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梅  周水明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1):3029-3029
目的:了解茂名卫校入学新生HBsAg携带及肝功能情况,以便采取必要防治措施,减少和控制HBV在校园内的传播和流行.方法:用ELISA法对842名新生统一进行HBsAg和ALT的检测,HBsAg阳性的进一步做乙肝5项标志物的检测.结果:842名新生HBsAg阳性率15.2%,男女新生携带率分别为13.8%和15.8%,ALT异常率0.05%;128例HBsAg阳性者中抗HBs、HBeAg、抗Hbe、抗HBc阳性率分别为1.6%、60.2%、52.3%、83.3%,ALT异常率3.1%.结论:新生HBsAg携带率较高,HBsAg阳性者中有3.1%的人肝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应在学生中开展乙肝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对HBsAg阳性的学生进行跟踪检查和加强管理,减少新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校新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筛检出乙肝病人,以便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有效控制乙肝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和流行。方法对2006-2008级23306名新生进行抽血检测HHBsAg及ALT。单项ALT升高进一步检查,HBsAg阳性伴ALT升高的休学治疗。结果三届新生HBsAg阳性率分别为5.13%、4.57%、4.19%,总阳性率为4.81%。男生HBsAg阳性率为6.73%,女生HBsAg阳性率为2.14%,男女之间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34,P<0.01)。结论进行新生HBsAg阳性的筛检,掌握每届学生的乙肝病毒的感染情况及现病人,对减少乙肝在校内传播及学生的健康保健具有重要意义。新生入学时普查乙肝和肝功能,极其必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武汉市洪山区餐饮业从业人员HBV感染及肝功能状况,为该市乙肝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武汉市洪山区餐饮业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和ALT异常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09年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分别为2.07%、2.0%、1.81%、1.67%、1.62%,17~岁年龄组携带率最高,而50~60年龄组偏低,男性高于女性。小餐馆从业人员携带率最高,而酒店、宾馆从业人员偏低。男性ALT异常率高于女性,小餐馆ALT异常率偏高,酒店、宾馆从业人员偏低。结论:武汉市洪山区应继续加强餐饮业从业人员的管理及乙肝防治知识的培训,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率等干预措施,降低餐饮业从业人员的HBV携带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大中专新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为学校控制乙肝传播提供依据.方法于2004年对宜春市某高校入学大、中专新生清晨空腹静脉采血,用ELA法检测HBsAg,HBsAg阳性者进一步用ELA法检测其它乙肝血清标记物和肝功能.结果检测2472名学生,HBsAg阳性率为16.46%,男女差异无显著性.HBsAg阳性者中肝功能异常者26人占6.39%,大小三阳372例占91.40%.结论大中专学校新生人校体检有必要增加HBsAg和肝功能检测,对易感学生需加强乙肝疫苗接种,对已感染HBsAg并具有一定传染性的学生需生活隔离,并加强健康教育,防止乙肝在学校中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本县适龄应征青年的HBV携带率和ALT异常率。方法对1997-2007年全县适龄青年应征体检的HBsAg和ALT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县适龄青年总HBV携带率29.47%、ALT异常率7.53%。城镇HBsAg阳性率17.16%,农村HBsAg阳性率31.27%,两者相比农村明显高于城镇,经统计学检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镇ALT异常率7.34%,农村ALT异常率7.53%,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县适龄青年的HBV携带率高,肝功能受损较严重、且有逐年加重趋势,需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状况和乙肝疫苗计划免疫效果。方法对1599名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检测。结果 1599名学龄前儿童共有4例HBsAg阳性,占0.25%,抗-HBs阳性率为57.91%。结论学龄前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较低,但部分学龄前儿童需加强或及时给予乙肝疫苗的补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某校2004级2396例新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为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提供资料,为学校控制乙肝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HBsAg,HBsAg阳性者进一步检测乙肝五项和肝功能。结果新生HBsAg阳性率为5.38%,男女差异有显著性(P<0.05);HBsAg阳性者中肝功能异常者20例,占15.50%。结论应加强对学生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检测和管理,搞好乙肝健康教育,对易感者进行乙肝疫苗接种,防止乙肝在学校中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血源性疾病的病因、疾病传播的责任,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对本院6000例受血者进行输血前ALT、抗-HCV、抗-HIV、乙肝五项(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和TP9项血清学指标的检测与分析。结果在所检测样本中:①HBsAg、ALT阳性为536例和496例,阳性率分别为8.93%和8.27%;②抗-HCV阳性为44例,阳性率为0.73%;③抗-HIV阳性1例,阳性率为0.02%;④TP抗体阳性48例,阳性率为0.80%;⑤HBsAb阳性率为18.33%;HBcAb阳性率为14.33%;HBeAg阳性率为8.53%;HBeAb阳性率为2.27%;HBeAb+HBsAb阳性64例(1.07%);HBsAg+HbsAb阳性20例(0.33%);HbsAb+HbcAb阳性116例(1.93%)。结论输血前的受血者血清学检测,对于控制医院内感染,减少医疗纠纷及其隐患的发生,明确医患责任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无症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及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情况。方法对206例无症状HBsAg阳性者进行ALT、乙型肝炎五项及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检测。结果无症状HBsAg阳性者中有19.9%的患者存在ALT的异常,但造成ALT异常的因素与性别差异无关;在ALT异常的无症状HBsAg阳性者中HBV-DNA的阳性率为68.2%。结论对于临床无症状的HBsAg阳性人群应定期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延缓疾病进展,减少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刘霞 《中国实用医药》2011,6(34):236-237
目的了解怀化市血液安全状况、献血者的健康情况,血液不合格原因及其发展趋势,预防和控制疾病经输血传播。方法对2006~2010年本市献血者标本ALT、HBsAg、抗-HCV、抗-HIV及抗-TP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5项指标检测总阳性率为9.58%,其中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09%、0.81%、0.73%、0.16%、0.79%。结论怀化市5项指标检测总阳性率处于较高水平,ALT异常是构成检测结果不合格的最主要因素,HBsAg、抗-TP、抗-HCV阳性而造成血液报废的重要原因,抗-HIV阳性人数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了解外地来京建筑民工HBsAg携带情况,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ELISA)法对辖区内52家建筑工地的7436名外地民工的HBsAg携带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建筑民工HBsAg携带率为8.23%低于全国流调平均水平(9.8%),对不同年龄组和不同地区的HBsAg阳性携带率进行了调查分析,146例HBsAg阳性感染者的血清标志物有5种感染组和模式,主要以HBsAg、抗-HBe、抗-HBc和HBsAg、HBeAg、抗-HBc阳性为主,分别占47.94%,30.82%。结论 应加强对建筑工地和HBsAg阳性民工的卫生防疫及监督管理,普及乙肝防治知识,提倡乙肝疫苗接种,以达到减少和控制HBV感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庆市区高中入学新生血液中HBsAg、HBsAb、ALT状况。方法:用ELISA法检测HBsAg、HBsAb,用ALT试剂监测ALT。结果:HBsAg阳性率为2.39%,HBsAb阳性率为53.7%;ALT异常率为2.36%,其中乙型肝炎仅占12.23%。结论:大庆市区高中新生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全国水平;HBsAb阳性率高于全国水平;乙肝病毒感染不是引起学生ALT异常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张红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4):470-471
目的了解某高校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乙型肝炎的防治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某高校2006~2010年度9209名新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进行检测,在对HBsAg阳性者进行e抗原、e抗体、抗HBV等乙型肝炎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某高校2006至2010年度9202名新生共检测出HBsAg阳性253人,总阳性率为2.75%,其中"大三阳"120人,阳性率为47.43%;"小三阳"73人,阳性率为28.85%;HBsAg核心抗体阳性44人,阳性率17.39%;单纯HBsAg阳性16人,阳性率6.32%。结论高校应对入学新生进行HBV的相关检测,对易感人群进行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的接种,对传染源进行管理及规范治疗,在学生中进行乙型肝炎知识的健康教育,以保护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联合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中前S1抗原与乙肝五项常见模式及ALT的关系分析,探讨前S1抗原(PreS1)对病毒性乙型肝炎诊断,治疗和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乙型肝炎病毒HbsAg阳性血清449例以及乙型肝炎病毒所有标志物均阴性的血清55例,采用ELISA法进行前S1抗原和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五项检测,血清ALT用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速率法检测。结果:HBsAg(+)+HBeAg(+)+HBcAb(+)、HBsAg(+)+HbeAb(+)+HbcAb(+)、HBsAg(+)加HBcAb(+)3种模式的前S1抗原阳性率分别为93.8%,71.6%.76.9%。318例preS1-Ag阳性患者血清ALT≥46/L者占34.9%,而131例HBVpreS1-Ag阴性患者ALT≥46U/L者仅1.53%。结论:PreS1配合ALT能够敏感的反映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和肝功能受损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婚前夫妇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状况,以便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辖区居民2002~2007年自觉来本院接受婚前检验的人员全部进行血液生化检验和肝功能检查。结果:检测2002~2007年婚检夫妇8427对,HBsAg阳性者约占受检总数的4.50%-6.77%,明显低于卫生部2008年全国抽样调查结果(7.18%)。结论:检测发现本区域新婚夫妇的HBsAg携带率明显低于全国水平,表明近年来全面实施乙肝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等综合性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加强对乙肝防治知识的宣传,建议对HBsAg阳性者和易感人群采取保护性措施,对伴有ALT增高者加强防治措施,实施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有利于他们增强自我遵医行为与保健能力.从而降低乙肝的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辖区内儿童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状况,评价自1992年国家将乙肝疫苗列入计划免疫以来该疫苗在本辖区的预防接种效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对1998~2011年期间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的静脉血样进行HBsAg检测。结果在检测的1 624人中,HBsAg阳性41人,阳性率为2.52%;男生813人,HBsAg阳性22人,携带率为2.71%;女生811人,HBsAg阳性19人,携带率为2.34%,两者间携带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结论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显著,应继续加强乙肝防治的相关工作,以降低乙肝在儿童人群中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杨东福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8):2863-2864
目的:了解高校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现状和趋势,为高校学生的乙肝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静脉血进行血清乙肝五项及ALT检测.结果:6 335名新生中HBsAg感染200例,阳性率3.16%.阳性率男生高于女生,农村学生高于城镇学生,在民族分布中,傈僳族、壮族、朝鲜族学生阳性率显著高于我校的平均值.结论:高校学生的乙肝防治工作不容忽视,男生是预防的重点人群,对乙肝表面抗体阴性者应接种乙肝疫苗,增加免疫力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我校新人学大、中专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为我校的预防保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级全部大、中专新生共计3486人,进行乙肝五项及肝功能测定.结果 HBsAg阳性者244人(阳性率为7%);感染模式以"大三阳"、"小三阳"为主(阳性率为25.82%、47.13%);丙氨酸转氨酶升高8例(增高率为3.28%),男女增高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应加强新生乙型肝炎病毒及丙氨酸转氨酶的检测,并采取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以预防和控制HBV在我校内传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外地来京务工人群肝炎病毒健康携带情况,为相关行业部门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在北京宣武区疾病控制中心健康体检的各类从业人员肝功能检测进行分析。结果在61285人次外地来京从业人员体检中,携带肝炎病毒的职业禁异者2535例,占4.14%(61285/2535);本地占2.30%(24315/560);其中HBsAg阳性人数为2153例,占职业禁异者84.93%,ALT升高者291例,占11.48%;HBsAg和ALT均阳性者91例,占3.59%;两地肝炎病毒携带率差异显著X^2=266.37,P〈0.01。结论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流动人群中从事饮食、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的管理,做好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工作,普及乙肝防治知识,提倡乙肝疫苗接种,以达到减少和控制HBV感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社区2006-2012年50例实施乙型肝炎(乙肝)母婴阻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6-2012年在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健科进行预防接种及随访管理的49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50名婴儿(双胞胎1例)作为调查对象。收集整理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母亲和婴儿接受母婴阻断情况、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产后追访情况等。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描述分析。结果 49名HBsAg阳性母亲中,仅HBsAg阳性者46人;HBsAg和HBeAg均阳性者2人;HBsAg、DNA、ALT均阳性者1人。年龄为20~34岁44人,占89.8%;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29人,占59.2%。49名HBsAg阳性母亲在孕期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乙肝阻断者4名(HBsAg单阳性2名,HBsAg、HBeAg双阳性1名,HBsAg、DNA、ALT均阳性者1名)。其余45名在孕期均未进行乙肝母婴阻断的干预(孕期未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50名婴儿出生后24h、满1个月和6个月均注射10μ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48名同时注射免疫球蛋白。50名婴儿中,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成功49名,成功率98.0%。阻断失败1名为男婴,其母孕期未采取乙肝阻断措施,婴儿出生后采取人工喂养,按流程接受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接种,7月龄时采血检测显示阻断失败。结论 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婴儿出生后联合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可有效地阻断乙肝的母婴传播。应大力开展乙肝阻断知识的宣传,在孕期和分娩后及时采取母婴阻断干预和随访管理,降低乙肝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