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春洲  鞠发军 《山东医药》2005,45(24):68-69
肺隔离症是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其主要特点是病变肺组织有异常体动脉供血,但无呼吸功能。诊断本病的依据是检出供血体动脉。传统的血管造影检查,虽可发现异常供血体动脉,但为有创性检查。近来,我院采用多层螺旋CT(MSCT)检查确诊肺隔离症8例,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11例肺隔离症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肺的发育异常,其主要特点是病变的肺组织由体循环动脉供血并与正常肺组织隔离,故亦称为在异常动脉的肺囊肿症。因其少见,临床表现不一,且在解剖上有特殊性,易在临床诊治中发生失误。现将我院自1985~2003年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11例患者报告,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在13例经病理证实肺隔离症患者中,经多层螺旋CT平扫与增强扫描,并结合最大强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技术,显示异常血管与病灶的关系。结果13例肺隔离症患者中,9例病灶位于左下叶,4例病灶位于右下叶,11例为叶内型,2例为叶外型,异常供血全部来自胸主动脉。CT平扫表现为肿块形8例,不规则形5例。血管成像重组技术中13例均清晰显示异常体动脉供血。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并结合重组技术能提高诊断肺隔离症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主要改变是发育异常的一段或一叶肺有来自体循环血管供血,并与正常肺组织分离。1990年7月-2006年9月,我们共收治肺隔离症11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增强CT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肺隔离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患者胸部增强CT及后处理图像。结果其中叶内型16例(89%),叶外型2例(11%);14例位于左下肺(78%),4例位于右肺(22%);实性肿块3例,囊实性肿块11例,囊性病灶1例,血管增粗及条索影3例;供血动脉2例来自腹主动脉上段,另外16例来自胸主动脉下段,其中多支供血动脉3例,单支供血动脉15例,16例引流至同侧肺静脉,1例引流至半奇静脉,1例为双重静脉引流(肺静脉、奇静脉);18例均能完整地显示异常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的全貌。结论增强CT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能清晰显示病灶内异常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对肺隔离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取代血管造影作为诊断该病的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黄轶 《山东医药》2005,45(31):30-30
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异常,因其临床少见,且解剖位置特殊,故易发生误诊。现将我院1991-2005年收治的9例肺隔离症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肺隔离症2例     
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叉称支气管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畸形,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极易被误诊。其主要特点是在胚胎时期部分肺组织与主体肺分离,单独发育形成囊性肿块,并接受体循环动脉供血,不具备肺的功能。临床上可出现局部的反复感染,亦可无任何症状。现将我院2例肺隔离症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陈军 《临床肺科杂志》2005,10(2):153-153
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肺发育异常性疾病,多见于青年患者,根据隔离部位可分为叶内型(肺内型)和叶外型(肺外型),临床工作中常常将其误诊。回顾本院1995-2003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6例,其中叶内型5例,叶外型1例,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8-37岁,平均21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出现相同部位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血管成像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8月—2013年10月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患者6例,均采用GE Lightspeed 16层CT扫描机,扫描完成将图像重建后,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清晰显示病灶与异常血管关系。结果 6例肺隔离症患者的异常体动脉供血在血管重建成像后处理图像中均清晰显示其供血动脉的起源与行程及引流静脉。结论多层螺旋CT及血管成像能同时显示肺内病变以及病灶与周围组织关系,对肺隔离症的准确诊断及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李理  李伟峰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8):1200-1201
患者女性,36岁,因“右颌下淋巴结肿大6月,左下肺肿块影10余天”入院。患者于入院前6月自行发现右下颌单个淋巴结肿大,未予处理。入院前10余天患者因“发热1天”于外院就诊,CT检查发现左下肺占位性病变。患者为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就诊于我科。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容积对肺隔离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外科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肺隔离症患者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利用容积再现(VR)技术,分析异常血管与病灶的关系。结果 11例患者中,7例病灶位于左下叶,4例病灶位于右下叶,异常供血全部来自胸主动脉。MSCT平扫表现为囊实性肿块6例,其他不规则形5例。VR重组技术中11例能明确显示异常体动脉供血及肺内血管网。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结合容积再现重组技术能直观显示肺隔离症的异常体动脉供血及肺内血管网,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肺隔离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其特征是部分胚胎肺组织与正常肺组织隔离开,其血液由主动脉直接分出的动脉支供应,部分患者隔离肺内伴有肺囊肿的改变,亦称有异常动脉的肺囊肿症。此症临床误诊误治率高。1995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院共收治该病患者24例。现结合其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血管重建确诊肺隔离症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2岁,农民,因反复咯血2年,再发3天于2005年1月10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年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无规律咯血,每次量很少,为鲜红色血块或血丝痰,经对症处理症状可缓解。既往无肺结核、慢性咳嗽及咯大量脓痰史,无吸烟史。查体:体温36.6℃,脉搏70次/分,呼吸18次/分,血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肺囊肿和肺隔离症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肺囊肿和肺隔离症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术前行胸部X线拍片及CT检查,然后行手术治疗。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无严重术后并发症,随访6个月~3年,疗效良好。结论 X线胸片是主要诊断手段,CT(或MRI)是必要的补充。手术可明确诊断,也是最佳治疗方法,对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病灶可选择不同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田辉  王善政 《山东医药》1997,37(1):60-60
我院于1970~1995年收治肺隔离症患者23例,术前误诊10例,均经手术证实。现对其诊断与治疗方法探讨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5例,女8例;年龄15~41岁,平均25.8岁;病程6个月至2年3个月,超过1年者18例。均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胸部X线片示下叶肺后基底段内有单个或多发圆形、卵圆形囊性病变阴影,边界清楚19例;4例囊腔内伴有液平。胸部CT检查7例,可见条索状阴影将病灶与大血管相连。逆行主动脉造影3例,可见病肺组织内的畸形血管及回流静脉显影。本组合并先天性心脏病3例(房缺1例,室缺2例),均于术前行逆行主动脉造影确诊。 23例均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叶内型19例,均位于肺下叶的后基底段(其中左下叶11例,右下叶8例),均行肺叶切除。叶外型4例,均位于左侧膈  相似文献   

16.
双螺旋CT精细诊断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评价双螺旋CT在诊断肺血栓栓塞症 (PTE)中的价值 ,着重研究小肺动脉内栓塞及大肺动脉内的细小栓子的显示方法和诊断依据。方法 对 74例临床拟诊为PTE的患者 ,进行双排探测器螺旋CT肺动脉造影 (DSCTPA) ,全部病例经过辅助检查对照 (包括D 二聚体、血气分析、心动超声检查 ) ,2 8例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 ,12例行肺血管造影检查 ,6例行同位素肺通气 灌注成像检查对照。结果 DSCTPA检出中央型PTE(CPTE) 2 4例 ,周围型PTE(PPTE) 34例 ,真阴性 10例 ,假阳性 3例 ,假阴性 3例。直接征象 :部分性充盈缺损 5 31处 (6 0 % )、完全性阻塞 2 73处 (31% )、轨道征 2 5处(3% )、附壁血栓 14处 (2 % ) ,灌注减低并密度不均 34处 (4% ) ;间接征象 :肺动脉扩张 16例 (2 8% )、栓塞近端肺小动脉异常增粗 10例 (17% )、局部肺纹理稀疏、纤细 2 8例 (48% )、“马赛克征”4例 (7% )、胸腔积液和 (或 )纵隔及心包积液 9例 (16 % )、肺不张 9例 (16 % )、肺楔形变 5例 (9% )、“磨玻璃影”7例 (12 % )、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 5例 (9% )。精确的扫描时间窗控制、适宜的扫描速度、层厚、算法、多模态成像显示技术 (轴面、多层面重组 最大密度投影、容积描绘和电影回放 )是保证PPTE检出率的关键。DSCTPA对PPTE的检出率高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肺隔离症的诊断和外科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我科收治20例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20例中9例术前误诊,误诊率45%。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术中大出血2例,术后并发肺不张、肺部感染1例,术后并发咯血1例。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2个月~8年,失访2例,其余18例术后均生存良好,无复发。结论: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畸形,缺乏特异性症状、体征及影像学特征,术前误诊率较高,容易发生反复的肺部感染、咯血,手术是治疗肺隔离症较为有效的方法,而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处理好异常营养血管。  相似文献   

18.
肺隔离症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3  
目的对肺隔离症的病因、分类、发病率,诊断及治疗加以探讨。方法回顾分析42例肺隔离症的临床资料及文献复习。结果自1964~1997年间通过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42例肺隔离症。发病率占同期手术的032%,其中叶内型37例(88%),叶外型5例(12%)。叶内型22例合并感染症状,9例合并咯血症状。叶外型1例合并感染症状,1例合并咯血症状,该病例隔离肺与食管相通。术前确诊或拟诊29例(69%)。结论肺隔离症诊断方法主要为X线检查,支气管碘油造影,选择性动脉造影及CT检查。术中应避免损伤隔离肺的营养血管,对叶外型肺隔离症应注意其它脏器的畸形。  相似文献   

19.
螺旋CT气管支气管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螺旋CT气管支气管三维重建 (3 dimensionalreconstruction ,3D)是近几年才开始研究的新的成像技术 ,国内外文献报道不多。本文报道我院应用螺旋CT对 36例气管支气管病变进行气管支气管 3D成像 ,主要包括最小密度投影法 (minimumintensityprojection ,MinIP)和表面遮盖显示(surfaceshadeddisplay,SSD)重建 ,其中 10例患者同时进行CT仿真内窥镜 (CTvirtualendoscopy ,CTVE)检查的应用经验 ,并就其重建参数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小肝癌(SHCC)在螺旋CT(SCT)三期增强扫描的表现特征,评价其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经病理学证实的53例SHCC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8例行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TACE),15例行经皮射频消融术(RF)。所有病例均行标准化上腹部SCT三期增强扫描,观察SHCC在各期的强化方式。结果:共发现61个病灶,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检出率分别为86%、67%和72%,动脉期的敏感性高于延迟期和门脉期,三期综合检出率达92%。结论:SCT三期增强扫描能反映SHCC的血供变化特点,提高了病灶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