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索鞍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总结近十年来采用显微技术治疗 2 6例鞍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按Simpson手术分类 :1类 2例 ,2类 1 2例 ,3类 1 2例。术后死亡 1例。2 5例患者随访 2~ 1 0年 ,肿瘤复发死亡 1例 ,再次手术 1例 ,生活自理 4例 ,恢复工作 1 9例。结论 :对鞍区脑膜瘤 ,应在避免损伤正常结构前提下尽量切除肿瘤 ,采用膜内分块切除方法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损伤周围结构  相似文献   

2.
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3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肿瘤全切(Simpon分级Ⅰ、Ⅱ级)24例,次全切(Simpon分级Ⅳ级)4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中去骨瓣减压2例。手术死亡1例。术前有视力下降的26例患者中,术后早期视力改善20例,无变化4例,恶化2例。术后随访3~38个月,2例术中去骨瓣减压的患者分别于术后6个月及8个月时行颅骨缺损修补术;24例肿瘤全切病例中,3例患者有肿瘤复发,2例行二次手术,1例选择放射治疗。失访3例。结论鞍结节脑膜瘤位置深在,与周围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关系密切,但积极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鞍上肿瘤的MRI诊断(附2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MRI对鞍上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3例鞍上肿瘤患者临床及头颅MRI资料,其中颅咽管瘤8例,脑膜瘤5例,室管膜瘤和生殖细胞瘤各3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和表皮样囊肿各2例。结果颅咽管瘤边界光整,肿瘤以囊性或囊性成分为主;囊性部分呈短T1、长T2信号5例,长T1、长T2信号2例,等T1、长T2信号1例;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显著强化。5例脑膜瘤4例起源于鞍结节,1例起源于前床突,肿瘤边界光整:平扫呈等T1、稍长T2信号;增强后均匀显著强化,可见“脑膜尾征”。室管膜瘤形态极不规则,2例侵犯额叶,1例侵犯丘脑;肿瘤呈长T1、长T2信号;1例见有团块状钙化(T2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显著强化。生殖细胞瘤形态较规则,肿瘤沿垂体柄向鞍内生长,致垂体柄增粗,T1、WI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1例表现颅内多发病灶;2例平扫呈长T1、稍长T2信号,1例呈长T1、长T2信号,瘤内有较多数量小圆形囊变区;增强扫描肿瘤强化明显。2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呈浅分叶状,肿瘤沿视路生长,1例肿瘤跨越前、中、后颅窝,1例显示一侧视神经增粗:平扫肿瘤呈长T1、长T2信号,边缘见有多个新月状囊变区;增强扫描肿瘤显著强化。2例表皮样囊肿形态不规则,肿瘤向后蔓延生长至环池和桥前池:呈长T1、长T2信号,内见线样间隔;增强后无强化。结论不同类型鞍上肿瘤MRI表现不同.MRI对鞍上肿瘤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松果体区肿瘤外科治疗的方法、入路和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31例松果体区肿瘤直接手术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及预后情况。31例患者中,枕下经小脑幕入路(Poppen入路)22例,幕下小脑上入路(Krause入路)6例,经胼胝体后部入路(Dandy入路)2例。颞部侧脑室三角部入路1例。结果肿瘤全切除24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3例。术后死于并发症2例;随访4个月至4年,19例恢复良好,5例生活基本自理,4例术后复发,1例术后1年死亡。结论松果体区肿瘤的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合理的手术入路及体位,娴熟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经颅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鞍区肿瘤(附2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颅单侧额下入路和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肿瘤的疗效。方法对15例位于鞍内、鞍上主要在轴线上的鞍区肿瘤采用一侧额下入路,5例偏轴线生长或巨大型向鞍旁、鞍后侵袭的肿瘤采用经翼点入路手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7例,大部分切除3例。术后14例发生短暂尿崩,10例出现低钠血症,1例出现高钠血症,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经颅额下和翼点入路切除鞍区肿瘤具有操作直观、显露良好、损伤小的优点,结合显微操作技术,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鞍旁及鞍上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附1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对124例鞍旁及鞍上脑膜瘤手术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根据肿瘤主体所在部位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术中采用显微操作切除肿瘤。适当病例术前进行栓塞,残余肿瘤采取γ-刀治疗。结果 肿瘤位于鞍旁86例,鞍上38例。全切71例,大部切除30例,部分切除23例。术前栓塞13例,术后γ-刀治疗32例。术后95例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视力改善,死亡8例。随访3个月~14年,22例复发。结论 根据肿瘤大小与部位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和显微外科操作有助于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鞍旁脑膜瘤应首选翼点入路,鞍上脑膜瘤首选经额入路。  相似文献   

7.
巨大岩斜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1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报告15例巨大岩斜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分析15例巨大岩斜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手术结果、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肿瘤全切除13例,近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5例术后颅神经损害症状加重,2例无任何颅神经损伤症状,8例颅神经症状同术前。结论:巨大岩斜肿瘤采用幕上下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可全切除肿瘤,熟悉该入路的显微解剖知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和颅神经损伤率。  相似文献   

8.
鞍区脑池的显微外科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鞍区脑池的界限和相互毗邻关系。方法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解剖并观察鞍区脑池。结果 鞍区脑池包括颈内动脉池、后交通动脉池、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池、视交叉池、垂体池、终板池、Sylvian池近侧端、嗅池、脚间池、脚池和动眼神经池,小梁蛛网膜分隔各池。结论 ①鞍区脑池环绕视交叉池有序排列。②不同的手术入路或同一入路到达不同部位,所涉及的脑池及其解剖的方向和次序均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切除鞍区肿瘤术后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396例患者的护理资料。术后注意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呼吸道管理及预防并发症等护理。结果术后发生意识障碍16例,尿崩症136例,高热96例,电解质紊乱33例,垂体功能不足10例,视力视野障碍31例,颅内出血3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癫痫发作3例。经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显微手术配合精心的术后护理,能保证手术治疗的效果,积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锁孔 (Keyhole)手术是近十余年来发展起来的微创神经外科技术 ,因其切口小、损伤小、恢复快。患者易于接受。笔者采用经眶上锁孔入路切除 14例鞍区肿瘤 ,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14例 ,男 5例 ,女 9例 ,年龄 31~5 5岁 ,平均 4 1岁。其中垂体瘤 7例 ,颅咽管瘤 3例 ,鞍结节脑膜瘤 1例。肿瘤直径 2 .3~ 5 .0 cm,选择主要位于中线向鞍上生长的病例。对于向两侧或主要向鞍下生长的肿瘤 ,由于锁孔入路显露的空间相对狭小 ,手术难度大 ,笔者认为不适合采取锁孔入路。临床表现 :视力、视野损害 11例 ,内…  相似文献   

11.
鞍膈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开并探讨鞍膈脑膜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其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8年间经手术厦病理证实的鞍膈脑膜瘤10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3岁。根据肿瘤与鞍膈的关系可分为3型,即鞍上型、鞍内型和鞍内鞍上型。10例均采用Yargil切口行显微外科治疗。结果:10例中8例行肿瘤全切除,2例行肿瘤大部分切除,7侧痊愈,2例好转,仅1例死亡。结论:鞍膈脑膜瘤为发生于鞍膈及其附近的肿瘤,肿瘤可向鞍内或鞍上生长,其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视力下降、而内分泌功能障碍却很少见,计算机体层摄影(CT)及磁其振成像(MRI)检查见鞍内用鞍上有肿块阴影,易误诊为垂体腺瘤,显微外科治疗有益于肿瘤全切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额底纵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鞍区肿瘤的于术方法及手术技巧.方法 应用经额底纵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垂体瘤12例,脑膜瘤5例,颅咽管瘤3例,表皮样囊肿1例.结果 垂体瘤伞切除9例,近全切除3例;脑膜瘤SimpsonⅡ级切除5例;颅咽管瘤全切除3例;鞍上表皮样囊肿伞切除1例.结论 经额底纵裂入路对前颅底、鞍区草要解剖结构有良好暴露,有利于术中对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前交通动脉,垂体柄、视交叉、下丘脑及重要穿通血管等结构的保护,手术全切率高,术后出现偏瘫、失语、昏迷、尿崩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结合笔者临床经验,探讨樊点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方法。方法本组150例鞍区肿瘤,术前根据CT、MR及脑血管造影确定肿瘤与周围的关系,采用显微外科技术,经翼点入路手术,经4个不同的间隙切除肿瘤。结果本组94例全切,42例近全切,14例大部切除。近期明显好转103例,改善35例,无变化10例,死亡2例。半年以上随访109例,其中能正常工作(学习)68例.能做轻工作等22例,生活能自理10例,生活不能自理8例,死于心脏病1例。结论采用翼点入路多能满足鞍区不同类型肿瘤的显露,如结合翼点改良入路能提高鞍区肿瘤全切率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鞍区肿瘤术后电解质紊乱的特点及治疗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术后电解质紊乱的特点及治疗对策,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08年6月间38例鞍区肿瘤病人术后电解质紊乱的病例资料,并总结其特点。结果38例鞍区肿瘤病人术后电解质紊乱经积极治疗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鞍区肿瘤病人术后并发症以低钠血症为主的电解质紊乱最常见。术中减少损伤是关键,术后电解质紊乱要正确分析原因,一般经积极治疗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鞍区占位病变手术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42例鞍区占位病变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并发尿崩74例,电解质紊乱45例,高热11例,垂体低功11例,视力恶化4例,上消化道出血5例,脑脊液鼻漏5例,癫痫3例,高血糖2例,颅内血肿2例,死亡7例。大部分病例随访8~33月。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熟悉鞍区显微解剖,合理应用内镜及导航等新技术,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Rathke囊肿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术后复发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病理证实的症状性Rathke囊肿病人,其中行内镜下经蝶手术20例,行常规开颅显微手术12例,行内镜下锁孔手术3例。结果术后所有病人术前症状均改善或治愈。20例经蝶手术病例中,均为部分切除,术后出现短暂脑脊液漏3例,一过性尿崩2例。12例常规开颅手术病例中,全切除8例,部分切除4例,术后出现一过性尿崩4例。3例内镜锁孔手术病例均为部分切除,术后未出现并发症。随访35例,平均时间17.6个月,3例出现症状性复发并再次手术治疗。结论应针对Rathke囊肿的部位和毗邻关系选择个体化手术入路,囊壁部分切除通常可取得满意疗效;对于有症状的复发病例,可再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健康人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IED)诱发的视诱发电位(flashed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F-VEP)的特点及在鞍区肿瘤术中监护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全视野LED眼罩式刺激器获得F-VEP。结果 30名健康人F-VEP波幅大、易记录。对21例鞍区肿瘤进行了检测,发现术前不同视力、视野之间与F-VEP的类型密切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8.
哑铃型脊髓肿瘤的MR分型及显微外科手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哑铃型脊髓肿瘤的MR分型及对外科手术的指导意义,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将38例哑铃型脊髓肿瘤根据其MR表现,即根据肿瘤主体及其自椎间孔向椎管外生长情况分成三种类型,并采用相应的手术方式切除。结果经后正中入路,全椎板或部分椎板切除行MR 1型肿瘤切除18例;经颈外侧、胸、腹及盆腔入路切除MR 2型肿瘤11例;两种方法联合一期或二期手术切除MR 3型肿瘤9例。其中神经鞘瘤占大多数26例(26/38)。手术肿瘤全切29例,大部切除2例,部分切除7例。手术效果优27例;良5例;差3例。死亡3例。结论MR检查可对哑铃型脊髓肿瘤能做到术前精确定位,利用MR对肿瘤的显示分型,从而选择相应手术入路,可提高全切率并增加手术安全性。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9.
额外侧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3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额底外侧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方法 .方法 对采用经额底外侧入路手术的32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impson分级来评估肿瘤的切除程度.结果 肿瘤Simpson I级切除25例,Ⅱ级切除5例,Ⅲ级切除2例.术后发热4例,脑脊液鼻漏1例,电解质紊乱及血糖升高5例,视力减退2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1-28个月,平均1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额底外侧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皮肤切口小,颞肌损伤轻,额窦完整性好,术后嗅神经保留率高,视力改善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松果体区肿瘤显微手术治疗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69 例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资料,探讨松果体区肿瘤大小、质地、血供及病理类型与显微手术的关系.结果 肿瘤全切除43 例,次全切除19 例,部分切除7 例.结论 松果体区肿瘤的大小、质地、血供、病理类型与显微手术难度和切除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