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提高对肺泡细胞癌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3例经病理组织细胞学证实的实变型肺泡癌,分析疾病演变中的胸片和CT表现.结果 3例中,胸片和CT均误诊为肺炎2例,胸片误诊为肺结核1例,CT仅提示肺弥漫性病变1例。结论 对于胸片初诊疑诊为肺炎或浸润播散型肺结核病例,经临床对症治疗后,病灶反而扩展,并出现肺实变区,应及时采用CT扫描,扫描中肺毛玻璃样改变、肺实变(蜂窝状改变)、小结节病灶以及支气管充气扩张等几种征象的同时出现对本病有较大诊断价值。结合纤维支气管镜下活检,可提高肺泡癌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影像及分型,进一步提高本病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收集到27例肺泡癌CT检查所见征象,病理证实的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的资料。结果CT表现具有特征性的孤立、弥漫多发结节影8例,磨玻璃样斑片状、片状肺炎样浸润8例,呈广泛肺纹理增强6例。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可分为结节型、肿块型、肺炎样型、肺纹理增强型。  相似文献   

3.
43例细支气管肺泡癌CT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细支气管肺泡癌43例,对其征象进行分析。结果:结节型12例,为单发结节;弥漫型23例,其中腺泡样结节11例,大片实变6例,磨砂玻璃征6例;炎症型8例。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表现多样,结节内细支气管气像对诊断具有一定价值。炎症型和弥漫型需与肺结核、肺炎鉴别。  相似文献   

4.
肺炎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附6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肺炎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对6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炎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叶段性实变阴影有2例局限于一个肺叶内,4例累及多个肺叶肺段。枯树枝征4例,蜂房征2例,磨玻璃影1例。与实变影并存的小结节影3例。结论:通过对肺炎型细支气管肺泡癌CT表现与病理表现的认识,提高临床工作中对它的识辨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诊断细支气管肺泡癌的临床及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细支气管肺泡癌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38例肺泡癌,其中肺炎型16例,表现为肺叶肺段的实变;结节型14例,表现肺内的单发结节;弥漫性8例表现为双肺弥漫多发结节.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像表现复杂多变,没有特异性,对各型表现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兰国红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2):1533-1534
目的:探讨弥漫型肺泡癌的X线和CT表现特点,提高对肺部弥漫性疾病的认识。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11例弥漫型肺泡癌的X线、CT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胸片及11例CT扫描均表现为腺泡样结节;2例胸片及6例CT扫描显示为磨砂玻璃征;7例CT扫描显示大片状肺实变;9例肺门增大;6例纵隔淋巴结增大;4例胸腔积液。结论:弥漫型肺泡癌在X线和CT上有相对的特征性表现,对定性诊断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卢洪林 《吉林医学》2012,33(31):6784-6785
目的:研究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CT影像学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其CT影像形态及分布特点。结果:35例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中,孤立结节型21例(均位于肺野外周),占60.0%。结节大小1.2~6.3 cm,平均(2.9±1.4)cm。其中,肿块内空泡征或细支气管充气征19例(90.5%),边缘毛刺16例(76.2%),磨玻璃密度影15例(71.4%),胸膜凹陷13例(61.9%),血管集束7例(33.3%),纯的磨玻璃密度影6例(28.6%);实变型9例,占25.7%。病灶中均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实变以右肺为主,内支气管气象略有僵直,实变周边可见毛玻璃影,左肺出现小斑片影。部分内现大量大小不一的泡状影,并叶间胸膜膨出;弥漫或多结节型5例,占14.3%。病灶中均可见空泡征或支气管充气征。纵隔旁结节多呈分叶状,有短毛刺,远侧现毛玻璃影;双肺可见弥漫性粟粒样结节影。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影像表现复杂多样,结合临床特点,充分了解和掌握各型BAC的典型影像学表现,可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实变型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1例经病理证实的实变型BAC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征像及其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中,单发肺叶实变7例(63.6%),单发肺段实变2例(18.1%),多发肺叶实变2例(18.1%);实变肺伴血管造影征7例(63.6%)、支气管气像征9例(81.8%)、伴枯树枝征6例(54.5%);实变肺周见蜂窝肺征9例(81.8%),磨玻璃征7例(63.6%)、多发小结节2例(18.1%);少量胸水1例(9.1%),肺门淋巴结肿大1例(9.1%).11例首诊误诊为肺炎.结论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肺实变密度低、蜂窝肺征、血管造影征、枯树枝征及多发腺泡结节是实变型BAC的主要CT表现特点;CT引导肺穿刺活检是较理想的确诊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青年人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BAC)的CT表现并与临床病理对比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青年人BAC患者,根据手术病理,分为孤立结节组(28例)、多发结节组(24例)和肺叶实变组(26例),研究比较各型肺泡癌的影像特点。结果:孤立结节组CT表现相对特异性征象较多,如分叶征、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凹陷征等;多发结节组CT表现为两肺弥漫多发结节状、碎路石征象,常伴有胸膜牵拉等征象;肺叶实变组CT表现为肺密度低、蜂窝肺征、血管造影征、枯树枝征及多发腺泡结节。结论:熟悉青年人BAC的CT表现,有助于提高术前对本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5):89-94
目的应用128层螺旋CT三维重组成像技术,结合穿刺或手术病理、评价对实性孤立性肺结节(Solid SPN)良恶性的鉴别价值。方法选择50例实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检查采用128层螺旋CT机,在Phillips工作站对薄层图像进行多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容积重现(VR)等后处理。结果 128层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显示肺结节的影像学特征优于常规轴位图像(P0.05);良性肺结节的影像学特征的出现率明显低于恶性肺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8层CT三维重组技术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对实性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弥漫实变型肺泡癌(DCBAC)的临床及影像表现,探讨与感染性实变的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经病理确诊为DCBAC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合文献复习。结果DCBAC的临床及影像表现与感染性实变极其相似。掌握CT的重要征象,结合癌胚抗原检测及治疗中的变化,是诊断DCBAC的重要依据。结论对DCBAC临床及影像表现深入细致分析,提高本病与感染性实变鉴别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观察65例孤立结节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MSCT表现,分析其影像学诊断及病理表现。方法分析2004—2008年6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孤立结节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结果65例中,有47例(723%)出现磨玻璃样密度影,有45例(662%)肿物边缘可见到毛刺征,有46例(708%)出现空泡征,有56例(55.4%)出现胸膜凹陷征,有26例(400%)病变周围可见小泡性气肿。结论MSCT有助于发现孤立结节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重要特征,如早期的磨玻璃样密度影,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及小气肿,对孤立结节型细支气管肺泡癌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肺炎型肺癌的影像学特征,以进一步提高对肺炎型肺癌的认识。方法:收集了18例经病理学证实的炎症型肺泡细胞癌,回顾性分析其病灶分布的范围、大小、部位及其影像特征并对其诊断要点进行评价。结果:18例肺炎型肺癌影像学表现两肺多发性分布7例,叶性分布8例,段性分布3例,所有病例均有实变存在,外周分布的15例,伴有不规则小结节的为8例,空气支气管征的11例,叶间裂向外突出的4例,实变影不均匀分布7例,不规则小囊腔6例,CT血管征2例。结论:肺炎型肺癌表现为典型的外周分布,空气支气管征、不规则小结节、叶间裂外突、多发小囊腔样改变等,但与感染性肺炎很难区分。对抗炎治疗反应不好的肺炎应警惕炎型肺癌可能,进行活检诊断。  相似文献   

14.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和多层螺旋CT(MSCT)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34例甲状腺癌患者术前行CDUS及MSCT的检查,并与其病理组织学检查对照。结果:CDUS及MSCT诊断甲状腺癌的符合率分别为69.39%和75.51%,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P>0.05);两者并用诊断的符合率为91.84%,分别与其中单独一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对甲状腺癌定性诊断正确率高于CDUS。CDUS对甲状腺癌病灶的检出率高于MSCT。两者结合可提高诊断甲状腺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球性肺炎的多层螺旋CT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探讨其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手术或穿刺)、临床观察证实、影像学误诊的17例球形肺炎CT表现。结幂病灶大多位于肺野的背侧,靠近或贴近胸膜,均单发,14例病灶为圆形或类圆形,3例为三角椎形。可见“局部充血征”、“晕征”、“刀切征”。9例误诊为周围型肺癌,7例误诊为肺结核,1例误诊为肺转移瘤。结论球性肺炎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多征象综合分析,并结合临床多能做出正确诊断,部分不典型病灶影像学诊断困难,应积极进行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癌的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及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方法及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对甲状腺肿瘤患者行MSCT平扫、增强及三维后处理,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患者的术前MSCT表现。结果:所有病例MSCT均可见肿块,14例密度不均,8例肿瘤内出现钙化,12例呈形态不规则,13例肿块边缘模糊不清,6例瘤内呈“半岛状”瘤结节,5例瘤周呈“强化残圈”征,10例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器官,9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甲状腺癌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SCT能较准确地判断甲状腺癌有无侵犯周围组织器官,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睾丸原发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睾丸原发肿瘤的CT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 CT检出全部10例肿瘤,其中精原细胞瘤5例(1例合并胚胎性癌),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胚胎性癌、畸胎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横纹肌肉瘤各1例。4例精原细胞瘤与1例淋巴瘤密度较均匀,增强后均匀强化,1例精原细胞瘤囊变;1例畸胎瘤平扫见钙化及脂肪密度,增强后软组织部分明显强化;1例胚胎性癌、1例混合性生殖细胞瘤和1例横纹肌肉瘤平扫密度不均,不均等强化。1例混合型生殖细胞瘤LDH升高,1例胚胎性癌与1例畸胎瘤AFP、β-HCG显著升高,仅1例精原细胞瘤LDH、β-HCG轻度升高。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睾丸肿瘤的检出、诊断和临床分期具有重要的价值,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对各种睾丸肿瘤鉴别诊断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在不典型性肺结核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其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8例不典型性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分析78例患者临床症状、临床体征及MSCT影像特征情况。结果 78例不典型性肺结核患者临床症状以咳嗽咳痰为主,其次为发热、乏力消瘦、胸闷或呼吸困难、咯血、胸痛、胸水,且有19例患者(24.36%)无临床症状。78例不典型性肺结核患者临床体征以呼吸音减弱为主,其次为肺部湿罗音,且有47例患者(60.26%)无肺部体征。78例不典型性肺结核患者MSCT影像特征主要有肺炎实变型(38例,48.72%),弥漫间质型(16例,20.51%),单发结节型(13例,16.67%),多发结节型(11例,14.10%);其中肺炎实变型MSCT表现主要为支气管充气征、边界模糊、树芽征、空洞、磨玻璃影等,弥漫间质型MSCT表现主要为树芽征、结节灶、间质性改变、磨玻璃影、空洞,单发结节型MSCT表现主要为结节灶、淋巴结肿大、空洞、条索灶、钙化灶等,多发结节型MSCT表现主要为结节灶、空洞、条索灶、树芽征、淋巴结肿大等。结论不典型性肺结核的MSCT影像学表现具有多样性,临床应综合实验室检查等多种特征完成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