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樊爱华  陈永汉  田耀辉 《河北医药》2012,34(7):1108-1109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由于伤后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剧增,机体往往处于负氮平衡、体液及电解质失衡状态,增加颅脑损伤的病死率和病残率.对此类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防治胃肠功能衰竭,促进蛋白质的合成,组织修复,肌肉功能的恢复,从而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近年来,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营养支持尤其是肠内营养支持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临床上常规鼻胃管在危重患者尤其是脑功能障碍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胃动力紊乱,胃内容物易发生反流而引起误吸,从而引发严重肺部感染,不利于肠内营养的实施和预后.因此,加强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改善患者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使疾病早日康复甚为重要.为了解肠内对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治疗的影响,将我院30例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实施早期鼻胃管减压并鼻肠管营养支持中的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早期鼻胃管减压并鼻肠管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一组采用胃管,另一组采用鼻胃管减压联合鼻空肠管营养.记录2组置管前及置管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的营养情况,包括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氮平衡值;记录两组置管14 d内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腹泻、消化道出血、反流、误吸及吸人性肺炎等情况,2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预后情况.结果 置管后第7天、第14天实验组白蛋白、氮平衡值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进行鼻胃管减压并鼻空肠管营养更能有效改善其营养状况,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对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减轻高龄重症患者胃肠减压过程中的痛苦,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普外科180例高龄重症患者,实验组用鼻肠管进行胃肠减压,对照组用普通胃管进行胃肠减压,评估患者舒适度、肺部感染率、一次插管成功率、切口感染等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应用鼻肠管进行胃肠减压的患者,其舒适度、咳嗽排痰能力、肺部感染率、一次插管成功率等明显优于普通胃管。结论在高龄重症患者中应用鼻肠管胃肠减压可减轻患者痛苦,减少肺部感染率,提高插管成功率,降低诱发心脏病机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樊立云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0):2169-2170
螺旋型鼻肠营养管(以下简称鼻肠管)在对不能经口进食患者的应用中,对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疾病恢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我科自2002年2月~2003年10月,共使用能全力自鼻肠管滴入的病例11例,其中食道癌术后5例,食管异物致胸腔瘘术后1例.腹腔肿瘤术后高位胃瘘1例,复合性外伤4例,男9例,女3例,平均年龄63岁,使用天数3~30天。鼻肠管营养在术后2~3天始用,复合外伤7~10天始用。以上患者使用后均收到了较好的疗效,原发疾病基本痊愈,未发生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归纳总结一套急性肠梗阻的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减少盲目手术和手术探查阴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2~2008-06急诊收治的239例肠梗阻患者行有效肠减压的治疗效果。结果 239例患者中,196例患者在有效减压12h后症状缓解或好转,总的缓解或好转率为82.0%。43例患者在保守治疗无效行急诊手术,总的急诊手术率为18.0%。108例患者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行手术治疗,总的手术率为45.2%。56例粘连性肠梗阻,8例动力性肠梗阻,2例炎性肠病,2例血运性肠梗阻(结合溶栓治疗)和20例不明原因的肠梗阻经保守治疗痊愈,总的保守治疗有效率为36.8%。结论有效的减压治疗可作为急性肠梗阻的常规治疗措施,广泛使用于除外绞窄性肠梗阻的大多数肠梗阻患者。特别是在急诊条件下检查不完善时,诊断困难及原因不明的肠梗阻。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术中预防性置入鼻肠管在胃瘫高危人群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2006年224例胃瘫高危人群的病例资料,分未预防性置入鼻肠管128例(A组)组和预防性置入鼻肠管96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减压引流量、胃管拔除时间、胃瘫发生率及胃瘫治愈时间.结果 术后发生胃瘫A组14.8%(19/128),明显多于B组(4.2%)(4/96)(P<0.01),两组胃瘫治愈时间、胃肠减压引流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术中置入鼻肠管对胃瘫高危病人确实可以起到预防作用,同时可以缩短胃瘫的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7.
1997年2月~2001年5月,我院采用中药大黄治疗中毒性肠麻痹2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28例危重患者中,男19例,女9例,年龄11~76岁,平均41.7岁。其中多发性创伤11例,各种原因所致的脓毒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鼻空肠管和鼻胃管两种肠内营养途径在肺部感染患者中使用效果对比,探索在临床护理中更为安全、优质的肠内营养方式.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案,分析36例留置鼻空肠管重症肺炎患者和40例留置鼻胃管重症肺炎患者在置管7天后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E%)、血清降钙素原值(PCT)和痰液pH值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置管l天后WBC、NE%、PCT和痰液pH值均无统计学差异,在置管7天后鼻空肠管组WBC、NE%、PCT均明显低于鼻胃管组(P<0.05),痰液pH值明显高于鼻胃管组(P<0.05).结论 在肺部重症感染的患者中,鼻空肠管可减少腹胀及胃食管反流,降低误吸风险,有利于肺部感染的控制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酚妥拉明治疗肺炎合并中毒性肠麻痹21例漳浦县医院儿科朱茂新我科自1992年以来,采用小剂量酚妥拉明治疗肺炎合并中毒性肠麻痹21例,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21例中,男15例,女6例;<6个月7例,~12个月8例,~2岁4例,~3岁2例。除肺炎临床...  相似文献   

10.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内科、普外科及重症医学科等科室住院患者常见病种之一,发病早期容易并发肠麻痹.急性胰腺炎并发肠麻痹西医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西医治疗包括手术治疗、胃肠减压、止痛及抗感染等.除现代医学外,祖国医学在肠道功能恢复、生活质量提升等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对于急性胰腺炎并发肠麻痹中西医治疗进展的全面了解可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6例,实验组留置鼻肠管,对照组留置鼻胃管,均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辅以场外营养的营养支持方式,观察两组生活指标、胃肠道耐受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营养支持后7d血清蛋白呈上升趋势,但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血糖均较营养支持前下降,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患者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辅以场外营养支持方式,可以明显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维生素B1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构成脱羧酶的辅酶,参加糖代谢,同时维生素B1还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有利于胃肠蠕动和消化腺体的分泌,但临床上很少利用后一种作用治疗肠麻痹。我院应用维生素B1治疗肠麻痹患儿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糖尿病性肠麻痹。方法 对1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糖尿病晚期,由于胃肠神经变性,脂肪代谢紊乱,消化腺功能减退,蛋白质消耗,加之电解质紊乱.均可导致糖尿病性肠麻痹的发生。结论 糖尿病晚期易合并糖尿病性肠麻痹。  相似文献   

14.
肠内营养发展迅速,国际上肠内营养的使用量已远远超过肠外营养,直接向肠道提供营养物质对维持肠道结构和功能完整性十分重要,我们从观念上已从肠外营养向肠内营养转变。随着新型高分子材料鼻肠管和优质胃肠内营养剂的产生,外科肠内营养的优越性已经得到广大医生的认可。我院对近80例外科胃肠道患者应用了复尔凯鼻肠管内营养,取得了很满意的疗效,对鼻肠管内营养的适应证、使用方法、疗效及并发症的处理有了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ICU患者经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效果,选择一条安全、高效的肠内营养途径。方法将60例需行肠内营养的ICU患者按入住ICU的先后顺序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置入鼻空肠管,B组置入鼻胃管,两组使用滴入方式输入相同的肠内营养剂,记录两组置管后肠内营养开始实施的时间,观察两组在置管7 d内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反流、误吸、腹泻、腹胀、堵管。结果置管后肠内营养开始实施的时间A组比B组提前,置管后在48 h内可以输入营养液的A组有23例(76.7%),B组有9例(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4,P<0.05);置管7 d内A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3%,低于B组的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4,P<0.05)。结论对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经鼻空肠管途径比经鼻胃管途径更安全、更有效。  相似文献   

16.
术后肠麻痹是剖腹产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腹胀痛。肛门无排气、排便,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发热等。如不及时处理,不仅影响术后身体的恢复.而且还会对新生儿哺乳造成影响。西医常应用胃肠减压、药物灌肠等方法,并结合抗生索以及维持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虽然最终患者的全身症状能有所改善,但起效慢,病程迁延。且胃肠减压等方式增加患者的痛苦。近年来我们采用电针治疗剖腹产术后肠麻痹5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本科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肠麻痹的护理体验。方法:单纯应用西医的护理方法作为对照组,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为实验组,两组对照,观察患者痊愈时间、3d内痊愈率。结果:3d内的痊愈率实验组为93%,对照组为50%,实验组与对照组的3d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与护理有很好的互补性,因此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腹部术后肠麻痹能加快患者痊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3d痊愈率,促进患者痊愈。  相似文献   

18.
汪勤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3):2042-2042
目的:探讨生大黄对妇产科危重症合并中毒性肠麻痹的疗效。方法:37例妇产科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生大黄胃管注入3g,次,每8小时1次,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改善中毒性肠麻痹症状及体征,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大黄对于妇产科危重症患者合并中毒性肠麻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减少晚期胃癌患者全胃切除的并发症。方法:术中经吻合口置细硅胶鼻肠管于空肠段。术后第1天至第15天滴入配制营养液,浓度逐渐增加,5天在正氮平衡。结果:本组52例无1例吻合口瘘及手术死亡。结论:鼻肠营养管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有效,无空肠造瘘管并发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ICU病房内对危重患者应用双导丝法和主动置管法行床边盲插鼻肠喂养管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方法同一初学操作者随机将163例危重住院患者分别采用双导丝法(n=87)和主动置管法(n=76)行床边盲插鼻肠喂养管,观察2种置管方法的成功率、重要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呼吸道内置管或消化道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双导丝法和主动置管法的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4.25%和71.0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2种置管方法患者重要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均无呼吸道内置管或消化道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对于初学床边盲插鼻肠喂养管操作者,双导丝法与主动置管法相比,是技术上更易掌握、成功率更高且有着同样安全性的置管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