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估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和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对不同肝脏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147例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分为正常组(36例)、肝纤维化组(43例)、肝硬化组(38例)、肝癌组(30例),对四组患者分别采取AFP、CHI3L1单独与联合检测,评估不同检测方法对不同肝脏疾病的阳性率、ROC曲线下面积、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肝纤维化组、肝硬化组、肝癌组的AFP、CHI3L1指标均升高,其中肝癌组AFP水平高于肝纤维化组与肝硬化组,CHI3L1水平随着疾病的加重而升高(P0. 05); AFP+CHI3L1联合检测对不同肝脏疾病的阳性率高于AFP、CHI3L1单独检测的阳性率(P0. 05);在肝纤维化组中,AFP+CHI3L1联合检测的AUC值优于AFP(P0. 05),但与CHI3L1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在肝硬化组和肝癌组,AFP+CHI3L1联合检测的AUC值优于CHI3L1(P0. 05),但与AFP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AFP与CHI3L1联合检测对不同肝脏疾病的诊断效能要略优于AFP单项检测,而CHI3L1在鉴别不同肝脏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面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血清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甲胎蛋白(AFP)水平联合检测对肝细胞肝癌(HCC)患者早期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6月我院34例HCC患者为HCC组、2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为CHB组,并选取38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GPC3;以蛋白印迹法检测检测GP73水平;以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水平,分析对比GP73、GPC3、AFP联合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HCC组患者血清GP73、GPC3、AFP水平高于CHB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PC3、AFP、GP73联合检查的准确性、敏感性均高于单独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PC3、AFP、GP73联合检查的特异性与单独检查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GPC3、GP73、AFP水平联合检测应用于HCC患者早期诊断,可有效提高诊断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磷酸酯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联合甲胎蛋白(AFP)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诊断与肝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52例PHC患者纳入研究组;同时选择肝硬化患者1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6例,脂肪肝患者10例及肝血管瘤患者8例纳入病例对照组(52例);选择同期参加体检的健康人52例纳入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GPC3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GPC3、AFP水平高于病例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对照组GPC3、AFP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C组患者AFP水平与GPC3呈正相关(r=0.579,P0.05);以血清GPC3≥20ng/mL、AFP≥200ng/mL为诊断阳性值,GPC3诊断PHC的敏感度为65.38%,特异度为92.31%;AFP诊断PHC的敏感度为71.15%,特异度为84.62%;二者结合诊断PHC的敏感度为90.38%,特异度为88.46%。GPC3联合AFP检测诊断敏感度高于单纯GPC3检测及AFP检测(P0.05)。PHC患者组GPC3阳性患者AST、ALT、PT水平明显高于GPC3阴性患者,ALB水平明显低于GPC3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GPC3水平与原发性肝癌关系密切,GPC3和AFP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诊断敏感度并有助于判断患者肝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L3(AFP-L3)、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68例原发性肝癌、49例良性肝病及68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AFP、AFP-L3、GP73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组血清AFP、AFP-L3、GP73含量明显高于良性肝病及健康对照组(P0.05和P0.01);三者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和敏感度优于单独检测,所得数据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FP、AFP-L3、GP73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对早期肝硬化结节状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早期发现肝硬化合并小结节样病灶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小肝癌组(46例)和良性病变组(32例)。两组术前均行超声造影和血清AFP、GPC3水平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超声造影、血清AFP、GPC3单独及联合应用对小肝癌的诊断效能。结果小肝癌组超声造影特征、血清AFP、GPC3与良性病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声造影联合血清AFP、GPC3诊断小肝癌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1%、95.65%、87.50%、91.67%、93.33%,与其余指标单独或两两联合应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造影联合血清AFP、GPC3有助于早期肝硬化结节状小肝癌的鉴别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结合血清甲胎蛋白(AFP)、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对早期肝硬化结节状小肝癌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78例早期发现肝硬化合并小结节样病灶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小肝癌组(46例)和良性病变组(3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造影、血清AFP、GPC3水平检测,并比较两组之间各参数的差异,分析三者单独或联合诊断小肝癌的价值。结果:小肝癌组的超声造影特征与良性病变组显著不同(P<0.05),小肝癌组大多呈“快进快出”表现,而良性病变组大多呈“慢进慢出”表现。小肝癌组患者血清AFP、GPC3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超声造影结合血清AFP、GPC3水平联合诊断HCC的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最高(P<0.05)。结论:超声造影结合血清AFP、GPC3有助于提高对早期肝硬化结节状小肝癌的鉴别诊断价值,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中联合应用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与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早期原发性肝癌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结果正常的患者89例,将其作为对照组。同时选取同期收治的肝硬化患者89例,将其作为肝硬化组。观察并比较各组患者的TSGF、AFP以及CEA水平,分析TSGF、AFP以及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结果在CEA、TSGF、AFP中,以观察组最高,肝硬化组次之,对照组最低;TSGF、AFP以及CEA联合检测的准确性(84.20%)、敏感性(89.30%)、特异性(82.79%)显著高于TSGF、AFP以及CEA单独检测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TSGF、AFP以及CEA水平显著升高,肝硬化患者次之,同时联合检测TSGF、AFP以及CEA对早期原发性肝癌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和甲胎蛋白(AFP)水平,比较二者对肝癌的诊断价值,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对120例肝癌、32例肝硬化病人及25例正常人血清标本,通过ELISA法检测标本GPC3值,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标本AFP值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肝癌组GPC3值为22.014±36.930ng/ml,与正常对照组及肝硬化组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2)GPC3对肝癌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5.83%和50.00%;AFP对肝癌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3.33%和62.50%,GPC3与AFP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二者联合检测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5.83%和46.88%,敏感度有所提高。(3)肝癌组GPC3与AFP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GPC3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对肝癌诊断的敏感性较高,GPC3与AFP联合诊断更能提高肝癌的检出率,但二者之间并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和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三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组)、80例良性肝病患者(良性肝病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血清AFP、AFP-L3和GP73检测结果,比较3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原发性肝癌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肝癌组患者AFP阳性率明显低于AFP-L3阳性率和GP73阳性率,良性肝病组患者AFP阳性率明显高于AFP-L3阳性率和GP73阳性率(P<0.05);单独检测原发性肝癌AFP-L3和GP73检测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3项联合检测,敏感性和准确率最高。结论 AFP-L3和GP73单项检测原发性肝癌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优于AFP,3项联合检测能够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血清中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表达水平及联合检测TSP-1和甲胎蛋白(AFP)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临床已确诊的肝癌组患者48例,肝纤维化组患者43例,健康对照组40例血清中的TSP-1和AFP的水平,比较各组差异及两者对肝癌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TSP-1和AFP最佳诊断界值,同时分析TSP-1和AFP联合检测对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①肝癌组TSP-1的水平明显低于肝纤维化组和健康对照组,肝纤维化组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肝癌组AFP的水平明显高于肝纤维化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②单独检测TSP-1诊断肝癌的灵敏度为79.17%(38/48),特异度为78.31%(65/83);单独检测AFP诊断肝癌的灵敏度为58.33%(28/48),特异度为79.52%(66/83);③TSP-1、AFP串联检测诊断肝癌的灵敏度为43.75%(21/48),特异度为95.18%(79/83);TSP-1、AFP并联检测时诊断肝癌的灵敏度为93.75%(45/48),特异度为62.65%(52/83)。【结论】血清TSP-1水平可作为肝癌诊断的一个新的标志物,且TSP-1单独检测诊断肝癌时灵敏度与特异度均较高,有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TSP-1与AFP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肝癌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甲胎蛋白异质体百分比(AFP-L3%)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肝癌患者154例(肝癌组),肝硬化患者78例(肝硬化组),健康对照者56例(对照组),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出GP-73、GPC3、AFP-L3的浓度。然后分别按照检测项目统计分析。结果 肝癌组中GP-73、GPC3、AFP-L3%的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P<0.05);肝癌组中GP-73、GPC3、AFP-L3%的阳性率分别为66.2%、72.1%、53.2%。三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可达到97.9%。高于任何单项和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准确度。肝癌组中GP-73、AFP-L3%在AFP不同水平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P-73、GPC3、AFP-L3%三者联合检测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对鉴别诊断早期肝癌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Touch)联合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血小板(platelet,PLT)比值(APRI)、age AST PL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相关的比值(FIB 4)及谷氨酰胺转肽酶(glutamyl transferase,GGT)/PLT比值(GPRI)诊断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4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经肝组织病理学证实的慢性肝病患者337例,采用FibroTouch检测肝脏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同步检测ALT、AST、GG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及PLT,计算FIB 4、APRI及GPRI。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对比分析FibroTouch及3种血清学模型的诊断效能,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其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验后概率对比分析FibroTouch联合多参数模型的诊断准确度。结果 肝组织病理学结果:显著肝纤维化(≥S2)169例,进展期肝纤维化(≥S3)86例,肝硬化(S4)42例。LSM诊断纤维化分期S≥2、S≥3、S=4 的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826、0.882、0.920,明显高于FIB 4(0.734、0.711、0.739)、APRI(0.662、0.669、0.719)和GPRI(0.621、0.674、0.720),P值均<0.01。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肝脏炎症程度、ALT、AST及TBIL水平可影响LSM、FIB 4、APRI及GPRI诊断肝纤维化。计算验后概率示,FibroTouch诊断纤维化分期S≥2、S≥3、S=4与肝组织病理学的符合率分别为72.44%、80.52%、84.21%;LSM联合FIB 4诊断肝纤维化的符合率优于LSM联合APRI或GPRI,S≥2、S≥3、S=4分别为85.88%、92.38%、95.83%;进一步联合其余模型的诊断准确率进一步提高,四者联合诊断肝纤维化分期S≥2、S≥3、S=4的符合率分别为95.71%、98.6%、99.08%。结论 FibroTouch联合FIB 4评估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程度的准确度高,进一步联合APRI及GPRI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肝穿活检的需求,为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动态监测及疗效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与甲胎蛋白比值(AFP-L3/AFP)、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在该院住院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作为原发性肝癌组,良性肝病患者(包括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继发性肝癌等)50例作为良性肝病组.采用德国西门子ADVIA Centaur XP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AFP、AFP-L3水平,采用日本富士Lumipulse G12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PIVKA-Ⅱ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FP、AFP-L3/AFP、PIVKA-Ⅱ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患者血清AFP、AFP-L3/AFP、PIVKA-Ⅱ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FP单独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为64.00%,特异度为48.00%;AFP-L3/AFP单独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为84.00%,特异度为90.00%;PIVKA-Ⅱ单独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为76.00%,特异度为84.00%;AFP、AFP-L3/AFP、PIVKA-Ⅱ联合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为94.00%,特异度为78.00%.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FP、AFP-L3/AFP、PIVKA-Ⅱ单独检测及三者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81、0.843、0.770、0.905.结论 血清AFP、AFP-L3/AFP、PIVKA-Ⅱ联合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中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PIVKA-Ⅱ)、甲胎蛋白(AFP)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3月到2018年4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62份PHC血清标本(PHC组),48份肝硬化肝炎(肝硬化肝炎组)、50份肝恶性肿瘤患者(肝恶性肿瘤组)和100份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体检组)。分别检测各组标本PIVKA-Ⅱ和AFP水平,分析PIVKA-Ⅱ和AFP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灵敏度与特异性。结果单独检测血清PIVKA-Ⅱ和AFP水平在PHC组、肝硬化肝炎组、肝恶性肿瘤组和体检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联合检测PIVKA-Ⅱ和AFP的阳性率均高于单独检测;单独检测PIVKA-Ⅱ的灵敏度为88.7%,单独检测AFP的灵敏度为74.2%,联合检测PIVKA-Ⅱ和AFP的灵敏度为96.8%,单独检测PIVKA-Ⅱ和单独检测AFP与联合检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VKA-Ⅱ在肝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与AFP相比可提高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二者联合检测对肝癌早期诊断及治疗监测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Scan)结合血清学标志物检测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乙型肝炎患者163例,进行肝脏活检、常规生化学检测、FibroScan检测.根据肝脏活检结果 将患者分为轻、中、重度肝纤维化及肝硬化4组.确定FibroScan、APRI、FIB-4、FibroScan联合APRI及FibroScan联合FIB-4诊断不同程度肝纤维化的临界值、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FibroScan、APRI及FIB-4单独诊断重度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敏感度及特异度较好,单独诊断轻、中度肝纤维化的敏感度欠佳,分别为54.33%、61.70%、57.52%和60.74%、59.49%、63.31%.而FibroScan联合APRI或FIB-4诊断轻、中度肝纤维化的敏感度为63.94%、65.78%和64.56%、66.58%,明显优于FibroScan单独诊断时的敏感性.结论 FibroScan联合APRI或FIB-4可显著提高对轻、中度肝纤维化的诊断敏感性,对尽早发现肝纤维化并准确判定纤维化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谷氨酰转肽酶(GGT)、D-二聚体(D-D)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该院6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组),79例代偿性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70例同期该院体检健康者(健康对照组)纳入研究。检测3组研究对象AFP、AFU、GGT、D-D水平和阳性检出率并进行比较,评估AFP、AFU、GGT、D-D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率。结果肝癌组患者AFP、AFU、GGT、D-D水平、单项检测阳性率、联合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肝硬化组也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AFP、AFU、GGT、D-D联合检测提高了原发性肝癌检测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P0.05)。结论AFP、AFU、GGT、D-D联合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癌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和分析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和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0例PHC患者、70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其它原因致肝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各类患者的血清GPC3和AFP水平和PHC患者的肝组织标本中的GPC3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肝破裂患者的血清GPC3水平显著低于肝硬化患者(P0.05),肝硬化患者的血清GPC3水平显著低于PHC患者(P0.05);应用血清GPC3和AFP联合检测诊断PHC的敏感度为90%,显著高于单独应用血清GPC3检测或血清AFP检测(P0.05);肿瘤组织的GPC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癌旁组织的GPC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具有不同Edmondson病理分级或TMN临床分期的PHC患者的肝组织GPC3表达水平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HC患者的血清和肿瘤组织中的GPC3均呈现高表达状态,其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可能与患者病情的进展具有相关性,应用血清GPC3和AFP水平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PHC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透明质酸(HA)、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和高尔基蛋白73(GP73)水平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46例肝硬化患者、40例慢性肝炎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HA、AFP、AFP-L3和GP73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原发性肝癌组的HA、AFP、AFP-L3、GP73水平较慢性肝炎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组的AFP、AFP-L3水平较肝硬化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组的HA、GP73水平与肝硬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的HA、AFP、AFP-L3、GP73水平较慢性肝炎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AFP-L3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分别为76.4%和83.1%。在联合检测中,HA、AFP、AFP-L3、GP73四项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5%和91.7%,高于其他任一组合。结论 HA和GP73的高水平与肝损伤及长期纤维化有关,其在诊断肝硬化中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AFP-L3在诊断肝癌方面灵敏度较好,AFP-L3和AFP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肝癌的诊断特异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原发性与转移性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86例肝癌患者,其中原发性肝癌(PHC组)和转移性肝癌(MHC组)各43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3例(健康组)。比较三组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CA125、CA19-9的检测结果,评价CEA、AFP、CA125、CA19-9单独与联合检测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CEA、AFP、CA125、CA19-9水平比较,PHC组高于MHC组及健康组,MHC组高于健康组(P0.05)。PHC组AFP、CA125单独检测肝癌的阳性率高于MHC组,CEA单独检测肝癌的阳性率低于MHC组(P0.05),CA19-9单独检测肝癌的阳性率与MH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C组联合检测肝癌的阳性率高于MHC组(P0.05)。CEA、AFP、CA125、CA19-9单独检测PHC和MHC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低于联合检测(P0.05)。结论 CEA、AFP、CA125、CA19-9联合检测PHC与MHC的诊断价值高于单独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铁蛋白(FER)、甲胎蛋白(AFP)及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对肝癌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肝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共计943例,根据试验需要分为4组,其中原发性肝癌(PHC)组372例(Ⅰ期患者79例,Ⅱ期患者137例,Ⅲ期患者142例,Ⅳ期患者14例),慢性肝炎组177例,肝硬化组222例和健康对照组172例,分别检测FER、AFP、AFP-L3。采用独立和联合方法对FER、AFP、AFP-L3水平进行诊断和性能分析。结果 PHC组FER、AFP及AFP-L3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FER、AFP及AFP-L3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组FER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C不同分期患者随病情加重,FER、AFP及AFP-L3水平均不断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FER、AFP、AFP-L3单项指标检测PHC时,敏感度最高为FER(74.89%),特异度最高为AFP-L3(82.50%);采用2项指标检测PHC时,敏感度最高为FER、AFP并联方案(89.11%),特异度最高为FER、AFP-L3串联方案(86.19%)和AFP、AFP-L3串联方案(86.19%);采用3指标联合检测PHC时,敏感度最高为FER、AFP、AFP-L3并联方案(89.11%),特异度最高为FER、AFP、AFP-L3串联方案(86.51%)。FER、AFP、AFP-L3串联方案95%CI为0.776~0.845,明显高于FER和AFP-L3单独检测时的95%C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与AFP单独检测时的95%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ER、AFP、AFP-L3串联方案可有效提高肝癌患者的诊断率,FER在肝癌的诊断中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