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摘 要 目的:考察淫羊藿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 采用倍比稀释法考察淫羊藿不同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作用,测定抑菌圈大小、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 淫羊藿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和枯草芽孢氏菌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抑菌能力,水提物的抑菌能力强于醇提物(P<0.05或P<0.01);水提物经过不同温度热处理后对各菌株的抑菌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醇提物经高温处理后抑菌能力呈下降趋势,温度越高抑菌能力越弱(P<0.05)。淫羊藿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的MIC和MBC相同,分别为7.81,1.95,31.25 mg·mL-1,白色念珠菌的MIC和MBC分别为15.63,31.25 mg·mL-1;淫羊藿醇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的MIC和MBC相同,分别为15.63,3.91,62.5,62.5  mg·mL-1。结论:淫羊藿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其中水提物优于醇提物。淫羊藿不同化学成分的极性会对抑菌效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番薯藤提取物对痤疮丙酸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并对其有效部位进行筛选。方法 采用固体平板法、试管2倍比稀释法测定番薯藤水、醇提物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圈大小和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采用系统溶剂法对番薯藤醇提物进行梯度提取,分别得到石油醚层、二氯甲烷层、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和水层5个不同极性部位,并确定其有效部位及相应的MIC、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结果 番薯藤醇提物对痤疮丙酸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其MIC为50 mg·mL-1。其中石油醚部位的抑菌作用最强,MIC为12.5 mg·mL-1,MBC为25 mg·mL-1;其次为正丁醇部位,MIC为25 mg·mL-1,MBC为100 mg·mL-1结论 番薯藤醇提物对痤疮丙酸杆菌存在体外抑制作用,其有效成分主要集中于石油醚和正丁醇部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研究金莲花总黄酮及其黄酮主成分荭草苷和牡荆苷的体外抗菌活性及抗氧化活性。方法 体外抗菌活性试验采用管碟法对9个菌株(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胞杆菌、变异链球菌、链霉菌、红酵母、黑曲霉、白色念珠菌)进行体外抑菌圈测定;采用连续稀释法和活菌计数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采用邻苯三酚法-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测定试验、水杨酸法-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试验和DPPH清除能力试验评价3种样品的抗氧化活性差异。结果 在体外抗菌活性试验中,金莲花总黄酮、荭草苷、牡荆苷对革兰阳性菌的抑菌效果明显,对革兰阴性菌和真菌无明显抑菌作用;三种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也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其抑菌作用强弱为荭草苷=总黄酮>牡荆苷,其中荭草苷和总黄酮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0.156 25 mg·mL-1和0.625 mg·mL-1;三种药物对变异链球菌均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其抑菌作用强弱为荭草苷>总黄酮>牡荆苷,其中荭草苷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0.156 25 mg·mL-1和0.625 mg·mL-1。在抗氧化活性测定中,金莲花总黄酮对三种自由基均表现出较强的清除能力。结论 金莲花总黄酮、荭草苷和牡荆苷对革兰阳性菌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也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荭草苷的杀菌效力及抗氧化活性整体上优于牡荆苷,可能是其清热解毒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4.
程瑜  殷红 《中国药师》2015,(7):1104-1106
摘 要 目的: 测试中氮茚并喹啉酮类衍生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肉汤稀释法测试中氮茚并喹啉酮类衍生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亚种、解硫胺素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始旋链霉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抗菌活性。结果: 中氮茚并喹啉酮类衍生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亚种、解硫胺素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始旋链霉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其对MRSA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衍生物2a,2b,8a的MIC值(0.062 5μg·mL-1)仅为万古霉素(2.0 μg·mL-1)的1/32。结论: 中氮茚并喹啉酮类衍生物对多个菌种有抑制作用,对耐药菌MRSA抑制作用值得关注,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白及花和块茎石油醚部位成分及生物活性。方法 以石油醚(60~90℃)为提取溶剂,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白及花和块茎脂溶性成分,采用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通过滤纸片扩散法、CCK8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对其进行抑菌、抗肿瘤和α-淀粉酶抑制作用研究,通过检测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 白及花和块茎中共鉴定出20种石油醚部位成分,其中花11种,块茎19种,共有成分10种,α-乙酰基-γ-丁内酯(15.20%,21.84%)和苄醇(12.07%,24.10%)为主要成分。白及花中石油醚部位成分的抑菌活性高于块茎,对枯草芽孢杆菌效果最好,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0.41,0.51 g·L-1和0.53,0.66 g·L-1。当质量浓度为5.0 mg·mL-1时,白及块茎石油醚部位成分对A549细胞的抑制率为29.451%,高于花中石油醚部位成分27.621%的抑制率,前者对α-淀粉酶的IC50为1.819 mg·mL-1,后者的IC50为2.028 mg·mL-1。两者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均随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浓度达到1.0 mg·mL-1时,前者对ABTS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99.67%和92.22%,高于后者90.07%和38.11%的清除率,后者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31.23%,高于前者18.94%的清除率,两者均低于Vc的清除率。结论 白及花和块茎中石油醚部位成分主要为酯类和醇类,2种石油醚部位成分均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并可为白及花的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魏雯  高婷婷  谭勇  武振华 《医药导报》2014,33(2):149-151
目的 研究紫苏不同部位、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抑菌实验效果.方法 采用药敏纸片法分别测定紫苏籽油、紫苏叶和紫苏籽皮不同提取物对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八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 结果紫苏叶和紫苏籽皮水浸液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最强,MIC分别为62.5和125 mg.mL-1.结论 紫苏叶和紫苏籽皮水浸液、水煎液、醇提液对4种菌均有抑菌作用,水浸液对4种菌的抑菌作用较强,尤其是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金荞麦提取物的体外抗流感病毒作用。方法 采用血凝试验,考察金荞麦提取物对鸡胚内流感病毒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考察金荞麦提取物对流感感染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 与病毒对照组比较,金荞麦提取物高剂量组(10 mg·mL-1)、中剂量组(5 mg·mL-1)均能显著降低鸡胚尿囊液的血凝滴度(P<0.01),而低剂量组(2.5 mg·mL-1)则无显著性差异;在0.63~2.50 mg·mL-1浓度内,金荞麦提取物各剂量组流感感染细胞的活性均明显高于病毒对照组,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且病毒抑制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而增高,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其中金荞麦提取物最大无毒浓度(2.5 mg·mL-1)对流感病毒的直接抑制率达66.12%。结论 金荞麦提取物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流感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三百棒多糖的流变学特性和抗氧化活性。方法 用水提醇沉法提取三百棒多糖,将所得样品进行纯化处理,采用流变仪测定质量浓度、pH值、温度、金属离子等因素对三百棒多糖溶液黏度的影响;以Vc为对照品,通过Fenton法和DPPH的清除率考察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 三百棒多糖的流动行为受其质量浓度、pH值、温度以及离子浓度、离子种类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三百棒多糖溶液的黏度随着三百棒多糖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加;pH 4.0和pH 9.0时三百棒多糖溶液黏度明显低于pH 7.0。Na+可使三百棒多糖的表观黏度显著增大,但是Na+浓度从0.5%升高到1.0%时,三百棒多糖的黏度反而有所下降;Ca2+可使三百棒多糖溶液的黏度下降,Ca2+浓度增大,黏度变小。温度在20~60℃范围内三百棒多糖溶液的黏度快速下降,其耐温性不是很好。三百棒多糖浓度达到10.0 mg·mL-1时对2种自由基的清除率接近2.0 mg·mL-1 Vc。结论 三百棒多糖水溶液表现为典型的非牛顿假塑性流体特性,抗氧化活性试验表明三百棒多糖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藏药二十五味鬼臼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初步探讨相关抑菌机制。方法 采用琼脂平板打孔法,测定二十五味鬼臼丸(50、100、200mg·mL-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大小。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调整肉汤培养基中的二十五味鬼臼丸浓度为0.5MIC、1.0MIC和2.0MIC,分别加入1.0×108CFU·mL-1菌悬液,以不含药液而含菌量相同的培养基作为对照组,在37℃、120r·min-1恒温培养箱中振荡培养,每小时取样,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600nm处测定吸光度(A600)值,绘制细菌的生长曲线;每2小时取样,离心取上清液,试剂盒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每小时取样,离心取上清液,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260nm处测定A260值,以A260值表示DNA/RNA大分子相对量;每小时取样,离心取上清液,加入考马斯亮蓝G250溶液,于595nm处测定A595值,检测胞外可溶性蛋白含量;培养8h后,离心留沉淀,进行SDS-PAGE电泳,检测菌体蛋白含量。结果 二十五味鬼臼丸50、100、200mg·mL-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2.33±0.75)、(16.33±0.41)、(19.17±0.68)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100mg·mL-1;与对照组相比,二十五味鬼臼丸组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显著减缓(P<0.05),胞外的AKP活性显著升高(P<0.05),胞外DNA/RNA大分子相对量显著升高(P<0.01),胞外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1),菌体总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结论 二十五味鬼臼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菌作用,其抗菌作用可能与致细菌细胞壁、细胞膜结构破损,且对菌体蛋白具有一定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铁线莲的生物活性,寻找药理活性成分。方法通过测定铁线莲石油醚提取物、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的总还原力、对超氧阴离子(O-2)的清除率、对脂质体过氧化的抑制率来探讨铁线莲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通过测定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探讨铁线莲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结果铁线莲提取物对超氧阴离子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对脂质体过氧化有较强的抑制能力;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0.25、1mg·m L-1;水提取物对大肠埃希氏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也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1mg·m L-1。结论铁线莲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和抑菌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测定蜡菊中圣草酚和木犀草素含量的方法,并对圣草酚和木犀草素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UPLC进行含量测定方法学研究,以维生素C和Trolox作为对照,通过测定圣草酚和木犀草素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比较抗氧化活性的强弱;通过4 h内清除自由基速度的变化,初步阐释二者清除DPPH自由基的反应动力学特性。结果 圣草酚和木犀草素分别在0.005 4~0.545 0,0.005 3~0.535 0 mg·mL–1内,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方法精密度、稳定性、加样回收率结果满意。4种化合物清除自由基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木犀草素>圣草酚>维生素C>Trolox。不同于维生素C和Trolox,圣草酚和木犀草素清除自由基的过程总体呈现先快后慢的3个阶段。结论 含量测定方法较为简便,分析速度快,能用于蜡菊中圣草酚和木犀草素含量测定。圣草酚和木犀草素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活性,蜡菊资源值得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裸花水竹草的脂溶性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裸花水竹草药材的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并通过标准质谱谱库的计算机检索进行化学成分定性;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及ABTS自由基能力的方法对裸花水竹草的脂溶性成分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 从裸花水竹草的脂溶性成分中共鉴定出23个成分,同时抗氧化结果显示裸花水竹草的脂溶性成分对DPPH自由基及ABTS自由基的半数清除浓度IC50分别为5.255,3.848 mg·mL-1结论 裸花水竹草的脂溶性成分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及植醇,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鉴定出;其脂溶性成分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研究红腺忍冬叶水提物的抗氧化作用,为红腺忍冬叶的开发利用奠定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对红腺忍冬叶水提醇沉法分离所得各部分的样品进行体内、体外抗氧化的实验研究,从而考察红腺忍冬叶水提物的抗氧化活性。以Vc、二丁基羟基甲苯(BHT)为对照品,通过DPPH法和铁离子还原法考察红腺忍冬叶不同样品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以Vc为阳性对照,由D-半乳糖(1g/kg)致衰的小鼠为动物模型,通过测定血清、肝脏组织中SOD、GSH-PX活性和MDA含量,考察样品的体内抗氧化活性。结果 红腺忍冬叶水提醇沉分离所得各部分体外抗氧化活性:在 0.1~5mg?mL-1范围内,90%乙醇直接沉淀物,30%乙醇沉淀物以及滤液部分具有较好的抑制DPPH自由基的活性和铁离子还原能力。体内SOD活性影响实验表明:30%乙醇沉淀物高剂量组、90%乙醇直接沉淀物低剂量组对提高小鼠体内SOD活性均有良好的效果,且都略优于Vc,但无显著性差异。体内GSH-PX活性影响实验表明:30%乙醇沉淀物高剂量组、90%乙醇直接沉淀物高剂量组和90%乙醇直接滤液低剂量组为佳。⑤体内MDA含量影响实验表明:30%乙醇沉淀物高、低剂量组和30%乙醇滤液高剂量组以及90%乙醇直接沉淀物低剂量组降低MDA含量的作用最为显著。结论 红腺忍冬叶水提液进一步醇沉分离所得各部分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效果,综合考虑以30%乙醇沉淀物活性最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考察蒙成药巴特日七味丸不同提取部位对临床常见7种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对筛选出的有效活性部位进行急性毒性评价。方法 采用微孔板TTC法和微孔板比浊法测定吸光度(OD)值和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观察巴特日七味丸不同提取部位的抗菌作用,并初步确定其有效活性部位;以巴特日七味丸水提物为对照,采用小鼠半数致死量(half lethal dose,LD50)和最大耐受量试验对巴特日七味丸有效活性部位进行急性毒性评价。结果 巴特日七味丸6种提取部位,包括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残余等部位均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其中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的抑菌作用较强,MIC分别为0.04,0.08 mg·mL-1。巴特日七味丸水提物和有效活性部位均没有出现LD50值;最大耐受量相当于临床成人(体质量70 kg)安全用药剂量的120倍左右,均未出现急性毒性现象。结论 巴特日七味丸不同提取部位均具有抗菌活性,其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活性较强,并且急性毒性较低,其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50种中药甲醇提取物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以及抗生物膜生成活性。方法 采取甲醇浸提的方法制备中药甲醇提取物,计算提取率;利用多功能酶标仪检测600nm处的吸光度(A600)值测定各提取物(0.1、0.2、0.4、0.8、1.6、3.2mg·mL-1)作用16h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率;结晶紫染色法结合多功能酶标仪测定各提取物的抗生物膜活性。结果 苏木、白芍、侧柏叶等32种中药甲醇提取物对嗜水气单胞菌抑菌效果明显,其中苏木甲醇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显著,最大抑菌率达95.56%,起效质量浓度为0.1mg·mL-1;石菖蒲、大青叶、广藿香等20种中药甲醇提取物明显抑制嗜水气单胞菌生物被膜的生成,其中白芍的最大抑制率达96.78%。结论 夏枯草、野菊花、大青叶、赤芍、石菖蒲、地肤子、连翘、苏木、肉桂、女贞子、白芍、甘草、肉豆蔻、鸡血藤、乌药、莪术、侧柏叶17种中药对嗜水气单胞菌同时具有抑菌和抑制生物膜生长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野牡丹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测定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并将其与芦丁和维生素C(Vc)的抗氧化能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野牡丹提取液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对DPPH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率,半数清除浓度(IC50)为23 μg/mL;对Fe3+也具有较好的还原能力,0.5 mol/L FeSO4当量对应野牡丹提取液质量浓度为55 μg/mL。结论 野牡丹的抗氧化能力与芦丁相近,低于Vc。野牡丹的抗氧化活性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黄酮的含量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玳玳果总黄酮体外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玳玳果总黄酮有效部位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分别采用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法(DPPH.法)、水杨酸法(Fenton反应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TBAS法)等方法,进行玳玳果总黄酮有效部位抗氧化药效实验研究,评价玳玳果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测定玳玳果总黄酮对小鼠肝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结果玳玳果总黄酮有效部位对DPPH.自由基及.OH自由基均具有良好的清除作用,其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半数清除率计分别为0.417 mg.mL1和3.807 mg.mL1,同时对小鼠肝脂质过氧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呈良好的量效相关性。结论玳玳果总黄酮有效部位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深绿卷柏和江南卷柏的质量控制和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方法 对深绿卷柏和江南卷柏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其中的穗花杉双黄酮,测定石油醚、醋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清除能力。结果 深绿卷柏和江南卷柏的性状、显微特征均有差异,薄层色谱中具有相同黄绿色荧光斑点,也有差异性;江南卷柏中穗花杉双黄酮的质量分数高于深绿卷柏;不同萃取部位的抗氧化活性的能力高低为醋酸乙酯>正丁醇>石油醚,且江南卷柏醋酸乙酯部位抗氧化活性优于深绿卷柏。结论 深绿卷柏和江南卷柏有显著差异,江南卷柏要比深绿卷柏抗氧化活性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