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放疗时,常规切线野、四野调强与五野调强技术对保护正常组织和改善靶区剂量均匀度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5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为每位患者设计常规切线野、四野调强与五野调强三种照射技术的治疗计划,处方剂量为50 Gy/2 Gy/25 F。所有计划达到50 Gy剂量覆盖95%靶区体积要求。分别比较上述三种放疗技术的剂量分布、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靶区剂量均匀度以及正常组织如肺、心脏所受剂量。结果 PTV靶区内平均剂量及高于处方剂量105%(52.5 Gy)、110%(55 Gy)的受照体积比较,常规切线野与两种调强技术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调强技术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左肺V20、V40及平均剂量中,常规切线照射组均高于四野、五野调强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调强技术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左肺接受10 Gy的受照体积,五野调强组V10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常规切线野与四野调强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脏V30、V40、平均剂量方面,四野及五野调强可明显减少心脏照射剂量及体积,与常规切线野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调强技术在靶区剂量分布均匀度方面要明显强于常规切线野技术,且可减少肺及心脏的受照剂量及体积;五野调强与四野调强相比,在各方面没有显著优势,且增加了患侧肺受低剂量(10 Gy)照射的体积。因而,四野调强技术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IMRT)的各向异性算法(AAA)与笔形束卷积算法(PBC)形成的治疗计划,分析在靶区的剂量均匀性HI、靶区适形度CI、双肺照射剂量与体积以及心脏照射剂量与体积的差异。方法选取乳腺癌保乳术后20例逆向调强计划和20例正向调强计划,6 MV X线处方剂量靶区为50 Gy,分别用AAA算法和PBC算法模型计算,在两种算法剂量体积直方图上比较靶区、双肺与心脏照射剂量和体积。结果逆向调强中AAA算法超过处方剂量的体积与PBC算法基本相似;靶区平均剂量低于PBC算法73.91 c Gy,均匀性指数HI高于PBC算法2.5%,双肺的V20高于PBC算法2.5%,心脏平均受照剂量低于PBC算法53.39 c Gy。靶区适形数CI显著高于PBC算法5.7%。正向调强中AAA算法超过处方剂量的体积高于PBC算法8.5%,靶区平均剂量高于PBC算法91.03 c Gy,均匀性高于PBC算法10.1%,心脏平均受照剂量高于PBC算法3.37 c Gy;适形指数CI高于PBC算法5.9%,肺的V20显著高于PBC算法0.9%(P0.05)。结论乳腺癌调强计划AAA算法适形度优于PBC算法,但肺V20高于PBC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调强放疗与二维放疗在乳腺癌根治术后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6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治疗的74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37例。常规组予以二维放疗,研究组予以调强放疗。比较两组心脏受照剂量、肌钙蛋白水平、心功能、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心脏指数V30、V40、V50低于常规组(P<0.05)。放疗5周后,研究组肌钙蛋白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放疗5周后,研究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房收缩末期内径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1%(3/37),低于常规组[29.73%(1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强放疗在乳腺癌根治术后应用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乳腺癌调强放疗和适形放疗靶区剂量分布的优缺点。方法:使用Eclipse Version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27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靶体积≥400 cm3分别行调强放射治疗和适形放射治疗两种治疗计划的制定。比较两种放射治疗计划的剂量分布和肺组织、心脏组织的受量。结果:处方剂量为50 Gy时,调强放射治疗和适形放射治疗靶区剂量分布是95%、105%及110%以上的相应等剂量线包围的体积V95%、V105%、V110%分别为97.8%、15.2%、0.5%和95.5%、28.6%、4.2%;肺组织的V20、V30、V40值分别为21.6%、12%、7%和27.6%、19.2%、17.4%,心脏的V20、V30、V40值分别为14.1%、4.3%、2.3%和30.1%、19.2%、13.2%。结论:靶区体积(PTV)≥400 cm3的乳腺癌患者行调强放疗的靶区剂量分布比适形放射治疗更理想,且肺、心脏受照射的剂量和体积也明显少于行适形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比较常规混合射线计划、部分扩大切线野计划、分段切线野计划和调强计划在靶区覆盖率和正常组织剂量的差异,为临床选择放射治疗计划提供参考。方法:30例左侧乳腺癌患者均接受CT扫描,在CT图像上勾画胸壁、内乳区、心脏、同侧肺和对侧乳腺,每例患者均设计3种不同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比较,选择最优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和调强计划比较。结果:3种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比较,对于总计划靶区(PTV),3种治疗计划的覆盖率都是令人满意的。对于内乳区PTV,分段切线野计划(V47.5:95.19±3.90%)、部分扩大切线野计划(V47.5:96.83%±4.56%)与常规混合射线计划(V47.5:88.16±7.77%)相比,剂量更均匀;常规混合射线计划内乳区PTV的高剂量区VD105%、VD110%、VD115%和VD120%都明显多于其他两种放射治疗计划。对于心脏和肺,分段切线野计划(心脏8.47±2.30Gy,肺12.20±2.20Gy)与部分扩大切线野计划(心脏11.97±3.54Gy,肺13.39±1.97Gy)、常规混合射线计划(心脏11.18±2.53Gy,肺13.17±2.03Gy)相比,降低了心脏的平均剂量和同侧肺的平均剂量。将分段切线野计划和调强计划比较,对于总PTV,两种治疗计划的覆盖率都是令人满意的。内乳区PTV的高剂量区VD105%、VD110%、VD115%和VD120%两种计划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计划的高剂量区都较小。调强放射治疗计划(CI:0.64±0.02)的靶区适形性优于分段切线野计划(CI:0.45±0.02)。但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心脏:19.03±3.48Gy;肺:15.58±2.01Gy)心脏和同侧肺的平均剂量高于分段切线野计划(心脏:8.47±2.30Gy;肺:12.20±2.20Gy),还使得心脏和同侧肺的V5-10较大。对侧乳腺,2种计划的平均剂量无显著差异(分段切线野技术1.00±0.02Gy,调强放射治疗技术1.08±0.25Gy)。结论:分段切线野计划较好地平衡了靶区覆盖完整性和保护正常组织,对于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和内乳区照射患者有一定剂量学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靶区和锁骨上靶区整体调强计划的剂量学特点,并观察照射后的急性不良反应。方法 14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进行治疗计划设计,43例整体调强计划选择3个针对胸壁靶区、2个针对锁骨上靶区、1个针对总的靶区共6个照射野进行整体逆向调强计划,103例患者计划选择胸壁靶区2个切线野的三维适形,再衔接锁骨上靶区单野6MVX线和9MeV电子线混合照射的适形接野计划。计划处方剂量均为25次50Gy,90%的靶区达到处方剂量;并分别对胸壁靶区、锁骨上靶区、正常器官的剂量学特点进行比较。结果胸壁靶区整体调强计划比适形接野计划降低了最大剂量,提高了最小剂量,有更好的靶区适形性和均匀性。锁骨上靶区整体调强计划最小剂量、平均剂量、95%处方剂量包含的靶区体积均有明显的提高,靶区适形性和均匀性有显著的改善。危及器官整体调强计划同侧肺V30、心脏V10、V30、Dmean均低于适形接野计划,而V5、V10、心脏V5高于后者,同侧肺V20、Dmean、对侧肺Dmean、对侧乳腺Dmean无统计学差异,患者发生Ⅱ级以上放射性皮炎38%,且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未发生放射性肺炎。结论在不增加危及器官受量的前提下,应用整体调强技术能明显改善锁骨上靶区的剂量,提高胸壁靶区和锁骨上靶区的剂量适形性和均匀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容积调强技术应用到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的优势。方法随机选取10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患者,利用Monaco治疗计划系统设计3类治疗计划,分别为3DCRT计划,IMRT计划和ARC+CRT计划,处方剂量为50 Gy/25f,比较靶区和危及器官受照剂量及计划执行效率,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靶区剂量方面,V105%、V110%和Dmean均是ARC+CRT最小,IMRT次之,3DCRT最大(P<0.05)。靶区适形指数和均匀性指数方面,ARC+CRT计划最好,分别为(0.803±0.043)和(1.049±0.011)。危及器官剂量,三种方式左肺低剂量V5差异显著,3DCRT最低(P<0.05),V30、V20的差异不明显(P>0.05);ARC+CRT计划心脏的Dmax最小(P<0.05);IMRT和ARC+CRT两种方式在右肺、右侧乳腺的V5和脊髓的Dmax方面有所增加(P<0.05)。结论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ARC+CRT计划能改善靶区剂量分布,减少心脏受照剂量和体积,提高计划执行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比较乳腺癌术后常规二维、三维适形(3D-CRT)、调强放疗(IMRT)靶区剂量分布和心、肺组织接受的剂量,为临床选择放疗计划提供依据。方法使用XIO治疗计划系统对8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分别制定常规二维、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计划,比较三种放射治疗计划的剂量分布,并观察放疗中及放疗后半年内的正常组织、器官的反应。结果 3D-CRT、IMRT能很好地覆盖C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常规二维对CTV的覆盖差,与3D-CRT、IMR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MRT的V105%、V110%低于3D-CRT和常规二维放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根治术后、保乳术后放疗患者,与3D-CRT和常规二维比较,IMRT能明显减少患者侧肺、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的照射剂量,三组间的各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放疗中及放疗后半年内的毒副作用,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IMRT在皮肤反应、放射性肺损伤、心脏损伤、胸骨后疼痛、喉损伤、骨髓抑制等方面的不良反应明显会低于3D - CRT和常规二维放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IMRT较3D - CRT和常规二维放疗靶区剂量分布更均匀,且IMR还有效地降低心、肺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和体积。放疗中及放疗后半年内的不良反应方面,改良根治术后IMRT放疗能明显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而保乳术IMRT放疗可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面的不良反应明显会低于3D-CRT和常规二维放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较3D-CRT和常规二维放疗靶区剂量分布更均匀,且IMR还有效地降低心、肺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和体积。放疗中及放疗后半年内的不良反应方面,改良根治术后IMRT放疗能明显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而保乳术IMRT放疗可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断层固定野调强放疗技术在中段食管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IMRT放疗和TD放疗的中段食管癌患者共83例,通过布野及定位拍片,应用Pinnacle39.0治疗计划系统分别进行IMRT放疗和TD放疗,最后评估平均剂量、5%器官体积所受剂量、95%器官体积所受剂量、心脏受到30~40 Gy剂量的体积、脊髓的最大剂量、双肺受到5、20和30 Gy剂量的体积、正常组织的平均剂量、适形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等指标。结果 TD计划下靶区适形性和靶区均匀性均显著优于IMRT计划(P0.05),5%器官体积所受剂量也显著优于IMRT计划(P0.05)。在危及器官受量比较中,IMRT计划在患者双肺受到20和30 Gy剂量的体积受量显著大于TD计划(P0.05),二者在其他指标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调强放疗技术相比,螺旋断层固定野调强放疗技术可以更好地提高靶区适形性和靶区均匀性,同时降低双肺的最大受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乳房重建中保留假体与否对术后调强放疗质量及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乳腺体积、临床分期等资料相当的33例硅胶假体隆胸后早期乳腺癌行保留假体保乳术患者(观察组)及39例早期乳腺癌常规保乳无假体患者(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均行调强放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放疗靶区剂量学、健侧乳房剂量学、患侧肺剂量学、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剂量学、乳房美观效果、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量表(FACT-B)评分、毒性反应、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放疗靶区D_(mean)、D_(98)、D_2、V_(95)、V_(105)、V_(110),健侧乳房V_1和V_5,患侧肺V_1、V_5、V_(10)、V_(20)及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V_1、V_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患侧肺V_(40)、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V_(10)、V_(20)、V_(4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乳房美观优良率[78.79%(26/33)]与对照组[71.79%(28/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放疗后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集中于血液学急性放射毒性、皮肤急性毒性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完成放疗,观察组患者无假体破裂、移位发生。结论乳腺癌乳房重建中保留假体不增加患侧术后放疗靶区、健侧乳房照射剂量-体积参数,可能对患侧肺、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有一定距离的防护作用,短期内不影响乳房美观效果,并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乳腺癌根治术后调强放射治疗(IMRT)与适形放疗(3D-CRT)剂量学分布的优劣及不良反应,为临床乳腺癌根治术后选择放疗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00例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乳腺癌病例,其中左侧乳腺癌患者53例,右侧乳腺癌患者47例;采用IMRT计划50例,采用3D-CRT计划50例,处方剂量均为50 Gy/25次。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来比较IMRT和3D-CRT在计划靶区(PTV)及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IMRT和3D-CRT放疗技术靶区剂量V95%的百分比分别为(97.8±1.3)%、(97.9±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的V105%、V110%、V115%与CRT相比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的均匀性指数(HI)为1.06±0.05,3D-CRT的HI为1.27±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的适形指数(CI)为0.88±0.04,3DCRT的CI为0.69±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IMRT的适形性较3D-CRT理想。患侧肺V20、V30、V40、V50分别降低了30.4%、38.6%、84.6%、87.5%,左侧患者心脏V30、V40、V50分别降低了70.8%、92.2%、100%,对侧乳腺平均剂量下降了40.1%,肝脏平均剂量下降了82.6%,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IMRT计划在放射性肺损伤、肝炎、心脏病、胸骨后疼痛、骨髓抑制、消化障碍等方面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3D-CRT计划。结论乳腺癌根治术IMRT和3D-CRT都有较好的靶区覆盖率,但MIRT在提高靶区的适形度和剂量的均匀性均优于3D-CRT,并能降低OAR的受照剂量与容积,减少心脏、肺、肝等器官的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乳腺(或胸壁)和锁骨上淋巴引流区整体化调强放疗和分段放疗的剂量学特点。方法根据11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锁骨上淋巴引流区放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整体调强组(58例)和分段放疗组(58例),观察2组患者皮肤损伤及患侧肩关节活动情况。随机选取10例患者(改良根治术5例,保乳术5例),分别制定锁骨上淋巴引流区调强计划和X线、电子线混合照射计划,对2组计划靶区的适形度、均匀性以及肱骨头受照剂量进行比较。结果 116患者均健康存活,整体调强组有3例患者出现与放疗有关的肩关节症状,分段放疗组未发现与放疗有关的肩关节症状。调强放疗靶区的适形度、均匀性和肱骨头受照剂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乳腺癌术后锁骨上淋巴引流区调强放疗靶区的适形度、均匀性好于X线、电子线混合照射,肱骨头受照剂量高于X线、电子线混合照射。调强放疗有可能引起肩关节放射性损伤从而影响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食管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过程中肿瘤区的移位及体积变化对其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43例,均接受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观察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期间肿瘤区移位、大体肿瘤靶区(GTV)体积变化,及GTV剂量、临床靶区(CTV)剂量、计划靶区(PTV)剂量及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结果40、60 Gy时肿瘤区前后移位、左右移位的显著移位率均高于20 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首次定位时比较,二次定位时GTV总体积、最大横径、长度较小,GTV D100(100%靶体积所受照剂量)、D95、D90、100%处方剂量的靶区体积(V100)、V95及V90较低;CTV及PTV的D100、D95、D90、V100、V95及V90均较小(P<0.05)。靶区移位相同时,采用调强放疗技术的CTV及PTV的D100、D95、D90、V100、V95及V90均少于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者(P<0.05)。二次定位的脊髓最大剂量、心脏平均剂量、左肺平均剂量及右肺平均剂量均小于首次定位时(P<0.05)。结论食管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过程中肿瘤区可能发生移位及体积变化,对于靶区有明显变化及移位发生的病例,尤其是采用调强放疗技术的病例,临床可采用CT二次定位并更改放疗计划、加强放疗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从而改善肿瘤区域的照射精度、受照剂量,减少危及器官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与常规放疗在乳腺癌保乳手术后辅助放疗上的作用。方法对9例乳腺癌保乳手术后患者(A组)及13例患者(B组)分别实施三维适形放疗及常规放疗。结果平均随访11个月,全部病例无1例出现局部复发。三维适形放疗组6例发生Ⅰ级放射性皮肤损伤,2例发生Ⅱ级放射性皮肤损伤,无1例发生Ⅰ级放射性肺炎;常规放疗组9例发生Ⅰ级放射性皮肤损伤,1例发生Ⅱ级放射性皮肤损伤,1例发生Ⅰ级放射性肺炎。结论三维适形放疗与常规放疗的近期疗效与美容效果相当,在布野的精确性及乳腺靶区剂量分布的均匀性、肺组织和心脏的的保护方面优于常规放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Ⅰ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三维适形放疗疗效及副作用。方法30例确诊Ⅰ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进行三维适形放疗。照射靶区为患侧全乳及胸壁和腋窝锁骨上区。全乳及胸壁采用半野切线对穿照射,90%门VD,50Gy/25次/5周,靶区内剂量分布±5.0%,患侧肺V20〈20%。瘤床野以术痕外扩3.0cm,避开乳头,银夹的位置为瘤床深度,5mm等效膜填充,6MeV电子线追加照射,DT10Gy/5次/1周。患侧腋窝锁骨上区6MV—X照射Dr50Gy/25次/5周。结果随访5年未见局部复发。美容效果“优”和“好”100%。近期毒副反应可耐受。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加术后三维适形放疗局部控制率及美容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放疗技术和适应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IIIa期乳腺癌患者保留乳房术后放疗的疗效,评估术后不同照射剂量和照射野范围的疗效,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方法:对照分析139例保乳术后放疗的乳腺癌患者和88例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保乳术后全乳切线照射46~50Gy(平均剂量49.4Gy),瘤床追加电子束照射10Gy。原位癌均未照射锁骨上野,浸润癌除10例外皆照射锁骨上野(104例)。患侧锁骨上剂量:X线30Gy+电子束20Gy。改良根治术88例患者中,有20例行常规患侧锁骨上野及内乳野照射,另有16例行患侧胸壁及锁骨上野照射,其中有10例行腋下预防照射,剂量50Gy。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并评估II-Ia期乳腺癌术后放疗疗效及不同照射剂量和照射野的疗效。结果:IIIa期保乳患者总生存时间与改良根治无明显差异(P〉0.05);全乳照射46Gy与50Gy的疗效、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切线野肺受照射〈2.5cm,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与受照射2.5~3cm有显著差异(P〈0.05);是否照射内乳野对生存时间、局部复发率无明显影响,但照射内乳野可明显增加心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P〈0.05);瘤床放置银夹照射与未放置银夹照射的患者均未发生瘤床复发;分析显示,腋窝淋巴结状态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在积极加强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的基础上,IIIa期患者如有保乳要求,也可试作保乳治疗,但应严格掌握保乳的适应证;切线野照射时,在应受照射区域不漏照的基础上,肺受照射最好小于2~2.5cm;保乳一般不需要照射内乳及腋下;乳腺较小的患者,瘤床手术中放置银夹与否不影响放疗后的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螺旋断层调强放疗(HT)和常规加速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治疗纵膈淋巴瘤患者的效果及剂量学特点。方法 选择接受纵膈区域放疗的淋巴瘤患者65例,根据放疗方案不同分为HT组(28例)和IMRT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根据最低剂量(Dmin)、最高剂量(Dmax)、平均剂量(Dmean)、靶区内超过95%处方剂量的相对体积(V95%)、靶区内超过105%处方剂量的相对体积(V105%)、适形度指数(CI)和靶区均匀指数(HI)评价靶区照射情况,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周围危及器官(OAR)照射剂量。结果 两组疗效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05),但HT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IM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P<0.05);HT组的Dmin和V95%明显低于IMRT组,CI值更接近于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7.44、6.90、2.49,P均<0.05);HT组双肺Dmean、V5、V20,食管Dmean,心脏V30及脊髓D50明显低于IMRT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左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放疗前、中、后不同时期血清肌钙蛋白及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变化,分析放疗对心功能的影响。观察左卡尼汀对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致心脏毒性的预防作用。 方法 随机入组70例左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患者。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在放疗治疗中予左卡尼汀1~2 g/d静滴,对照组不予使用保护心肌药物。所有患者均行同侧锁骨上下区及胸壁调强放疗:2 Gy/(次·d),5 d/周,5周。所有放疗病人均于放疗前、放疗2周、放疗结束、放疗结束后4周进行肌钙蛋白T检测及超声检查心脏收缩舒张功能。比较放疗前后肌钙蛋白T、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变化及两组差异。 结果 开始放疗后cTnT显著高于放疗前(F=292.548,P=0.000);治疗组对cTnT保护效应优于对照组(F=88.960,P=0.000)。左心房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心房收缩期峰值流速、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心房收缩期峰值流速、二尖瓣瓣环室间隔侧收缩期峰值速度、二尖瓣瓣环室外侧的收缩期峰值速度、舒张早期峰值速度、舒张晚期运动速度、舒张早期峰值速度/舒张晚期运动速度在放疗后均低于放疗前(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左心房收缩末期内径、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心房收缩期峰值流速、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心房收缩期峰值流速、二尖瓣瓣环室外侧的收缩期峰值速度、舒张早期峰值速度、舒张晚期运动速度、舒张早期峰值速度/舒张晚期运动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于心脏收缩舒张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二尖瓣瓣环室间隔侧收缩期峰值速度保护效应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左乳癌术后放疗后心功能明显受损,放疗期间联合应用左卡尼汀保护心肌可以有效预防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致心脏毒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CT的Monaco计划系统中AutoFlash功能在左侧乳腺癌放疗计划中对靶区和危及器官照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左侧乳腺癌接受放射治疗患者11例,年龄31-65岁,中位年龄54岁;TNM分期I期6例,Ⅱ期3例,Ⅲ期1例,Ⅳ期1例。基于Monaco计划系统5.11.03为每例患者制定两种容积旋转调强(VMAT)计划,第一种应用了基于CT的Monaco计划系统优化过程的AutoFlash功能(AF),第二种在第一种计划的优化过程中不勾选AutoFlash功能(NAF),其他保持一致,重新优化并计算结果。评估比较两种计划靶区的剂量参数,靶区的适形性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平均剂量;患侧肺、心脏、健侧肺和脊髓等危及器官的照射剂量差异。结果:对于两种VMT计划,PTV参数均能满足临床需求,靶区95%体积受照剂量均达到50Gy处方剂量;AF-VMAT计划靶区PTV的平均剂量(Dmean)、98%、95%、2%体积的剂量(D98%、D95%、D2%)都优于NAF-VMAT计划,[(51.85±0.18)Gy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后半程调整计划对前列腺癌肿瘤靶区和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前列腺癌患者30例,放疗前制定38次全程调强放疗计划(计划1),放疗20次后重新定位勾画靶区继续照射18次(计划2),比较2种计划中大体肿瘤靶区体积、直肠和膀胱受照剂量体积。结果计划1和计划2勾画的大体肿瘤靶区平均体积分别为71.82cm3、52.47cm3;2种计划中直肠50Gy剂量照射体积占总体积百分比(V50)、70Gy剂量照射体积占总体积百分比(V70)、平均剂量及膀胱V70、最大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程调强放疗后重新制定融合计划可缩小受较高剂量照射的直肠体积,降低膀胱最高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