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脑血管造影术及数字减影下颅内外血管疾病的治疗,已日益普及并在脑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日显重要[1].2005年8月至2009年5月.我们为4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行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后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脑血管造影是一种崭新的X线检查新技术,通过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为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2009年7月-2010年3月经股动脉行脑血管造影术26例。患者经精心护理、护理配合,全部成功完成脑血管造影术,脑血管造影术成功率为100%,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深入的探究全脑血管造影术在手术前、过程中、手术后的护理。方法:对30例患者在手术前进行心理疏导并做好各种手术准备,有针对的关注术中、术后的护理和监测[1]。结果:除1例不愿配合终止手术外,其余手术效果良好。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密切监护,术后加强护理对手术成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任荣  黄瑞玉 《吉林医学》2014,(24):5505-5506
目的:探讨护理方法在儿童全脑血管造影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儿童的围术期临床护理体会和所采取的相关措施。结果:25例患儿手术后无并发症,1例患儿出现穿刺部位血肿。结论:对儿童行全脑血管造影术风险较高,需要医师、护理人员及患儿间的密切配合,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潘肯林  曹治宏  安豫  缪丽 《海南医学》2009,20(10):87-89
目的探讨5F共用型造影管经桡动脉径路开展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相关的资料。方法对29例(男性16例,女性13例)无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在局麻下以桡动脉为穿刺点进行全脑血管造影,观察5F共用型造影管的成功率、失败原因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9例患者行右侧锁骨下动脉、椎动脉、颈动脉及颅内血管造影成功率为100%(29/29),左侧锁骨下动脉、椎动脉成功率为93.1%(27/29),左颈动脉和颅内血管的成功率为96.6%(28/29),其余则用6F猪尾造影管完成造影,其中不成功的原因是由于血管过度迂曲所致。并发症中发生桡动脉痉挛占3.4%(1/29);穿刺部位皮下出血为6.9%(2/29);无一例发生桡动脉闭塞、出血、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及皮肤破溃感染等较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径路共用型造影管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且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易于被患者接受的介入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许金兰  张千  张兆  李红蓓 《微创医学》2011,6(6):587-588
随着影像诊断设备和检查技术的不断创新,全脑血管加双肾动脉造影术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它是在X线下经皮肤穿刺股动脉,借助导管将含碘的造影剂注入到脑血管,使血管显影,通过全脑血管造影机(DSA)快速连续摄片,根据血管显影的形态和部位来诊断脑血管病,并根据需要递送特殊材料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血管病变部位,达到协助诊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影像诊断技术和介入技术也在不断提高,近年来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已成为神经内科一项常见检查工作.由于该项检查是一种有创检查,患者有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严重者甚至有生命危险,因此当有这些突发情况出现时,要求我们能马上配和医生积极抢救和治疗,以保证病人生命安全和检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经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的护理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熊晓玲 《四川医学》2002,23(2):220-220
全脑血管造影是神经外科常用的检查方法 ,在脑血管性疾病及某些脑肿瘤的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然而该方法系有创检查 ,病人有可能出现某些并发症 ,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因此 ,探讨如何观察、护理、确保检查成功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现就我院神经内科1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间 5 6例全脑血管造影病人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并对有关护理问题予以探讨。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 6例全部采用Seldinger法股动脉穿刺插管途径行全脑血管造影。年龄 2 1~ 72岁 ,平均年龄 4 2 3岁。男 32例 ,女 2 4例。发病 1周内检查者 7例 ,3周…  相似文献   

9.
DSA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仪(DSA)是一种新型的诊断治疗仪,是应用数字计算机程序选择性的全脑血管造影,始于20世纪60年代,由于其成像清晰、造影剂用量少,方便临床诊断和治疗,可确定动脉瘤及其部位、脑血管是否有畸形以及脑血管梗死的病因及程度判断等,特别是对于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定性定位诊断,不但能提供病变的确切部位,而且对病变的范围及严重程度亦可清楚地了解,为手术提供较可靠的客观依据,对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价值。近10年来,这门新兴的学科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1],它是颅脑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的基础,而脑血管造影术(SCA)是诊断和鉴别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3年3月~2008年8月共开展112例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经过精心治疗、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12例,男性71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53.7岁。DSA检查结果:脑血管畸形4例,脑动脉瘤22例,脑出血1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3例,脑膜瘤14例,脑血管栓塞4例,脑血管狭窄20例,垂体瘤3例,未发现异常6例。1.2方法患者平卧,用2%利多卡因做局部麻醉,腹股沟区动脉搏动最明显区域,用穿...  相似文献   

10.
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在脑血管病诊断中有重要作用.自2008年3月-2009年5月,我科共行DSA术56例.将舒适护理融入DSA术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提高了病人的舒适程度,减少并发症,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通过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医、技、护之间的密切配合,细心地观察和护理,成功地为20位患者做了脑血管造影,术后细心的护理对患者的健康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278例患者术前充分准备,采用Seldinger技术,从股动脉穿刺,置入动脉鞘后即全身肝素化(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除外),连接2套动脉加压滴注器持续滴注冲洗动脉鞘及导管,自主动脉弓自下而上依次行主动脉弓,双侧颈总、颈内、颈外动脉,双侧锁骨下动脉,椎动脉造影。老年患者尤其血管迂曲者,均应在导丝引导下进导管,血管分叉处尽量在路径图上进导管,使用Y形阀,注射器与接头或导管连接时,让血少许流出,避免空气进入导管。造影结束后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钠,加压包扎。术后保持穿刺侧下肢制动8h,卧床24h。结果我院自2006年来应用该技术共开展278例,全部成功。结论所有患者均无与造影相关的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未发生术中血管破裂引起脑出血情况,无血栓形成或栓塞,在造影过程中无死亡病例,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伞脑血管造影患者采取围术期全程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08年3月-2009年2月进行全脑血管造影的患者41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n=20)和全程护理干预组(n=21),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全程护理干预组患者的成功率为100.0%,常规护理组为95.0%;全程护理干预组患者疼痛程度低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脑血管造影患者采用围术期全程护理十预护理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结合笔者所在医院72例患者的护理经验,总结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要点及并发症的观察、处理及护理措施.结果 72例患者全部造影成功.结论 认真做好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血管源性神经系统改变,以及并发症的相关情况,可收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在颅内血管病诊断治疗上具有重要价值,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的血管检查技术,适用于观察颅内外血管性病变、观察脑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位置及颅内血管性疾病治疗后恢复情况。现将5例经右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重要常见病症之一,其严重程度仅次于恶性肿瘤,且患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全脑血管造影(DSA)作为脑血管疾病的一种新的诊断技术,效果可靠,然而该检查为有创操作,且神经系统的功能繁多,解剖结构复杂,脑组织细胞损伤的不可自生性,使其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做好病人DSA检查的全程护理至关重要。我科自2010年1月~2010年10月对2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对这类患者的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22例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对照组120例。观察组采用全程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患者配合情况、疼痛程度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全程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降低其疼痛程度,使全脑血管造影术顺利进行,达到良好的检查和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上介入手术除经股动脉途径外,经肱动脉、桡动脉行造影术也逐渐运用于病人。本文结合我院全脑血管造影穿刺入路的选择并复习相关文献对三种不同穿刺入路的选择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目前对其病因诊断手段主要依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属于有创性检查。我们发现良好的心理护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检查目的。我院2004年11月至2005年10月共对35例蛛网膜下腔出蛳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320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行预见性护理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低血压、穿刺部位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下肢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对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降低了致残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显著提高了治疗和护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