的21例证实为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患者均1次完整切除病灶,切口Ⅰ期愈合,病理检查可见异位子宫内膜腺体、间质,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22个月,随访率95.2%(20/21),无复发病例。结论全方位护理对哮喘患者的肺功能治疗有很大的帮助,对于患者临床上也能够进行周到的服务,使得患者感到满意,因此全方位护理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能够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可联系临床症状、病史、影像学检查、穿刺细胞学等,手术是首选治疗方式,清除彻底,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0.
5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护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馨 《中国保健》2009,(20):903-90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一般护理、引流管护理、用药指导和出院指导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行根治性手术28例,保留一侧或部分卵巢功能者20例,保留生育功能,切除病灶、保留子宫卵巢功能者9例。经严格术前准备及精心术后护理,手术顺利,疗效满意。结论:有效的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对于保证疗效、预防复发,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壁、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93~2008年收治的43例腹壁、会阴内异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43例均诊断正确。29例腹壁切口内异症均有剖宫产史,14例会阴内异症均有会阴撕裂或侧切史。腹壁内异症完整切除29例,会阴内异症完整切除13例,随访2~5年无复发。结论:根据典型的病史和体检,可以对腹壁、会阴内异症做出正确诊断;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会阴、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诊断和处理.方法:对该院1991~2002年收治的14例会阴、腹壁内异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临床表现及病理检查,14例均诊断正确.4例会阴内异症均有会阴撕裂或侧切史,10例腹壁切口内异症均有剖宫产史.发病潜伏期,30岁以前多在1年以内,30岁以上多在1年以上.会阴内异症完整切除3例,腹壁内异症完整切除10例,随访1~5年无复发.结论:根据典型的病史和体检,可以对会阴、腹壁内异症做出正确诊断;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86例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梅  LIU Hui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2):3095-3097
目的:探讨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诊断及最佳治疗方法,预防盆腔外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和降低其复发率。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6例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83例行手术治疗。其中腹壁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56例,42例病灶位于皮下脂肪组织,病灶侵及腹直肌前鞘7例,病灶侵及腹直肌5例,侵及腹膜2例,腹壁手术瘢痕多发异位结节3例;术后随访2例复发,均为应用局部麻醉者。其他部位的内异症手术27例,其中会阴切口瘢痕内异症侵及肛门扩约肌3例,阴道壁内异症侵及阴道直肠膈3例,术后分别加用达那唑治疗3~6个月,经随访27例均无复发。2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单纯应用药物治疗者,在治疗期间症状明显减轻,但肿块无明显缩小,均于停药后短期内再次出现症状。阴道后穹窿内异症1例,用达那唑治疗9个月,停药随访8年未复发。结论: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好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采用硬膜外或骶管麻醉为宜;对手术不能彻底切除者加用治疗内异症的药物是最好方法;严格操作规程、提高手术技巧,可以避免医源性内异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结合体位护理在无保护会阴接生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例无保护会阴接生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心理护理+体位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100例.比较两组的产程时间、疼痛情况、产后会阴情况及心理状态.结果 观察组第一产程、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84例EMS患者,术后对其随访2年,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原因,并对其实施相应的护理。结果 84例患者术后复发26例(30.95%),经单因素分析可知,影响内膜异位症保守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包括年病程、年龄、盆腔病变情况、术后r-AFS分期、术后孕激素应用、后穹窿触痛结节,而与孕次及EMS类型无关系。经Logistic分析可知,病程、盆腔病变情况、术后r-AFS分期是影响EMS患者腹腔手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受多种因素影响,通过术前对患者行心理护理、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病情、术后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可有效降低EMS患者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烧伤患者康复期间生存状况及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护理措施。方法调查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嘉兴医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300例烧伤康复期患者基本信息及生存质量状况,分析患者康复期间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护理措施。结果经调查发现,我院烧伤康复期患者生存质量得分为(61.72±18.45)分。烧伤患者康复期间生存质量影响因素为患者职业、婚姻状况、性别、收入状况、手烧伤及会阴部烧伤。结论我院烧伤患者康复期间生存质量尚处中等偏下水平,且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可通过针对性实施护理干预可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S: To determine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a policy of screening high-risk patients for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colonization on admission to hospital. SETTING: 980-bed university-affiliated tertiary-care hospital. PATIENTS: Between June 1996 and May 1997, patients directly transferred from another hospital or nursing home, or who had been hospitalized in the previous 3 months, were screened for MRSA within 72 hours of hospital admission. DESIGN: Nasal, perineal, and wound swabs were obtained for MRSA screening using standard laboratory methods. Laboratory and nursing costs associated with screening patients for MRSA on admission to hospital were calculated. The costs associated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commended infection control measures for patients with MRSA also were determined. RESULTS: 3,673 specimens were obtained from 1,743 patients. MRSA was found on admission in 23 patients (1.3%), representing 36% of the 64 patients with MRSA identified in the hospital during the year. MRSA-colonized patients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been transferred from a nursing home (odds ratio [OR], 6.4; P =.04) or to have had a previous history of MRSA colonization (OR, 13.1; P =.05). Laboratory and nursing costs were found to be $8.34 per specimen, for a total cost of $30,632 during the year. The average cost of implementing recommended infection control measures for patients colonized with MRSA was approximately $5,235 per patient. CONCLUSION: If early identification of MRSA in colonized patients prevents nosocomial transmission of the organism to as few as six new patients, the screening program would save money.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40例不同年龄(5~14岁)患儿的腹部和会阴部手术后应用PCA泵的护理,观察镇痛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用镇痛液配方为0.075%布比卡因100ml+芬太尼0.2mg,对年龄5~9岁的患儿,泵速用3ml/h,并由患儿或家长施行自控镇痛:对年龄10~14岁的患儿,泵速用4ml/h,由患儿自己施行自控镇痛。观察患儿术后镇痛效果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头痛等不良反应。结果:镇痛效果好,患儿生命体征平稳,SpO2在95%以上,未发生呼吸抑制、头痛。有2例发生恶心呕吐,1例发生皮肤瘙痒。结论:PCA用于5~14岁患儿腹部及会阴部手术后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MMP-9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含量,探讨MMP-9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标本35例,其中增生期24例,分泌期11例;按美国生育协会(R-AFS)分期标准分期,Ⅰ~Ⅱ期12例、Ⅲ~Ⅳ期2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类型有卵巢型20例,腹膜型4例,深部结节型11例。对照组为子宫肌瘤患者,共25例,收集其手术前血清标本,其中增生期11例,分泌期14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血清中MMP-9的表达,同时检测子宫肌瘤患者血清中MMP-9表达,分析两者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①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与对照组血清中MMP-9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R-AFS分期Ⅲ~Ⅳ期血清中MMP-9含量与Ⅰ~Ⅱ期MMP-9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MMP-9的含量与月经周期无明显关系(P0.05);④EMS腹膜型、深部结节型、卵巢型的血清中MMP-9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MMP-9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及病情进展有关,是EMS发病及病情进展的因素之一;②MMP-9在EMS的高表达为MMP-9特异性抑制剂对EMS的治疗提供了可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