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梁建华 《广西医学》1997,19(4):696-697
心脏跳动中二尖瓣置换术的配合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梁建华我院从1993年7月首次开展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二尖瓣置换术至今共手术137例获得满意效果。现将心脏跳劝中二尖瓣置换术的手术配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37例中,风湿性心脏病133例(97%),其...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60年代人工瓣膜问世以来,都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25~28℃)心停跳中行瓣膜置换术.冷停跳液致心脏低温达10℃,两者间有10多度的温差,对心肌和机体都有严重的冷损伤.有报道[1]冷血停搏液在诱导停搏时,低温血液非但不能向心肌供氧,反而使冠脉微血管出现"冷挛缩"、毛细血管关闭.  相似文献   

3.
心脏跳动中二尖瓣置换术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浅代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二尖瓣置换术190例临床应用。方法:用浅你 体外循环(31-35℃),维持术中鼻咽温度(32±1)℃,保持机体和心脏有效的血循环;不民主动脉,不灌注心脏停跳液,术中保持心脏空跳(40-50次/min)。置腔无层级排气装置在二尖瓣位上,有效地引排左心腔内的“气体”,避免气的发生。结果:190例病人术后无低心排量综合征、严重心律失常、气栓体征及症状者。术后死于肺部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巨大心脏病人二尖瓣置换术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 131例巨大心脏患者在心脏跳动中施行二尖瓣置换术 ,早期死亡 5例。术后随访到 111例 ,失访 15例 ,随访率 88.1% ,随访时间 0 .5~ 9.0年。随访方法是对病人采用信访、电话随访和门诊复查相结合进行长期随访。结果 :远期死亡 9例 ,死亡原因为心衰 5例、心律失常 2例、瓣周漏 1例、原因不明 1例。 3、6、9年累积生存率为 92 .3%、84 .1%、79.5 %。随访结果与术前及术后早期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左室收缩末直径、左室舒张末直径及心功能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左房型及右室型远期疗效较好 ,全心型及左室型效果较差。结论 :在心脏跳动中行巨大心脏的二尖瓣置换手术切实可行 ,安全有效 ,心肌保护效果良好 ,远期效果满意。随访期间加强心功能支持和室性心律失常防治 ,有助于提高巨大心脏二尖瓣置换术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心脏跳动中二尖瓣置换术后心功能恢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8例风心和先心二狭二闭,或合并主狭主闭的患者,施行了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跳中二尖瓣置换术,观察其心功能恢复状况,结果心跳组术后24h的平均动脉压(MAP)比心停组高;心跳组术后24h中多巴胺的用量比心停组少,统计学检验差异显著,我们认为心跳组的心肌保护效果比心停组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浅低温体外循环(CPB)心脏跳动中二尖瓣置换术的护理体会.方法 将60例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非停跳组在浅低温(31 ℃~33 ℃)CPB心脏跳动中行二尖瓣置换术,停跳组采用传统心脏跳动行瓣膜置换术, 两组术后进入ICU监护.结果 非停跳组术后病情平稳,多巴胺用量2~5 μg/(kg·min),术后无低心排综合征,无严重心律失常及气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停跳组多巴胺用量3~10 μg/(kg·min),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1例,频发性窒性期前收缩3例.结论 浅低温CPB心脏跳动中二尖瓣置换术后护理较停跳术后护理容易、安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反复发作、进行性发展的疾病.临床上一般将心胸比率>0.70者称为巨大心脏,这类患者往往因术前全身情况差,心肺功能严重受损,而致术后并发症多,手术死亡率高[1].微创心脏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CS)是上个世纪后期提出来的临床新概念,其核心理念是减轻心脏手术创伤.目前公认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也是一种新的微创手术[2].  相似文献   

8.
心脏跳动中二尖瓣置换术2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报告234例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二尖瓣替换术经验,完善手术技术。方法 浅低温体外循环(30-32℃),不阻断主动脉,不灌注心脏停搏液,保持心脏缓慢空跳进行二尖瓣替换术,结果 全组234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早期死亡2例,手术死亡率0.85%。结论 心脏不停跳二类瓣置换术是一6种安全可行的术式,可有效减轻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值得进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巨大心脏二尖瓣置换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巨大心脏二尖瓣置换术在巨大心脏的重症病人中应用的手术疗效。方法:对心胸比率(CTR)≥0.80的86例患者施行浅低温(32±1)℃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二尖瓣置换术,术中不阻断主动脉,不灌注心脏停跳液。结果:全组术后无气栓出现,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术后死于肺部感染、急性肾衰及多器官功能衰竭(MOSF)各1例,手术死亡率3.49%。术后3、5、10年累积生存率为90.6%、82.3%、77.8%。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二尖瓣置换术,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尤其适合巨大心脏的病人。远期效果也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10.
心脏跳动中二尖瓣替换术对心肌保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旨在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保护效果作进一步客观的评价。方法 连续4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不停跳组(n=20),停跳组(n=20)。两组均分别于体外循环前、后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内皮素(ET)、心钠素(ANP)和切取右心房少许心肌组织作细胞超微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停跳组ET、ANP波动范围大、变化剧烈,而不停跳组ET、ANP变化相对平缓、稳定,与停跳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开放即刻至开放24 h停跳组ANP值高于不停跳组(P〈0.05);在心肌超微结构方面,不停跳组基本无变化,停跳组各时点呈现损伤逐渐加重趋势。结论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是一种较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能减轻心肌缺血缺氧损伤,避免再灌注损伤,保持心肌细胞形态结构的完整性,而获得较理想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1.
心脏停跳和不停跳下瓣膜置换术后观察与处理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对比分析心脏停跳和不停跳心内直视下行瓣膜替换术的疗效。方法 238例患者分别采用心脏停跳组和不停跳组两种手术方法。其中心脏停跳手术88例,包括MWR60例,AVR2例,DVR26例;不停跳手术150例,包括MVR101例,AVR17例, DVR32例。不停跳组降温至 32± 1℃并维持,仅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主动脉,余同停跳下手术。结果 不停跳组早期死亡2例(死亡率 1. 33%),停跳组早期死亡 4例(死亡率 4. 54%),其余均痊愈出院,随访 3月~ 4年,恢复良好。结论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是一种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能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心脏不停跳二尖瓣置换术对心肌保护效果。方法将6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中度低温心不停跳组)与对照组(浅低温心脏不心停跳组),每组30例,于6个时点采静脉血,检测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结果两组转机后CGRP持续升高,对照组较实验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二尖瓣置换术较中度低温有利于CGRP的合成及释放,可能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方式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正中开胸、右胸前外侧切口、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对比,研究不同方式二尖瓣置换术的优缺点。方法选取2007年7月~2009年10月二尖瓣置换术患者144例,根据手术切口的不同,分为正中开胸组、右胸切口组、胸腔镜组,比较不同组间住院相关时间、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引流量等。结果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胸管引流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手术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和呼吸机辅助时间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右胸前外侧切口、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与传统正中开胸手术比较各具优缺点,同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采用保留全部二尖瓣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治疗二尖瓣病变患者26例。结果表明,该手术方法简单易行,临床疗效确切,手术后患者心功能均有显著改善,心脏射血分数(EF)提高,心脏较术前均有明显缩小。从解剖学基础上探讨了该手术方法的可行性及优点。并就保留全部二尖瓣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并发症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限制性输血策略指导输血对单病种二尖瓣置换术结果的影响。方法 在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的中国成人心脏外科数据库华西医院分库中,分别连续选取不同输血策略时期行单纯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各120例,分为开放性输血策略组和限制性输血策略组两组。入院时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输血前全套、血型、心脏超声等检查并记录,同时记录围术期患者相关临床数据,比较不同输血策略指导下患者输血量、主要并发症及死亡率等。结果 不同输血策略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术后输血量影响明显,红细胞由限制性输血策略前的(3.2±1.1) U降低至(1.8±1.5) 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血浆由限制性输血策略前的(325.7±96.5) mL上升至(385.2±86.2)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两组患者在主要并发症方面存在差异(39.2% vs. 31.7%,P=0.04),特别是与呼吸相关的并发症,如呼吸机使用>24 h的患者比例(P=0.03)、总呼吸机使用时间(P=0.03)、肺部感染率(P=0.04)等,限制性输血策略组患者明显优于开放性输血策略组。同时限制性输血策略组患者较开放性输血策略组患者ICU时间缩短(P=0.02)、住院总费用降低(P=0.02),但不同的输血策略并不影响患者围术期死亡率(P>0.05)。结论 限制性输血策略在降低单病种二尖瓣置换术患者主要并发症风险的同时降低医疗费用,但不能减少除红细胞外的其它血液制品用量,此策略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报告了5例二失瓣再次换瓣的经验和体会。再次二尖瓣换瓣的主要困难有二方面:(1)患者心功能差、病情重、手术风险大。(2)手术粘连重.解剖层次不清,暴露困难,易发生意外损伤。作者介绍了解剖,分离粘连,正确排气,减少气栓等并发症的方法和措施。作者认为:定期随访,早期发现生物瓣毁损,充分的术前准备,精确的手术操作,良好的心肌保护与术后监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停跳与不停跳心脏瓣置换术心肌酶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停跳和不停跳心脏瓣置换术心肌酶学的变化,明确不停跳手术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50例瓣膜置换手术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不停跳组)和对照组(停跳组),每组25例。两组分别于体外循环前5min,体外循环后2,6,24,48h采血测定心肌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对照组再灌注后CK、CK-MB、LDH、AST明显增高,与实验组同时点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不停跳心脏瓣膜置换术能有效降低心脏手术患者CK、CK-MB、LDH及AST活性,从而减少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二尖瓣置换术方法与早期临床效果的关系,对40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保留瓣叶及瓣下结构法与切除瓣叶及瓣下结构法进行对比研究。方法:保留瓣叶及瓣下结构法和切除瓣叶及瓣下结构法二尖瓣置换术各20例,分别对手术死亡率,术后多巴胺用量和持续时间,术后心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