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病例资料患者,男,68岁,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活动后明显,平静休息后好转,当时无咳嗽、咳痰、胸痛,亦无低热、盗汗及乏力。2周前出现咳嗽、咳痰症状,为白色粘痰,且胸闷、气短症状加重。在当地诊所给予输液治疗,患者症状不见好转,遂入院就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副神经节细胞瘤的特征性CT表现,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5例副神经节细胞瘤患儿的影像资料,其中男2例,女3例,平均发病年龄12岁,5例患儿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增强后的强化程度、瘤体内的血管分布、与周围组织及大血管的关系、瘤栓形成及有无转移和转移部位等.结果:本组副神经节细胞瘤的特征性CT表现为:①肿瘤均位于腹膜后;②肿瘤呈类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包块影,边缘可呈分叶状,呈膨胀性生长,肿瘤体积较大;③平扫时瘤体密度略欠均匀,可见散在的小片状低密度灶(出血、坏死和囊变),瘤体内无明显钙化;④增强扫描动脉期瘤体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平扫低密度区强化不明显,瘤体内有大量血管穿行,瘤体血供丰富,静脉期瘤体强化程度未见明显降低,有时甚至强化更明显;⑤体动脉分支供血,供血血管可直接起自腹主动脉,也可起自腰动脉、肠系膜动脉、生殖血管、髂血管等;⑥瘤体占位效应明显,对周围的脉管及脏器有推移、挤压,也可对腹腔大血管有轻度包埋;⑦可见腔静脉瘤栓形成.试验室检查 5例患儿的NSE和尿VMA测定均不同程度升高.结论:儿童副神经节细胞瘤的CT表现具有较高特异性,尤其是增强CT表现为明显的持续强化和富血供,结合代谢物的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表现,可明显提高该病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副神经节瘤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华  文阳  王伯胤   《放射学实践》2010,25(5):533-536
目的:探讨CT对原发性副神经节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副神经节瘤患者影像资料,其中29例行平扫加单期增强扫描,13例行平扫加双期增强扫描。结果:全部病例均为单发。32例位于肾上腺,其中右侧20例,左侧12例;10例位于肾上腺外。CT平扫特点为肿块密度不均,常伴有坏死与囊变,增强后病灶实性部分显著强化,延迟扫描肿瘤呈进行性强化。结论:CT检查能很好显示原发性副神经节瘤的部位、形态、大小,是对定位和定性诊断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5.
椎旁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特点及其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椎旁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特征及其临床病理学特点。资料与方法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对6例椎旁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观察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强化特点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6例均为原发,其中2例有高血压症状,3例仅术中出现血压波动,1例术前、术中血压均正常。6例肿瘤中良性5例,均有完整包膜,其中3例为实性,2例为囊实性;恶性1例,包膜不完整,为实性。显微镜下肿瘤周围可见巢状或索条状排列的瘤细胞,其间可见丰富的血管或血窦,中心见不规则变性、坏死及囊变区。6例中病灶位于咽旁间隙1例,后纵隔3例,腹膜后2例,大小为4.0~7.8cm不等,均为椭圆形软组织肿块;平扫肿瘤密度均匀者1例,不均匀者5例,2例伴有钙化;增强扫描肿瘤均明显强化,瘤内均可见大小不等无强化区,其中3例瘤内可见粗大血管影。肿瘤边界清晰者5例,其中1例邻近骨受压吸收,边界不清并远处转移者1例。结论椎旁副神经节瘤的增强CT表现充分反映了其组织学特征,结合患者临床症状有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及后腹膜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特征,旨在提高对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腔及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患者CT资料。结果共8个病灶,其中位于后腹膜5个(位于腹主动脉左侧2例,右侧3例),盆腔3个(盆腔骶骨前方1个,转移性2个病灶位于子宫两侧)。原发病灶最小约41mm ×36mm ,最大约89mm ×96mm ,8个病灶中呈实性2个,囊实性4个,囊性2个。5例实行单期扫描,增强后病灶实质部分全部呈明显强化;2例实行双期增强,延迟后静脉期进一步强化,增强后所有病灶密度不均,中间可见不同程度低密度坏死区。1例可见瘤体内明显强化的迂曲扩张血管。结论腹腔及后腹膜副神经节瘤无论原发或转移性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检查有助于腹腔及后腹膜副神经节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7.
多发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多发嗜铬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动态增强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多发嗜铬细胞瘤9例,其中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7例,Von Hippel-Lindau病1例,腹膜后副神经节瘤并膀胱嗜铬细胞瘤1例。术前经螺旋CT和多层螺旋CT平扫、动脉期(30s)和门脉期(70~80s)扫描。对比剂采用欧乃派克或优维显,注射流率3ml/s。仔细复习CT扫描结果并与手术病理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9例嗜铬细胞瘤共18个病灶中,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7例,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并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和肾细胞肾癌1例(Von Hippel-Lindau病),腹膜后副神经节瘤并膀胱恶性嗜铬细胞瘤1例。良性病灶13个,恶性病灶5个。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15个,不规则形3个。直径3.2~13.7cm,平均5.6cm。病灶直径<5.0cm3个,5.0~10.0cm13个,>10cm2个。肿瘤实质成分平扫CT值为34.2~53.0HU,平均42.7HU;动脉期CT值63.7~91.5HU,平均80.7HU;门脉期CT值75.1~126.4HU,平均98.1HU。8例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6个病灶中,6例两侧病灶大小、形态、密度、动态增强强化程度和强化方式相仿,2例两侧大小不同,坏死、囊变不同,但动态增强强化程度和强化方式相仿。结论:多发嗜铬细胞瘤包括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和脏器嗜铬细胞瘤,多位于双侧肾上腺,CT表现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相仿,同一病例不同肿瘤的大小、形态、坏死囊变、动态增强强化方式和强化程度相仿,少数肿瘤大小不同,坏死囊变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硬化性肺细胞瘤(SP)的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SP影像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共83例SP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①临床资料:男女比例为1∶9,平均年龄(52±12)岁;47例体检发现,30例患者有呼吸系统症状。②位置:37例同叶间裂和(或)纵隔胸膜关系密切。③形态学特征:82例为单发结节;79例边缘光滑;22例“分叶征”;最大径的四分位数分别为15.4mm、21.0mm、29.7mm。④密度:43例密度均匀;18例存在小结节状钙化,CT值为342±158HU;瘤体边缘钙化:瘤体内部钙化5∶1。⑤强化特征:中高度强化43例,轻度强化8例。⑥瘤周特征:53例“血管贴边征”;3例“空气新月征”;13例“空气潴留征”;24例“晕征”;10例“鸟蛋鸟巢征”;13例出现远侧支气管扩张。⑦动态变化:2例(2/9)“融蜡征”。结论:SP好发于中年女性患者,影像学常表现为边缘光滑的单发富血供结节,“融蜡征”、“空气新月征”、“晕征”有助于提高SP影像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74岁.发热2天,恶心、呕吐、意识不清2h.经内科按上呼吸道感染治疗2日,体温正常、神志清.查体:左上腹深压痛,无反跳痛.平卧位未及肿物.肝脾肋下未及,腹水征阴性,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无异常.CT扫描示腹膜后脊柱左前方巨大低密度肿块,约11.6cm×6.5cm×16.0cm大小,上起胰腺后方,下至骶1水平.平均CT值20HU,内见散在点状钙化.肿物边界清晰,周围脂肪间隙清楚,形态不规则,沿左肾与腰大肌之间呈嵌入性生长.邻近肠管向右侧推移(图1,2).  相似文献   

10.
病例资料男,43岁,因双肺多发占位性病变并间断咳嗽、咳痰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咯血,在外院行 CT 及 PET-CT 检查提示双肺感染性病变(考虑结核可能),给予抗炎、对症等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后上述症状再发,予以相同治疗后症状再次缓解,一周前来我院复查 CT,考虑双肺转移性病变而收入院。既往体健,无手术史。体格检查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结核抗体阴性,血沉正常,痰结核杆菌涂片阴性,呼吸道肿瘤标志物 NSE 为20.24 ng/mL,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在正常范围。CT 检查:双肺内多发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的团块及结节影,部分边界较清,欠规则,病灶内有不同程度钙化灶,较大病灶约4.3 cm×3.6 cm (图1~4);与外院片对比,各病灶大小基本相同,纵隔内的淋巴结稍增大,双侧胸腔无积液。CT 诊断:双肺多发占位,考虑转移性病变可能。行部分病灶切除术后送病理检查,镜下示肿瘤为软骨分化,部分区域细胞分化较好,部分区域细胞密集,细胞有异形性。病理诊断:(间叶源性)软骨肉瘤并转移。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肺原发性骨肉瘤1例。患者男,77岁,CT表现为左肺下叶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密度不均,内见多发囊状低密度影及点片状致密影,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囊性部分未见强化。病理诊断:肺原发性骨肉瘤。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26岁。2周前出现全腹部腹痛不适,与饮食无关。体格检查:腹部无膨隆,左上腹隐约可触及一包块5cm×5cm,质偏硬,表面光滑,边界尚清。B超示左腹腔低回声包块。Cr平扫示十二指肠下方腹主动脉左旁见一大小约5.2cm×5.4cm5个层面可见的软组织密度肿块影,边界尚清、内见更低坏死密度区,周围肠管、血管受压(图1),增强扫描示肿块边缘实质部分强化非常明显并持续强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副神经节细胞瘤的影像特点,提高其诊断正准率。方法对25例副神经节细胞瘤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影像检查方法诊断副神经节细胞瘤的价值。结果16例位于腹膜后、4例位于心脏、2例位于膀胱、2例位于胸腔近膈顶处、1例位于肝门区。以囊实性为主,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MR及CT平扫肿瘤信号及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可明显强化。17例肾上腺髓质^131I-间碘苄胍(^131I-MIBG)显像阳性率为88.2%(15例);7例行生长抑素受体^99Tc^m-奥曲肽(^99Tc^m-octreotide)显像者,6例阳性。结论CT、MRI可显示肿瘤内部结构特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131I-MIBG显像有定性价值,^99Tc-octreotide显像可提供补充信息。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72岁.因咳嗽咳痰3月,发现右上肺结节2月余入院.患者于3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阵发性咳嗽、咳痰,呈白色黏痰,易咳出,偶有气喘,无胸闷、胸痛、咯血,无畏寒、发热,无午后潮热,无夜间盗汗等不适,自行服用茶新那敏片对症处理后,气喘有好转,咳嗽咳痰无明显好转.遂于2月余前至我院门诊就诊,查CT提示有肺上叶后段磨...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探讨不典型硬化性肺细胞瘤(PSP)的CT征象,以提高对其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12例不典型PSP中11例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1例仅行CT平扫。结果:12例中,多发4例;1例呈簇状结节影,1例呈浅分叶,1例边缘不规则,1例可见弥散较多的钙化,1例呈磨玻璃样改变,1例内可见空洞影,1例囊变,1例侵及支气管内。结论:掌握不典型PSP的CT征象,可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1例原发性肺上皮-肌上皮癌,患者女,51岁,以无明显诱因腰痛为主要临床表现。CT检查显示右肺下叶近内基底段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密度均匀,边界清,有轻度分叶,大小2.8 cm×2.2 cm×2.5 cm,相邻支气管及血管受压,平扫CT值为34 HU;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动脉期可见多发不规则血管影,动脉期CT值为67 HU,静脉期为99 HU,相邻血管可见贴边征,纵隔及肺门未见肿大淋巴结影。病理诊断:原发性肺上皮-肌上皮癌。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肺滑膜肉瘤术后胸膜转移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滑膜肉瘤(primary pulmonary synovial sarcoma,PPSS)及胸膜转移的影像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PPSS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探讨PPSS的影像学征象与临床和病理表现间的关系.结果 肿瘤为单一肿块,位于中叶边缘,以广基紧贴前胸壁,平扫表现为均质软组织密度,未见钙化和脂肪成分,增强扫描肿块呈中度强化,包膜呈中度环状强化;未见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发射体层成像(ECT)全身骨扫描未见明显异常;手术病理结果显示肿块有假包膜,灶内见局灶性出血和裂隙状坏死,镜下肿瘤由梭形细胞构成,部分呈血管外皮瘤样结构,细胞异型明显,核分裂易见,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D99和波形蛋白(Vim)强阳性,广谱细胞角蛋白(PCK)和上皮膜抗原(EMA)均为少数散在阳性;术后5个月患者因胸痛复查CT发现同侧肋膈角区前、侧、后方多发结节与肿块,转移灶实性部分及包膜均见延时渐进性强化,坏死液化区未见强化.结论 PPSS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预后差,其影像表现具有相对特征性,确诊需依靠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和SYT-SSX融合基因检测.  相似文献   

20.
田涛  王韶颖  石慧敏 《放射学实践》2017,(11):1126-1130
目的:评估64排螺旋CT对原发性颌面部成釉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颌面部成釉细胞瘤的术前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病理类型包括实体/多囊型70例、单囊型35例、促结缔组织增生型6例和骨外/外周型1例.测量肿瘤增强前后兴趣区(ROI)的CT值,研究该肿瘤的螺旋CT强化特征.结果:本组原发性颌面部成釉细胞瘤中囊性、囊实性、实性者分别为50、52、10例,分别占44.64%,46.43%,8.93%.多房状75例(66.96%).增强后囊壁、间隔和实性部分强化,可见壁结节样强化,其中28例(84.85%)肿瘤强化程度达50%以上.111例骨内肿瘤中97例边缘有硬化线(87.39%),105例有明显骨质膨隆(94.59%),104例骨皮质变薄或破坏、中断(93.69%).105例肿瘤与邻牙有密切关系(93.75%).结论:螺旋CT可清晰显示原发性颌面部成釉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