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自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69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预后评定,运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估代谢综合征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691例患者中,277例患者预后较差,代谢综合征与急性脑梗死预后之间联系显著,校正OR值(95%CI)为1.57(1.13~2.19),不良预后与代谢综合征包含的危险因素数量之间关系显著。结论代谢综合征与急性脑梗死不良预后关系显著。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TOAST分型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286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TOAST分型各亚型患者的基线资料、入院时及入院1个月时NIHSS评分与NIHSS评分好转率、致残率、致死率及复发率。分析显效与无效患者的各临床指标及TOAST分型对ACI患者预后的预测结果。结果 TOAST各亚型间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TOAST各亚型患者入院时、入院后1个月的NIHSS评分及其好转率有显著差异(P0.05)。ACI显效与无效患者的年龄、高血压史、TOAST分型及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有显著差异(P0.05)。TOAST分型对ACI患者预后的敏感度为82.2%,特异度为53.4%。TOAST分型中LAA亚型、CE亚型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复发率均明显高于SAO亚型(P0.05)。结论TOAST分型对ACI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与其预后的关系,总结经验,为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压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将2008年9月—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1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平均动脉压分为低血压组,正常血压组,轻度高血压组和重度高血压组,观察并比较4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和预后。结果正常血压组、轻度高血压组的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血沉以及血糖等指标的异常例数低于低血压组、重度高血压组。正常血压组、轻度高血压组出院时的NIHSS评分和BI评分均较入院时显著好转,而低血压组、重度高血压组有所改善,但与入院时无显著差异,正常血压组、轻度高血压组患者出院时的NIHSS评分和BI评分情况均显著优于低血压组、重度高血压组。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过低或过高均可导致出现多种危险因素,且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梗死患者应激性高血糖与近期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脑梗死应激性高血糖是指非糖尿病患者在急性脑梗死发病后出现的短期血糖升高现象.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均已证实高血糖状态可以加重脑梗死的脑损害[1-2].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部分前循环脑梗死(partial an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PACI)患者急性期血压变化与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2011年1月-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收治80例老年PACI患者,入院后监测血压,并于入院时、发病14 d及3个月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及改良Ba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测评,分析血压变化与预后的关系.结果:80例患者中,完成3个月随访者68例,失访12例.发病时58例(85.3%)患者出现血压升高,7d内部分患者血压有自然下降趋势.3个月时7d内收缩压下降幅度10%~20%组,5%~10%组和≥20%组的NIHSS评分及M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7d内舒张压下降幅度10%~20%组,5~10%组和≥2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PACI患者急性期收缩压变化幅度与远期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7.
正脑梗死是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脑功能障碍的急性脑血管疾病[1-3]。首次脑梗死发生6个月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时期~[4]。同型半胱氨酸(Hcy)可促进氧化自由基大量产生,引起内皮细胞损伤~[5],使脂质过氧化和氧化型的低密度增加~[6],造成血管的损伤及破坏~[7]。破损的血管壁易形成斑块,促进脑梗死的进程与复发~[8]。本研究分析同型半胱氨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非空腹甘油三酯水平(TG)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446例,记录其入院时血压、血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浆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3月时的预后,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的患者年龄、BMI更大,基线NHISS评分、基线空腹血糖更高,冠心病、心房颤动患病率更高,非空腹TG水平较低(P<0.05)。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吸烟、冠心病、房颤、基线空腹血糖、基线NIHSS评分和血浆非空腹TG水平是影响脑梗死预后的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非空腹TG水平(OR=0.548,95%CI 0.372~0.808,P=0.002)是脑梗死良好结局的预测因子。非空腹TG水平预测患者良好结局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69(95%CI 0.618~0.702,P=0.000),其预测临界值为非空腹TG 1.455 mmol/L时,敏感度为67.9%,特异度为61.8%。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非空腹TG水平是90 d良好结局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9.
血清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炎性反应的敏感标志物,与心血管病发生概率的增加有关[1]。近年CRP对脑梗死病理生理过程中的炎症反应关系引起了广泛关注。本研究探讨了血清hs-CRP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1材料与方法1.1对象为2003年1月~2005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0例,其中脑梗死组73例,男43例,女30例,年龄49~79岁,平均62.2±10.8岁,病程2h~3d,腔隙性脑梗死组37例,男25例,女12例,年龄51~82岁,平均66.7±10.4岁,病程2h~4d。对照组50名健康体检者,男32名,女18名,年龄48~80…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测定值与预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荣 《临床荟萃》2001,16(13):617
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发生率较高 ,是糖尿病的主要死因之一 ,而急性脑梗死后的高血糖状态 ,对神经功能的损害及梗死的预后 ,影响更严重。现将我院收治 ACI患者 ,发病前后血糖值与预后关系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 1997~ 1999年共收治 ACI5 6例 ,均于发病 3天内入院 ,其中男 42例 ,女 14例 ,年龄 5 5~ 82岁 ,平均年龄 6 5 .42岁。 5 6例患者均符合 1986年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全部行头颅 CT检查确诊 ,其中腔隙性梗死 11例 ,梗死面积 2~ 10 cm2 2 8例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B型利钠肽(BNP)及血浆肌钙蛋白(TNI)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脑梗死组,另选取同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40例为脑缺血组。比较两组患者及不同梗死面积心功能指标水平。结果脑梗死组BNP检测水平高于脑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I水平均为阳性,提示患者的临床预后较差,但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大面积脑梗死患者BNP水平高于脑缺血及中、小面积脑梗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BNP增加程度与脑梗死的面积呈正相关,BNP水平越高,预后越差。结论 BNP和TNI阳性提示脑梗死患者心肌损伤,需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脑梗死(ACI)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动态检测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20名正常对照者的hs-CRP变化,分析hs-CRP与梗死面积大小,病情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ACI患者hs-CRP水平与病情及预后关系密切,其中大梗死组hs-CRP升高,持续时间长,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预后越差;与中、小梗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CI患者hs-CRP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及预后的客观指标,hs-CRP越高,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探讨脑梗死患者血糖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 83例脑梗死病人分为 2个组 ,正常血糖组 6 9例 ,高血糖组 14例。正常对照组 30例 ,全部系健康者 ,除外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史。对照分析了脑梗死病人高血糖组与正常血糖组的病情 ,治疗时间及治愈率的关系。结果 :脑梗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192例脑梗死患者中,分为二组,高尿酸血症(以下简称HUA)92例,作为观察组。100例正常尿酸水平者(简称NUA)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糖、血脂(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入院当天的NIHSS值及Barthel指数,相同药物治疗30d的NIHSS值及Barthel指数,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HUA组治疗30d后NIHSS、改良Barthel指数变化较NUA组不明显,临床评价有效率较后者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研究贫血对子宫颈癌患者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的影响,为子宫颈癌合并贫血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91例有病理诊断、完整随访的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无病生存期为观察指标,将年龄、体质量、血型、病理类型、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分化程度、首次治疗方式、是否贫血、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是否输血、输血种类、输血量等纳入寿命表。计算1年、2年和5年生存率,通过单因素Kaplan-Meier法进行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年龄、贫血、输血量、FIGO分期与预后相关,而年龄、体质量、血型、病理类型、首次治疗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种类及输血量等对预后无显著影响。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影响无病生存期的独立因素有FIGO分期、分化程度。结论: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贫血是子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但多因素分析未能证实贫血是其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和肽素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近期预后情况的关系。方法采用前赡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以及同期来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50例健康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比观察组患者入院时与对照组患者体检时的血浆和肽素水平、不同病情的观察组患者入院1 d、1周及半个月的血浆和肽素水平比较、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的观察组患者的血浆和肽素水平和卒中量表平均评分比较情况;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22例)和重症组(28例),对比两组患者在入院1 d、1周及半个月的血浆和肽素水平;对比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的观察组患者的血浆和肽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浆和肽素水平(7. 64±1. 40 p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体检时(1. 79±0. 42 pmol/L);观察组患者中轻症患者入院1 d(5. 75±0. 81 pmol/L)、1周(3. 08±0. 63 pmol/L)及半个月的血浆和肽素水平(1. 78±0. 37pmol/L)明显低于观察组中重症患者入院1 d(9. 13±1. 32 pmol/L)、1周(8. 82±1. 65 pmol/L)及半个月的血浆和肽素水平(4. 02±0. 66 pmol/L);观察组中预后良好的患者的血浆和肽素水平(1. 32±0. 47 pmol/L)显著低于观察组中预后不良患者血浆和肽素水平(3. 05±0. 78 pmol/L);卒中量表平均评分(5±0. 47分)低于观察组中预后不良的患者卒中量表平均评分(10±0. 4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和近期预后情况与和血浆肽素水平相关,如果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和血浆肽素水平明显升高,应及早处理,采取积极的干预手段,可以改善病情,减少不良结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凝血酶Ⅲ活性改变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为轻型组(32例)、中型组(43例)和重型组(35例)3组;选择非脑血管病的其他非凝血、血栓性疾病患者39例(对照组)。采用发色底物法对各组患者治疗后36 h及1、4周的抗凝血酶Ⅲ活性水平进行检测;入院治疗4周后对急性脑梗死各组患者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评定。结果抗凝血酶Ⅲ活性:脑梗死轻、中、重型3组患者治疗36 h后抗凝血酶Ⅲ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重型组低于中型组及轻型组(均P<0.01);治疗1周后,对照组与轻、中型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型组仍明显低于对照组及轻、中型组(均P<0.01)。治疗4周后各组抗凝血酶Ⅲ活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疗效:治疗4周后,脑梗死轻、中、重型组有效率分别为84.4%、81.4%及6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凝血酶Ⅲ活性水平的改变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73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37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梗组)和5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hs-CRP含量进行测定,计算其异常率并进行比较.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 脑梗死组hs-CRP含量高于腔梗组,腔梗组高于对照组(均P<0.01);脑梗死组中,hs-CRP异常率高于腔梗组(P<0.05);hs-CRP异常的患者NDS评分的改善低于hs-CRP正常组,且hs-CRP异常者预后中无变化和死亡例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均P<0.01).结论 hs-CRP水平是临床评价脑梗死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关系。方法对73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37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梗组)和5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hs-CRP含量进行测定,计算其异常率并进行比较。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脑梗死组hs-CRP含量高于腔梗组,腔梗组高于对照组(均P<0.01);脑梗死组中,hs-CRP异常率高于腔梗组(P<0.05);hs-CRP异常的患者NDS评分的改善低于hs-CRP正常组,且hs-CRP异常者预后中无变化和死亡例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均P<0.01)。结论hs-CRP水平是临床评价脑梗死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正>急性脑梗死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急性脑梗死发生后,大脑血流突然中断,进而引起机体多种神经功能障碍。多种机制参与脑梗死后神经系统的损伤,如炎性反应、氧化应激损伤、线粒体功能障碍等。脑缺血的所有阶段,尤其是急性期,均与炎性反应有关,且炎性反应是脑卒中患者继发性脑损伤的标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为炎性反应的生物标志物,可被用于评估脑梗死的炎性反应情况及患者预后。在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