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311例多形性日光疹(PMLE)患者的研究可将其分为丘疱疹型、小丘疹型、大丘疹形、红斑水肿型和混合型等五个临床亚型。分别测定其对UVA和UVB的最小红斑量(MED),双变量相关分析示在PMLE及其五个亚型中缺乏正常对照组中存在的正性相关关系。小丘疹型中对UVA和UVB的MED值以及在红斑水肿型中对UVB的MED值均见显著减低。表明PMLE各亚型的临床特征和作用光谱不尽相同,可能还包含着几组发病机制不同的光敏性皮肤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人类乳头瘤病毒(HPV)16型的早期基因E7,构建、表达并纯化鉴定了6E7与BPVL1重组的嵌合型病毒样颗粒VLPS。方法HPV16E7基因分3段经PCR增扩后分别克隆入连有BPVL1的质粒PUC形成BPVL1-HPV16E7;以质粒PVL1393为载体将BPVL1-HPV16E7基因转染杆状病毒并在昆虫细胞中进行表达;用超声粉和蔗糖超高、氯化工离心等方法纯化以及免疫印迹、ECL、透射电  相似文献   

3.
已知 <3 2 0nm的紫外线可以诱发SLE患者的光敏感 ,而近年来动物及人体实验研究证实UVA1 (3 40nm~ 40 0nm)可有效地治疗SLE。采用NZW NZBF1杂交SLE鼠模型 ,光源为黑灯 (主要产生UVA) ,照射组每日小剂量(3 5KJ m2 )连续照射 3 2周 ,照射期间小鼠自身免疫显著抑制 ,存活率 1 0 0 % ,非照射组 60 %死亡。随后采用同样的动物模型 ,光源为冷白荧光灯 ,经滤器处理后仅发出可见光及少量UV ,延长照射时间 ,证实产生上述效应的主要为UVA1。这一结果引发了 4项相继的人体研究 ,光源为TL 1 0R灯 (主要产生UV…  相似文献   

4.
日光反应性皮肤型的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63,自引:2,他引:63  
根据皮肤对日光的反应性对90例正常人的皮肤加以分型,其中主要是Ⅳ型(80.11%),其次是少见的Ⅴ和Ⅲ型。分别测定其对UVB和UVA的最小红斑量(MED)以及对UVA的即刻色素反应(IP)。双变量相关分析示90例正常人的MED-UVB和MED-UVA存在着正相关关系。IPD-UVA显著低于 MED-UVA。与 Ⅱ、Ⅲ型皮肤为主的英国人相比,MED-UVB和 MED-UVA均显著较高。讨论了皮肤型在光敏性皮肤病和光疗研究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有的研究表明,经紫外线辐射后的顺式尿刊酸(cis-UCA)对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3],但迄今为止未见CIS-UCA对机体体液免疫反应的报道。我们以大肠杆菌(E.coli)为抗原刺激小鼠,观察了cis-UCA处理后小鼠血清中的IgG水平和C3。C4补体水平的变化,发现cis-UCA对小鼠B细胞系统和补体系统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一、材料和方法材料与主要试剂;BALB/c小鼠,雌性,8周龄,由南京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JM109E.coli,本室冻存;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鼠I…  相似文献   

6.
中波紫外线照射对人角朊细胞表达Ro/SSA抗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探讨紫外线诱发和加重皮肤红斑狼疮的机理,利用体外培养的人角朊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UVB照射对角朊细胞表达Ro/SSA抗原的影响。结果表明:角朊细胞在接受不同剂量UVB(50mJ/cm2,100mJ/cm2,200mJ/cm2)照射后细胞膜出现Ro/SSA抗原表达,并与UVB剂量有相关性,200mJ/cm2的UVB照射可使10.7%的角朊细胞膜表达Ro/SSA抗原。角朊细胞若先与10-5mol/L17-β-雌二醇孵育48小时再接受UVB照射(200mJ/cm2),结果较单纯接受相同剂量UVB照射的角朊细胞更易表达Ro/SSA抗原,提示UVB和雌激素对角朊细胞表达Ro/SSA抗原有协同作用。基于上述结果,推测UVB诱发的角朊细胞膜表达Ro/SSA抗原是诱发和加重光敏性红斑狼疮损害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皮肤基底膜带相关抗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免疫印迹和盐裂皮肤间接免疫荧光检测 5例大疱性系统红斑狼疮(BSLE)血清,对照为 5例获得性大疤性表皮松解症(EBA)、20例类天疱疮(BP)、20例SLE和10例正常人血清。结果表明,3例(3/5)BSLE血清结合盐裂皮肤真皮侧和真皮提取物中290 000抗原,其中2例BSLE血清也结合表皮提取物中 165 000抗原,结果与 EBA和部分BP血清相同。SLE血清未结合 290 000和 165 000抗原。提示BSLE血清中存在EBA和BP抗体,推测EBA和BP抗原可能是BSLE的皮肤基底膜带相关抗原。  相似文献   

8.
目的 鉴定更我的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S)突变以研究EBS基因型和表型关系,为EBS的遗传咨询及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和DNA直接测序明确基因突变位点和突变方式,结果 家系Ⅰ角蛋白K14L12区存在V268D错义突变,家系Ⅱ角蛋白K5L12区存在N329S错义突变,结论 进一步证明K5/K14的L12区是许多EBS-Weber-Cockayne突变  相似文献   

9.
应用ColterJT-IR型细胞分析仪对40例红斑狼疮患者(SLE)的红细胞相关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SLE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化。稳定期与活动期比较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积(HCT)、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对且红细胞免疫功能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SLE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并对S  相似文献   

10.
目前认为维生素C和维生素E可形成一种具有自我调节的协同的NADH依赖系统,以保护哺乳动物的皮肤免受紫外线辐射(UVR)的伤害。以往的实验主要集中在维生素C和维生素E单独使用或合用后抑制UVR对白化猪造成的红斑和光损伤方面的研究。对实验结果的观察也主要是记录皮肤外观的变化或记录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组织学变化。最近的研究表明:在人体,外用或内服维生素C和维生素E可抑制UVR照射诱发的红斑,但对色素的变化情况未作报道。 该作者采用C3HBYB/Wq无毛小鼠(hr/hr)作为实验材料,用UVR照射15天后…  相似文献   

11.
以兔胸腺可提取性核抗原(ENA)的免疫印迹技术(IBT),对177例结缔组织病患者及32例正常人血清进行了7种自身抗体的测定。抗Sm抗体见于50%的SLE患者,敏感性较高;抗RNP抗体可在多种结缔组织病中测出,在SLE中阳性率较高;抗Ro(SSA)、抗La(SSB)抗体见于部分SLE患者;抗核糖体抗体仅见于SLE,可能为SLE的又一标记。本文IBT具有广谱、快速、精确及稳固等优点,对提高结缔组织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性红斑狼疮纤溶活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发色底物显色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动物模型BXSB小鼠发病前后血中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t-PA)和t-PA抑制物(PAI)的含量及活性,同时观察了肾组织病理及尿蛋白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发病后小鼠尿蛋白量明显增加,肾小球免疫复合物沉积,毛细血管腔闭塞,管壁增厚,纤维蛋白沉积;血中t-PA活性明显低于未发病小鼠。提示SLE血栓形成与血中t-PA活性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13.
224例STD门诊患者泌尿生殖道EB病毒感染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对224例STD门诊患者的泌尿生殖道EB病毒感染进行了检测。结果:STD门诊患者的EB病毒感染率为23.3%(52/224)。另对EB病毒阳性的患者,同时检测了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发现单一EB病毒感染率为17.3%(9/52),混合感染占82.7%,(43/52)。并追踪检测了32例配偶有EB病毒仍可能成为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  相似文献   

14.
生殖器疣癌变过程中凝集素受体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物素-抗生物素-酶标技术对BSL、DBA、LCA、PNA及UEA1在生殖器疣癌变过程中定位发现:PNA及UEA1受体在正常表皮阴性、PINⅢ/CINⅢ中等强度阳性及生殖器癌强阳性。另外,随着细胞异型性增加,BSL受体表达增强,DBA反而减少,LCA变化不显著。提示PNA及UEA1可制成探针用以区分生殖器疣与癌,其典型的染色特征可能提示重度非典型增生和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揭示B细胞中CD23的表达与SLE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在SLE发病机理中可能的作用,我们应用ABC免疫组化法和斑点核酸杂交技术对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CD23蛋白和mRNA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30例SLE患者PBMCCD23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1),且与疾病活动呈正相关关系(rs=0.3814,P<0.05);具有不同ANA、抗dsDNA抗体水平,有无伴肾损、脑损的SLE患者,PBMCCD23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单纯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或和其它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的SLE患者,PBMCCD23表达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20例SLE患者PBMCCD23mRNA表达较正常人显著增高(P<0.01)。经治疗病情稳定后,CD23蛋白和mRNA表达均降至正常(P均>0.05)。提示在SLE活动期B细胞高度激活、增殖并大量表达CD23,且该种表达与ANA、抗dsDNA抗体产生水平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了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白介素(IL)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因在狼疮性肾炎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我们采用同位素^32P标记cDNA探针斑点印迹杂交方法,检测了SLE发病较重的6月龄雄性BXSB小鼠肾脏组织中IGF-Ⅰ、IL-1α、IL-1β和TNF-αmRNA的表达情况,以SLE发病较轻的6月龄雌性BXSB小鼠作对照比较。结果 发现6月龄雄鼠肾脏表达IL-1β、TNF-α  相似文献   

17.
SACT的建立及其与PGL—I—ELISA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抗麻风菌特异酚糖脂I(PGL-I)单克隆抗体B8F1IV建立了间接血清抗体竞争试验(scrum antibody competition test,SACT),其性为99%特异性为96.5%。以本法与标准化的C PGL-抗原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GL-I-ELISA)作了比较。所用麻风血清为100例(LL20、BI20,BB20,BT20),正常人血清为28例,结果显示丙地在检测MB病人上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免疫功能失调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上某些凋亡调节分子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SLE患者PBMC上Fas及FasL抗原均高表达,bcl 2蛋白正常表达。结论SLE患者体内存在较多活化的淋巴细胞,Fas和FasL抗原表达异常促进了SLE的PBMC凋亡。  相似文献   

19.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了21例SLE患者及14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白介素6信使RNA(IL-6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活动性SLEPBMCs中IL-6mRNA表达明显高于非活动性患者及正常对照,而非活动期SLE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提示IL-6可能参与活动性SLE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0.
我们检测了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的活性,发现活动期SLE患者产生IL-2活性低于正常对照(P<0.05),而缓解期患者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还观察了离体环境对SLE患者PBMC产生IL-2活性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