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对心电图ST-T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探讨心电图ST-T改变在冠状动脉病变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126例临床拟诊断冠心病患者的常规心电图资料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26例患者冠脉造影阳性91例,其中心电图ST-T改变35例;冠脉造影阴性35例,其中心电图ST-T改变19例.冠脉造影阳性患者40例单支病变中心电图ST-T改变16例,51例多支病变中心电图ST-T改变19例.结论 根据心电图ST-T改变诊断冠心病的假阴性和假阳性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电图有缺血性改变(ST-T异常或有病理性Q波)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可能存在的病因及其发病机理.方法选择曾在我院住院,心电图有缺血性改变(ST-T异常或有病理性Q波),伴或不伴胸闷、胸痛临床症状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608例(其中心电图ST-T异常526例,异常Q 波52例,同时有ST-T异常和异常Q 波30例,心电图异常伴胸闷、胸痛的446例).冠脉造影显示病变狭窄≥50%诊断为冠心病,<50%定义为冠脉造影正常.结果 608例冠脉造影正常患者中,高血压365例、心血管神经症84例、X综合征41例、心瓣膜病26例,这些疾病为患者主要病因,患者心电图异常或出现胸闷、胸痛症状可能与上述疾病有关.结论高血压、心血管神经症、X综合征、心瓣膜病为心电图有缺血性改变,伴或不伴胸闷、胸痛临床症状而冠脉造影正常患者的主要病因,患者心电图异常或出现胸闷、胸痛症状可能与这些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 ST-T 改变是否能提供超越其他测量指标的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选择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共385名。根据明尼苏达编码,统计入选患者心电图 ST-T 改变情况,分析冠状动脉造影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并对造影阳性患者进行病变程度分类统计,评估心电图 ST-T 改变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在所有受试的385名患者中,冠脉造影阳性患者297例,心电图有阳性改变的为177例;冠脉造影阴性患者88例,心电图有阳性改变的为3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在冠脉造影阳性的患者中,单支病变患者有97例,其中心电图阳性48例,阴性49例;多支病变患者有200例,心电图阳性129例,阴性7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基于明尼苏达编码的心电图 ST-T 改变标准判读心电图,ST-T 改变对患者冠心病有诊断价值,在已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中,ST-T 改变对冠状动脉存在多支病变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目的是根据冠脉造影对比动态心电图ST-T改变估价其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在36例冠脉造影病例中,23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其造影阳性结果为16例(69.6%),其它高血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13例的造影均阴性。本组23例冠心病患者9例(39.1%)有动态心电图ST-T改变,其表现为ST段水平型压低0.15—0.2mV或T波对称性减低≥0.2mV。其冠状动脉造影均显示为中-重度狭窄,而呈轻度狭窄者未见动态心电图改变。1例高血压患者的ST段水平型压低0.3mV,但冠状动脉造影阴性。因此动态心电图的ST-T改变是非特异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心电图诊断与冠脉造影结果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有典型心前区疼痛和高血压史患者的心电图ST-T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80例有典型心前区疼痛史伴心电图ST-T改变,临床拟诊断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35~78岁。结果80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冠状动脉狭窄直径≥50%)39例(48.75%),阴性41例(51.25%);冠心病组39例患者中,心电图ST-T改变29例(74.36%),非冠心病组41例患者中,心电图ST-T改变20例(48.78%)。结论临床依据心电图ST-T改变诊断冠心病应慎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95例临床拟诊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其临床症状及其心电图ST-T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从发作性胸痛、胸闷为主诉或伴心电图ST-T改变的患者中,筛选出符合或疑似心绞痛,并经心脏超声、胸片检查排除了其他心脏病患者95例,其中典型心绞痛36例;疑似心绞痛的非典型胸痛59例;伴有ST-T改变者87例(缺血型改变25例、非特异性改变62例)。分别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径狭窄≥50%为造影阳性,诊断冠心病的依据。结果:95例患者造影阳性的45例,其中36例典型心绞痛造影者阳性34例(伴ST-T典型缺血型改变23例、非特异性改变者10例、无改者1例),阳性率94.44%;59例非典型胸痛造影阳性11例(伴非特异性ST-T改变),阳性率18.64%。两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典型心绞痛患者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相关性高,非典型胸痛或心电图非特异性ST-T改变患者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阳性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静息心电图ST-T变化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93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非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与冠脉造影和超声心动图结果相比较.结果 经冠脉造影证实160例冠心病患者中心电图ST-T改变的阳性率仅59.37%,单支冠脉狭窄心电图阳性率56.66%,双支冠脉狭窄阳性率为60.41%...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造影为三支或双支病变的心电图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冠脉病变患者心电图ST-T的改变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00年-2003年收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60例冠心病患者,造影前常规描记12导联心电图,观察ST-T改变。结果46例三支病变患者中心电图ST段压低者仅6例,T波倒置者17例。14例双支病变患者中,ST段压低者仅1例,T波倒置者5例。结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心电图表现缺乏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息心电图呈ST-T改变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阳性和阴性者的血流TIMI-FC值改变和与静息时的内皮素-1(ET-1)浓度的关系。方法:41例有静息时心电图ST-T改变,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阴性患者,根据负荷心电图结果将其分为: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阳性组(阳性组,18例)和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阴性组(阴性组,23例)。20例静息心电图正常、负荷心电图阴性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ET-1浓度,以Judkins法进行多方位冠状动脉造影,测量TIMI-FC。结果:①阳性组ET-1浓度和TIMI-FC值较阴性组和对照组均增高(均P<0.01);阴性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ET-1水平和最大的TIMI-FC值呈正相关,ET-1水平与△TIMI-FC值也呈正相关,且相关性更大。结论:在静息心电图ST-T改变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中,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阳性的患者存在内皮功能异常。△TIMI-FC在评价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异常的严重程度上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计心电图ST-T改变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对180例ST-T改变的患者行18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冠脉造影检查,并且对ST-T改变与造影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80例ST-T动态改变的患者确诊冠心病52例,符合率65.0%,而100例ST-T无动态改变的患者确诊冠心病仅37例,符合率37.0%.结论 ST-T无动态改变诊断冠心病可靠性小,ST-T改变有动态变化较无动态变化诊断冠心病价值相对较大,对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的确诊需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1.
运动试验对有胸痛发作女性的冠心病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运动试验对绝经期前、后具有胸痛发作的女性是否有冠心病预测价值。方法:30例绝经期前和43例绝经期后女性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相比较。结果:30例绝经期前女性中18例运动试验阴性,其中17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阴性预测价值94%;43例绝经期后女性中22例运动试验阳性,其中17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阳性预测价值77%。绝经后妇女阳性预测值显著高于绝经前妇女(P<0.01)。结论:对具有胸痛症状女性而言,运动试验对绝经期前女性的阴性预测价值较高,对绝经期后女性的阳性预测价值提高。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造影异常者的12导联心电图与频谱心电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病变者与12导联心电图(ECG)和频谱心电图(FCG)改变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100例冠脉造影者,造影前或后1周内描记12导联ECG,观察ST-T改变及FCG有无阳性结果。结果100例患者中,冠脉造影阳性(冠脉狭窄直径≥50%)67例(67.0%),阴性33例(33.0%)。冠心病组67例中,ECGST-T改变43例(64.2%),FCG阳性者51例(76.1%)。非冠心病组33例中,ECGST-T改变者16例(48.5%),FCG阳性者19例(57.6%)。单支病变组:ECG阳性率67.7%,FCG阳性率83.9%;多支病变组ECG阳性率61.1%,FCG阳性率69.4%。结论临床依据ECG及FCG诊断冠心病均应慎重。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ECG及FCG表现缺乏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杨朝品  唐胜惠  蒋翎 《内科》2009,4(3):364-365
目的探讨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关系及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145例患者按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阳性与阴性两组,与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45例患者中冠脉造影检查后被诊断为冠心病阳性115例,阳性率为79.3%;心电图异常的92例患者中有78例被诊断为冠心病,心电图正常53例中有37例被诊断冠心病。以心电图改变诊断冠心病的漏诊率为31.2%,误诊率为46.67%,敏感度为67.8%,特异度为53.3%。结论仅凭心电图改变诊断冠心病,易造成漏诊或误诊,必须结合临床症状、危险因素等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心电图和冠脉造影特点。方法对在我院住院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53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住院不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53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电图与冠脉造影结果。结果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发生率、受累血管总数、弥漫性病变血管数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单支病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组(p〈0.05),而双支病变、左主干病变、100%闭塞血管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ST-T改变导联在Ⅱ、Ⅲ、aVF、V4、V5、V6导联出现的频率高,但与冠脉病变的支数无明显关系。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发生率、受累血管总数、弥漫性病变血管数明显高于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心电图ST-T改变导联与冠脉病变的支数无明显关系,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与心电图缺乏对应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静息心电图II、III、a VF导联病理性Q波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临床判定价值。方法:分析2006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 007例,包括心肌梗死(MI)患者305例,根据心电图定位分为前壁MI组患者204例及下壁MI组患者101例,分析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体表心电图病理性Q波评价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灵敏度为35.6%,特异度为83.0%,准确度为49.2%;前壁MI患者心电图病理性Q波评价冠脉多支病变的灵敏度(22.4%)高于下壁MI患者(13.2%)(P<0.01);下壁MI患者心电图病理性Q波评价冠脉多支病变的特异度(98.0%)高于前壁MI患者(85.1%)(P<0.01);在评价的准确度方面前壁(40.3%)与下壁MI患者(37.4%)无统计学差异。结论:II、III、a VF导联病理性Q波判断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灵敏度是前壁梗死高于下壁梗死,而特异度则是前壁梗死低于下壁梗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者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6例心电图有ST-T改变且伴有胸痛的高血压病者行18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DCG)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DCG是否存在动态的ST-T改变分为有动态变化组(A组)和无动态变化组(B组),分别对ST-T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对冠心病的确诊率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高血压病伴胸痛者,心电图有动态的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有"心绞痛"史住院患者100例,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0例患者中,动态心电图阳性85例患者中,冠脉造影阳性70例,冠脉造影阴性15例;15例动态心电图正常者,其中冠脉造影阴性10例,冠脉造影阳性5例,以冠脉造影为金标准,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40.0%,阳性预测值(准确性)为82.4%,阴性预测值为66.7%。部分病人有"心绞痛",冠脉造影无狭窄,但有慢血流。结论:动态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它简单、实用、安全、经济,适合临床广泛应用,但特异性仅40.0%,阴性者不能排除冠心病。  相似文献   

18.
常规静息心电图慢性ST-T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荣  林青  洪美满 《临床心电学杂志》2006,15(3):184-185,183
目的探讨心电图慢性ST-T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及超声心动图房室肥大、瓣膜钙化的关系。方法对178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非心梗病人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与冠脉造影和超声心动图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常规静息心电图有慢性ST-T改变的81例患者中,56例(64%)冠脉造影未见病变;冠脉造影证实存在冠脉病变的122例病人中,91例(74.56%)常规静息心电图正常,其中超声心动图结果正常的76例患者中,75例(99%)常规静息心电图正常。结论常规静息心电图慢性ST-T改变不能做为冠心病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术(PCI)有效性的预测因素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住院,明确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冠心病,行PCI的100例患者,对年龄、糖尿病、心绞痛及等同症状、病理性Q波四项预测因素进行分析。依据第12个月的随访结果和PCI有效性标准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并计算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1)100例患者中预测因素阳性的(同时满足75岁以下、无糖尿病、有心绞痛及等同症状、无病理性Q波)共29例,其中PCI有效21例,无效8例;预测因素阴性的(同时满足75岁以上、有糖尿病、无心绞痛及等同症状、有病理性Q波)共24例,其中无效20例,有效4例。(2)75岁、不合并糖尿病、有心绞痛及等同症状、无病理性Q波的阳性预测值(PPV)分别为76.6%、41.2%、70.4%、31.0%;(3)75岁、合并糖尿病、无心绞痛及等同症状、有病理性Q波的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84.9%、53.1%、86.9%、46.6%。结论 (1)75岁以下、不合并糖尿病、术前有心绞痛及等同症状、体表心电图无病理性Q波的患者行PCI获益大。(2)年龄、心绞痛及等同症状预测PCI有效性的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对老年人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05例老年人体表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5例患者中心电图阳性81例,其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65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16例;心电图阴性24例,其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14例(包括4例肌桥),冠状动脉造影阴性10例。在不同的年龄组中,男性患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高于心电图阳性率,但差异不显著(p>0.05);女性患者中,85岁以上年龄组造影与心电图阳性率一致,而65~74岁及75~84岁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均低于心电图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阳性率也越高。结论体表心电图作为临床诊断老年人冠心病具有简单、快捷、经济、易于接受等优点,是老年人重要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