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3 毫秒
1.
推拿背部为主治愈舌麻1例岳承忠(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关键词:推拿疗法;舌麻;条索状结节马某,女,51岁。初诊日期:1995年7月21日。自述舌体的中部至尖部麻木已1年,余无明显不适。经西医各项化验检查及拍摄脑部CT片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因...  相似文献   

2.
1、肝硬化并血性腹水 刘某,男,52岁,1983年7月7日因乏力纳差4年余、腹胀加重并腹病5天来诊,症见面色晦暗,白睛黄染,腹大青筋、拒按,舌黯、舌边可见瘀斑、苔薄白。腹腔穿刺抽出血性腹水。拟诊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癌并血性腹水不排外。予保肝西药及中药三剂,嘱去外地确诊。处方:桂枝9克、茯苓9克、白芍9克、丹皮6克、桃仁9克、黄芪15克、防己9克、  相似文献   

3.
一、面瘫王某某,男,40岁。1989年10月26日初诊。患者于二日前买煤,午睡后醒来时,发现左侧面部板滞,麻木。第二天,右眼睑闭合不止,露睛流泪。刷牙时漏水,说话时发音不清,口角向左侧歪斜。右面部不能皱眉蹙额鼓腮,鼻唇沟平坦,右偏头痛,心烦口渴,纳可,二便正常,舌淡苔薄黄,脉弦滑。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证属风痰郁闭经络。治宜活血祛风,散寒通络。方取柴胡桂枝汤加味。处方:柴胡10克、桂枝10克、党参12克、半夏10克,赤芍12克、黄芩10克、灸甘草6克、生姜10克、大枣4枚、全虫6克、僵蚕10克、白附子10克。四剂,水煎服。每日两次。  相似文献   

4.
声带癌     
钱,男,53岁。初诊(2月12日):胃出血手术19年。声带肿瘤放疗2月。音哑,卧则咳嗽带血,纳差,神疲,大便不化。脉象软缓,舌苔薄白。证属肺脾气虚。拟与健脾养肺开音剂。处方:黄芪15克,苍白术、当归、菟丝子、仙鹤草、熟地黄、茯苓、诃子、射干各10克,桔梗、升麻、凤凰衣、生甘草、五味子各3克,五剂。二诊(2月17日):半夜咳甚,痰减,血止;咽痛,胃酸多,纳减,大便不化。两腿乏力。脉缓。舌边有青点。拟守上方去射干、五味子,加半夏6克,莪术10克,木蝴蝶3克,枇杷叶7片,七剂。三诊(2月23日):咳减,痰少,纳增,大便正常。音勿亮,足乏力,脉舌如前。守上方加陈…  相似文献   

5.
应××,女,38岁,初诊(1996年6月16日)。主诉:空调受冷,头晕、舌强、闷咳、手麻2周。病史:平时很少生病。近2周,办公室开空调,衣少受凉,头晕、舌强、胸闷、干咳、双手发麻。脉象缓。舌苔净。辨证:寒凉外来,卫阳不振。 治则:散外寒、温卫阳。处方:麻黄、桂枝、川芎各5克,黄芪15克,苏叶、杏仁、当归、枳壳各10克,生姜5片,大枣10枚,三剂。 二诊(6月20日):头不晕,手不麻,舌强亦减,闷咳未止,月经昨天来,提早1周,量少色褐。颈部及下臂疹痒,泛恶不适,脉舌如前。转以和营血为主。 香薷、苏叶、香附、防风、生地黄、熟地黄、杏仁、枳壳各10克,白术、炒白芍、当  相似文献   

6.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55岁.因平时爱感冒、怕冷、怕风,在某中医诊所取中药三剂,自行煎煮一剂,两煎各煎1 h后和在一起约400 ml,空腹顿服.服完即觉舌麻,10 min后出现口腔和咽喉黏膜、胃部烧灼感,继而出现四肢发凉、全身麻木、胸闷、恶心、呕吐、流涎、腹痛、腹泻伴晕厥1次,速去诊治.  相似文献   

7.
夏××,女,48岁,矿工家属,1977年4月8日初诊。糖尿病5年,曾服西药D—860、降糖灵等药,前医用甘寒生津、养阴补肾之类中药,服后病情加重,由其女儿搀扶求治。神疲消瘦,语音低微,口渴欲饮,饮后泛酸,胁肋胀痛,食少纳差,脘部痞满,嗳气频作,小便频数,大便干燥,月经近两年先后无定期。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细数。尿糖(++++)。证属肝郁血虚、脾胃不和,治以养血舒肝、健胃醒脾。方予:当归、白术、赤白芍、茯苓、丹参、玉竹各10克,柴胡、郁金各8克,薄荷(后下)、砂仁、甘草各6克,生牡蛎15克,6剂。  相似文献   

8.
指甲黑印,养血散寒化淤 王某,男,31岁,农民。1987年5月6日初诊。患者左手麻木,冰冷疼痛,指甲有黑印半年,手指无畸形,指力减弱,活动稍受限,指甲有黑线状呈纵向不凸起的印痕,根部稀疏,尖部稠密。患手温度较健侧低而有冰凉感。面色白,舌淡,脉沉细。证属血虚寒凝,血行受阻。治宜养血散寒,温通血脉。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味:当归15克,桂枝15克,白芍20克,细辛6克,鸡血藤30克,  相似文献   

9.
案一代××,男,42岁,干部,1988年11月29日就诊.自述:三月前因酒后乘车,坐至窗边,下车后即感右上肢不舒,渐加重,右上肢从肩至肘酸、沉、麻,遇凉或垂手时症状尤甚,上肢举起或手触头时较舒,骑自行车只能单手扶把.经针灸、服药效不著.查:右上肢上抬或前后屈,活动度均正常,握力可,无明显压痛点,颈椎拍片无异常,右脉弦,左脉沉,舌尖红,苔薄黄,诊为麻木.虑患者为酒后肌体腠理疏松、坐至窗边、风寒之邪侵袭肌表,经脉痹阻,气血不畅所致.治以祛风散寒,理气活血。方药:姜黄15克黄芪20克川芎10克当归15克桂枝15克没药6克白芥子15克鸡血藤30克泽泻15克海桐皮30克羌活15克秦艽15克甘草6克,三剂,一日一  相似文献   

10.
辛润理肺汤     
一、药物组成:带节麻黄4克,带皮杏仁(去尖)10克,炙甘草6克,桔梗5克,甘草(包)10克,橘红5克,当归10克,炮姜4克,生姜一片。二、适应证:凉燥束肺,气逆干咳.症见:干咳无痰,喉中燥痒。甚时咳则遗尿,胸膺隐痛,咳声嘶急,或见咯血.舌净苔薄有津,脉细或弦.三、制法:用适量水将药浸泡30分钟,  相似文献   

11.
男,62岁,1983年3月24日诊。失眠10年,每晚最多只睡1~2小时,经常彻夜不眠,伴见头痛头晕,多方服药乏效。血压稍高,眼底动脉轻度硬化,舌质暗红,舌边有瘀点,脉涩。此乃瘀血阻络,心神失养,浮越不宁。治宜化瘀通络,镇静安神。处方:丹参60克、琥珀20克、川芎3克、钩藤10克、茯神10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服1剂后,睡眠稍有进步,头痛头昏减轻,原方续进,连用6剂,诸证悉除。按:本例失眠病史长达10年,顽固不愈,舌质暗红且有瘀点,脉涩,属瘀血为患无疑。重尼丹参,合  相似文献   

12.
1 调和营卫病例一:陈某某,女,33岁,干部。1986年12月24日就诊。陈述:本月21日施结扎术后,时时汗出且汗出恶风,头晕,心烦眠差,纳呆,舌淡苔薄白,脉缓。辨证为术后血虚,复感风邪而至营卫不和.治以调和营卫,佐养血安神。方用桂枝汤加味:桂枝10克,白芍10克,当归10克,枣仁15克,红枣6枚,炙甘草 6克,生姜3片.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服药1剂症缓解,3剂则诸症皆平。2 和解少阳病例二:王某,女,17岁,学生。1984年元月27日初诊。主诉:低热,咳嗽20余天.病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64岁。主因反复发作性舌痛伴食欲不振、乏力半年,加重伴腹胀1月入院。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舌痛,舌面溃疡,曾诊断为舌炎,服用中药与维生素B2,时好时坏,渐出现食欲不振、乏力、困倦、情绪低落,体重减轻。1月前无明显诱因上述症状加重,舌体麻木,味觉减退,伴进行性腹胀、便秘,不思饮食,轻度嗜睡,遂来我院诊治。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资料39例患者中 ,女 34例 ,男性 5例 ,年龄 1 8~ 76岁。均排除肿瘤、神经疾病引起的舌痛 ,并排除局部刺激因素 ,如牙齿锐利边缘、不良修复体、溃疡等。舌尖灼痛2 9例 ,全舌痛 3例 ,舌麻木 5例 ,舌痒 2例。舌部无触痛和味觉异常 ,舌体活动自如。治疗方法与效果 :全部病例以泻黄散为基本方剂进行辨证加减。泻黄散 :生石膏 30 g、栀子 1 0 g、防风30 g、藿香 1 0 g、甘草 6 g。若兼见口苦咽干、胸胁胀满、月经不调 ,加柴胡、当归、白芍、香附。若兼见心烦易怒、小便短赤 ,加黄连、白茅根。若兼见夜寐不安、心悸易惊 ,加珍珠母、石…  相似文献   

15.
患男,47岁。因左手指麻、胀感,伴左口周麻木感4天入院。有高血压病史10年。4天前午睡醒后,自觉左手指麻、胀,于咳嗽、深吸气时无放射性加剧,伴有左半侧口唇周及舌部麻木感,无肢体活动障碍及抽搐。体检:血压24/14kpa,左半侧上下唇周、左半舌部及以左手掌为中心,波及第1-4指掌侧、第1-3指背侧的痛温觉、触觉减退,  相似文献   

16.
辨证治疗 1.肝郁脾虚证 证候:每因情志怫郁即腹痛肠鸣泄泻,泻后痛减,脘痞胸闷,急躁易怒,嗳气少食,舌边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抑肝扶脾,调理气机. 方药:痛泻要方加味.炒白术12克,生白芍12克,防风9克,陈皮10克,柴胡9克,煨木香6克,炒枳壳10克,制香附10克,生甘草6克.  相似文献   

17.
肺结核的治疗以养阴清火,扶正杀虫为基本原则。 1.气阴亏耗:干咳少痰,声音发嘶,痰唾粘白,咳血时作,痰中夹血,或有潮热,手足心热,胸痛,口燥咽干,饮食减少,舌边尖红,脉细数。治宜滋阴润肺,止咳杀虫。处方:天冬20克,麦冬20克,生地20克,熟地20克,百部12克,夏枯草30克,阿胶10克,白芨10克,菌灵芝30克(先熬)。水煎服。  相似文献   

18.
例一、冯某,女,27岁,农民。1986年9月8日初诊。 患者顺产18日,昨日下午出现腹痛不安,恶寒,食欲减退,今日加剧,恶露量多,色淡白。舌淡苔白,脉象沉迟。辨证属于寒湿作痛。处方:当归24克,干姜6克,元胡12克,五灵脂12克,肉桂6克,独活10克,苍术12克杜仲15克,牛膝6克,川芎10克,小茴10克。水煎,每次兑白酒10克温服。连服2剂痊愈。 按:产后出现腹痛不安、恶寒、食欲减退  相似文献   

19.
曾某,男,54岁,农民,涟源县增加乡人。1981年7月15日就诊。患者头痛已20余天。经某医院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经住院治疗,仍常昏然欲睡,头痛如锥刺。不欲饮食,食则呕,口干不欲饮。就诊前一日起突然昏迷不酲,病情危笃,邀余诊视。见患者面色黯然,口噤不能语。脉沉数而涩。用压舌板撬开牙关,见舌质绛而无津,舌下青筋粗曲,舌边有淤点。证属淤热互结,内闭心神。治宜清热凉血止血,化淤通窍。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减。处方:犀角5克(磨汁兑服),生地2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赭石15克,牛膝10克,丹参15克,地龙6克,石菖蒲9克,人造牛黄1.5克(冲服)。三剂后,患者神清能言,自述头觉沉重,胀痛不舒,视物模糊。饮食稍进。舌上津复而润  相似文献   

20.
13、山东省泰安市中医院朱德梓报道,自拟截哮汤:炙麻黄10克,炒杏仁9克,炙桑白皮12克,防风15克,炒白果12克(打碎),全瓜蒌10克,旋复花10克(包),地龙30克,制僵蚕15克,全蝎15克,水煎服日1剂。随症加减。治疗支气管哮喘50例,结果:痊愈19例,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7例。一般服药1~3剂,哮喘即有明显缓解,4~6剂哮喘即可完全控制。 14、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陈熠等报道,自拟二麻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