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晓锋  朱文侠  聂书伟 《吉林医学》2011,(17):3448-3449
目的:分析我院抗菌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引发ADR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2月抗菌药ADR 204例(男138例,女66例,年龄15~68岁),并对这些ADR进行统计、分类和分析。结果:204例ADR的发生与抗菌类药物的使用、中药注射剂质量、静脉给药和患者年龄有关;男性(67.6%)高于女性(32.4%),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是ADR常见临床表现。结论:抗菌类药物使用要严格掌握和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要进行质量监督和管理,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用药。临床用药务必严格掌握用药指征,才能做到安全、有效、合理用药,降低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133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春晓  徐涛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5):114-116,121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降低中药注射剂ADR发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7~2009年收集的133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的ADR呈多发性,临床表现多样,个体差异、临床使用不规范等原因均可导致ADR的发生。结论:应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规范管理,重视中药注射剂ADR监测工作,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5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2例ADR中,41岁~60岁发生率较高;中药注射剂14例(占26.9%),生物制品11例(占21.2%),抗感染药9例(占17.3%);ADR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常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检索近几年国内发生不良反应案列及结合我院临床用药中出现的问题,对收集的ADR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与机体、药物、配伍、禁忌、联合用药等因素有关,根据相关因素制订相应防范措施。结论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ADR,尤其应加强对年老、婴幼儿患者ADR的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建立完善的ADR监测制度,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364例ADR患者(男218例,女146例,年龄13~88岁),并把收集的这些ADR患者进行统计、分类和分析。结果 364例ADR的发生与抗菌类药物的使用、中药注射剂质量、静脉给药和患者年龄有关;男性(59.9%)高于女性(40.1%),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是ADR常见临床表现。结论抗菌类药物使用要严格掌握和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要进行质量监督和管理,同时要关注老年用药。临床用药务必严格掌握用药指征,才能做到安全、有效、合理用药,从而降低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共计128例中药注射剂ADR应报告。结果:中药注射剂所引发的ADR人群以女性及60岁以上人群为主,其中60.16%的人群在首次滴注发生ADR,发生ADR的中药注射剂以活血化瘀类和清热类为主,所发生的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发生ADR患者的转归鲜见致残或死亡的病例。结论:中药注射剂ADR的发生与药品生产、临床使用不当及病人体质等多种因素相关,应重视并加强中药注射剂的上市后再评价研究,促进合理用药,保证用药的有效与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上报的180例中药注射剂ADR病例报告进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ADR发生率为46.8%,其中男女比例为1.57∶1,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分布为4~88岁,60岁以上年龄段占46.54%,中老年患者ADR发生率相对较高,临床表现涉及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等,以全身性过敏反应最为多见。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和说明书,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ADR监测小组2005年收集的177例ADR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177例ADR中,主要与抗感染药物使用、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静脉给药方式有关,ADR最常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 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督,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我院59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临床表现,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2006年收集的59份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生素引起ADR的比例最高,其次为中药注射荆和循环系统类药物;临床ADR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多见.结论:临床应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重视中药注射剂的安全用药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在儿科应用引发不良反应/不良事件(ADR/ADE)的特点和规律,评价其安全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我院近五年发生的166例儿科中药注射剂ADR/ADE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66例ADR/ADE中男性122例次,女性64例次,涉及中药注射剂12种,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是致儿童ADR/ADE的主要药物;变态反应发生率最高,其中痰热清注射液引起ADR/ADE的例数最多,为80例次,占43.01%。所致ADR/ADE最常见的是皮肤及附件损害,占58.72%。结论中药注射剂说明书应进一步规范儿童用量,医院应高度重视儿科应用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ADE并加强ADR/ADE报告和监测工作,严格遵循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加强监护并及时处理,保障患儿用药安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徐睿 《中外医疗》2008,27(31):98-98
了解医院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加强对中草药注射剂的质量监督,以减少ADR的发生.医院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应重视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分析2007~2009年收集到的62例ADR报告,利用Microsoft Excel电子表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ADR中,抗感染药引起的ADR19例(30.65%),中药注射剂10例(16.13%);〉40岁患者有49例(79.03%);静脉滴注引起的ADR55例(88.71%);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ADR占50%。结论:应合理应用抗感染药及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检测,避免或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ADR监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1月~2008年12月报告的29例严重ADR病例,按ADR发生的关联性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本组资料中,引起严重ADR的前两位药品是抗感染药和中药注射剂,其中喹诺酮类药物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中药注射剂引起过敏性休克和呼吸系统损害较多见;静脉给药是引起严重ADR最多的给药途径;多见于并用3种或以上药品的病例.结论:重视ADR监测工作,特别是抗感染药和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监测;加强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药品不良反应121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杨勤  臧云吉  范岳邦  袁勇 《西部医学》2009,21(6):1014-1015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其引发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21例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1例不良反应中,涉及抗菌药物67例,占55.37%;中药注射剂11例,占9.09%;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103例,占85.12%。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以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发生不良反应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方法 统计近几年来我院2 180例次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ADR)的病例,通过查阅临床上ADR报告,寻找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 2 180例中发生不良反应者共有39例次,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药物本身因素、制剂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问题、临床使用环节及个体差异问题等.结论 中药注射剂仍有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加强中药注射剂的生产管理和临床监测,坚持合理用药,是用药安全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从药物、机体及生产3个方面探讨其发生的原因、机理,对不良反应的预防提出几点建议,为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结论:提倡中药采取口服途径给药,慎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ADR的监测和相关研究,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3月至2007年1月上报的107例ADR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药物过敏史、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7例不良反应中,与抗感染用药有关的ADR最为多见,占47.66%,其次为中药注射剂。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83例,占77.57%。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近年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案例发生的原因,探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时的临床表现特征,促进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方法:根据我院发生中药不良反应案例及近年来相关报道,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过敏反应最为常见。结论:某些西医和基层医生缺乏中药注射剂使用配伍知识,往往扩大中药注射剂的适用范围和适应症,不合理联合用药、超剂量用药,导致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甚至发生了导致患者死亡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因此,不合理用药、临床试用欠规范,是造成中药注射剂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不能归咎于中药注射剂本身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赵义林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7):2172-2173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因素、规律及特点,为我院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ADR监测工作质量。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上报的ADR病例87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7例ADR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30例,占34.48%,其中抗感染药最多为37例,占42.53%,其次为中药注射剂18例,占20.69%。使用注射给药途径引发ADR病例为58例,占66.67%。联合给药方式引起ADR病例61例,占70.10%。结论:强化医务人员防范意识,临床医生诊疗过程中仔细询问患者既往史及有关用药情况,加强我院ADR监测,减少联合用药,降低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2011年625例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25例ADR中,抗感染药物引发的ADR占42.88%,中药注射剂引发的ADR占29.12%;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引发ADR占75.04%;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结论应加强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