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0例,根据心脏彩超结果分为左室肥厚组(A组)65例和无左室肥厚组(B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左室肥厚是判断高血压预后的指标,应有效控制血压并逆转左室肥厚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据美国Framingham的心脏疾病研究发现,男性重度的心力衰竭(心衰)患者2年内37%死亡,平均存活时间仅1.7年。左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关键的中间环节,是导致心衰加重的重要因素。WHO/ISH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指出,能够影响心衰预后的靶器官损害的重要的中间终点之一就是左室肥厚。老年高血压患者是左室肥厚的高发人群,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老年人左室肥厚及心脏舒张功能不全的早期控制。  相似文献   

3.
左室肥厚是心脏对血液动力学负荷过重的反应。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开始是作为对抗周围阻力增加的代偿机制,但一定时间之后则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些变化损害心脏功能,降低冠脉储备,增加心绞痛及心衰发生率并增加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发生率。本文综述各类降压药对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及左室功能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其治疗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复方罗布麻片与卡托普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给予复方罗布麻片治疗;对照组42例给予卡托普利治疗。半年后复查超声心动图,比较治疗前后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左室肥厚有不同程度逆转,舒张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复方罗布麻片是有效价廉的降压药,且对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有不同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5.
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长期血压高可导致左室肥厚,进而可影响心功能,早期主要表现为左室舒张功能异常.而左室肥大与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室性心律失常、脑卒中及心脏卒死的发生密切相关,严重影响高血压患者的临床预后.因而治疗高血压的目的在于逆转左室肥厚及减轻靶器官损害.我们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替米沙坦(商品名:美卡素)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情况和早期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左心室肥厚(LVH)是高血压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发生心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或逆转左心室肥厚可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我们观察缬沙坦(商品名“代文”)联合卡托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降压疗效,并以超声心动图检测评价其对左室肥厚(LVH)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患者由于左室后负荷的长期增加,可导致心室室壁厚度及运动改变,常可引起左心室功能下降[1]。而左室舒张功能异常在收缩功能异常前即已表现出来[2],早期检出舒张功能异常,对高血压患者症状的缓解及预后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左室心肌肥厚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脑卒中、猝死的发生密切相关[3]。因此,控制血压可阻止心肌肥厚,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8.
老年高血压伴左室肥厚对左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伴左室肥厚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核素心血池扫描的方法 ,对老年高血压伴左室肥厚和无左室肥厚的患者 ,进行了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高峰射血率 (PER)、左室高峰充盈率(PFR)、1/ 3充盈分数 (1/ 3FF)及相角程 (PA)的测定 ,并进行比较。结果 :伴左室肥厚的患者PFR、1/ 3FF明显低于无左室肥厚的患者 ,PA明显高于无左室肥厚的患者。结论 :老年高血压伴左室肥厚对心功能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对舒张功能的影响 ;左室肥厚导致的心室肌纤维化、顺应性下降和运动协调性异常 ,是影响舒张功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病人左室肥厚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采用24h动态心电图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患者左室肥厚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并观察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与舒张期高血压左室结构改变。结果左室肥厚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左室肥厚组(P>0.0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左室肥厚高于舒张期高血压组。结论左室肥厚可使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收缩压增高较舒张压增高更易导致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各种心电图改变的预后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高血压左室肥厚病人不同心电图改变的预后价值。 方法:对126 例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的20 多项心电图改变进行预后追踪14 年,以性别、年龄、职业、地区配对的正常高血压275 人,无左室肥厚高血压患者163 人做为非暴露组进行队列研究,观察各种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价各项心电图改变的相对危险度( R R)。 结果:高血压和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脑血管意外(56.8% )。单纯左室高电压不是高血压患者独立的危险因子。不对称倒置 T波、左室劳损、 V1 Ptf异常、 Q V5≥2 m m 及多项心电图指标异常者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明显升高,分别为正常人的30.67,14.75,14.73,12.48,和11.24 倍。矫正血压和电压因素后这些心电图异常的危险性仍高,其 R R分别为6.55,2.99,3.19,2.32,和2.26。 结论:不对称倒置 T波、左室劳损、 V1 Ptf异常、 Q V5 ≥2 m m 及多项心电图指标异常是既独立于血压因素又独立于电压因素之外的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1.
左室肥厚(LVH)是高血压最常见的亚临床靶器官损害之一,是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不良预后的重要标志,及早发现并逆转LVH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该文介绍高血压LVH的流行病学、机制,以及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背向散射和彩色室壁运动参数评估原发性高血压不同左室构型心肌病变程度和局部室壁运动的临床价值。方法 测定7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和31例正常对照者室间隔及左室后壁的背向散射参数和局部室壁收缩期位移。共收入正常构型组18例,向心重构组17例,向心肥厚组23例,离心肥厚组12例。结果 高血压各组室间隔超声背向散射(IB%)均不同程度地增大,以向心性肥厚组和离心性肥厚组为著;左室后壁IB%在向心性肥厚组和离心性肥厚组增高,以离心性肥厚组为著;室间隔周期变化幅度(cvlB)在向心性肥厚组和离心性肥厚组减低;左室后壁的CVIB在离心性肥厚组显著减低;高血压各组均未出现明显的背向散射跨壁梯度的改变。室间隔和左室后壁的SEM在离心性肥厚组显著减低,其余各组间虽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在向心性肥厚组呈现增加的趋势。在离心性肥厚组,收缩期CK色带变薄或消失,色带不完整。结论 心肌超声背向散射参数可用于判断高血压不同左室构型心肌病变的程度;彩色室壁运动技术可用于评估高血压不同左室构型局部室壁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醛固酮合成酶基因 - 344T/C多态性与高血压性左室肥厚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技术检测 - 344T/C多态性 ,根据左室质量指数判别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无并发左室肥厚。结果 :对照组和原发性高血压组之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在原发性高血压组中 ,左室肥厚者与无左室肥厚者之间 - 344T/C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左室肥厚者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无左室肥厚者和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醛固酮合成酶基因 - 344T/C多态性与高血压性左室肥厚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不同状态下血压值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115例高血压病人在不同状态下血压测定值(偶测,入院一周后偶测,亚极量运动时血压,24h动态血压测定)与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左室重量的相关性,发现在各种测定值中,24h平均SBP值与夜间血压是否下降,是判断高血压病情严重程度的2个良好指标。夜间最低收缩压>120mmHg提示高血压病情较重、左心室肥厚明显。午间休息时血压下降与夜间血压下降水平无明显区别,可以用午间血压代替没有条件行24h血压监测病人的夜间血压。研究还证明血压在左心室肥厚发生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不同,轻型高血压病人,LVH与24h平均SBP只有微弱的相关,与DBP无关,随着血压升高,SBP与左室肥厚相关明显。当夜间最低收缩压>130mmHg时,舒张压与左室肥厚也明显相关。可见不同严重程度的高血压病人收缩压和舒张压对左室肥厚的影响不一样。降低24h平均血压和恢复夜间睡眠时血压下降的正常昼夜节律是治疗高血压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背向散射和彩色室壁运动参数评估原发性高血压不同左室构型心肌病变程度和局部室壁运动的临床价值.方法测定7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和31例正常对照者室间隔及左室后壁的背向散射参数和局部室壁收缩期位移.共收入正常构型组18例,向心重构组17例,向心肥厚组23例,离心肥厚组12例.结果高血压各组室间隔超声背向散射(IB%)均不同程度地增大,以向心性肥厚组和离心性肥厚组为著;左室后壁IB%在向心性肥厚组和离心性肥厚组增高,以离心性肥厚组为著;室间隔周期变化幅度(CVIB)在向心性肥厚组和离心性肥厚组减低;左室后壁的CVIB在离心性肥厚组显著减低;高血压各组均未出现明显的背向散射跨壁梯度的改变.室间隔和左室后壁的SEM在离心性肥厚组显著减低,其余各组间虽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在向心性肥厚组呈现增加的趋势.在离心性肥厚组,收缩期CK色带变薄或消失,色带不完整.结论心肌超声背向散射参数可用于判断高血压不同左室构型心肌病变的程度;彩色室壁运动技术可用于评估高血压不同左室构型局部室壁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左心功能不全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正常人群、原发性高血压及伴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脑钠素(BNP)的血浆浓度及其关系,为BNP诊断高血压心脏病(左室肥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免疫放射法测定血浆BNP水平。选择住院原发性高血压Ⅰ~Ⅲ期患者72例,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2组,NYHAⅠ~Ⅱ级35例,NYHAⅢ~Ⅳ级37例,以左室射血分数(LVEF)≤45%作为心功能不全诊断的标准。并以30例健康人作对照比较。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和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的血浆BNP平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BNP是判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预后和进行危险分层的敏感指标,不仅与脉压、左室质量指数、左室舒张功能等密切相关,而且对判断左心功能不全的程度及预后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用脉冲多普勒超声评价不同左室构型高血压患者的肺静脉血流频谱.材料和方法:对11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男81例,女29例),进行二维和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左室重量及相对室壁厚度分成四种不同构型,比较四组间肺静脉血流频谱特点.结果:110例高血压患者中构型正常者占55.45%(61例),向心性重构者占21.82%(24例),向心性肥厚者占10%(11例),偏心性肥厚者占12.73%(14例).肺静脉血流频谱示向心性肥厚组及偏心性肥厚组的VTIs、VTIs/(VTIs+VTId)较正常组及向心性重构组低(P<0.05),ARD增大,ARD/AD延长(P<0.005).结论:左室不同构型的高血压患者肺静脉血流频谱不同,提示向心性肥厚组及偏心性肥厚组左室舒张功能的损害较向心性重构组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左室肥厚是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的重要病理生理改变 ,与心血管疾病预后密切相关[1] 。对其发生机制及防治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关于左室肥厚与心肌局部的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关系的研究颇多 ,但其中具体的信号传递系统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观察TGF - β1在超压力负荷肥厚心肌中的表达变化及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拮抗剂Losartan对其的影响 ,探讨TGF - β1在左室肥厚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血管紧张素Ⅱ的关系 ,以及Losartan对左室肥厚的干预作用 ,这在国内鲜有报道。材料与方法一、主要材料Losarta…  相似文献   

19.
通常认为:高血压所继发的左室肥厚,包括室间隔和左室后壁是一种对称形式的肥厚。通过超声心动图(UCG)的研究,对这一常规见解产生了疑问。同时,在高血压中亦观察到了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确立诊断标准,颇感困难。作者使用M型UCG对37例重度全身性高血压患者(休息时舒张期血压均≥120毫米汞柱;均具有左室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左室肥厚与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12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24h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检查,测得24h平均血压、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根据结果患者被分为血压1、2、3级三组(46例、41例、38例)和无左室肥厚(74例)、左室肥厚(51例)两亚组,比较各组患者的TO和TS值.结果:TO值:高血压3级组TO值显著大于高血压2级及1级组[(-0.87±1.14)%比(-1.86±1.19)%比(-2.48±1.75)%],且高血压2级组显著大于高血压1级组(P<0.05~<0.01);左室肥厚组较无左室肥厚组TO值[(1.08±1.19)%比(-0.15±0.45)%]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S值:高血压3级组TS值显著小于高血压2级及1级组[(1.55±1.06) ms/RR间期比(2.33±1.48) ms/RR间期比(3.76±1.87) ms/RR间期],且高血压2级组显著小于高血压1级组(P<0.05~<0.01);左室肥厚组较无左室肥厚组TS值[(3.02±1.08)ms/RR间期比(4.76±1.75)ms/RR间期]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越高,心率震荡异常越显著,合并左室肥厚者较无左室肥厚者心率震荡异常显著;心率震荡有助于判断预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