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LBP)对中波紫外线(UVB)辐射致体外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强度30mJ/cm^2的中波紫外线照射体外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紫外线照射模型组和四个不同浓度LBP保护组,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酶生化法检测细胞内SOD活性、MDA含量,以及培养液中LDH漏出率。结果强度为30mJ/cm^2的中波紫外线可以造成体外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降低,细胞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LDH漏出增加,与埘照组相比均P<0.05。给定浓度范围的LBP能剂量依赖性地增加细胞的增殖活性,增加细胞内SOD活性、MDA含量,减少LDH的漏出。结论紫外线可以造成体外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氧化损伤,LBP对UVB致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它的抗氧化作用和促进细胞增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玉米肽对微波辐射引起动物肝细胞肝组织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辐射模型组和辐射给药组,辐射模型组和辐射给药组大鼠给予100 mW/cm2的微波辐照6 min,辐射给药组辐射后给予600 mg/( kg· d)玉米肽,连续7 d。7 d后处死大鼠,光学显微镜观察肝细胞形态学变化,检测大鼠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丙转氨酶(ALT)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辐射模型组肝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核形态不规则,细胞水肿严重,细胞之间界限不明显,胞质淡染,肝血窦明显缩小或消失。血清LDH显著升高( P<0.05), MDA和ALT含量升高极为显著( P<0.01),SOD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辐射给药组血清ALT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辐射模型组比较,辐射给药组肝组织结构有明显恢复,肝细胞水肿明显减轻,细胞边界较清晰。血清ALT含量下降极为显著(P<0.01),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LDH和MDA呈下降趋势。结论100 mW/cm2的微波辐照可引起大鼠肝组织损伤,玉米肽对微波辐射引起的肝组织损伤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郭砚  孙娟  王丽雯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8):2170-2174
目的 探讨藏雪莲水提取物能否减轻中波红斑效应紫外线(UVB)辐射后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的氧化损伤。方法 体外培养HaCaT细胞,分为低剂量辐射组(30 mJ/cm2,辐射1 h)、高剂量辐射组(60 mJ/cm2,辐射1 h),低剂量辐射组进一步分为对照组、L-UVB组、L-UVB+低剂量臧雪莲组(臧雪莲 1 g/L)、L-UVB+高剂量臧雪莲组(臧雪莲 5 g/L),高剂量辐射组进一步分为对照组、H-UVB组、H-UVB+低剂量臧雪莲组(臧雪莲 1 g/L)、H-UVB+高剂量臧雪莲组(臧雪莲 5 g/L)。藏雪莲水提取物于UVB辐射前1 h加入细胞培养基中,照射后18 h,收集细胞。通过台盼蓝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及死亡情况,MTS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选出氧化损伤较轻组行酶标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谷胱甘肽(GSH)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结果 L-UVB组吸光度(A)值较对照组降低(P<0.05),L-UVB+低剂量臧雪莲组、L-UVB+高剂量臧雪莲组A值较L-UVB组升高(P<0.05);H-UVB组A值较对照组降低(P<0.05),H-UVB+低剂量臧雪莲组、H-UVB+高剂量臧雪莲组A值较H-UVB组升高(P<0.05)。L-UVB组SOD活力、GSH含量、CAT活力较对照组降低,MDA含量较对照组升高(P<0.05);L-UVB+低剂量臧雪莲组GSH含量较L-UVB组降低、MDA含量较L-UVB组升高(P<0.05);L-UVB+高剂量臧雪莲组SOD活力、GSH含量、CAT活力较L-UVB组和L-UVB+低剂量臧雪莲组升高,MDA含量较L-UVB组和L-UVB+低剂量臧雪莲组降低(P<0.05)。结论 低剂量藏雪莲水提取物对UVB辐射后HaCaT细胞无抗氧化损伤作用,高剂量藏雪莲水提取物对UVB辐射后HaCaT细胞有抗氧化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4.
酸性神经肽1对VD小鼠脑内SOD、MDA和NO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酸性神经肽1(BANP-1)对血管性痴呆(VD)小白鼠脑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将小白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分别在高脂血症的基础上,用颈总动脉缺血再灌注法建立VD模型,其中1组为VD模型组,其它3组在手术后分别给予BANP-1 1.5g/(kg.d),0.75g(kg.d),0.3g/(kg.d),连续灌胃15d,每天1次,每次1ml,15d后将小白鼠断头处死并立即在冰盘中开颅取脑做组织匀浆,取上清液测MDA、NO含量和SOD活性。结果:VD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脑内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MDA、NO含量明显升高(P<0.01)。BANP-1各治疗组较VD模型组脑内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MDA、NO含量明显下降(P<0.01)。结论:BANP-1可明显升高VD小白鼠脑内SOD活性,降低MDA和NO含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日本刺参胶原蛋白多肽(AJCP)对紫外线诱导的光老化模型小鼠皮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AJCP灌胃紫外线诱导的光老化模型小鼠,检测小鼠血清及皮肤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羟脯氨酸(Hyp)含量;通过HE、VanGieson染色观察皮肤组织学变化。结果:AJCP显著提高了光老化模型小鼠血清和皮肤中SOD、GSH-Px、CAT活性,降低了MDA含量(P〈0.05,P〈0.01),同时显著提高了皮肤组织中总Hyp含量(P〈0.01);皮肤组织的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AJCP能有效改善小鼠皮肤胶原纤维的受损程度.结论:AJCP能显著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对紫外线诱导的光老化模型小鼠皮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中波紫外线辐射体外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建立紫外线损伤模型,探讨枸杞多糖(LBP)在紫外线辐射HaCaT氧化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为抗氧化剂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HaCaT培养的基础上设置空白对照组、UVB照射组和不同浓度的LBP干预组,采用UVB辐射HaCaT进行造模,运用酶生化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枸杞多糖对UVB辐射HaCaT后的细胞增殖及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 UVB辐射对HaCaT造成明显损伤,LBP可提高UVB辐射后HaCaT细胞增值活性(MTT),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丙二醛(MDA)产生。(P〈0.05)。结论 UVB对HaCaT细胞有损伤作用,LBP可拮抗UVB所致HaCaT细胞抗氧化酶活性的降低,从而具有抗氧化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鼠睾丸扭转复位后的组织结构变化和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睾丸扭转复位后的组织结构变化及其发生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睾丸扭转和复位模型。分别于术后第3,7d观察扭转侧睾丸的变化,测定睾丸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睾丸扭转复位后其损伤进行性加重。复位后第3d,与对照组相比,扭转组旋转睾丸SOD,CAT活性显著下降(P<0.01),GSHPx活性明显下降(P<0.05),MDA含量显著上升(P<0.01);复位后第7d,扭转组睾丸重量减轻(P<0.05),SOD/(CAT+GSHPx)比值明显下降(P<0.05),MDA含量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睾丸扭转复位后抗氧化酶活性下降和活性氧生成增多是导致睾丸组织结构损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芦荟多糖对UVB辐射人角质形成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中波紫外线辐射体外培养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株)建立紫外线损伤人表皮细胞的模型,探讨芦荟多糖(AP)在紫外辐射HaCaT细胞氧化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HaCaT细胞培养的基础上,采用UVB辐射HaCaT后,立即加入AP进行干预,同时设置空白组与UVB对照组,分别运用MTT法及生化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芦荟多糖对UVB辐射人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UVB辐射对HaCaT造成明显损伤,AP可提高UVB辐射后HaCaT细胞增值活性,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物酶(MDA)活性(P〈0.05)。结论 UVB对HaCaT细胞有损伤作用,AP可拮抗UVB所致HaCaT细胞抗氧化酶活性的降低,具有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配比辛芍组方对PC12细胞氧糖剥夺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组方的最佳配比.方法:采用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建立PC12细胞氧糖剥夺损伤(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OGD)模型,将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尼莫地平)、辛芍药物不同配比组(灯盏细辛与赤芍质量比分别为5∶0、4∶1、3∶2、2∶3、1∶4、0∶5),检测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0)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细胞存活率和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细胞LDH释放量、MDA和NO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辛芍2∶3配比组显著提升细胞存活率(P<0.05),同时辛芍3∶2和2∶3配比组均显著降低细胞LDH释放量以及MDA和NO水平(P<0.05),提高SOD活性(P<0.05).结论:辛芍2∶3配比对PC12细胞氧糖剥夺损伤的保护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热应激预处理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及热应激预处理模型。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大鼠丙二醛(MDA)浓度,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血清中的MDA含量明显增加(P<0.01),并有随再灌注时间延长不断升高的趋势,而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热应激预处理后,血清中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SOD活性明显增高(P<0.01)。结论:热应激 预处理可增强SOD清除细胞内氧自由基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心肺复苏后大鼠肺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脏复苏组(CPR组)及EPO治疗组(EPO组),ELISA法分析和比较各组大鼠肺脏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结果:在自主循环恢复即刻,CPR组和EPO组的CaO2水平均低于假手术组(P<0.05),但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逐渐恢复正常。心肺复苏3 h、6 h和12 h后,CPR组和EPO组肺脏MDA含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CPR组MDA含量12 h、6 h时间点显著高于3 h时间点(P<0.01)。此外,在心肺复苏6 h、12 h后,EPO组MDA含量低于CPR组(P<0.05和P<0.01)。心肺复苏3 h、6 h和12 h后,CPR组和EPO组肺脏SOD和GSH-Px均较假手术组降低(P<0.05~P<0.01)。CPR组SOD和GSH-Px含量6 h时间点显著低于3 h时间点(P<0.01),12 h时间点则显著高于6 h时间点(P<0.01);而且,心肺复苏3 h、6 h和12 h后,EPO组GSH-Px和SOD含量均明显高于CPR组(P<0.01)。EPO治疗前,大鼠肺脏MDA含量与SOD含量(P<0.05)和GSH-Px含量(P<0.01)均呈负相关关系。EPO治疗后,大鼠肺脏MDA与GSH-Px呈负相关关系(P<0.05),但与SOD无相关性(P>0.05)。结论:EPO能降低心肺复苏后肺脏的氧化应激反应,减轻心肺复苏后的肺损伤程度,促进心肺复苏后肺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穆旭  李金 《重庆医学》2015,(35):4932-4935
目的:探讨肉桂酸对提升小鼠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力竭性游泳来建立小鼠力竭性运动模型,比较安静对照组、运动训练组和运动给药组小鼠力竭游泳持续时间,血浆中乳酸(LAC)含量来探讨肉桂酸对小鼠的耐力提升;检测肝脏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过氧化酶(CAT )的含量来探讨肉桂酸的抗氧化能力,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肉桂酸对小鼠股四头肌中Na+/K+‐ATP酶、Ca2+/Mg2+‐ATP酶表达水平来进一步研究其对小鼠运动能力提升的影响。结果肉桂酸显著延长小鼠的游泳时间;运动给药组与安静对照组比较:血浆 LAC含量虽然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组织匀浆中SOD和CAT 显著下降(P<0.05),MDA显著上升(P<0.01),CAT 虽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运动训练组与安静对照组比较,血浆LAC含量显著升高(P<0.01),肝脏组织匀浆中SOD和CAT 显著下降(P<0.01),MDA显著上升(P<0.01),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运动给药组与运动训练组比较,血浆LAC含量显著降低(P<0.01),肝脏组织匀浆中SOD和CAT显著上升(P<0.01),MDA显著下降(P<0.01),CAT 显著下降(P<0.01),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肉桂酸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和抗疲劳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能电子射线照射大鼠急性皮肤损伤后,吡咯并喹啉醌(pyrroloquinoline quinone,PQQ)对放射损伤后皮肤和血清中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方法:采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照射制作动物模型,以PQQ口服和辐照区喷射的给药方式,观察皮肤、血清中NOS,MDA和SOD含量的改变。结果:与辐照未给药组大鼠相比,应用PQQ的大鼠皮肤、血清中的MDA和NOS显著下降(P<0.05),但高于正常组大鼠(P<0.05);皮肤中SOD含量明显升高(P<0.05),但低于正常组大鼠(P<0.05),血清中SOD变化不明显。结论:PQQ能有效提高自由基清除酶系活性,部分清除电子直线加速器照射后产生的自由基,但达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铁皮石斛总黄酮对D-半乳糖所致小鼠衰老模型的影响。方法: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抗坏血酸(100 mg·kg^-1)组,铁皮石斛总黄酮高、低剂量(400 mg·kg^-1、200 mg·kg^-1)组。空白组除外,其余各组颈背部皮下注射5%的D-半乳糖连续6周,建立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活性及丙二醛(monochrome display adapter,MDA)含量;检测小鼠皮肤组织中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ATP酶活性及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脂褐素(lipofuscin,LF)、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含量;取小鼠的胸腺、脾脏、肝脏、肾脏称质量并计算脏器指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铁皮石斛总黄酮各剂量组可不同程度升高模型动物血清及皮肤组织中SOD、T-AOC、ATP活性,降低CAT活性,降低血清中MDA含量;升高皮肤组织中HYP、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含量,降低LF含量;升高模型小鼠胸腺、脾脏、肾脏指数,降低肝脏指数(P<0.05;P<0.01)。结论:铁皮石斛总黄酮对小鼠皮肤衰老模型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周平  刘沙  潘涛  张爽  陈伟思  王顺 《医学研究杂志》2017,46(1):71-73,83
目的 观察富氢水对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作用。方法 利用Varian直线加速器发射6MeV电子线照射大鼠后臀部皮肤制作损伤模型,治疗组予富氢水喷雾创面,对照组予生理盐水、持续4周,对比创面愈合情况,计算创面愈合率;MDA(丙二醛)、SOD(超氧化物歧化酶)试剂盒测定创面组织MDA含量和SOD活力,ELISA法测定血清IL-6和EGF含量。结果 单次照射44Gy的6MeV电子线,成功建立动物模型。治疗后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富氢水组创面愈合明显增快,创面组织MDA含量低、SOD活力高;血清IL-6含量较低、EGF含量高。结论 富氢水能够促进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愈合,其作用机制与氧化损伤和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血浆过氧化脂质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40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肾病(简称糖尿病肾病)患者和15例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浆过氧化脂质(MDA)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显示:糖尿病肾病各组患者MD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糖尿病肾病尿毒症组(DKF)明显高于糖尿病肾病早期组(DKE)(P<0.01),DKF组腹透液中MDA及SOD含量极微。提示:糖尿病肾病各期存在着不同程度脂质过氧化反应,SOD含量对糖尿病肾病肾功能损伤的机理及判断预后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枳葛解酒保肝方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脏的保护机制。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18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0.36 g/kg)和枳葛解酒保肝方高、中、低剂量(18、9、1.8 g/kg)组。以浓度为50%的无水乙醇(以蒸馏水稀释)灌胃6周,建立大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以复方蛋氨酸胆碱片为阳性药,各给药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干预。检测血清及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液中SOD的活性明显低于空白组,肝组织和血液中MDA、GSH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枳葛解酒保肝方中剂量组能明显提高大鼠血清GSH含量(P0.05)、提高SOD活力(P0.01)和降低肝组织中MDA含量(P0.01);枳葛解酒保肝方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大鼠肝组织MDA含量(P0.01)及提高GSH含量(P0.01);枳葛解酒保肝方低剂量组能降低大鼠血清MDA含量(P0.01)。结论枳葛解酒保肝方具有一定的增强SOD、GSH等内源性抗氧化酶的抗氧化能力,抑制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对肝脏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纹状体谷氨酸转运体的作用及其与自由基的关系。方法 采用三血管夹闭,松夹制作大鼠脑I-R模型。利用纹状体突触颗粒对3H-L-谷氨酸摄入量的测定及应用分光光度法观察了纹状体谷氨酸转运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I-R组纹状体谷氨酸转运体功能及活性降低(P<0.05、P<0.01),MDA含量高(P<0.01)。与I-R组相比,地塞米松组纹状体谷氨酸转运功能及SOD活性升高(P<0.05、P<0.01),MDA含量低(P<0.01)。结论 地塞米松可改善I-R后纹状体谷氨酸转运体的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19.
缺血预适应对无复流现象的保护作用及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IPC)对缺血再灌注(I/R)损伤无复流现象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理。方法:应用离体大鼠心脏全心I/R损伤模型,20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I/R对照组和IPC组,观察冠脉流出液中MDA及NO含量、无复流区域所占面积百分比、心脏微循环等指标的变化。结果:IPC组较I/R对照组冠脉流出液中NO含量显著增高(P<0.01),MDA含量明显降低(P<0.005),无复流区域所占面积百分比明显减少(P<0.0005),心脏微循环的损伤也较轻。NO含量和MDA含量有明显负相关关系(r=-0.909,P<0.01)。结论:IPC对无复流现象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保护内源性NO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