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利用PDCA循环理念推动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全民培训工作的可持续性改进,不断满足全民对健康医疗需求。方法:在PDCA循环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对既往心肺复苏全民培训工作进行充分剖析,发现内在关键问题,进一步利用医院科室影响力,通过电子宣传、现场教学等方式进行持续性、大范围、高质量、有深度的全民公益培训工作。结果:使广大群众科学而有效地掌握心肺复苏操作,了解心肺复苏理论,提升全民心肺复苏急救能力。结论:该工作初步显示,采用PDCA循环理念可有效促进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全民培训工作的持续改进,值得在保障全民健康的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现场模拟教学法在大学生心肺复苏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20名在校大学生用现场模拟教学法结合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心肺复苏基础理论、流程步骤的培训,对培训前后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问卷测评与考核。结果经培训过的大学生CPR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及格率明显高于培训前(P〈0.01)。结论现场模拟教学法是提高大学生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将急救模拟人用于医院在校学生的心肺复苏术(CPR)培训中,探讨心肺复苏术培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总结适合医院学生特点的心肺复苏术培训模式.方法:将54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运用复苏安妮带显示器/计算机报告仪进行培训,而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模式(课堂基础理论学习+多媒体演示课件观看+局部功能性训练模型练习),统计分析2组成绩及问卷调查结果.结果:运用专门针对心肺复苏术急救复苏培训的产品(复苏安妮带显示器/计算机报告仪)进行规范化的现场CPR培训后,学生的满意度和成绩显著提高.结论:应用急救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术教学能获得接近临床实际的操作经验,提高心肺复苏成绩,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理工科大学生心肺复苏和现场急救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现状及需求,为高等院校开展相关教育工作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 对某高校325名在校理工科大学生开展急救知识教育调查,并进行现场急救和心肺复苏知识技能的教育培训,于培训教育后再次调查,并将2次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被测试大学生的心肺复苏和现场急救知识技能水平堪忧.经培训,学生的心肺复苏及其他急救知识水平提高明显,急救相关知识知晓率从学习前的29.7%上升至培训教育后的69.0%(P<0.01).结论 对大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操作技能培训和急救知识教育十分必要,建议在全国高等院校普遍实施.  相似文献   

5.
心肺复苏板是一种用于心博呼吸骤停患者现场急救的装备,可使患者呼吸道保持开放状态并可在胸外心脏按压时为其背部提供支撑。本文对该产品的结构、基本性能及临床试用情况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团队综合演练在心肺复苏(CPR)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救小组10个,进行为期1个月的CPR团队综合演练培训,分析比较在培训前后急救小组的技术操作成绩和团队综合素能成绩。结果:在培训1个月后,对10个急救小组模拟考核成绩进行总结发现,培训后技术操作成绩和团队综合素能成绩均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团队综合演练培训能有效提高急救小组院前CPR的技术操作能力、团队指挥能力、默契配合能力、信息交流能力及心理素质,从而大大的提高了院前急救CPR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基层医生进行急救技能培训的必要性和有效方法. [方法]对66名基层医生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急救技能培训,急救技能培训内容包括4项技术(止血、包扎、固定、转运)和心肺复苏等,将培训前、后的考核情况进行比较.同时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学员对培训的认可程度. [结果]培训前学员4项技术平均分数为64.39±21.37,培训后分数为84.46±24.18;培训前心肺复苏平均分数为63.04±24.36,培训后分数为90.81±27.41,学员经培训后4项技术和心肺复苏能力明显提高(P<0.01).不同职称基层医生间成绩无差异,98.3%的学员认为对基层医生有必要进行急救技能培训.[结论]基层医生应定期进行急救技能培训,以提高基层医生的急救技能水平,最大限度挽救危重病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社区居民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培训实践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抽取长春市城区300位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心肺复苏状况,并从中选取180人,按照数字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0人,实验组社区居民采用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模拟人教学、医院急诊室参观等教学模式。对照组社区居民给予宣传手册并接受知识讲座后,组织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评估不同培训方法的效果,继而通过分析探讨,形成切实可行的社区居民心肺复苏急救培训优化方案。结果:实验组社区居民心肺复苏急救知识知晓率以及单人徒手心肺复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社区居民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培训实践效果良好,提高了社区公众的应急能力和急救技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分析东莞部分企业员工急救知识培训及需求的情况。 方法 采取随机分层方式抽取东莞市4个企业员工2 000名,以调查问卷形式对员工的急救知识培训及需求情况进行调查与统计分析。 结果 高达79.0%的员工没有接受任何急救知识培训,19.6%的员工接受一般急救知识常识的培训,仅有1.4%的员工接受了心肺复苏培训;企业员工获取急救知识的主要渠道为电视、广播(约占38.5%),其次为报刊、书籍(约占31.0%);94.0%的企业员工希望学习有关急救知识,87.0%的企业员工表示会接受急救知识培训,高达81.0%的企业员工认为接受急救知识培训非常有必要;94.0%的企业员工希望学习一般急救知识,高达79.2%的企业员工希望学习现场心肺复苏培训;42.4%的企业员工希望通过模拟演练的形式学习急救知识,38.0%希望以急救知识讲座形式,13.6%希望以电视、广播、网络等传媒形式,6.0%希望以急救知识小册子形式学习。 结论 目前,该市企业员工急救知识极度缺乏,且对急救知识学习愿望热切,故应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急救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10.
医学研究生心肺复苏知识掌握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医学研究生对心肺复苏知识掌握情况和对心肺复苏培训的态度.方法 对我院2008年人院的研究生分为临床组与非临床组,博士组和硕士组.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对<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中的判断意识、胸外心脏按压频率、深度等部分问题进行调查,应用电脑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技能考试,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对心肺复苏培训的需求情况,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医学研究生对心肺复苏理论和技能掌握普遍较差,平均正确率为32.8%,临床组优于非临床组(P<0.05);技能考核临床组操作合格率为25.0%,非临床组为14.3%(P<0.01);博士组成绩与硕士组理论和技能成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8.0%的研究生认为掌握心肺复苏知识非常重要,96.0%希望定期得到心肺复苏培训. 结论 医学研究生心肺复苏知识掌握差,应定期进行心肺复苏理论和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一种自动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担架系统,它将按压、呼吸、吸引、液体输注等功能集成在一个双折担架上。该担架系统完全符合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要求。该担架系统能承载患者,可于现场和后送途中对患者实施不间断胸外按压和机械通气心肺复苏,同时也可进行吸引和输液,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心肺复苏急救系统。其按压/通气比、按压深度、呼吸潮气量均可调。  相似文献   

12.
曹琼 《中国卫生产业》2014,(17):75-76,78
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重新修订了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成为全球心肺复苏的最新标准。作为超声科的护士在做好日常诊疗工作、做好各项超声照影及介入超声治疗的护理配合工作之外,应该及时的学习掌握关于心肺复苏的新动态、新标准,并开展相关的培训和考核,不断提升心肺复苏的技术水平,为心脏骤停的患者提供最有效及时的抢救,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为临床医生的进一步生命支持及治疗工作赢得宝贵的时间与机会。  相似文献   

13.
张颖 《职业与健康》1999,15(11):62-63
由于急救医学及急救护理的迅速发展,为了使复杂的早期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我国于1982年由中华医学急诊分会制定了心肺复苏培训规范英语顺序CPR~A、P、C、排列,即开放气道,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并将一期定为生命支持期。1992年我院成立急诊科以来在科主任、护士长领导下加强了CPR~A、P、C技术的基本功训练,对全体护士分批定期进行理论、操作培训,严格的训练和考核,使每位护士都能掌握心肺复苏的最关键的初步处理,并能与医生密切配合完成,心肺复苏程序中的用药,监护、气管插管,电击除颤等一系列抢救措施。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抢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和分析以大学生为培训师资进入村户开展心肺复苏(CPR)普及培训的效果.方法:43名经心肺复苏强化训练并考核合格的大学生,进入当地村户,开展心肺复苏普及培训.培训前后对培训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培训前后学员在拨打急救电话意愿、心肺复苏认知、实施现场复苏能力和态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7.906...  相似文献   

15.
颜媛 《工企医刊》2012,25(6):40-41
目的探讨系统培训对护理专业实习生掌握《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的影响。方法抽样选取2011年8月~2012年2月在某医院急诊科实习的中专、大专、本科在校生30人进行了有关《2010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肺复苏(CPR)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以下简称为"新指南")了解的调查,对其培训前后进行问卷调查,观察比较培训前后对新指南中心肺复苏程序、频率、深度以及其改变原因的了解程度。结果培训后护理专业实习生对新指南改变的掌握程度显著高于培训前(P<0.01),且文化程度对培训结果无影响。结论对护理实习生开展以2010新指南知识培训,可显著提高CPR知识技能,有利于提高心脏骤停的存活率,有利于对参加工作后应对突发事件,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普查铁路职工现场心肺复苏术掌握现状和培训需求,为下一步培训工作提出参考意见。方法 2022年5—7月,对太原铁路系统23个单位的13 957名铁路职工开展问卷调查。结合文献及《2020美国AHA心肺复苏指南》自制调查问卷,调查铁路职工的心肺复苏知识掌握情况和培训意愿,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心肺复苏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铁路职工心肺复苏知识问卷的平均得分为(61.33±22.99)分,60分以下的人数为4 723人(33.8%),80分及以上3 602人(25.8%),其中现场心肺复苏术包含的步骤、按压频率和按压深度3项得分最低,正确率分别为21.9%、27.6%和21.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相比男性,女性的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平均得分提高6.125分;(2)相比<25岁职工,31~40岁、41~50岁、51~60岁职工得分分别降低3.278、3.769、7.457分;(3)相比小学及以下学历,初中、高中或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职工得分分别升高9.105、16.017、21.868、27.068分;(4)相比机务系统,车务、客运、运输辅助、电务、供电系统职工...  相似文献   

17.
心肺复苏器是有望替代传统人工胸外按压的器材,正逐步应用于现场急救和临床抢救工作当中。本文介绍了胸外按压泵机制的理念沿袭、不同心肺复苏器设计的理论依据和国内外常见心肺复苏器的使用方法及特点;同时对心肺复苏器的发展趋势和改进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心肺复苏器更有效地应用于临床抢救中提供有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并找出提高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原因,用以指导院前急救工作。方法对3年来天津市急救中心院前心肺复苏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天津市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提高原因有三:一,急救资源的补充使急救半径缩短,急救人员到达急救现场时间提前,患者能够在急救的黄金时间内得到救治。二,第一目击者培训工作的开展,提高了社会对急救工作的关心与参与程度。三,急救中心通过培训专业队伍,在新理论指导下改进临床技术,提高专业技能,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结论提高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整体急救医疗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曲辉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2,23(6):473-474,477
目的了解北京某大学学生对心肺复苏知识的掌握情况与培训效果,为高校对大学生开展培训心肺复苏知识技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377人自愿参加培训的大学生,于培训前后进行心肺复苏有关知识的调查。结果被调查的大学生中,93.10%认为学习心肺复苏知识是必要的,92.04%对实施心肺复苏的态度积极。培训前后大学生对心肺复苏知识的掌握均有显著提高(P<0.01),但其中操作性强的人工呼吸与开放气道技术培训后合格率仍不足40.00%。结论大学生参与式心肺复苏知识技能培训效果显著,值得在各大高校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搏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和院内心肺复苏的差异性,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06年12月至2011年11月发生的心搏骤停的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院内发生心搏骤停的患者47例,B组为院前发生心搏骤停的患者45例。两组患者均在第一时间内(均≤4分钟)由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急救。A、B两组均按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进行抢救。对两组患者急救的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 A组复苏成功26例,成功率为55.32%;B组复苏成功11例,成功率24.44%。两者的成功率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院内心搏骤停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院外心搏骤停抢救成功率,考虑与院内抢救条件及急救设备,高年资医务人员参与抢救,医务人员掌握心肺复苏技术的熟练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