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第2次经尿道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 对53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4周后进行第2次电切术.对残余肿瘤、肿瘤复发、病理分级、分期进行分析.结果 53例中残留肿瘤19例(37.1%),其中3例(14.4%)病理提示肿瘤进展;其余34例(64.1%)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高级别、多发、肿瘤直径>3 cm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常规行第2次电切术,能降低癌肿复发,明确病理分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并探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合并后尿道肿瘤经尿道电切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该组17例术前膀胱镜活检均诊断为膀胱移行细胞癌合并后尿道移行细胞癌,且为男性,年龄38~79岁,平均57岁.所有患者均行后尿道肿瘤电切术及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尿道肿瘤切至前列腺组织,膀胱肿瘤切至浅肌层.术后30m in内给予膀胱灌注,定期复查.结果 随访6~120个月,平均72个月,5例肿瘤复发,其中2例出现肿瘤进展,行全膀胱切除加尿流改道术;另3例单纯膀胱肿瘤复发,其中1例3次复发,均再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例患者术后发生远处转移而死亡.结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合并后尿道肿瘤行经尿道电切术手术效果较好,操作简单,恢复快,可重复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汽化术和同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治疗组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汽化术和同期行前列腺电汽化术,对照组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汽化术。观察2组患者术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及有无前列腺部尿道肿瘤的种植等情况。结果 2组患者均随访2年。治疗组、对照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33.3%、38.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前列腺部尿道肿瘤的种植。结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汽化术和同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治疗,不增加前列腺尿道肿瘤的种植风险,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无影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表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82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1例。两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均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手术治疗,研究组术后给予表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对照组术后实施卡介苗膀胱灌注治疗。记录两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随访情况(复发率)、不良反应(药物相关)发生率。结果经随访,研究组疾病复发率(7.32%)少于对照组(3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41.46%)与对照组(36.59%)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基础上,加用表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疾病复发率,对保障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尿道诊断性膀胱肿瘤电切在膀胱癌准确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1995年3月至2005年3月期间收治的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经典术式)的199例膀胱癌患者,与在2006年5月-2009年1月期间收治的行经尿道诊断性膀胱肿瘤电切术的82例膀胱癌患者临床随访资料。结果①在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膀胱癌患者中,术后两内年膀胱癌原位复发6例,术后5年、7年膀胱内无肿瘤复发,而出现盆腔淋巴结转移及全身骨转移2例。②在行经尿道诊断性膀胱肿瘤电切的膀胱癌患者中,有8例证实肿瘤基底部肌层可见癌组织浸润,根据患者个人一般状况,采取膀胱全切或其他治疗方案。结论经尿道诊断性膀胱肿瘤电切术能够准确的对膀胱肿瘤进行分期,对指导膀胱癌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高危多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1例高危多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结果19例一次手术将肿瘤完全切除,2例由于肿瘤数目多分两次切除。术后2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14年。2例患者死于其他疾病,余19例均无瘤存活。6例复发,复发率为28.6%。膀胱挛缩2例(膀胱容量小于150ml),膀胱壁增厚4例。结论经尿道电切术治疗高危多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且没有增加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6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辅以膀胱药物灌注治疗。结果26例均一次手术将肿瘤完全切除,25例均定期行膀胱药物灌注化疗。1例行输尿管口电切的患者术后未发生同侧输尿管口狭窄、膀胱输尿管返流。术中未发生大出血、严重膀胱穿孔等并发症。术后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43个月:23例均无瘤存活,3例患者死于其他疾病;其中4例复发,复发率为15.4%;4例复发患者,2例再次行TURBT术,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结论经尿道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辅以术后灌注化疗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其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且没有增加肿瘤复发或进展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选择48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24例实施传统开放性膀胱部分切除手术;研究组24例实施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留置导尿管时间均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应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治疗效果理想,操作简单,安全性强,对机体损伤小,利于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凝推切术与传统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0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电凝推切术的观察组及接受传统电切术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膀胱穿孔的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出血时间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的闭孔神经反射率及膀胱穿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凝推切术可明显减少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膀胱穿孔发生率及术中出血量,比传统电切术更加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治疗复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疗效。方法本组复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63例,肿瘤单发36例,多发27例。肿瘤直径0.2~3.0cm,术前均经膀胱镜检查,活检病理检查确诊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所有患者均行TURBT,术后常规卡介苗或化疗药物膀胱灌注,定期复查膀胱镜。结果 6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6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62个月,平均36个月,38例长期稳定,未见复发;23例复发,复发率37.7%(23/61)。其中17例再次行TURBT,手术后9例病情稳定,8例术后再次复发,再行TURBT1~4次(其中5例临床分期增至T2,鉴于患者高龄或全身情况较差,仍采用TURBT治疗);6例术后复发,因临床分期增加至T2~T3,行开放手术,其中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随访期间死亡2例。结论对于复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TURBT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对于进展为T2期的老年体弱膀胱癌患者,多次TURBT可改善生活质量,延缓患者生命,可有选择性地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e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及术后使用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膀胱内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46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均采用TURBT,术后使用MMC膀胱内灌注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次完整切除。随访2年,37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无复发,7例分别于1年内复发,2例2年内复发。复发病例均再行TURBT并继续MMC膀胱内灌注。结论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具有手术简单、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和疗效好等优点。MMC膀胱内灌注能明显减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经尿道等离子柱状电极膀胱肿瘤剜除术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康复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电切组和剜除组各46例,电切组予以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剜除组予以经尿道等离子柱状电极膀胱肿瘤剜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长、膀胱冲洗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1年复发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长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剜除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电切组,住院时长、膀胱冲洗时长短于电切组(P<0.05);剜除组膀胱穿孔发生率2.17%、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2.17%低于电切组的17.39%、19.57%(P<0.05);剜除组复发率9.09%低于电切组的30.23%(P<0.05)。结论: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相比,经尿道等离子柱状电极膀胱肿瘤剜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改善手术情况,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经尿道同期电切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加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4月至2007年8月期间65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并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手术方法,31例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和前列腺电切术(A组);34组单纯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B组).观察两组问膀胱癌的复发率,复发时间,复发肿瘤升级率及有无前列腺部尿道种植.[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12~37个月(平均18.6个月),A组随访13~37个月(平均19.8个月),术后复发率35.5%,复发肿瘤升级9.7%.B组随访12~32个月(平均16.9个月),术后复发率41.2%,复发肿瘤升级8.8%.两组均发生一例前列腺部尿道膀胱癌种植.两组间随访时间、复发率、复发时间、复发肿瘤升级率及前列腺部尿道种植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加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不增加前列腺窝种植的风险,对膀胱癌术后复发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作为最常见的膀胱癌类型,其主要治疗方式是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但术后复发率高。化疗药物膀胱灌注可降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肿瘤的复发风险,并已经广泛应用于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膀胱癌患者的术后预防。由于化疗药物膀胱灌注会引起化学性膀胱炎、尿道狭窄、过敏反应等并发症的发生,预防化疗药物膀胱灌注所致并发症也是临床工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和研究经尿道等离子柱状电极整块切除术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将这110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经尿道等离子柱状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高龄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37例高龄膀胱肿瘤患者采用TURBT治疗,手术参照根治性TURBT手术原则,切除深度均达肌层或膀胱壁外脂肪层,随访10~72月,平均30.2月。结果复发12例(32.4%),死亡8例(22%),其中4例死亡原因非膀胱肿瘤所致。肿瘤复发后再次行TURBT者24例次,最多达3次。结论对于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或不愿意接受膀胱全切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可施行TURBT,以达到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窄带现象膀胱镜降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行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后复发率的作用。 方法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184例,105例接受普通白光引导下的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79例接受窄带显像膀胱镜引导下的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比较两者的无复发生存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等相关指标。 结果 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两组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尿管留置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术后随访8~64个月。普通白光引导下的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组有38例出现复发,窄带显像膀胱镜引导下的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组有9例出现复发。生存分析提示两组在无复发生出率上差异有显著性(P =0.000)。 结论 窄带显像膀胱镜引导下的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术式。窄带显像膀胱镜引导下的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可降低短期内膀胱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陈毅章 《临床医学》2013,33(9):50-51
目的通过研究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化疗手段对于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应用以及治疗效果,把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手术要点,降低浸润性膀胱癌的病死率和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以沅江市人民医院近年收治的36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分成两组。一组进行普通切除术手段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另一组以化疗为辅助,进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方式,作为实验组。对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重量及复发率进行调查。结果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化疗手段进行治疗者的生活质量相对于经过普通切除术者有明显提高,且病死率和复发率有所下降。结论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化疗手段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患者复发率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尿道注射用水膀胱黏膜下注射联合肿瘤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91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处理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处理组先予内镜下注射用水肿瘤基底周围注射,再行肿瘤电切术,对照组采用常规电切术。所有患者术后均予规律膀胱灌注化疗,定期行膀胱镜检查并随访。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基本特征及并发症、肿瘤复发情况等。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大小、分期、分级、手术费用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处理组有3例术中发生闭孔神经反射,无膀胱穿孔和输血患者,对照组有5例发生闭孔神经反射,1例因膀胱穿孔行开放手术修补,1例因贫血术后输血,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个月,处理组有2例复发,对照组有6例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处理组有6例复发,对照组有15例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个月时,有7例患者失访(处理组2例、对照组5例),处理组患者有7例复发,对照组中有17例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内镜下注射用水膀胱黏膜下注射联合肿瘤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操作安全,并发症少,肿瘤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术后再电切术(Re-TUR)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 36例患者在经尿道电切术后4~6周后进行再电切术;同期未行再次电切而常规随访68例,比较2组患者肿瘤复发和进展情况.结果 36例患者申,发现残存肿瘤17例(47.2%),其中肌层浸润肿瘤2例.该2例患者改变了治疗方案.随访12~38个月,平均25个月,肿瘤复发率17.6%(6/34).进展为肌层浸润肿瘤3例(8.8%).常规随访组肿瘤复发率41.2%(28/68),进展为肌层浸润肿瘤12例(17.6%).两组患者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肿瘤进展为肌层浸润肿瘤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首次电切术后再电切可以降低非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复发率,但不能减少肿瘤进展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