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腹部X线平片对婴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婴儿发生肠套叠后,腹部X线平片的表现及意义。方法 婴儿肠套叠231例,均有完整的空气灌肠前立卧位腹部平片,并经空气灌肠或手术复位确诊。结果 腹部肠腔气影明显减少,出现大片状无肠气区域,出现率约为78.79%;肠腔内软组织肿块约占29.97%;肠梗阻约占21.21%。结论 婴儿肠套叠发生后腹部肠腔气影明显减少,出现大片状无肠气区域,是婴儿肠套叠发生后的较早期表现。  相似文献   

2.
我院外科1995-01~2001-12收治神经性肠梗阻综合征15例,现将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7例,女8例,男女之比约为1:1。年龄18~73岁。腹痛12例;腹胀14例;呕吐13例;肛门停止排便、排气13例;腹部压痛10例;反跳痛8例;肠鸣音减弱或消失22例;X线腹部透视有液平伴肠胀气10例。白细胞计数高出10?09/L 8例。从梗阻程度看,不完全性肠梗阻8例(53.3%),完全性肠梗阻7例(46.7%)。发生腹部手术后4例(其中2例术后5d内),余11例无手术史(其中8例为车祸和外伤后,3例为泌尿系结石症发病后)。 1.2 治疗及结果 治疗包括手术及…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16层螺旋CT(16-MSCT)和腹部平片在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42例患者均经腹部平片及16层螺旋CT扫描检查证实为肠梗阻,比较患者腹部平片及16-MSCT在肠梗阻诊断率、肠梗阻病因检出率及肠梗阻程度判断中的优劣。结果本组42例患者中,16-MSCT肠梗阻诊断率为100%,而腹部平片肠梗阻诊断率为73.81%(P=0.000);16-MSCT在肠梗阻病因诊断率为92.86%,腹部平片在肠梗阻病因诊断率为11.90%(P=0.000),且前者能更有效地对梗阻程度进行判定。结论腹部平片在临床上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等优点,但16-MSCT在诊断肠梗阻、明确病因、了解梗阻程度等方面均较腹部平片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技术应用于腹部创伤,既可诊断,条件允许时也能治疗,为腹部创伤提供了一种新的诊治途径。我院自2002年10月至2007年6月,应用腹腔镜探查腹部外伤1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17~42岁,平 均25.8岁。就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短小液平影像特征的临床诊断价值及与临床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腹部数字化X线成像立位片发现短小液平的患者93例,所有患者当日均行16层螺旋CT腹部扫描,采用腹部9分法,比较腹部数字化X线成像及CT影像图像,统计发现短小液平的患者及液平分布区域,并与患者最终的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93例腹部数字化X线成像立位片发现短小液平的患者,数字化X线成像医师均认为有临床诊断价值(100.00%),CT显示短小液平81例,但其中仅有9例被认为有临床诊断价值(11.11%)。短小液平的形成与多种病因有关。结论:腹部数字化X线成像立位片易发现短小液平,发现几率高于CT(p<0.05),短小液平对腹部病变具有指示性作用,但不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肠梗阻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来我院实施肠梗阻诊断治疗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组间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实施腹部X线平片诊断,观察组患者采取CT诊断,随即明确在不同诊断模式下,患者梗阻现象病症原因、梗阻部位诊断价值以及图像质量。结果通过对比得知,观察组在实施CT诊断后,其图像质量评分数据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在病症原因分析上,观察组炎性、肠套叠、肿瘤、腹部沟斜疝诊断率均高于对照组;同时在部位诊断上,观察组小肠、结肠梗阻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在肠梗阻患者临床诊断期间,采取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均具有一定适用性,不过在此期间采取CT诊断更具有一定实用优势,便于对患者梗阻原因,梗阻部位进行有效检出,从而为下步临床诊治以及预后康复提供有力依据,有着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结石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比较腹部平片和B超的术前诊断率。随访病人以了解不同手术方法的效果。结果 腹部平片术前诊断率为22%,辅以B超则上升为66%。4例Ⅰ期手术和3例Ⅱ期手术病人无死亡。无胆管炎发作。结论 仅靠腹部平片易漏诊,辅以B超则能提高术前诊断率。争取Ⅰ期手术切除胆囊,闭合胆肠瘘,如有困难,则动员病人6-8周后Ⅱ期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阑尾炎腹部平片的X线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临床确诊(手术证实)为急性阑尾炎的腹部平片X线表现,均摄腹部仰卧正位和站立侧位或仰卧水平侧位(不能站立的患儿)平片两张。结果:肠淤胀6例,右下腹密度增高7例,肠梗阻12例(动力性梗阻10例,机械性梗阻2例),右下腹局部肠管扩张受限6例,脊柱右侧弯6例。结论:小儿阑尾炎腹部X线平片经济、便捷,且有一定特征,特别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的阑尾炎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患女,36岁,农民,住院号:960021,主因发现下腹部肿物七年于96年9月24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七年生育后发现下腹偏在有一鸡蛋大小肿物,质地软,有轻压痛,表面光滑、活动,伴腹部胀满不适,未予特殊处理,以后肿物逐渐增大,入院前一年始出现恶心,食欲下降及平卧位呼吸困难,伴下肢浮肿。入院前三个月始出现腹部持续性隐痛,曾有晕厥。患者自发病以来月经功能紊乱,经期1~12天不等。查体:T、36.4℃、P、80次/分,R20次/分、BP16/10KPa,腹部膨隆,无静脉曲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部可触及一约40X35cm‘大小肿物;几乎占据…  相似文献   

10.
急性输尿管结石是急诊外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1]。传统的检查方法是X线腹部平片和静脉尿路造影,近些年来用B超、常规CT和MRI,上述几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多层螺旋CT(muti-slicespiral CT,MSCT)问世以来因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扫描速度快、轴面和三维重建图像清晰;无需肠道准备,不受肠胀气及肥胖因素的干扰;不使用造影剂,不存在碘过敏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对急性胰腺炎X线腹部平片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急性胰腺炎腹部X线平片表现。结果:反射性肠郁积20例,十二指肠曲弧形压迹1例,胰腺区密度增高影1例,腹脂线局部或两侧均增宽、模糊5例,麻痹性肠梗阻1例,脊柱左侧弯16例。结论:腹部X线平片检存经济、便捷,对急性胰腺炎特别是在早期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巩新建 《江苏医药》1997,23(2):116-116
急性小肠扭转是一种常见的绞窄性肠梗阻。我院1987年~1995年经手术证实急性小肠扭转32例,兹报告与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28例,女4例;年龄6~82岁,平均38岁。既往有腹部外伤或手术史者19例。临床主要表现为痛、吐、胀、闭、腹部压痛、腹部肠型及肠蠕动波等。此外,有腹痛牵涉至腰背症状者4例,出现腹膜刺激征、痛性腹块等16例,出现低容量性休克者5例。腹部X线检查:仅表现小肠扩张及积气、积液者29例,同时发现不随体位改变的大跨度气液平者3例。所有患者均在胃肠减压、输液、抗生素等治疗无效的情况下采用手术治疗。发…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56岁。因持续性腹部疼痛并向胸背部放射,以夜间为重2个月来我院就医,2001-07-10门诊以“腹主动脉瘤”收入我科。1991年在查体中被B超发现腹部有一肿块,诊断为“腹主动脉瘤”,但自述无任何不适,因考虑到经济原因而未就医。包块逐渐增大后,出现头晕,在外院诊为“高血压,腹主动脉瘤”,而予以“降压”治疗,仍不愿意手术治疗“腹主动脉瘤”。近2个月有腹痛才要求入我科手术治疗。查:血压200/140mmHg;脐旁偏左可扪及一10cm×5cm大小的搏动性肿块,无压痛,上缘平脐上4cm,下缘平脐下5cm,未…  相似文献   

14.
腹部空腔脏器损伤是临床较常见损伤之一,多见于刀刺伤或车祸等。临床症状急,病情发展快,及时诊断和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及改善预后的关键。X线检查是临床首选的检查方法,但有一定的漏诊率,且对伴随腹部的其它异常征象难以观察和诊断。CT检查恰可弥补上述不足,能快速全面的正确评估腹腔脏器损伤并同时观察腹部以外的重要脏器损伤,与x线检查结合可以明显提高腹部空腔脏器损伤的发现率及诊断精确度。笔者对在本院就诊的17例经手术证实的腹部空腔脏器及肠系膜损伤患者的腹部平片和CT检查表现做一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58岁,因上腹部疼痛不适2个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查电子胃镜示:贲门癌侵及食管下段。咬检病理回报示:“腺癌”。上腹部CT:贲门壁增厚,符合贲门癌表现;纵膈及胃小弯多发淋巴结增大;  相似文献   

16.
隐性脊柱裂是小儿遗尿的重要原因之一,腹部平片是筛选隐性脊柱裂的首选手段。由于儿童腹部组织结构间对比度相对较小,加上肠内容物重叠较多,腹部摄片显示腰、骶椎常欠满意。笔者采用腹部加压摄影,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患儿,男性,3个月。因发现腹部包块渐大3个月入院。患儿出生后即可触及左上腹一质硬肿物,鹅蛋大小,且肿块渐大,7d前因患肺炎在外院就诊时发现腹部15cm×13cm大小包块后转入我院。检查:一般状况尚可,心肺未见异常。腹部高度膨胀,浅表静脉曲张;于左中腹可扪及约13cm×12cm质硬包块,表面光滑,活动度一般,界限欠清晰,无明显压痛;肝脾不可扪及;肠鸣音正常,肛门及外生殖器未见异常。影像学检查:①腹部CT报告:左中上腹部巨大球形肿瘤—恶性—源于肝脏,肝母细胞瘤可能性大,源于内膜(血管平滑肌肉瘤)等腹腔实质性肿…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42岁。因上腹部疼痛送行性加剧5天于1999年1月29日晨1时半人院急诊。过去无类似发作,也无特殊病史提供。入院时查体:痛苦貌,辗转不安,巩膜无黄染。腹部平软,未见腹壁静脉怒张,上腹部压痛明显,反跳痛(土),无明显肌紧张,腹部移动性浊音可疑,肠鸣音活跃。以腹痛待查收入院,经补液、解痉等治疗,症状无缓解。经晨7时作腹腔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门静脉栓塞,肝硬化、脾肿大;腹腔积液。由急诊室收入病房。讨论门静脉血栓形成是慢性肝病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缓慢且隐匿,常被忽视,若在此基础上一旦发生门静脉的急性栓塞,门…  相似文献   

19.
心律平治疗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建新 《医药论坛杂志》2003,24(7):14-15,17
目的 观察心律平治疗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对于107例经心电图及临床确诊的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按口服心律平剂量不同分为:300mg/d组(33例)、450mg/d组(66例)、600mg/d组(8例)三组,10d为1个疗程;分析心律失常类型、心律平剂量与疗效的关系、副作用及原因。结果 心律平对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总有效率分别为89.6%与79.7%(P>0.05);3种剂量与疗效关系不大(P>0.05);发生副反应19例,占17.8%,无效17例,占15.9%。结论 心律平对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均;有良好治疗作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先天性十二指肠隔膜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及X线表现.方法 对本院3年内经手术证实的26例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隔膜的腹部平片及上消化道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诊断为十二指肠闭锁.结论 腹部平片及上消化道造影是本病很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