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维塑形钛网与超低温保存自体颅骨在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行颅骨修补中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去骨瓣减压术后行颅骨修补患者155例,根据颅骨修补材料不同分为自体颅骨组和三维钛网组。两组患者均早期行颅骨修补,自体颅骨组与三维钛网组分别采用超低温保存自体颅骨和三维塑形钛网作为修补材料,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颅骨修补术后各项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颅骨修补后头颅外观缺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在头皮不适及自觉头部畏冷热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自体颅骨组患者满意度高于三维钛网组(P 0. 05)。两组患者颅骨修补术前及术后Karnofsky功能评分(K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行颅骨修补时,使用超低温保存自体颅骨较三维塑形钛网的总体并发症低,且患者术后满意度高,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行钛网修补时机的选择。方法: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手术后颅骨缺损患者88例,根据颅骨缺损修补的时间,分为早期组46例和晚期组42例,比较2组局灶性神经功能异常改善及改良功能生活指数量表(RFLI)评分。结果:早期组中,修补前具有局灶性神经功能异常的患者25例,术后改善15例(60%);晚期组中,修补前具有局灶性神经功能异常的患者22例,术后改善11例(50%);早期组改善率高于晚期组(P0.05)。早期组修补术后1、2年的RFLI评分分别为(66.3±13.9)分、(75.9±16.4)分;晚期组修补术后1、2年的RFLI评分分别为(60.8±17.2)分、(67.1±18.5)分;2组2年后RFLI评分均高于1年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早期组RFLI评分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后早期组RFLI评分高于晚期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因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的颅骨缺损患者应早期行颅骨缺损修补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深冻颅骨瓣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修补时间间隔将40例颅骨缺损患者分为早期组与晚期组,每组20例。早期组于去骨瓣减压术后12周内接受颅骨瓣修补术,晚期组于去骨瓣减压术后12周后接受颅骨瓣修补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日常生活能力、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早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晚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Barthel指数(BI)评分、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均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骨缺损患者早期行深冻颅骨瓣修补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4):4658-4659
研究早期颅骨修补术对颅骨缺损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选取收治的颅骨缺损患者136例,以不同手术时间分为早期组(4个月)与晚期组(≥4个月)各组68例。采用改良功能生活指数量表(RFLI)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AS)作为评价工具评价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并跟踪两组去骨瓣减压术后2年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基线期,两组RFLI、AS得分基本相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早期组RFLI、AS得分显著高于晚期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早期组RFLI、AS得分显著高于晚期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早期组去骨瓣减压术后2年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晚期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去骨瓣手术后病情稳定,切口Ⅰ级愈合病例应早期行颅骨修补术,以改善其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后不同时机颅骨修补对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0例行去骨瓣减压术的颅脑损伤患者按术后实施颅骨修补术的时间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35例于去骨瓣减压术后1~4个月内实施颅骨修补术;对照组35例于去骨瓣减压术后6个月后实施颅骨修补术。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NIHSS)评分,观察2组预后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术后NIHS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预后恢复良好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中度残疾、重度残疾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于颅脑损伤患者,尽早实施颅骨修补术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吴孝才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6):1146-1147
【目的】评价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闭合性创伤性脑损伤(TBI)所致恶性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后难治性颅内高压32例为观察组,采用大骨瓣减压术,以本院前期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后难治性颅内高压26例为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比较两组病死率及病例出院时的GOS评分。【结果】两组间病死率及出院时G0s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大骨瓣减压早期手术疗效与晚期手术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术对治疗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后难治性颅内高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及额颞去骨瓣加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肿胀的不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6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肿胀患者的手术资料,按采取的不同手术方式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比较两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近、远期疗效等。结果两组患者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一周GO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近期疗效及晚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晚期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额颞去骨瓣加内减压术具有损伤小、减压充分、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能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肿胀患者的近期疗效,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求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早期行颅骨修补术治疗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在某院行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患者92例,将所有患者按抽签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于去骨瓣减压术后1~4个月内行颅骨修补术,对照组46例于去骨瓣减压术后6个月行颅骨修补术,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认知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年,观察组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25.32±2.12)分、Barthel指数(83.25±6.41)分均较对照组(20.03±2.41)分、(72.14±7.65)分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2.24±3.11)分较对照组(15.33±2.74)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分(4.13±0.37)分、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83.16±7.24)分均较对照组(3.55±0.41)分、(72.14±6.28)分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35%)较对照组(19.57%)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早期行颅骨修补术可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认知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成形术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其中25例在术后早期进行颅骨缺成形术的(研究组),另23例患者常规术后3~6个月进行颅骨缺成形术(对照组).结果 两组患者颅骨成形术前、术后2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周研究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成形术后2、12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个月研究组颅骨缺损综合征及硬膜下积液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存活,无死亡病例.结论 重型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三维钛网颅骨成形术不同治疗时机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医院收治的120例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接受去骨瓣减压术联合三维钛网颅骨成形术治疗,根据去骨瓣减压术后行三维钛网颅骨成形术时机的不同分为早期组(≤3个月,56例)和晚期组(>3个月,64例)。观察两组三维钛网颅骨成形术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年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Barthel指数(BI)分别评估患者神经功能、认知能力、活动能力;术后1年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和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估患者预后。结果:两组三维钛网颅骨成形术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早期组大脑中动脉血流大于晚期组,NIHSS得分低于晚期组,MoCA、BI、GOS、KPS得分均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BI患者治疗过程中在去骨瓣减压术后3个月内行三维钛网颅骨成形术能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脑积水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0-01—2016-01期间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其分为脑积水组(29例)和非脑积水组(167例),采用χ2检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年龄、GCS评分、硬膜下血肿、开放性颅脑损伤、脑室出血等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脑积水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χ2检验显示,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年龄≥50岁、GCS评分3~5分、硬膜下血肿、开放性颅脑损伤、脑室出血、中线移位程度、早期去大骨瓣减压、硬膜敞开、手术时间、双侧去骨瓣减压、腰穿脑脊液置换、早期颅骨缺损修补术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入院时硬膜下血肿、脑室出血、中线移位程度、早期去大骨瓣减压、硬膜敞开、双侧去骨瓣减压为危险因素,腰穿脑脊液置换、早期颅骨缺损修补术为保护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存在硬膜下血肿、脑室出血、中线移位程度≥12mm、早期去大骨瓣减压、硬膜敞开、双侧去骨瓣减压等情况时,要警惕术后发生脑积水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骨修补术同期行VPS治疗骨瓣减压术后合并交通性脑积水的效果。方法选择某院2015-06—2016-12收治的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合并交通性脑积水患者15例(观察组),同时进行经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颅骨修补术,另选择2014-01—2015-05收治的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合并交通性脑积水患者15例为对照组,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6个月后再行颅骨修补术,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和6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两组的GCS评分均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3%和26.7%,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颅骨修补术同期行VPS治疗骨瓣减压术后合并交通性脑积水是一种有效、切实、可行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行颅骨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去骨瓣减压术与颅骨修补术时间间隔的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50例,手术间隔1~3个月;对照组46例,手术间隔3~6个月。比较2组手术前后脑灌注情况[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到达峰值时间(TTP)]、脑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2组rCBF、rCBV、TTP水平及NIHSS评分、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TTP、NIHSS评分显著降低,rCBF、GOS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行颅骨修补术有利于改善患者脑灌注及预后,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且未增加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治疗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和颅内压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和颅内压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脑水肿体积和中线移位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安全有效,可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重型颅脑创伤去骨瓣减压外科治疗后脑积水处理方法。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进行重型颅脑创伤去骨瓣减压外科治疗后脑积水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80例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先行腹腔分流术(VPS)组、后行VPS组、早期组和晚期组,先行VPS组即先行VPS再行颅骨术组(19例),后行VPS组即先行颅骨术后行VPS组(21例),早期组即早期(骨瓣减压术后3个月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颅骨修补术(20例),晚期组即晚期(骨瓣减压术后3个月后)行脑室-腹腔分流术+颅骨修补术(20例),比较4组患者手术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包括分流过度、头皮感染、术后发热等症状)比例和术后实验室观察指标(包括脑脊液蛋白、脑脊液白细胞和氯化物)方面的差异。结果先行VPS组、后行VPS组、早期组和晚期组手术有效率分别为89.5%、90.1%、90.0%、95.0%,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术后脑脊液蛋白水平分别为(0.21±0.88)、(0.24±0.56)、(0.27±0.77)、(0.26±0.65)g/L;脑脊液白细胞水平分别为(0.05±0.02)、(0.07±0.02)、(0.06±0.12)、(0.06±0.11)×10~9/L;氯化物水平分别为(68.0±10.0)、(67.6±9.8)、(69.8±10.9)、(65.4±0.92)g/L,4组患者3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先行VPS组分流过度患者为6例,为最多,而头皮感染、脑脊液漏例数是4组患者中最少的;后行VPS组术后发热例数最多;早期组头皮感染例数为4例;晚期组例数均衡。结论先行VPS再行颅骨术、先行颅骨术后行VPS、早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颅骨修补术、晚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颅骨修补术4种手术方法均可实现脑积水的有效治疗,且治疗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与常规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患者给予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对照组35例患者采取常规骨瓣开颅术。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统计两组患者康复情况,采用36条简明健康状况问卷评分调查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观察患者的疗效、颅内压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35例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36条简明健康状况问卷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颅内压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观察组患者术后第3天、第7天血清皮质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可通过充分减压降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可改善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脑膜减张修补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去骨瓣减压术时硬脑膜修补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10 8例重型颅脑损伤和脑出血病人分为硬脑膜修补组和硬脑膜开放组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 硬脑膜修补组与硬脑膜开放组减压效果和临床预后无差异 ,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硬脑膜开放组 (P <0 0 5 )。结论 去骨瓣减压术时修补硬脑膜可达到去骨瓣减压效果 ,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有利于病人康复 ,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史江华 《临床医学》2021,41(1):59-61
目的 研究颅脑外伤患者大骨瓣减压术后早期行颅骨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已做过大骨瓣减压手术的颅脑外伤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治疗组患者在大骨瓣减压手术1~2个月进行颅骨修补术;对照组患者则在大骨瓣减压手术3个月后再进行颅骨修补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求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修补对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某院行去骨瓣减压术的颅骨缺损患者98例,根据抽签法将其按1∶1方式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去骨瓣减压术后3个月行颅骨修补术治疗,观察组术后≤3个月内行颅骨修补术。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脑灌注水平、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生活质量评分、预后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0 d,观察组局部脑血流量(rCBF)(87.16±6.33)mL/(100 g·min)较对照组(80.21±6.67)mL/(100 g·min)高,达峰值时间(TTP)(24.31±2.49)s较对照组(27.18±2.84)s低,术后6个月,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7.23±2.01)分较对照组(10.32±3.41)分低,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81.23±7.24)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85.65±9.14)分较对照组(72.14±7.11)分、(73.20±8.06)分高,术后18个月,观察组格拉斯哥预后分级评分(GOS)(4.06±0.48)分、卡氏功能状态(KPS)(81.33±9.03)分均较对照组(3.56±0.61)分、(75.25±8.62)分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8%)较对照组(16.33%)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行颅骨修补术可增加患者脑血流量,促进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术对颅骨缺损患者脑灌注、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5例行去骨瓣减压术的颅骨缺损患者,根据去骨瓣减压术与颅骨修补术的时间间隔,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4组,分别间隔1~3个月和3~6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脑灌注水平,包括颅骨修补术前3 d及术后10 d行CT扫描记录局部脑血容量(r CBV)、局部脑血流量(r 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及到达峰值时间(TTP);术前3 d及术后1个月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的神经功能与认知功能;术前3 d及术后10 d使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定的生活质量;及随访6-16个月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颅骨修补术后,观察组r CBF与TTP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与认知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颅骨修补术能促进颅骨缺损患者脑血流量增加与血流速度加快,提高神经功能与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