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隐源性咯血的介入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隐源性咯血的支气管动脉造影(BAG)的影像表现与病理机制之间的关系,为其诊断和出血定位寻求可靠依据。方法 ①选择隐源性咯血病人52例,包括以下两种情况:Ⅰ.常规影像学检查阴性(胸部平片、断层阴性,部分病人同期CT及支气管碘油造影阴性)Ⅱ.一个肺叶或一侧肺内有少量病变,但BAG证实为非咯血病灶,或原因。而另叶或另段肺内有出血征象,有17例。对全部病例行Seldinger穿刺技术,导管经主动  相似文献   

2.
隐源性咯血的介入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玲璞  刘怀军 《中国防痨杂志》2000,22(3):142-145,F003
目的 探讨隐源性咯血的支气管动脉造影(BAG)的影像表现与病理机制之间的关系。为其诊断和出血定位寻求可靠依据。方法 1.选择隐源性咯血病人52例,包括以下两种情况:⑴常规影像学检查阴性(胸部平片、断层阴性,部分病人同期CTY及支气管碘油造影阴性)⑵一个肺叶或一侧肺内有少量病变,但BAG证实为非咯血病灶,而另叶或另段肺内有出血征象,计17例。全部病例行Seldinger穿刺技术,导管经主动脉置入双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隐源性咯血的支气管动脉造影 (BAG)的影像表现与病理机制之间的关系,为其诊断和出血定位寻求可靠依据。方法 1 选择隐源性咯血病人52例,包括以下两种情况:(1)常规影像学检查阴性 (胸部平片、断层阴性,部分病人同期CT及支气管碘油造影阴性) (2)一个肺叶或一侧肺内有少量病变,但BAG证实为非咯血病灶,而另叶或另段肺内有出血征象,计17例。全部病例行Seldinger穿刺技术,导管经主动脉置入双侧支气管动脉造影,确认有造影的直接或间接出血征象,行双重栓塞术。2 另选5例术前影像学检查证实为支气管病变、BAG检查证实为出血部位和出血原因的病例,因栓塞止血无效或其他病变而行手术切除。对5例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病理镜下检查,分析其与BAG所见的相关性。结果 全部咯血病例,BAG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管增生紊乱,典型者为扫帚状或网状增生、紊乱的血管束,严重者伴有肺内出血病灶。结合支气管扩张手术标本中的病理所见,如支气管周围支气管动脉的血管数增多、扭曲等,两者的血管改变呈一致性。结论 1 隐源性咯血的病理机制为支气管动脉损伤,而支气管动脉的损伤又为支气管动脉感染所致。故经BAG提示的血管异常改变可以为隐源性咯血的诊断和出血定位提供依据。2 支气管动脉造影和栓塞集诊断与治疗为一体,病人创伤小,且安全有效,在抢救大咯血方面具有实际意义,为控制大咯血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隐源性消化道出血五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隐源性消化道出血五例病因分析杜文礼,刘健波隐源性消化道出血系指经常规检查仍无法明确其出血部位或/和病因的一类疾病。虽属少数,但却往往成为诊治上的难点。本文收集5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蓝痣综合征患儿男,13岁。因排血便,体检时发现其四肢、腹壁分别...  相似文献   

5.
隐源性消化道出血28例病因分析及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隐源性消化道出血28例病因分析及诊断王建勋,罗金燕隐源性消化道出血系指经常规检查仍无法明确其出血部位或/和病因的一类疾病。虽属少见,但却常常造成诊治上的困难。本文收集两家医院5年来所见28例,现报告如下,并就其病因和诊断进行粗浅探讨。临床资料本组28...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隐源性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探讨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92年至2004年的39例经手术治疗消化道大出血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患者均有病理诊断,所有病变以良性为主58.97%(23/39),病变部位以小肠居多89.74%(35/39)。与病理结果比,选择性动脉造影诊断符合率为56%(14/25),核素扫描定位诊断符合率为38.53%(13/34),小肠插管分段气钡造影诊断符合率为22.58%(7/31),术中内窥镜诊断符合率85.71%(6/7)。结论疑难消化道大出血病变多数在小肠,以良性病变为主,术前选择性动脉造影具有较高的定性和定位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隐源性肝炎的病因分类与处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肝炎本身不是一种独立性疾病 ,而是一类由特定的临床、生化和组织学发现组成的综合征。现将肝炎综合征的分类及隐源性肝炎的可能原因及其处理原则简述如下。一、肝炎综合征的分类肝炎综合征的分类方法复杂且不统一 ,每种方法均有其不足之处。从鉴别诊断角度 ,宜按以下步骤对急性与慢性肝炎综合征进行分类。1 .病因学分类 :根据病因 ,肝炎综合征有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之分。前者主要为嗜肝病毒所致的病毒性肝炎 ,以及主要累及肝脏的EB病毒、巨细胞病毒、结核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感染 ;后者包括酒精、药物与中毒性肝病 ,以及Wilson病、α1 抗…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隐源性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和临床特点,并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选择2l例隐源性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选择一种或多种检查方法,内镜(包括胃镜、结肠镜、腹腔镜、小肠镜和胶囊内镜)、气钡双重造影、血管造影.结果 发现小肠肿瘤8例,血管畸形3例,缺血性肠病3例,急性糜烂性胃炎2例,十二指肠降段溃疡1例,憩室2例,钩虫病1例,回肠克隆病1例.7例肿瘤和2例憩室在内镜下切除;3例血管畸形者在内镜下行热探头凝固术;2例糜烂性胃炎和1例消化性溃疡局部注射8%去甲肾上腺素;1例钩虫病予驱虫治疗;1例疑空肠恶性淋巴瘤者及3例缺血性肠病,1例回肠克隆病者均转外科手术治疗;都获得了满意效果.结论 隐源性消化道出血病因众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一种或多种检查方法,病因诊断成功率高.合理的治疗是治愈病人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动脉造影对隐源性大咯血手术治疗的定位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分析1985~1991年136例大咯血支气管动脉造影(BAG)所见,在病变及出血部位大部分能见到局限性的异常支气管动脉(BA),其出现率及严重程度明显高于无病变及非出血区。136例中45例为隐源性出血,虽胸片等所见阴性,86.7%的病例BAG中出现BA不正常。说明隐源性大咯血可经BAG确定出血部位,使肺切除治疗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作者收集了10年来所经治的33例老年人牙源性颌骨病变进行总结和报告。其中由阻生牙引起的28例,占本组病例的84.4%。合并有冠心病、高血压11例,占33.3%。作者注意到老年人的特点。对牙源性颌骨病变的危害性必须引起重视。 1 临床资料 1.1 性别与年龄 统计1984~1992年门诊及收治住院的患者共33例,其中男25例,女8例。最大年龄为84岁,平均年龄为63.7岁,以60~70岁为多,共27例,占本组病例的81.8%。 1.2 病源牙牙位 以下颌第三磨牙埋伏阻生为多,  相似文献   

11.
消化遭出血虽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痰病,但病因复杂且病变可能涉及的脏器组织种类较多,诊断时仍需慎密考虑。尽管现代诊断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有一部分病人通过常规检查难以明确诊断,这类消化道出血通常被称为隐源性消化道出血(Occult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OGtt)。由于这类患起病隐袭,诊断困难,治疗上往往很棘手并常导致致误病情。本通过对16例经手术证实的此类患的病因和诊断方法的分析。以期提高对这类疾病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2.
本通过98例糖尿病患和98例正常对照组血液流变学和生化指标测定分析,通过比较,寻找糖尿病患血管病变病因,为临床综合治疗糖尿病患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3.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COP)是指没有明确致病原或其他临床伴随疾病所出现的机化性肺炎(organizing pneumonia,OP),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的一个亚型。1983年,Davison等首先提出OP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隐源性肝硬化,又称不明原因肝硬化,是指部分患者难以用目前已知的病因解释的肝硬化,临床上约占所有肝硬化的5%~10%。本文就隐源性肝硬化的病因、临床特点、结局等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及其病理学特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扩展临床诊治思维、帮助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5.
隐源性消化道出血的诊断--附68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隐源性消化道出血是指经上、下消化道X线钡剂检查摄片、胃镜结肠镜检查仍无法明确其出血部位和 /或原因的一类疾病 ,临床上少见 ,约占 5 % [1] ,诊断上颇为棘手 ,往往须反复和综合多种检查方法才得以确诊 ,故也有疑难性消化道出血之称。本文总结分析我院近 10年来 6 8例隐源性消化道出血的资料 ,现报告于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6 8例系 1991年至 2 0 0 1年 6月经内镜和 /或手术、病理证实的住院和外院转至门诊的患者 ,人均作过胃镜 2 5次 ,结肠镜 1 5次 ,最多一位患者经过 6次胃镜和 5次结肠镜检查 ;2 0例患者作过钡餐和钡灌肠…  相似文献   

16.
关于血管源性脑水肿时介质作用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有关血管源性脑水肿的发生机理中,化学介质的释放促进血脑屏障开放是一个关键因素。文章综述了胺类神经递质(儿茶酚胺、5-羟色胺、组胺),血管活性肽类(血管紧张肽、缓激肽),二十碳化合物(花生四烯酸、白三烯)和自由基等在水肿形成中的可能介导作用,认为激肽和组胺是证据最锪介质,而 生四烯酸和自由基可能也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的病理特征,评价肺部CT诊断COP的医学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COP患者的肺部CT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 COP患者的肺部CT表现为双肺多发实变影或磨玻璃影;20例患者均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术,其中有14例患者的病理表现为机化性肺炎,特征性病理改变为肺泡管及肺泡腔伴或不伴有细支气管内结缔组织填塞。结论 COP患者的肺部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而TBLB对于COP患者的病理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COP的诊断一定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肺部CT以及病理特征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流行病学、影像学技术、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检测手段的发展,人们对缺血性卒中病因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但仍有14.5%~18%的患者采用常规检查也难以发现其病因,被称作隐源性卒中(cryptogenic stroke,CS)或隐源性脑梗死(cryptogenic cerebral infarction,CCI).  相似文献   

19.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COP)是1983年由Davison及其同事首次描述的一种临床病理疾病,1985年Epler等在描述相同病理改变时将其定义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organizing pneumonia,BOOP)。  相似文献   

20.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18例的临床病理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回顾分析经病理确诊的隐源性机化性肺炎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1993年4月至2005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经病理确诊的机化性肺炎23例,对其进行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综合分析。结果23例机化性肺炎中5例为药物引起或合并结缔组织病,18例为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 ic organ izing pneumon itis,COP)。其中10例经皮肺活检或经支气管肺活检,8例开胸肺活检或经胸腔镜肺活检,男8例,女10例,年龄(53.5±11.0)岁。气短、咳嗽及肺部爆裂音及湿性啰音是主要的症状和体征。肺功能显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11例)及弥散障碍(18例)。胸部CT表现为磨玻璃样变(4例),肺实变(13例)伴支气管充气征(3例),胸腔积液(4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淋巴细胞占细胞总数的0.40±0.16,中性粒细胞为0.15±0.08,嗜酸粒细胞为0.05±0.03;CD4/CD8为0.43±0.21。所有患者均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16例患者经随诊(8.67±6.21)个月仍存活,临床缓解或病情稳定。1例患者对糖皮质激素反应差,死于进行性加重的呼吸衰竭。另1例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出现肺部感染,死于感染性休克。结论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对COP的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但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经皮肺活检或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结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对临床诊断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