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评价福建省厦门市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活动的效果,为制定相关艾滋病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厦门市6市区的全部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于2006、2008和2010年对厦门市的常住人口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厦门市居民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总平均知晓率由2006年的62.1%提高到2010年的83.0%,正确态度持有率从60.8%提高到78.7%,艾滋病相关政策信息总平均知晓率由41.4%提高到58.3%。2010年城市居民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持有率和政策知晓率均高于农村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政策知晓情况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居民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电视(71.6%),网络(56.4%)、报刊/杂志(46.8%)、广播(42.8%)、宣传材料/宣传栏(38.4%)。结论厦门市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成效显著,城乡居民艾滋病健康教育指标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职业学校实施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效果进行评价,为进一步做好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举办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健康咨询、办专栏、宣传展版、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折页、播放多媒体专题健康教育片等形式对该校1 650名学生开展了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活动。实施前随机抽取422名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并于实施3个月后再次对所抽取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根据两次调查问卷结果对职业学校学生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识和观念态度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实施前后比较,19项内容中,除"目前没有治愈艾滋病的药物"(P=0.25)、"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不一定是艾滋病人"(P<0.05)外,其余17项内容均(P<0.01)有统计学意义,艾滋病知晓率显著提高。结论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活动能有效提高该校学员艾滋病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3.
海口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海南省海口市吸毒人群艾滋病高危行为现状及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状况,促进该人群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为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抽取某区戒毒中心某一期学员进行基线调查,对280名吸毒人员实施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干预,对教育前后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健康教育后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提高,健康教育前吸毒者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最低为23.2%,最高为92.0%,健康教育后,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最低为51.1%,最高为93.O%.结论 在吸毒人群中开展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  相似文献   

4.
湖南永顺县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永顺县开展的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形式开展健康教育,随机选取200名吸毒人员、600名娱乐场所从业人员(CSW)8、00名学生及800名村民为样本,调查健康教育前后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KAP)。结果吸毒人员、CSW、学生及村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从健康教育前的9.5%、25.0%、70.5%、48.5%提高到98%、79.5%、94.5%、85.0%;最近一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从健康教育前的6.5%、70.5%、0、4.5%提高到64.0%、94.0%、3.5%、88.0%;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的接受率和对艾滋病朋友的友善态度的比例前后也有较大提高。结论永顺开展的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对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改变高危行为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酒店职工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酒店职工艾滋病的知识水平和健康教育需求特点,评价有针对性的集中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对396名职工进行调查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前后,做内容完全相同的问卷调查,对认知情况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健康教育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显性提高,酒店职工对艾滋病一般知识的知晓率从46.80%上升至86.40%,传播途径知识的知晓率从79.10%上升至95.00%,性别和化程度对集中式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有影响。结论集中健康教育有一定效果,但应考虑性别和化程度的影响,结合其知识需求和心理特点更加有效地加强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何文华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5):1014-1015
目的对江华县开展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形式开展健康教育,随机选取400名企业职工,400名社区居民,400名娱乐场所从业人员(CSW),800名学生,调查分析健康教育前后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KAP)。结果企业职工、社区居民、CSW、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从健康教育前的60%、40%、30%、70%提高到85%、80%、80%、95%;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的接受率有较大提高,对艾滋病朋友的态度及性观念均有较大改善。结论开展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对提高大众艾滋病防治知识,转变不良观念和改变高危行为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丹东市纺织业女性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程度,评价对其实施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实施艾滋病干预决策提供参考。方法以《辽宁省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项目》为依托,结合丹东市农民工实际情况,采用随机整群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丹东市纺织企业300名女性农民工进行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基线调查和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均采取问卷调查方法,6个月后对该人群进行干预效果评价。结果被调查对象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除"艾滋病可以通过性行为感染"、"输入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血液可以感染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艾滋病可以通过共用注射器吸毒感染"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76.27%增加到95.19%。该人群不介意与艾滋病病人共同工作健康教育前占36.3%,健康教育后占71.4%(P0.01),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有着全面的提高,特别在日常生活中不会传播艾滋病及安全套使用知识方面有显著的提高。结论在纺织企业女性农民工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应继续有针对性的加强对该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聊城市企业职工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探索在企业中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对3家市直企业的3006名职工采用现场授课、放科教片、咨询、发放宣传材料、办宣传栏等多种方式对艾滋病防治知识进行宣传教育,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企业职工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干预前均高于75%。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非预防方法和某些艾滋病基础知识知晓率偏低。通过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干预后,企业职工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P〈0.01)。同时对艾滋病病人和病毒感染者的态度有明显改变(P〈0.01),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现场培训、放科教片及发放宣传材料等综合干预手段是行之有效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现况,探索在中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有效干预模式及效果评价。方法对深圳市南山区15所中学进行基线调查,选择条件居中的4所中学实施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对实施干预前后的944名学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前被调查者艾滋病基本知识、传播知识和预防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8.76%,74.28%和64.79%,干预后分别上升至81.08%,91.15%和88.34%;艾滋病相关知识总分提高19.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增强抵御艾滋病能力,综合性预防措施对于预防艾滋病有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南京市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 对江苏省南京市流动人口进行不同方式的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干预并比较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将调查对象分为4个干预组和1个对照组,干预组分别采用录像、讲座、手册及复合干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各组干预前后及组间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结果录像、讲座、手册组干预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P<0.05),知晓率分别为66.71%,67.35%,61.09%,讲座效果优于录像、手册;复合干预方式干预后知晓率为68.43%,优于单一方式.结论在流动人口中进行以讲座为主的多种方式结合的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水平.  相似文献   

11.
Employers and/or community leaders carry the primary responsibility for setting up workplace HIV/AIDS and STD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policies. They should include workers from the beginning to help identify policy objectives and content. Major objectives of a workplace policy include ensuring the health and rights of workers, reducing the effects of poor health on workplace productivity, and contributing to the general welfare of the community. Clearly stated principles of workplace policy may encompass freedom from mandatory HIV testing for job applicants and workers, ensuring a safe working environment, supporting treatment of HIV/STD-related illnesses, assuring confidentiality of HIV status, establishing a climate in which HIV-positive workers feel they can tell their employers about their status, and ensuring freedom from discrimination. HIV/AIDS and STD workplace policies are likely to include management and employee training, education and support services, and observance of employee rights. Examples of heeding employee rights are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procedures that do not require HIV testing, opportunities for HIV-positive workers to do work other than their usual work when their physical condition deteriorates, establishment of and adherence to disciplinary and grievance procedures if confidentiality of HIV status is violated, and treatment for STDs and other illnesses. A few persons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monitoring implementation of HIV/AIDS and STD workplace policy. Monitoring may consist of regular meetings to reassess and, if needed, adapt the policy; a system of feedback from employees; assessment of use of support services; and conversations with HIV-positive workers to learn of the success of the workplace program in tending to their concerns and needs.  相似文献   

12.
1085名大学生AIDS知识·态度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娄底市大学生AIDS知识知晓程度及对AIDS患者的态度和开展AIDS健康教育的效果,以便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策略。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1058名学生进行AIDS基本知识和态度前后两轮问卷调查。结果12道AIDS基本知识问卷题,宣传教育前回答正确在80%以上有5道题,经宣传教育后回答正确在80%以上有11道题,所有问题前后两次知晓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学生对待AIDS患者持关心态度,前后两次回答差异无显著性,愿意同AIDS患者同班上课且教育后明显高于教育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以学校为基础的AIDS健康教育行之有效,让学生完整地了解AIDS基本知识并持之以恒,才能更有效地遏制AIDS发病和流行。  相似文献   

13.
Since 1990, the number of people in Minnesota living with HIV/AIDS has been steadily increasing. The demographics of who is infected with HIV have changed, with more women and people of color being diagnosed. In addition, with new therapies and continually updated treatment recommendations, the information needed to provide quality medical care to HIV-infected patients is constantly evolving. Thus, providers who care for patients with HIV/AIDS need ongoing education about the disease. The Midwest AIDS Training and Education Center (MATEC) is a federally funded program that helps health care providers stay abreast of HIV clinical care and management knowledge. Based at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 MATEC provides services in seven states, including Minnesota. This article describes how MATEC's HIV/AIDS training and education programs are being implemented in Minnesota and the different ways MATEC is delivering provider education in this important area.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杭州市开发区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程度,评价对流动人口实施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对流动人口实施艾滋病干预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对开发区流动人口开展多种形式有关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包括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宣传版面展示、提供咨询、发放宣传资料、免费提供安全套等形式,在健康教育前后对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对其健康教育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被调查人员对问卷中13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除“输血会传染艾滋病”健康教育前后没有统计学差异外,其他12项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健康教育后被调查对象对待艾滋病病人的态度与健康教育前比较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P〈0.05)。健康教育后被调查对象“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国家针对艾滋病的四免一关怀政策”两项知识的知晓率仍低于50%;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态度正确率也低于50%。流动人口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主要为电视(78.20%)、报纸和杂志(65.92%),喜欢的宣传方式主要为电视(58.13%)、报纸、杂志等(43.08%)。结论 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但被调查对象对艾滋病部分知识认知程度仍很低,应继续有针对性的加强该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15.
同伴教育在中学生物质滥用干预中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同伴教育在中学生物质滥用及预防HIV/AIDS的健康教育中的效果,为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由重庆医科大学一年级大学生以同龄人的身份,对重庆市2所中学高一年级8个班共370名中学生进行8个学时的物质滥用及预防HIV/AIDS的健康教育,并及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中学生对"偶尔尝试滥用物质可能上瘾"的认识由教育前的77.92%提高到了受教育后的85.91%.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认识,几乎所有的中学生都认为"使用病人或病毒感染者用过的抽水马桶会感染HIV",接受教育后,中学生对该选项的正答率提高到了60.54%.健康教育前中学生中抽烟与饮酒的学生分别有141人和286人,经教育后抽烟与饮酒的中学生分别降至50人与134人.结论通过健康宣传教育,中学生对物质滥用的认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正确认知率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抽烟与饮酒的学生人数均有明显下降.对中学生进行以学校为基础的同伴教育是健康教育的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形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中国学生危险行为,包括艾滋病及性行为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方法 1999年5月到6月,选取中国北京,天津、深圳、沈阳和云南40所中学的初一和高一学生16580名,采取KAP(知、信、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看过描写性行为作品的比例为34.8%,反对婚前性行为的比例为61.2%。发生性病的比例达3.0%,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知道3条传播途径的比例为73.0%,知道日常生活接触不传播艾滋病的比例占44.6%,与家人或朋友谈论艾滋病知识的比例分别为44.9%和65.25%。但是愿意和AIDS/HIV感染(性传播疾病/艾滋病病毒感染)同班学习的比例仅为29.0%。结论 在中学生中尽快开展正确系统的性知识和预防HIV/AIDS知识的健康教育,并加强对中学生性态度、性行为的引导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入境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基本情况。方法问卷调查。结果入境人员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态度认识不足,不同职业入境人员之间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有显著性差异。自述有商业性伴侣的入境人员中仅有28.1%能够每次或经常使用安全套。结论江苏口岸入境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对感染者及病人态度和行为方面存在误区,应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8.
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对中学生知识态度和技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通过学校预防AIDS教育,促进学生预防AIDS知识、态度和技能,为在我国中学开展预防AIDS教育提供重要的实践经验。方法 对学校健康教育教师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培训。为评价教育前后学生预防AIDS知识、态度和技能的变化,对约8000名参与此项研究的初一、高一学生进行了教育前和教育后的问卷调查。结果 教育后学生预防AIDS基本知识平均得分由教育前的7.3提高到11.2(满分为15分);知道如何避免感染AIDS的比例由教育前的47.9%上升到83.8%;与家长及朋友谈论HIV/AIDS的比例分别由教育前的31.1%、39.6%上升到44.2%和59.2%;表示愿意与HIV感染者/AIDS病人同班上课的比例由教育前的7.4%上升到26.1%;反对男青年及女青年婚前性行为的比例分别由教育前的45.3%、50.6%上升到54.9%和61.2%。结论学校预防AIDS健康教育对增加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培养正确的性道德观念、不歧视HIV感染者以及促进学生谈论和宣传预防HIV/AIDS知识等方面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外商独资企业员工中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的策略方法。方法采用现场发放宣传材料、有奖问答等形式每月对目标人群开展一次大型宣传活动,半年后比较宣传教育前后目标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态度的变化,评价宣传活动的效果。结果目标人群对问卷中艾滋病一般知识、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预防方法四个部分各知识点全部知晓比例分别由宣传干预前的28.2%、65.5%、25.6%和36.4%提升到宣传干预后的52.2%、80.9%、67.3%和73.5%(P均〈0.01);对HIV/AIDS的持有正确态度的比例明显增加,愿意和HIV/AIDS一起共事以及同一办公场所办公的比例分别由宣传干预前的43.7%和41.9%上升到干预后的69.5%和73.2%(P均〈0.01)。结论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活动促进了目标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的提高以及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持有正确态度的比例的增加。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近期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浙江省初中生对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相关态度及行为状况,初步评价在初中生中开展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的近期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2385名初中生在健康教育前和健康教育后1个月分别下发同一调查问卷进行相关问题调查。结果被调查对象健康教育后比健康教育前艾滋病/性病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提高;可以接受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一起学习、生活的学生由健康教育前的46.62%上升到健康教育后的62.09%(P<0.01)。结论通过专题讲座、小册子、VCD等多种形式,在初中生中开展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能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