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机械通气患者吸痰致低氧血症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机械通气是在患者自然通气和(或)氧合功能出现障碍时,应用呼吸机使患者恢复有效通气并改善氧合的方法.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因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会厌功能丧失,咳嗽反射的完整性在一定程度上遭到破坏,导致分泌物不易咳出.因此,及时有效引流气道内分泌物对疾病的转归有着重要的影响[1].临床上常用吸痰的方法来清除气道内分泌物,但吸痰的同时可能降低肺泡气体的氧浓度,使肺泡的容积和压力改变,导致低氧血症[2].低氧血症是吸痰操作所导致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导致低氧血症的原因既与吸痰操作对氧浓度、肺通气和换气功能的影响有关,又与原发疾病相关.在吸痰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适度增加吸人氧浓度、减少吸痰对肺通气的影响、控制吸痰操作等方面来寻找预防措施.本文对吸痰致机械通气患者低氧血症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综述.探讨吸痰操作的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的密闭式吸痰深度对机械通气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1月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机械通气并密闭式吸痰的新生儿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浅层吸痰组和传统深层吸痰组各23例.分别记录24h吸痰次数、脉搏氧饱和度(SpO2)恢复时间、吸痰引起的气道损伤及肺部感染的情况.结果 浅层吸痰组24 h吸痰次数为(1.78±0.83)次,SpO2恢复时间为(8.67±1.66)s,吸痰引起的气道损伤有2例(8.7%),肺部感染有3例(13.0%);深层吸痰组24h吸痰次数为(4.22±1.56)次,SpO2恢复时间为(15.89±2.47)s,吸痰引起的气道损伤有11例(47.8%),肺部感染有10例(43.5%).以上资料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87,6.94;x2值分别为8.69,5.25;P均<0.05).结论 对于机械通气并密闭式吸痰的新生儿来说,与传统深层吸痰相比,浅层吸痰能有效减少吸痰次数,缩短SpO2恢复时间,减少气道损伤及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60例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应用膨肺吸痰的护理经验.护理重点包括:掌握正确的膨肺吸痰操作方法,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等.机械通气患者使用膨肺吸痰能有效清除痰液、防止肺不张、预防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4.
马艳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2):8025-8025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的吸痰时机。方法对36例采用多种方法选择适宜的时机进行吸痰。结果适时吸痰可将患者气管内的痰液及时、充分吸出。结论适时吸痰是维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手段,正确掌握适时吸痰能减少吸痰次数,降低对气道黏膜的刺激,减少患者不适,取得患者配合。  相似文献   

5.
ICU机械通气患者不同吸痰方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比观察开放式吸痰法和密闭式吸痰法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ICU机械通气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开放式吸痰方法,B组采用密闭式吸痰方法。分别记录两组吸痰前、吸痰结束即刻、吸痰后1min、3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并计算SBP和HR的乘积(RPP)。结果A组吸痰结束即刻HR、SBP、DBP、RPP,B组吸痰结束即刻SBP、RPP与吸痰前比较显著升高(P〈0.05或〈0.01),两组吸痰结束即刻SFQ与吸痰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A组吸痰后3min、B组吸痰后1、3min与吸痰前比较SPQ显著升高(P〈0.05或〈O.01)。两组吸痰前和吸痰结束即刻各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SP02在吸痰后1、3min与A组比较显著增高(P〈0.01),吸痰后1min RPP与A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法可有效的维持ICU机械通气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轻低氧血症,同时降低心肌耗氧量。  相似文献   

6.
姜东霞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7):1087-1088
目的:通过对重度颅脑外伤气管切开行机械呼吸病人的护理研究,观察在危重病人的气道管理时,进行合理、有效、安全的吸痰和湿化对呼吸道解剖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入住本院ICU的49例重度颅脑外伤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病人,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吸痰管进入气管套管12cm,吸痰前向气管内滴入3mL生理盐水;一组为实验组,吸痰管进入气管套管18cm,并在吸痰前向气管内注入生理盐水8mL,观察病人在吸痰前后的心率、心律、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及气道阻力,同时对气道损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及撤机时间、上机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吸痰前5min、吸痰后10min的心率、心律、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不明显,两组之间也无明显差异,但两组气道阻力变化明显,吸痰后10min对照组气道阻力下降值为(12.9±5.3)cmH2O/(s.L),实验组为(20.2±7.8)cmH2O/(s.L),差异有显著性(P<0.01);发生VAP对照组16例(64%),实验组10例(4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痰中带血发生例数对照组9例(36%),实验组3例(12%),对照组明显多于实验组。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对照组(13.3±8.2)d,实验组(11.6±4.3)d,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气管切开留置时间对照组(20.2±10.4)d,实验组(13.3±7.5)d,P<0.01;撤机失败对照组8例(32%),实验组3例(12%),P<0.05。结论:气道充分湿化并深部吸痰有利于呼吸道内分泌物的清理,缩短吸痰间隔时间,降低气道阻力,改善机体缺氧,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内吸痰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机械通气是救治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措施,但由于气管导管的刺激及并发肺部感染使呼吸道分泌物明显增多,且排出困难.直接影响通气效果。因此及时有效地将气道分泌物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成功的关键之一。我科2004-07~2005-08行机械通气抢救了72例各种原因引起的经口气管插管的呼吸衰竭患者。现就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内吸痰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背部腧穴叩击配合弹拨法对机械通气患者的排痰效果。 方法 将 65 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 32 例,对照组 33 例。 实验组患者应用背部腧穴叩击配合弹拨法排痰,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的叩背排痰。 记录并分析两组机械通气患者的浅快呼吸指数、血氧饱和度和机械通气时间的变化。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浅快呼吸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背部腧穴叩击配合弹拨法能有效促进患者痰液排除,进而改善患者氧合功能,有望成为促进机械通气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刘礼燕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2):8013-8013
我科自2009—01通过对60例机械通气患者使用封闭式吸痰管的临床观察,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科实行机械通气并使用封闭式吸痰管患者共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53±5)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每2h翻身前行口咽部吸引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 ICU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每2h翻身前行口咽部吸引,对照组在有可视分泌物时才吸引.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口咽部分泌物吸引量、VAP发生情况和住院期间的病死率等指标.结果 试验组1周内发生VAP的例数、发生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ICU天数等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口咽部分泌物吸引量、住院期间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机械通气患者每2h翻身前行口咽部吸引,可以提高吸引效果,减少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两种湿化液在小儿肺炎机械通气吸痰中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两种湿化液对肺炎机械通气患儿吸痰的效果。方法 选择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的ICU肺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吸痰前采用0.45%盐水气管内滴入,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气管内滴入,观察两组吸痰前后血气分析结果。结果两组吸痰前血气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后研究组血气分析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机械通气痰液黏稠的患儿吸痰时,0.45%盐水的湿化效果优于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听诊结合吸痰管刺激吸痰法对机械通气患者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有明显痰鸣音时或呼吸机气道峰压升高报警立即给予吸痰,观察组患者采用听诊结合吸痰管刺激吸痰法。比较两组患者吸痰前、吸痰结束时、吸痰后5 min动脉血气变化;吸痰前后血压、心率变化;平均吸痰量、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吸痰前后PaO2、SaO2均处于高值,影响不明显,PaCO2较对照组患者下降明显,对照组患者吸痰前后PaO2、SaO2波动明显;两组患者吸痰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吸痰量、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为机械通气患者实施听诊结合吸痰管刺激吸痰能有效提高血氧含量,预防因气道阻塞时间长致机体缺氧造成的各种并发症,减少呼吸道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13.
ICU机械通气患者两种吸痰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有效的吸痰方法。方法将ICU行机械通气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进吸痰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观察吸痰前后心率、血压、潮气量、气道压力、氧分压、血氧饱和度、肺部相关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吸痰前后除心率、血压、潮气量外,气道压力、氧分压、血氧饱和度、肺部相关并发症等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吸痰时,使用吸痰→湿化→扩肺→吸痰→扩肺或者吸痰→扩肺的方法,可以提高吸痰效果,减少肺部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不同黏稠度痰液的适宜吸引负压.方法 以颅脑外伤后器官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共43例.按照适时吸痰指征,根据患者痰液黏稠度选择不同吸引负压.Ⅰ度痰液:负压为13.3kPa、16.0kPa、20.0kPa和24.0kPa.Ⅱ度痰液:负压为20.0kPa、24.0kPa、26.7kPa和29.3kPa.Ⅲ度痰液:负压为26.7kPa、29.3kPa、33.3kPa和37.2kPa.测量每例患者吸痰前、吸痰后Imin、3min、5min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每次吸痰时间和黏膜损伤情况.结果 Ⅰ度痰液在13.3-16.0kPa负压下吸痰,此时患者的SpO2下降幅度小,而且痰液吸净时间控制在25s左右;Ⅱ度痰液在24.0-26.7kPa负压下吸痰.此时患者的SpO2下降幅度小,而且痰液吸净时间控制在24-29s;Ⅲ度痰液在33.3kPa负压下吸痰,此时既可控制SpO2无显著下降,又保证痰液吸净时间在30s左右.结论 根据痰液黏稠度选择不同负压吸痰,推荐Ⅰ度、Ⅱ度和Ⅲ度痰液分别使用13.3-16.0kPa、24.0-26.7kPa和33.3kPa.临床护士应根据痰液黏稠度不同,选择适宜的吸痰负压,做到同时控制SpO2的下降幅度和吸痰时间,最大限度降低吸痰导致的低氧血症和气道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不同吸痰深度对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颅内压(ICP)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重症监护病房58例行机械通气及ICP监护的患者,分为3组,A组、B组、C组分别采取浅吸痰、改良深部吸痰、深部吸痰 3种吸痰方式,分析3组吸痰前后ICP数值变化、吸痰间隔时间和频率;分析机械通气7d内的VAP发生率.结果 A组对ICP影响最小,吸痰间隔最短,吸痰频率最高,VAP发生率60.0%.B组在吸痰瞬间ICP升高,但平均ICP高峰<20mmHg(1 mmHg=0.133kPa),并在2min内回复基线水平,吸痰间隔较长,吸痰频率较低,VAP发生率为26.3%.C组在吸痰瞬间ICP最高,达(22.63±4.02) mmHg,需5min回复基线水平,吸痰间隔最长,吸痰频率最低,VAP发生率为21.1%.结论 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气道管理,改良深部吸痰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式痰标本采集器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痰标本采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6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一次性痰标本采集器留取痰标本,观察组采用改良式痰标本采集器密闭式留取痰标本,比较两组患者痰标本采集所需时间、标本合格率及护士满意度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痰标本合格率及病原学检出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标本采集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痰标本采集器在不影响标本合格率的基础上,能够缩短痰标本采集所需的时间,且不中断呼吸机支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两种吸痰方法防止脑卒中机械通气患者食物反流的效果。方法选取26例脑卒中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自身对照法,单日采用试验吸痰法,双日采用常规吸痰法,比较两种方法食物反流次数。结果试验吸痰法的反流率为7.0%,低于常规吸痰法的反流率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24,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机械通气患者采用试验吸痰法可以减少食物的反流率,从而减少吸人性肺炎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序贯排痰方案在肺结核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2月南宁市某三级甲等传染病医院45例肺结核行机械通气患者为试验组,2017年1月—12月44例肺结核行机械通气患者为对照组,其中试验组采用序贯排痰方案,对照组使用常规排痰方案。干预24 h后,比较两组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动脉血CO2分压、气道峰压值、日排痰量。比较两组干预7 d后排痰效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脱机成功率等指标。结果 干预24 h后,两组呼吸频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平均动脉压波动较干预前无明显变化(P>0.05),试验组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值、氧合指数较对照组及干预前有所升高(P<0.05),气道峰压和动脉血CO2分压较对照组及干预前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日排痰量(29.48±4.54) ml,对照组(12.56±2.287) 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7 d后,试验组排痰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脱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序贯排痰方案能促进肺结核机械通气患者痰液排出,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状态,提高生存质量,缩短ICU住院时间并减轻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19.
密闭式与开放式吸痰法在机械通气病人应用中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观察病人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肺部感染情况及发生时间等。结果:两组病人吸痰前后SpO2、HR值变化、肺部感染发生率和发生时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有利于维持较好的氧合,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能有效防止交叉感染,操作安全性强,能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减轻护理工作量,效果优于开放式吸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