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 观察肝素钠液和地塞米松浸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联合红外线照射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行PICC的乳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置管前常规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导管,观察组置管前采用稀肝素钠液+地塞米松浸泡PICC导管,置管后采取红外线灯照射穿刺侧上肢,穿刺点周围涂擦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结果 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3.2%,对照组发生率19.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肝素钠液和地塞米松浸泡PICC导管,置管后联合红外线照射,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涂抹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对肿瘤护理应用中PICC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医院肿瘤患者136例,根据穿刺方式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8例,分别给予静脉穿刺、PICC管留置方式,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生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4.12%(64/68)高于对照组76.47%(52/6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41%(3/68)低于对照组19.12%(13/68),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7.06%(66/68)高于对照组80.88%(5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患者护理中PICC的应用,辅以综合护理措施,对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的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控制以及患者满意率的提高,可发挥重要作用,应在护理实践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35例恶性肿瘤患者经肘窝外周静脉行PICC插管化疗,并观察置管的临床效果。结果插管成功率100%,导管留置时间10~326d,无血栓形成、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ICC具有操作方便、维护简单、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特点,对长期化疗患者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6.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16)
目的:了解肿瘤化疗患者对PICC相关性血栓的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6月福建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内科PICC置管患者,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分析置管患者对PICC相关血栓的认知现状。结果:共调查197名患者,对PICC相关性血栓的基本知识、预防知识、日常观察、应急处理四部分的认知总得分处于中低等水平;不同性别、不同疾病患者在PICC相关性血栓认知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文化程度、置管次数、留置时间是影响认知得分的独立因素。结论:肿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认知度不容乐观,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寻找有效护理对策,改进健康教育方法并注重患者个体差异,有效预防及降低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 PICC 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70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普通传统的 PICC 治疗护理,实验组实施更为全面、综合性的 PICC 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穿刺成功率85.71%;实验组成功率94.28%,在首次成功率上实验组更高一些。对照组并发症率11.42%;实验组局并发症率5.71%,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2.8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1.42%。结论:PICC 综合护理手段使首次穿刺成功率屡创新高,也同时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是一个非常安全、简单、快捷的护理形式,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肝素钠加地塞米松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7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常由于治疗不当或反复多次胸腔穿刺抽液导致包裹性积液或胸膜粘连、肥厚,常规治疗愈后不良,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我院自2001年1月~2004年6月对72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同时加用肝素钠250U+地塞米松10mg胸腔内注射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PICC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科于2004年3~10月,对17例肿瘤化疗患者,行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置管,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溶液浸泡PICC导管对预防早产儿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2009年10月-2010年10月PICU住院的低出生体重儿46例,分为对照组23例,干预组23例。对照组按传统的方法进行置管;干预组在置管前将NS 10 ml+地塞米松5 mg配制成的液体预冲在PICC导管的保护套膜内,浸泡PICC导管5 min左右后进行置管,观察两组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静脉炎10例,发生率43.5%;干预组发生静脉炎3例,发生率1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PICC置管前用地塞米松溶液浸泡PICC导管,再进行PICC穿刺,可有效地预防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PICC导管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与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ICC导管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行PICC置管的操作及护理体会。结果:56例穿刺一次成功,成功率96.6%,全部顺利完成化疗方案。结论:PICC穿刺成功率高,安全性强,导管可长时间保留,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80例肿瘤化疗患者行PICC穿刺治疗,并施以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80例肿瘤化疗患者中,74例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为92.5%;有1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占15.0%。结论 PICC在肿瘤化疗中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可有效减少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正>静脉化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肿瘤患者由于长期化疗药物的刺激,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加上化疗药物不同的酸碱度及高渗性等均对局部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易导致给药静脉及邻近组织的坏死[1]。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国外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应用,在我国仅有十几年的历史[2]。PICC具有创伤小、减少频繁静脉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B超引导下PICC置管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 53例肿瘤患者采用PICC给药并观察置管的长期性和临床效果.结果53例患者应用PICC置管,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6.22%,留置时间14~180d,平均置管时间为38d;未出现严重相关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PICC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安全性好,减轻了临床护理的工作量,避免了反复穿刺带给患者的痛苦,保证了患者化疗和支持疗法的有效延续. 相似文献
15.
16.
PICC导管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与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PICC导管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行PICC置管的操作及护理体会.结果56例穿刺一次成功,成功率96.6 %,全部顺利完成化疗方案.结论PICC穿刺成功率高,安全性强,导管可长时间保留,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经外周静脉插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类从肘部静脉插入且其末端位于上腔静脉远端的深静脉导管。PICC以其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操作简单易掌握而在国内外临床护理中广泛开展。然而PICC并发症中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高,这也成为PICC技术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为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在肿瘤护理方面的临床应用.方法 PICC置管方法,置管后并发症的原因、预防与处理.结果 PICC在肿瘤病人的化疗、静脉高营养等输液方面解决了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肿瘤化疗药物及其外渗等对外周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临床考察施行PICC肿瘤患者不同护理方式的效果,优化护理方案。方法:以某院74例施行PICC的肿瘤患者为样本,分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试验组采用特别护理方案,对照组给予基本日常护理;对照两组患者出现感染情况。结果:试验组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施行PICC肿瘤患者实行特别护理,能有效降低感染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临床上应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避免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化学性静脉炎与组织坏死等严重不良反应(1)。导管由周围静脉起始置入于上腔静脉,可在体内留置一年,是肿瘤化疗患者的最佳选择。PICC是一条安全输液途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PICC首选是贵要静脉,其次是正中静脉和头静脉。我科率先开展此项新技术,得到院颁发新技术奖项。此项技术的应用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临床应用和护理体会进行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1.本组病历108例:男62例,女46例,年龄在38岁--60岁之间均为化疗患者。 相似文献
一、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1.本组病历108例:男62例,女46例,年龄在38岁--60岁之间均为化疗患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