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营养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12例结直肠癌手术治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术前给予肠内营养乳剂,观察组术前5 d给予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乳剂。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与术后3 d血红蛋白(Hb)和血清白蛋白(ALB)水平、二胺氧化酶(DAO)和内毒素水平以及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b和ALB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AO和内毒素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但观察组DAO和内毒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P和TNF-α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但观察组CRP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应用益生菌可以改善择期行结直肠手术患者围术期营养状况和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术前癌胚抗原(CEA)、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点、分期及预后相关性,探讨CEA、D-二聚体和FIB术前检测在结直肠癌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该院收治结直肠癌患者158例病理资料,术前检测血浆CEA、D-二聚体和FIB水平,随访并观察所有患者5年生存率,分析血浆CEA、D-二聚体和FIB水平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点、TNM分期及预后关系。结果术前158例患者血浆CEA、D-二聚体和FIB水平分别为(4.41±0.84)ng/mL、(0.48±0.13)mg/L和(3.72±0.73)g/L。术前血浆CEA、D-二聚体和FIB水平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无关(P0.05);术前血浆CEA、D-二聚体和FIB水平均与结直肠癌TNM分期相关(P0.05),经相关性分析,术前血浆CEA、D-二聚体和FIB水平与TNM分期呈正相关(r=0.67,r=0.81,r=0.64,P0.05);经单因素分析,术前血浆CEA、D-二聚体和FIB水平均是影响术后5年生存率的危险因素(P0.05),经多因素分析,术前血浆CEA、D-二聚体和FIB水平是影响术后5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血浆CEA、D-二聚体和FIB水平和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点及分期相关,高水平CEA、D-二聚体和FIB患者5年生存率较低,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角蛋白19(CK19)、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检测对结直肠癌术后疗效、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112例经临床及手术活检确诊为结直肠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治疗前后和不同疗效、不同预后患者的CK19、CRP、ALB水平,绘制R...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术前和术后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远期预后的意义.方法:161例NSCLC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比较NSCLC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血清CRP水平.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NSCLC患者5年生存率,采用Log rank单因素分析比较生存率,预后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结果:135例患者完成本研究.术前血清CRP平均水平为(13.8 ± 4.3) mg/L,健康对照组为(3.3 ± 1.1)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8.732,P = 0.005);术后61例患者血清CRP水平恢复至正常,CRP平均浓度为(7.3 ± 3.1) mg/L,治疗后CRP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3.461,P = 0.028).以CRP浓度7.3 mg/L为界,分别将术前和术后CRP分为高浓度CRP组和低浓度CRP组.单因素χ2分析显示术前CRP和术后CRP水平与性别、ECOG评分、T分期、N分期、吸烟和肿瘤大小密切相关(P < 0.05),而与年龄、病理分型和手术类型无关(P > 0.05).术前低CRP组和高CRP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88.5%(54/61)和67.6%(50/7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3.1162,P = 0.033);术后低CRP组和高CRP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80.0%(64/80)和72.7%(40/5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2.314,P = 0.044).Logistic多因素回归显示男性、ECOG评分、T分期、N分期、吸烟、肿瘤大小和术前CRP水平为预后的不良因素(P < 0.05).结论:术前而非术后血清CRP水平对NSCLC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推测术后血清CRP水平对远期预后的影响可能与术前CRP 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不同TNM分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E1)、糖类抗原242(CA-242)表达差异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4月至2022年4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TNM分期将患者分为Ⅰ~Ⅱ期组(n=42)、Ⅲ~Ⅳ期组(n=58);另将同期收治的50例结直肠良性增生患者纳入对照组。随访1年记录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将存活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n=83),另将死亡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n=17)。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MMP7、APE1、CA-242水平。建立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TNM分期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分析血清MMP7、APE1、CA-242与不同TNM分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双变量Spearman相关性法检验)及其预后预测价值。结果 Ⅰ~Ⅱ期患者血清MMP7、APE1、CA-242水平分别为(32.54±3.65)μg/L、(0.39±0.04) ng/mL、(22.54±3.54) U/mL,Ⅲ~Ⅳ期患者血清MMP7、APE1、CA-242水平分别为(42....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血清维生素D(VitD)、肌酸激酶(CK)、C反应蛋白与清蛋白比值(CRP/ALB)水平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1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6个月通过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HS)评估预后情况,比较预后良好组(HHS分值≥80分)、预后不良组(HHS分值<80分)术前一般资料、疼痛程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SA评分)]、病情程度[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围术期血清VitD、CK、CRP/ALB水平,分析术前血清VitD、CK、CRP/ALB与疼痛程度、病情程度的相关性,并分析术后血清VitD、CK、CRP/ALB预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预后的价值。结果 预后良好组术后6个月HHS分值高于预后不良组(t=12.175,P<0.05);预后不良组骨质疏松症发生率、术前APACHEⅡ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术前、术后3 d血清VitD水平均低于预后良好组,CK、CRP/ALB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围手术期血红蛋白(Hb)变化原因。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98名股骨颈骨折行空心钉内固定术的老年(60岁)患者入院时、术前及术后d1所做的血常规检验结果,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前输液情况,了解它们对围术期患者Hb变化的影响。结果 98名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8.3±10.5)min,术中失血量(17.2±8.9)ml。平均Hb,术前输液后(113.0±15.0)g/L、术后d1(108.4±12.4)g/L均较入院时(122.3±15.4)g/L有所变化(P0.05)。患者平均红细胞比容(Hct),入院时(38.2±5.2)%、术前(34.1±4.1)%和术后d1(34.0±3.9%)(P0.05)。术后Hb100 g/L的患者由入院时的9人增加至术前的18人,术后d1增加至30人(P0.05)。5人术后d1的Hb80 g/L,给予输血治疗。结论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围手术期Hb下降的真实原因可能是术前输液对血液的稀释作用,并不需要即刻输血。对于入院时Hb100 g/L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需监测围手术期Hb变化情况,积极行输血治疗,避免发生术后贫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时机对颅脑术后患者继发感染及预后的影响,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RP/ALB)对其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4-01-2016-12颅脑术后入住我院ICU的危重患者62例,根据开放肠内营养时间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32例)和延迟肠内营养组(30例),检测入住ICU后第1、5、10天患者的CRP和ALB水平,计算CRP/ALB比值。记录患者住院期间颅内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尿路感染、血行感染等继发感染发生情况,以及ICU入往时间、机械通气时长及28d病死率。继发感染患者根据不同预后,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比较2组患者CRP、ALB及CRP/ALB比值,评价CRP/ALB比值对继发感染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与延迟肠内营养组比较,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缩短;尿路感染、颅内感染、血行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第1、5、10天CRP/ALB水平显著降低。继发感染死亡组患者较存活组患者ALB水平显著降低,CRP/ALB水平显著升高。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有效提高颅脑术后患者ALB水平,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同时不增加喂养相关并发症。CRP/ALB水平对颅脑术后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预后的影响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前外周血NLR,将患者分为低NLR组(NLR4)和高NLR组(NLR≥4),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5年生存率,并进行预后分析。结果低NLR组和高NLR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57.2%和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高NLR、临床分期晚、淋巴结转移及肿瘤远处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证实,NLR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外周血NLR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指标,NLR高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结直肠癌吻合口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是否发生吻合口瘘将8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分为吻合口瘘组(10例)和非吻合口瘘组(70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1d,术后第1、4、7d检测血液PCT、CRP水平。结果术前1d、术后第1d,两组患者血清PCT、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d、7d,吻合口瘘组血清PCT、CRP显著高于非吻合口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组术后各时间段PCT、CRP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吻合口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和CRP检测在结直肠癌吻合口瘘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如果结直肠癌术后出现血清PCT、CRP水平持续阳性,应警惕吻合口瘘的发生,有必要进一步检查,及时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Ⅰ(ApoAl)、C-反应蛋白(CRP)和白蛋白(ALB)水平的变化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入组当天检测ApoAⅠ、CRP及ALB水平,比较49例SIRS患者预后与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49例SIRS组患者的ApoAⅠ(0.84±0.361)g/L及ALB(27.58±7.25)g/L水平低于非SIRS组患者(P<0.05或P<0.01)而CRP水平(54.35±18.85)mg/L及SAPSⅡ评分(23.5±9.74)高于非SIRS组患者(P<0.01)。随着病情的变化,SIRS组中死亡患者的ApoAI(0.65±0.31)g/L及ALB(25.31±6.88)g/L水平进一步降低,并低于存活组,而CRP(68.54±28.94)mg/L水平及MODS评分(11.2±3.8)高于存活组(P<0.05或P<0.01)。结论ApoAⅠ、ALB和CRP三种急性时相蛋白水平的变化有助于SIRS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营养相关指标(PINI)在直肠癌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7月我院胃肠外科收治的直肠癌的4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于术前3d进行了血清a1-酸性糖蛋白(al-AGP)、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和前白蛋白(PA)水平的监测,并以此计算出了术前PINI值。分析术前PINI水平与患者的病理TNM分期、术后并发症、生存质量及短期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 术前平均PINI水平为2.18±1.39。术前平均PINI水平与病理TNM分期存在关系:Ⅳ期PINI水平显著高于I、Ⅱ和Ⅲ期(P0.05);M1期PINI水平亦显著高于Mo期(P0.05)。术前PINI水平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PINI水平与术后生存质量存在关系:饮食不正常或有厌食情况患者的PINI水平显著高于饮食正常或无厌食情况患者(P0.05);生存质量"差"的患者PINI水平显著高于"好"和"一般"的患者(P0.05)。结论 术前PINI可有效评估直肠癌患者的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手术治疗的指征、相关病理因素及手术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经手术治疗的7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同时性肝转移62例,异时性肝转移13例,均在结直肠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基础上,行肝叶规则或不规则切除70例,结节切除活检5例。术后出现并发症10例。术后1年,3年,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4.67%,58.67%,28.00%。生存分析显示:肝切除术后的生存率与原发灶的分化程度、术前CEA、Duke’s分期、肝转移数目、组织分型及淋巴结受侵有关。结论临床病理分期早,肿瘤分化程度高,转移灶数目≤2.术前CEA水平低的患者预后好:手术治疗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结直肠癌患者可溶性CD44v6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检测血清可溶性细胞表面分化抗原 (sCD) 4 4v6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法检测 81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及术后第 1、5、10天共 4个时间点sCD44v6的变化 ,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结直肠癌组sCD44v6的水平 [(2 0 0 .5±31.1) 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4 5 .6± 9.5 ) μg/L]和结肠炎组 [(4 8.3± 7.6 ) μg/L],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均 <0 .0 5 ) ;结直肠癌伴转移组sCD44v6水平 [(2 80 .1± 2 6 .9) μg/L],明显高于未转移组[(16 0 .9± 34 .4) μg/L],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术后第 1、5、10天sCD44v6水平逐渐下降 ,至第 10天降至正常。结论 sCD44v6水平与结直肠癌及其转移有明显关联 ,其可作为结直肠癌的诊断、预后诊断的参考指标 ,及是否伴有转移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与30天死亡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血红蛋白(Hb)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0d死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1997-01-01~2006-06-01因AMI入院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患者Hb水平分为二组:Hb水平≤100g/L组(207例)和Hb水平>100g/L组(1379例),研究的主要终点是30d死亡率。结果二组患者30d总死亡率为17.5%,Hb水平≤100g/L组死亡率为21.7%(45/207),比Hb水平>100g/L组死亡率(9.1%,126/1379)明显增高(P<0.001)。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当对其他因素校正后,低Hb水平仍是30d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HR1.83,CI1.08~2.85;P<0.05)。结论低Hb水平与AMI30d死亡明显相关,可作为判断预后不良的指标,应考虑对这些患者采取特殊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6.
高娜  常静 《医学临床研究》2022,(8):1190-1193
【目的】探讨肺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本院接受肺癌根治术的160例患者,术后随访30个月,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随访期间死亡或肿瘤转移,n=55)和预后良好组(随访期间未死亡或肿瘤未转移,n=105)。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白蛋白(ALB)、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等临床基线资料及血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肺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CNA、ERCC1、CYFRA21-1联合临床特征对肺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60岁、TNM分期为Ⅲ~Ⅳ期、术前ALB<35g/L、术前RDW>12.95%占比及术前PCNA、CYFRA21-1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术前ERCC1水平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年龄≥60岁、TNM分期为Ⅲ~Ⅳ期、术前ALB<35g/L、术前RDW>12.95%、术前PCNA≥396.20pg/mL、ERCC1≤74.85ng/mL、CYFRA21-1≥9.00ng/mL是肺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PCNA、ERCC1、CYFRA21-1联合年龄、TNM分期、ALB、RDW对肺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不良有一定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945,预测敏感度为0.909,特异度为0.981。【结论】肺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受较多因素影响,包括年龄、TNM分期、ALB、RDW及PCNA、ERCC1、CYFRA21-1,其中血清PCNA、ERCC1、CYFRA21-1可作为预测肺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可靠生物标志物,且其联合上述其他指标可提高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151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结直肠癌组,151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2组血清GDF-15水平,结直肠癌组根据血清中位GDF-15水平分为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GDF-15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效能,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分析血清GDF-15水平对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结直肠癌组血清GDF-15水平[(1 642.1±471.3)ng/L]明显高于对照组[(540.6±235.1)ng/L](P0.05),高表达组(GDF-15817.2ng/L)肿瘤直径5cm、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有血管浸润和TNM分期Ⅲ~Ⅳ期比率高于低表达组(GDF-15≤817.2ng/L)(P0.05),总生存时间[(485±31)d)]短于低表达组[(732±52)d](P0.05),性别比例、年龄和肿瘤位置与低表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DF-15水平817.2ng/L诊断结直肠癌的AUC为0.824(95%CI:0.733~0.910,P0.001),灵敏度为79.2%,特异度为94.5%;GDF-15高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3.298,95%CI:1.331~5.115,P=0.015)。结论血清GDF-15在结直肠癌患者中表达上调,血清GDF-15可作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和评估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和分析术中不同血红蛋白浓度对手术安全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患者的血红蛋白(Hb)浓度分别将其分为A组(100 g/L≤Hb<120 g/L)、B组(80 g/L≤Hb<100 g/L)和C组(70 g/L≤Hb<80 g/L),每组各50例.对三组患者在术前(T0)、手术步骤完成时(T1)、术毕(T2)、术后24 h(T3)、出院时(T4)的血常规、静脉血乳酸值、动脉血气等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同时对三组患者的术中总输血量、输血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和预后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三组患者的红细胞计数(RBC)、Hb、红细胞比容(Hct)水平的组间差异和组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三组患者的血乳酸浓度、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组内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组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或延迟愈合的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等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的输血量和发生荨麻疹、发热等输血反应的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B组(P<0.05),B组均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 术中使患者的Hb浓度维持在较低水平可减少术中输血量、降低输血反应的发生率,且对患者的预后无不良影响,可确保患者的术中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与术后复发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 法检测85 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治术前、术后1 个月及30 位健康对照者血清Ang-2 水平;术后随访3 年,胃癌复发患者及未复发患者复查血清Ang-2 水平.分析影响术前血清Ang-2 水平升高的因素,探讨血清Ang-2 水平变化与术后复发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进展期胃癌组术前血清Ang-2 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45.3 ±141.8)μg/L vs.(187.4 ±32.7)μg/L,P <0.01],术后1 个月血清Ang-2 水平显著降低(P <0.01).术后复发组血清Ang-2 水平显著高于术后1 个月组和未复发组[(288.7 ±97.8)μg/L vs.(210.5 ±63.4)μg/L,(231.1 ±68.2)μg/L,P <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清Ang-2 水平升高与肿瘤大小、Borrmann 分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率、浸润深度相关(P <0.05),而与肿瘤组织类型无关(P >0.05).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术前血清Ang-2 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高血清Ang-2 水平负面影响术后生存率和复发率.结论 进展期胃癌术前血清Ang-2 水平升高与多种重要肿瘤病理特征相关,可能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有助预后评价;术后血清Ang-2 水平变化有助监测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动力蛋白1(Prokineticin 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结直肠癌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并将切取的结直肠癌组织作为观察组,同时在手术过程中收集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作为对照组。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肿瘤相关情况、Prokineticin 1表达情况及预后情况,比较不同临床特征的结直肠癌患者Prokineticin 1表达水平,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Prokineticin 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Prokineticin 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出院至随访结束生存10~3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6.4个月,出院后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0.20%(92/102)、78.43%(80/102)、68.63%(70/102)。肿瘤低分化、临床分期Ⅲ~Ⅳ期、出现淋巴结转移和Prokineticin 1阳性的结直肠癌患者3年生存率显著降低(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肿瘤低分化、临床分期Ⅲ~Ⅳ期、出现淋巴结转移和Prokineticin 1阳性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Prokineticin 1表达阳性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临床评估结直肠癌患者病情进展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