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对31例风湿二尖瓣狭窄分离术心耳活检作了组织形态学观察与临床病理分析。心耳组织中可见到多种病变,风湿小体是风湿活功的重要形态学根据,心耳发现风湿小体而临床无活动表现是处于临床潜伏期,但二尖瓣分离术时心耳风湿小体的出现,对手术的予后无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风湿性心脏病时并发精神障碍,虽很久以前就引起某些学者的注意,但在文献中有关这方面的资料仍然不多。国内亦仅有数例报告。作者近5年来在工作中曾观察到此类病例6例,为提高对此类疾病之认识,故将这些病例整理报告,并结合文献作扼要讨论。病历摘要例1(中山一院73872),女,57岁,1961年12月5日入院。1960年10月起劳动后心跳气促,下肢浮肿。1961年5月受凉后发热,症状加重,经他院治疗后好转。6月其夫被车撞死,即出现精神异常,乱语,呈发作性加剧。近2周来心跳气促加剧,不能平卧。过去无精神异常。检查:体温36℃,心率102次,呼吸20次,血压100/60,唇发绀,下肢浮肿。肺部叩音过清,心尖搏  相似文献   

3.
本文收集1960~1986年的风温性心脏病137例,全部病例经二尖辩分离术治疗,将手术时所取心耳病理检查与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以期提高对风心病风湿活动隐匿进行的警惕和防治。本组病例术前按Jones修正标准均无风湿活动,而心耳病理活检结果49例(35.77%)有风湿活动证据,其中35岁以下心耳病理检查有风湿活动者42例,占风湿活动的85.77%。组  相似文献   

4.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和心肌间质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进一步了解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和心肌间质的病理基础及Ⅰ、Ⅲ、Ⅳ型胶原分布与病变间的关系,为临床防治该病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用HE和ABC等特殊染色法,对26例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和10例正常心脏二尖瓣进行病理形态学及Ⅰ、Ⅲ、Ⅳ胶原的免疫组化观察。结果瓣膜结构和心肌间质中胶原纤维呈弥漫性增生,并呈透明变性及淀粉样变,有的伴局灶性坏死和钙化。这是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的显著病理特征之一。ABC法作Ⅰ、Ⅲ、Ⅳ型胶原免疫组化定位,发现Ⅰ、Ⅲ型胶原在风湿损害的瓣膜、腱索及心肌间质中均呈明显增生分布。成纤维细胞合成、分泌胶原活跃。心肌细胞亦有Ⅰ、Ⅲ型胶原抗原的阳性表达。结论胶原增生程度与炎症损伤程度呈正相关,且是瓣膜及心肌纤维化、硬化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5.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风湿热引起的急性风湿性心脏炎致心脏瓣膜的炎症性损害,形成瓣膜增厚、粘连。本病多见于年轻女性。  相似文献   

6.
熊程 《海南医学》2000,11(3):55-55
1995年5月至1998年8月,我院共收治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81例,其中1995年5月至12月收治22例,术前死亡2例,占9.9%,通过分析其死亡原因,加强各方面护理,1996年1月至1998年8月收治59例,术前死亡1例,占1.7%,降低了死亡率,就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院1971年3月~1986年6月共收治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1522例,其中60岁以上71例,占4.77%。表明近年来老年人风心病相对发病率颇高,需临床重视。复习71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有如下临床特点,予以简要分析讨论,可望对其诊断和治疗有所助益。一、发病不典型文献报告老年人风心病有明确风湿病史者不足30%,多以高血压、冠心病或并发感染而就诊。本组有明确风湿性病史者占30.90%,不少老年患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216例风心中窦性、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冲动传导失常的发生率,其中,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49.54%)。统计学处理显示,三种风心(二尖瓣病变、主动脉瓣病变、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中发生房性、交界性、室性心律失常和传导失常的差异分别是P<0.01P>0.05、P<0.01和P>0.05。风心中房颤发生率最高(43.52%),房颤与左房大小密切相关。本文论述了风心发生心律失常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1985年1月~1993年12月行风湿性心脏病人工瓣膜替换术334例,其中对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三个瓣膜联合病变均行手术处理者18例,占同期手术的54%。18例中有17例行主动脉瓣及二尖瓣替换术;1例行主动脉瓣成形术及二尖瓣替换术,所用瓣膜均为机械瓣。三尖瓣手术中12例行DeVega瓣环成形术,另6例行三尖瓣交界切开及成形术。手术效果良好。术后1个月复查胸部X片见心胸比例较术前明显缩小(P<0.01)。认为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联合瓣膜病的术式以二尖瓣。主动脉瓣替换术及三尖瓣成形术较好。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究蒙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本院自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收取的6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的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应该西药治疗,而观察组采取蒙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之间的治疗效果和疾病复发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低于观察组,其数据分成有差异;观察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性明显。结论针对医院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给予蒙药治疗,可以提升治疗效果和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值得进一步的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超速延迟整流性钾通道(kv1.5通道)在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心房颤动(AF)患者右心耳组织中的基因表达变化,探讨其变化在AF的发病与维持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右心耳组织中1.5通道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右心耳心房肌细胞kv1.5通道mRNA表达水平心房颤动组比窦性心律组明显减低(P<0.05);kv1.5通道蛋白表达水平亦比窦性心律组明显减低(P<0.05),两者具有一致性。结论慢性心房颤动时1.5通道mRNA和蛋白的表达比窦性心律时表达明显减低,可能为心房细胞阻止电重构而进行自身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正> 风湿性心脏病往往容易并发脑血管病,我院神经内科自1958~1980年共收治风湿性心脏病并发脑血管病患者130例,占同期住院脑血管病患者总数3971例的3.27%。临床资料 1.性别、年龄:男36例(27.7%),女94例(72.3%),以女性为多。发病年龄15~78岁,其中15~20岁者3例,21~30岁者16例,31~40岁者34例,41~50岁者36例,  相似文献   

14.
<正> 脑栓塞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Wood等分析30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病例中,13%有系统性栓塞,其中2/3为脑动脉栓塞。该病常突然发生,且以神经系统症状表现突出,心脏病体征易被忽视而诊断为其他脑血管病。本文就我院1956—1980年25年中收治的94例住院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着重讨论该病发生率、发病机理及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慢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右心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蛋白表达的改变。方法将32例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的风湿性瓣膜病患者于术中获取的右心耳分为两组,其中窦性心律组11例,慢性房颤组21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所有入选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评价TNF-α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慢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窦性心房心律组(P〈0.05)心房肌细胞TNF-α的表达阳性率也显著大于窦性心律组(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血清CRP水平和心房组织TNF-α蛋白表达显著增加,炎症反应可能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房颤动发生和维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陈杭  楼雅芳  徐育红 《浙江医学》2002,24(11):655-656
目的 为了解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患者经皮二尖瓣扩张术 (PBMV)后肺功能的改变。 方法观察了16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患者PBMV前和后2周~6个月的心肺功能变化。结果 PBMV术后肺功能用力肺活量、1s用力呼气容积、最大呼气中期流速、最大呼气流速术前分别为 (2.08±0.60)L/s、(0.72±0.08)L/s、(0.49±0.03)L/s、(1.40±0.11)L/s ,术后2周分别增至 (2.5±0.08)L/s、(1.60±0.05)L/s、(0.81±0.02)L/s、(1.72±0.05)L/s ;术后3个月分别增至 (2.80±0.70)L/s、(1.73±0.06)L/s、(0.85±0.04)L/s、(1.77±0.04)L/s;术后6月分别增至 (2.91±0.50)L/s、(1.84±0.02)L/s、(0.87±0.03)L/s、(1.79±0.03)L/s。术后2周、3月、6月肺功能均较术前改善 (均P<0.01)。结论 提示PBMV术后2周肺功能各通气指标即改善 ,与心功能改善同步  相似文献   

17.
关于心耳的风湿性病变,早年文献未有专述,仅Von Glahn氏(1926)在描述心房风湿性心内膜炎时,曾提及心房病变广泛时可累及心耳的首部,但他对心耳的病变特点未作进一步的叙述。自从采用二尖瓣分离术治疗二尖瓣狭窄症后,由于手术时可切除一部分心耳做活体检查,因而近年来才有机会对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X线和CT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合并肺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合并肺静脉曲张的X线、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均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史。X线胸片于心缘旁可见"肿物"影。CT见"肿物"影与左心房相连接,为肺静脉近心端瘤样扩大,增强前后其CT值与左心房密度呈一致性改变。结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患者X线胸片见心缘附近与心影相连的团块影应首先考虑此病,增强CT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了解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患者经皮二尖瓣扩张术(PBMV)后肺功能的改变。方法 观察了16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患者PBMV前和后2周~6个月的心肺功能变化。结果 PBMV术后肺功能用力肺活量、1s用力呼气容积、最大呼气中期流速、最大呼气流速术前分别为(2.08±0.60)L/s、(0.72±0.08)L/s、(0.49±0.03)L/s、(1.40±0.11)L/s,术后2周分别增至(2.5±0.08)L/s、(1.60±0.05)L/s、(0.81±0.02)L/s、(1.72±0.05)L/s;术后3个月分别增至(2.80±0.70)L/s、(1.73±0.06)L/s、(0.85±0.04)L/s、(1.77±0.04)L/s;术后6月分别增至(2.91±0.50)L/s、(1.84±0.02)L/s、(0.87±0.03)L/s、(1.79±0.03)L/s。术后2周、3月、6月肺功能均较术前改善(均P<0.01)。结论 提示PBMV术后2周肺功能各通气指标即改善,与心功能改善同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