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行介入治疗的患者70例设为观察组,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患者70例设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干预后心功能指标状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干预后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心室颤动、心律失常、穿刺部位失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心功能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曹凤莲 《家庭护士》2007,5(2):25-2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便秘的影响。[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病人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新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便秘、心脏并发症及满意度有无差异。[结果]实验组便秘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心脏并发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便秘效果.方法 选择住院AMI患者50例为观察组,另选以往出院48例AMI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行EBN,即告知患者早期预防、促进排便、心理支持、首次排便干预等措施,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便秘发生率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便秘发生率、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采用循证护理能显著降低AMI后患者便秘发生率,从而降低由此引发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案救治)与观察组(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救治)各50例,比较2组分诊评估时间、首份心电图采集时间、抢救时间、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首份心电图采集时间、抢救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 05); 2组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8. 00%,显著低于对照组24. 00%(P 0. 05)。结论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能缩短AMI患者诊治时间,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前移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预防。方法将70例急性心肌梗死可能发生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按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护理加预防便秘常规药物治疗及发生便秘后的护理干预;观察组除按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护理加预防便秘的常规药物治疗外,还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前移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排便费力、大便硬结、腹胀、腹痛、焦虑、并发症,以及死亡率等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前移措施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 将101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便秘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 实验组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老年急性心梗患者便秘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救活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李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5):3846-3847
目的 探讨实施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药物治疗而发生便秘有无影响.方法 将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干预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便秘的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药物治疗引发便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陈朝霞  曹帆 《家庭护士》2007,5(11):14-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便秘的作用.[方法]将4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取心内科护理常规.[结果]两组病人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能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便秘的发生,从而避免因便秘用力排便致心脏负担加重而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心脏破裂等并发症的几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程化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在治疗骨肉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6年10月于本院治疗的84例骨肉瘤患者,将患者简单随机化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n=42)。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采用全程康复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2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情况、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 90%,低于对照组的42. 86%(P 0. 05);干预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干预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全程康复护理在骨肉瘤患者治疗中取得良好临床疗效,能够减轻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中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瞻性干预对剖宫产产妇产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132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前瞻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恢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产妇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 54%,对照组为19. 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产妇术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前瞻性护理干预有利于产妇的恢复,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干预对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术后造口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40例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另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40例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前瞻性护理预防造口并发症。比较2组的造口护理能力、造口周围皮肤状况以及造口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出院当天、出院后3个月的造口护理自我意愿、护理技能、护理知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的造口皮肤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造口相关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前瞻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手术患者的造口护理能力,减少造口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便秘的重要性。方法将2010年10月-2012年4月本科收治的4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4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1~2次/d排便的比例(54.2%)显著高于对照组(16.7%),且便秘(8.3%)、心律失常(0.0%)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8.3%、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对预防AMI患者便秘、解除患者痛苦、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上互相学习与改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预防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中的应用。方法:将13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系统护理,即按照路径图采取心理支持、早期预防、饮食护理、促进排便练习、首次排便监护等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便秘及心肌梗死面积再增大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排便情况、便秘的发生情况。便秘的症状及心肌梗死面积再增大的发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4):2734-2735
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4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完善的心电监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监测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心律失常总发生率42.5%高于试验组20.0%,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监测护理有效率80.0%低于试验组95.0%,且护理满意度75.0%低于试验组92.5%,差异显著(P0.05)。采用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促进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心律失常患者康复,减少低并发症,提高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防便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前瞻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排便情况以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便秘、排便不良症状发生概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AMI患者接受前瞻性护理干预,可提高其生存质量,改善其排便情况,促进其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便秘的作用。[方法]将4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取心内科护理常规。[结果]两组病人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能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便秘的发生,从而避免因便秘用力排便致心脏负担加重而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心脏破裂等并发症的几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围术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加施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比较2组患者心理问题、疾病相关参数与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后惧怕手术、担心术中危险、惧怕疼痛、担心后遗症、质疑手术效果、担心再狭窄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干预后平均动脉压(MA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与每搏指数(S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心律失常与腰酸背痛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便秘与失眠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围术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干预的方式,治疗组采用集束化护理联合早期肠内营养进行干预,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组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消化道出血、肾衰竭、心力衰竭、静脉血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集束化护理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可提升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患者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减少,护理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1日~2019年1月31日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住院费用、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功能分级,干预前后两组焦虑[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干预后患者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心功能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心功能,改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分级分区护理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90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采取分级分区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急救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分级分区护理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受到患者认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