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泌尿系统疾病粒酶活性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泌尿系统疾病尿脱落细胞和相关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了解泌尿系统肿瘤发生可能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应用TRAP-PCR ELISA法对54例膀胱癌,15例肾癌肿瘤组织和尿脱落细胞及非癌患者和尿脱落细胞进行端粒酶活性测定。结果90.2%(50.54)膀胱癌组织,。93.3%(14/15)肾癌组织端粒酶呈阳性,相应尿脱落细胞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90.1%,20.0%,其它疾病和尿脱落细胞均未检出端粒酶。结论:端粒酶活性与肿瘤的发生有关。并可为某些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指标与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2.
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膀胱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检测端粒酶活性在膀胱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TRAP-PCR-ELISA法检测32例膀胱癌患者尿液和膀胱冲洗液中脱落细胞、膀胱癌组织、20例正常膀胱组织及14例非膀胱肿瘤患者尿液脱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并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32例膀胱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膀胱冲洗液脱落细胞、膀胱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分别为65.6%(21/32)、71.9%(23/32)和84.0%(27/32),20例正常膀胱组织端粒酶活性均为阴性,14例非膀胱肿瘤患者尿液中1例端粒酶活性阳性。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分级、分期之间差异无明显相关性(P〉0.05),敏感性明显高于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查。结论:尿液、膀胱冲洗液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测定敏感性较高.可用于膀胱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膀胱移行上皮癌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对膀胱移行上皮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PCR为基础的端粒重复片段扩增方法(TRAP-Hyb Kit)分别检测52例膀胱移行上皮癌患者及10例泌尿生殖系良性疾病患者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情况,并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2例膀胱移行上皮癌患者中有34例的自排尿标本中可检测出端粒酶活性表达(65.4%);尿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例数为11例(11/30,36.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泌尿生殖系良性疾病的尿脱落细胞端粒酶的阳性率为10.0%.但端粒酶活性与肿瘤的分级无相关性.[结论]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作为无创性的检测方法,可作为膀胱移行上皮癌早期诊断、术后监测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膀胱癌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通过检测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早期诊断膀胱癌。方法:采用改进的银染-TRAP(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分别对4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10例膀胱良性病变患者及8例正常人尿脱落细胞进行了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24例G1级(分化良好)的膀胱癌患者,端粒酶活性强阳性12例,弱阳性6例(阳性率75.0%),21例G2,G3级膀胱癌患者,强阳性16例,弱阳性3例(阳性率94.5%),膀胱良性病变患者及正常人尿脱落细胞只有1例端粒酶活性呈弱阳性,其余全部阴性。结论: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特异性强,敏感性高,与病理分类,组织分级等无明显关系,提示有可能成为膀胱癌临床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肺癌患者血中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检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Feng J  Bao G  Sha H  Dong Q  Li C 《中国肺癌杂志》2001,4(1):44-46
目的 研究以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 (PCR TRAP)检测血中肺癌细胞端粒酶活性 ,以监测其血循环转移情况。方法 应用PCR TRAP法检测 2 5例肺癌手术患者和 3 5例肺癌化疗前患者血中端粒酶活性 ,并以 3 0例非肿瘤患者外周血为对照。结果 非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端粒酶阴性。肺癌患者手术时肺动脉血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达 5 2 % ( 13 /2 5 ) ,明显高于术前外周血端粒酶活性 ( 2 4% ,P <0 .0 5 )。Ⅲ~Ⅳ期肺癌患者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率为 64 % ( 16/2 5 ) ,Ⅰ~Ⅱ期为 3 0 % ( 3 /10 ) (P <0 .0 5 )。结论 端粒酶有可能作为肿瘤标志物用于检测外周血中肺癌细胞和预测肿瘤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 :组装简便实用的端粒酶活性相对定量检测试剂盒 ,建立了膀胱肿瘤端粒酶活性非同位素相对定量检测技术。方法 :用银染 -TRAP略行改良 ,对 54例膀胱癌组织、癌旁组织、12例正常膀胱黏膜 ,其中 4 6例膀胱癌患者同时收集了尿液及膀胱冲洗液的脱落细胞进行端粒酶活性相对定量值分析。结果 :54例膀胱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相对定量值阳性率与正常膀胱黏膜和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相对定量值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P <0 0 0 1) ;癌旁组织略高于正常膀胱黏膜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4 6例膀胱癌膀胱冲洗液与尿液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4 6例膀胱癌尿液与 10例正常尿液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54例膀胱癌与癌旁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相对定量均值及标准差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4 6例膀胱癌冲洗液与尿液端粒酶活性相对定量均值及标准差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建立了膀胱肿瘤端粒酶活性的非同位素相对定量分析方法 ,具有特异性强、灵敏性高的特点 ,该方法可作为恶性肿瘤诊断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镜直视下刷取胃粘膜脱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TRAP PCR ELISA法对 5 6例胃组织和胃粘膜刷落细胞进行端粒酶活性的分析。结果 胃癌组端粒酶活性水平 (平均A值 0 .745 )明显高于胃炎组 (平均A值 0 .0 6 8)。端粒酶活性水平在胃刷落细胞中与组织的是相近的。端粒酶在胃癌组的阳性率为90 % ,明显高于胃刷落细胞涂片的阳性率 (6 6 .7% )、血CEA的阳性率 (5 6 .7% )。同时还测得 75 %的胃粘膜不典型增生者端粒酶活性水平也显著升高。结论 胃镜直视下刷取胃粘膜脱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测定可作为诊断胃癌有效而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液中核基质蛋白22(NMP22)联合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寻找一种敏感特异的无创性方法诊断膀胱癌.方法:收集60例膀胱癌和40例非膀胱癌患者新鲜尿液,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尿液中NMP22水平,TRAP-PCR-ELISA法检测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并同时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对比三者对膀胱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尿液中NMP22对膀胱癌诊断的敏感性83.3%,特异性43.3%;端粒酶敏感性82%,特异性90%;细胞学检查敏感性30%,特异性100%.NMP22联合端粒酶活性检测,敏感性96%,特异性78%.结论:联合检测NMP22、端粒酶活性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一定临床诊断、随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细针穿刺乳腺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用PCR ELISA法检测79例术前乳腺肿瘤穿刺活检标本和大体标本的端粒酶活性并与病理诊断进行对照。结果 :乳腺癌 65例 ,穿刺组织端粒酶阳性 5 7例 ,阳性率为 87 7% ;大体组织端粒酶阳性 5 4例 ,阳性率83 1% ;淋巴结有转移者端粒酶活性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乳腺良性疾病 14例 ,端粒酶阳性 2例 ,阳性率 14 3 %。结论 :术前乳腺肿瘤穿刺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有利于乳腺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可以间接了解乳腺癌的进展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端粒酶作为肿瘤标志物在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肿瘤诊断、鉴别、预后评价方面的意义。方法 用PCR -ELISA法检测 73例卵巢肿瘤组织、2 2例癌旁组织、2 4例癌性腹水及 15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结果 恶性卵巢肿瘤、癌性腹水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 87 5 % ( 49/ 5 6)和 79 2 % ( 19/ 2 4) ,较良性肿瘤 11 8% ( 2 / 17)和正常卵巢组织均有显著差别 (P <0 0 5 ) ,癌旁组织也有明显的表达 ( 4 5 % ) ,而 15例正常卵巢组织无一例检测阳性。结论 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对卵巢肿瘤的早期诊断、肿瘤性质鉴别、监测良性肿瘤的恶化及预后估计等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癌性体液脱落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及在良恶性体液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 PCR- ELISA方法检测体液脱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 ,并将检测结果与细胞学检查进行比较。结果 癌性胸、腹水端粒酶阳性率为 61 .1 1 % (33/54) ;其中 ,肺癌胸水脱落细胞端粒酶阳性率为 70 % (2 1 /30 ) ,而形态学阳性率为 53.33% (1 6/30 )。膀胱癌尿液端粒酶阳性率为 83.64%(46/55) ,而形态学阳性率为 52 .72 % (2 9/55)。结论 端粒酶活性检测在癌性体液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胃镜直视下刷取食管病灶处的黏膜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及DNA倍体分析对食管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 ,能否为大规模开展食管拉网细胞进行分子生物水平普查食管癌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TRAP PCR银染定性法对78例食管黏膜脱落细胞进行端粒酶活性分析 ,同时进行流式细胞DNA倍体分析 ,经病理组织学证实食管癌 45例 ,食管良性疾病 3 3例。结果 :端粒酶活性在食管癌组中的阳性率为 88 89% ( 4 0 /4 5 )明显高于食管良性疾病组的 9 0 9% ( 3 /3 3 ) ,食管癌组的黏膜脱落细胞DNA倍体的阳性率为77 78% ( 3 5 /4 5 )明显高于食管良性疾病组的3 0 3 % ( 1/3 3 ) ,食管癌组中端粒酶活性和DNA倍体分析同时阳性为 71 11% ( 3 2 /4 5 ) ,食管良性疾病组中端粒酶活性和DNA倍体分析同时阳性为 0 ( 0 /3 3 ) ,端粒酶活性联合DNA倍体分析对食管癌的诊断率为 95 5 6% ( 4 3 /4 5 ) ,端粒酶活性联合DNA倍体分析区别食管病变良恶性的敏感度为 95 5 6% ( 4 3 /4 5 )、特异度为 10 0 0 0 % ( 3 3 /3 3 )。结论 :食管黏膜脱落细胞DNA倍体分析联合端粒酶活性测定是诊断食管癌特异而敏感的方法 ,为大规模开展食管拉网细胞进行分子生物水平普查食管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CT扫描与肺活检后痰液脱落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和p16甲基化检测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 :用PCR TRAP ELSA半定量及PCR TRAP银染定性法、甲基化相关的PCR法 ,前瞻性检测 5 5例经CT扫描而发现的肺部孤立性结节 (直径≤ 30mm)、并疑诊为早期周围型肺癌的患者 (T1N0 M0 ) ,行CT导向肺活检 (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 33例 ,经皮肺针刺活检 2 2例 )后 2 4h内痰液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及p16甲基化状态 ,并将检测结果与组织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CT扫描对周围型肺癌诊断的敏感性为 10 0 % ,但特异性只有 6 1 8% (34/ 5 5 )。端粒酶活性的敏感性为 79 4 % ,特异性为 90 5 % ,准确性为 83 6 % ;p16甲基化的敏感性为 32 4 % ,特异性为 10 0 % ,准确性为 5 8 2 % ,3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 86 1% ,特异性为 90 5 % ,准确性为 87 3%。对照组端粒酶阳性率 9 5 % (2 / 2 1) ,无1例检测到p16甲基化。结论 :CT扫描与端粒酶活性、p16甲基化联合可弥补痰液的细胞学检查的不足 ,提高肺癌痰检的敏感性 ,有助于周围型肺癌早期诊断和肺部孤立性结节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端粒酶活性在消化道肿瘤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并评价TRAP ELISA检测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TRAP ELISA方法检测了 112例肿瘤组织 (其中食管癌 12例、胃癌 36例、肝癌 15例、胰腺癌 11例、大肠癌 38例 )及 94例相应癌旁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大肠癌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分别为 83.33%、86 .11%、86 .6 7%、90 .90 %和 84 .2 1%。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 (P <0 .0 0 1) ,端粒酶的活性与肿瘤大小、转移、分化程度、分期均不相关。结论 :端粒酶活性是消化道肿瘤诊断的一个很好的指标 ,而且TRAP ELISA检测法是一种非放射性同位素方法 ,可以快速并半定量地检测端粒酶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尿液中Survivin浓度检测联合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液64例及非膀胱癌对照组患者尿液42例,应用ELISA方法检测各尿液标本中Survivin浓度及脱落细胞端粒酶的活性。结果:尿液中Survivin在膀胱癌诊断中的敏感度为82.8%,特异度为85.7%;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对膀胱癌诊断的敏感度为84.4%,特异度为69.0%;两种方法联合应用,两者均为阴性时诊断为阴性,否则为阳性,诊断膀胱癌的敏感度为95.3%,特异度为64.3%。结论:应用ELISA方法对尿液中Survivin浓度及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的敏感度,而特异度变化不大,因此,两种指标联合检测较单一检测对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尿液中Survivin浓度检测联合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液64例及非膀胱癌对照组患者尿液42例,应用ELISA方法检测各尿液标本中Survivin浓度及脱落细胞端粒酶的活性。结果:尿液中Survivin在膀胱癌诊断中的敏感度为82.8%,特异度为85.7%;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对膀胱癌诊断的敏感度为84.4%,特异度为69.0%;两种方法联合应用,两者均为阴性时诊断为阴性,否则为阳性,诊断膀胱癌的敏感度为95.3%,特异度为64.3%。结论:应用ELISA方法对尿液中Survivin浓度及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的敏感度,而特异度变化不大,因此,两种指标联合检测较单一检测对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胰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酶基因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 ,及其与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以评价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酶基因表达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TRAP -PCR -ELISA方法和原位杂交方法 ,检测了 2 3例胰腺癌患者端粒酶活性和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2 3例胰腺癌组织端粒酶阳性率为 87.0 % ,10例癌周组织阳性率为 10 .0 %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 3例胰腺癌组织中 19例 (82 .6% )hTR表达阳性 ,10例癌周组织中 1例 (10 .0 % )hTR表达阳性。胰腺癌组织中hTR表达阳性率与癌周组织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端粒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与胰腺癌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伴随局部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结果还显示端粒酶活性与hTR基因表达相关 (P <0 .0 5 )。结论 端粒酶可能是胰腺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端粒酶活性及端粒酶基因表达的检测对胰腺癌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DNA倍体和端粒酶检测对贲门癌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镜直视下刷取贲门黏膜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及DNA倍体分析对贲门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TRAP -PCR银染定性法 ,对 72例贲门黏膜脱落细胞进行端粒酶活性分析 ,同时进行流式DNA倍体分析。结果 贲门癌组织中端粒酶的阳性率 (88.89% )明显高于贲门良性疾病组织 (11.11% ) ;贲门癌黏膜脱落细胞DNA倍体的阳性率 (77.78% )明显高于贲门良性疾病组织 (11.11% ) ;端粒酶联合DNA倍体分析对贲门癌的诊断率为 95 .5 6%。结论 贲门黏膜脱落细胞DNA倍体分析联合端粒酶活性测定 ,是诊断贲门癌特异而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检测端粒酶活性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Gu T  Wang X  Wang X  Wang W  Liu Y  Zhang B  Shi Y  Zhang Z  Sun Q  Xue T  Zhang X  Liu Z  Zhu S  Mao X 《中国肺癌杂志》2001,4(1):37-40
目的 探讨端粒酶作为肺癌肿瘤标记物的可能性 ,评价端粒酶活性对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改良银染 -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TRAP)检测 40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手术标本及 40例CT扫描疑诊为肺癌患者的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标本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两组中小细胞肺癌端粒酶阳性率均为 10 0 % ,非小细胞肺癌分别为 84.8%、95 .7%。 40例手术切除肺癌组织的端粒酶阳性率为 87.5 % ( 3 5 /40 ) ,癌旁肺组织为7.5 % ( 3 /40 ) ,正常肺组织无表达 ( 0 /40 ) ,三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40例CT扫描疑诊为肺癌患者的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标本的端粒酶阳性率为 82 .5 % ,肺癌检出的敏感度为 96.4% ,特异度为 71.4% ,准确性为 91.4% ;尤登指数 (Youden’sIndex)J =0 .678,SE(J) =0 .174。结论 端粒酶是灵敏的肺癌肿瘤标记物 ,对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标本行端粒酶活性检测有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乳腺癌中的活性表达情况。[方法]利用非放射性的PCR ELISA反应试剂盒检测51例乳腺癌及其中20例癌旁组织和9例正常乳腺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51例乳腺癌、20例癌旁组织和9例正常乳腺组织的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分别为82 4 %(42/51)、5 %(1/20)和0(0/9) ;乳腺癌中不同组织分类之间及不同临床分期之间的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均无显著差异(P>0 05)。[结论]端粒酶在绝大多数乳腺癌中表达 ,其活性与乳腺癌的组织分类、临床分期和肿瘤大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