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物在防治疾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疾病的治疗中,有75%的疗效是通过药物的治疗取得的.但是由于临床的不合理使用,以及对药物的不良反应了解不全面,致使医源性疾病不断出现,严重者给患者造成终身残疾,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2.
0 引言 老年人组织器官衰老,对药物的吸收、代谢、排泄的能力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显著增高,因此必须重视老年患者的合理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1 抗生素类药物 ①青霉素 青霉素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直接的毒害作用,当其脑脊液浓度>8~12U·mL~(-1)时,可引起青霉素脑病,表现为精神失常、惊厥、幻觉与昏迷。老年人往往因肾功能不全,使用小剂量亦可出现上述症状;②氨苄青霉素 可导致急性间质性肾炎、胰腺炎、阵发性高血压、重度腹泻、过敏性哮喘甚至休克死亡等。有报道3 例老年患者静滴该药后发生排尿困难,再次用药  相似文献   

3.
使用头孢菌素类是否做皮试 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的时有发生。《临床用药须知》中明确规定:青霉素钠注射前必须先做青霉素皮肤试验,有青霉素过敏史者一般不宜进行皮试、皮内注射0.1ml,阳性反应者禁用;而并无头孢类药物进行皮试的规定。并同时指出:青霉素过敏患者应用头孢菌素时发生过敏反应者约为5%-7%。  相似文献   

4.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用药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长期的护理工作中,对护理与用药的关系有了较深的认识和体会,护士在临床用药中起着致关重要作用。1加强责任感、防止或避免药源疾病在临床护理与用药中,药物的应用对患者的康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全面了解常用药的用法,剂量及药物的不良反应……例如:青霉素在静点时为了保持青霉素的效价和有效血浓度,近年来一般采用1日2次静脉滴注,在注射过程中,会有患者出现了胸闷、恶心、呕吐、冷汗、眼前发黑等症状,但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所以在临床护理与用药中,必须详细向病人介绍…  相似文献   

5.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对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控制起了决定作用。但由于滥用及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造成医源性疾病不断发生。究其不良反应原因有①不合理用药。②对抗生素治疗作用期望过高,对副作用认识不足。③抗生素不断更新,对新药的药理作用不甚明了。用药种类越多,药物间相互作用了解不够。抗生素不良反应包括毒性反应、过敏反  相似文献   

6.
风湿性疾病、肾脏疾病、慢性扁桃体炎、丹毒等疾病,常用长效青霉素作为缓解期治疗药物,以预防机体感染,控制疾病急性期发作,药效确切。但长效青霉素也是一种容易发生过敏反应的药物,临床上应引起注意。1 病例介绍患者,女,65岁,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多年,急性期接受青霉素G治疗,缓解期按医嘱接受长效青霉素治疗,每月肌注1次,均未有发生不良反应。此次治疗遵医嘱按常规方法注射前用皮肤划痕法作皮肤过敏试验,结果呈阴性反应,后患者取侧卧位给予臀部肌注长效青霉素120万u,肌注后5分钟患者即感胸闷、心跳加快、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全身皮肤瘙痒,四…  相似文献   

7.
药物治疗是一柄双刃剑 ,既可以治疗疾病 ,也可以造成“药害” ,危及人体健康。目前 ,因药物所致不良反应、药源性疾病及死亡有上升的趋热 ,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WHO指出全球约有 1/ 3的病人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非疾病本身[1] 。各国都在药物治疗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李桂芹 《黑龙江医学》2002,26(8):638-638
本文将我院 7例因药物不良反应致死者的死亡进行分析 ,以引起临床注意。1 临床资料7例中男性 4例 ,年龄 6~ 72岁 ,女性 3例 ,年龄 9~ 6 8岁。药物不良反应评定标准 :药物不良反应的判断应结合患者的体征、用药前后病情、实验室检测的各种相关指标变化等做出综合判断。一般情况下 ,患者在用药情况中 ,出现了疾病不易解释的临床表现和体征 ,应考虑为药物的不良反应。用药后引起不良反应致死的前 5位药有 :磷霉素、庆大霉素、人体白蛋白、青霉素、低分子右旋糖酐 ,详见表 1。表 1 药物不良反应对死亡的直接影响药物名称例数原发疾病死亡原…  相似文献   

9.
引起眼部不良反应的药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治疗疾病时 ,医生往往重视药物在胃肠道、神经系统以及皮肤过敏等方面这些最常见的副作用。而药物引起的眼部不良反应常不因重视而忽略。甚至把有的眼科疾病因滥用药物或不合理使用引起的药源性眼病 ,当作原发性眼病治疗而误治 ,其疗效往往不佳。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抗生素类、解热止痛类、抗结核药以及糖皮质激素类 ,均会导致药源性眼病各类药品所述如下 :1 抗生素类1 1 青霉素 :可引起幻视 ,一过性视力障碍[1] 。1 2 氯霉素 :该药作为眼用局部用药。长期大量应用 ,引起视神经炎及视力障碍[2 ] ,连续应用要防止中毒性弱视、视神经…  相似文献   

10.
<正>药物安全性现已成为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根据WHO报告,我国每年有192万人死于不良反应(ADRS),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1]。如何安全、有效、经济与适当地使用药物,让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尽可能少地出现ADR成为热点问题,那么怎样使用药物最安全呢?1充分了解药物,重视药物不良反应(ADRs),严格按说明书或医嘱服药,不盲目用药。药品不良反应(ADRs)主要是指合格药品在预防、诊断、治疗或调节生理功能的正常用法用量  相似文献   

11.
随着抗生素品种日益增多 ,耐药菌株不断产生 ,抗生素用药发生了变化 ,本文通过我院近 3a抗生素用药的变化情况 ,预测用药发展趋势 ,为临床用药、购药提供参考。1 调查情况  调查 1999~ 2 0 0 1年 8大类抗生素 :(1)青霉素类。 (2 )头孢菌素类。 (3)氨基糖甙类。 (4)四环素类。 (5 )大环内酯类。 (6 )氟喹诺酮类。 (7)抗结核类。 (8)抗真菌类。共调查 30余种药物。2 用药分析2 .1 青霉素类 青霉素G是控制敏感金葡菌、肺炎球菌、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有效药物 ,不良反应少 ,疗效肯定 ,价格低廉 ,在临床治疗中仍占重要地位。氨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抗感染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为临床应用抗感染药物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至2016年使用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286例,分别从患者的不良反应用药途径、抗感染类型以及抗感染药物的种类进行总结。结果临床中引起不良反应的用药途径前三位分别是静脉滴注77.97%、口服18.18%以及肌内注射2.80%;引起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主要是在皮肤、胃肠道系统以及神经紊乱,发生的几率分别为45.80%、21.68%、16.78%;引起不良反应抗感染药物的种类前三位分别是头孢菌素类38.81%、喹诺酮类26.22%、β内酰胺类18.53%。结论引起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因素有很多,在进行抗感染治疗时,临床医师必须充分了解药物会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选择正确的用药方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青霉素过敏休克是指在做青霉素皮内试验过程中或注射药物后出现的过敏性休克,它是青霉素过敏反应中最严重的类型。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对使用青霉素的病员,医护人员都应高度警惕其过敏反应的发生,仔细观察、随时询问用药后的一切不良反应。一旦发生反应,立即平卧,就地抢救,立即给予0.1%肾上腺素皮下注射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加入50%的葡萄糖静注相结合,是抢救过敏休克的最有效的药物,同时吸氧、保暖;视病情给予多巴胺等药物,对有喉头水肿及窒息的病员应紧急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14.
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与注射部位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桑秀文 《吉林医学》2005,26(9):976-976
低分子肝素钠(江苏江山制药有限公司)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时,通常采取腹壁脐周围皮下注射,因为腹壁皮下血管和淋巴管丰富,易于药物的吸收;但在用药时常易引起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瘀血甚至皮下血肿,造成病人心理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影响,不利于疾病的恢复.通过对注射方法及注射部位不良反应的客观指标进行观察,从而证实良好的注射方法、正确的注射部位可以减少皮下出血、瘀血、血肿等不良反应,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焦虑的心理,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药的不良反应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和西药一样 ,都是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 ,没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就不是药物 ,不可能起到治疗作用。凡是有生物活性的物质都有毒性 ,药物与毒物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只是剂量不同而已。这就是中药有不良反应 ,甚至可引起药源性疾病的物质基础。药物的不良反应 (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WHO(1972年 )将 ADR定义为 :药物在常用剂量下用于预防、诊断或治疗人体疾病 ,或调节人体生理功能时所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药物反应。我国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药物不良反应定义为 :药物在…  相似文献   

16.
青霉素G在基层医院仍较常用 ,其严重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 ,发生率约占用药人数的 0 .0 15 %~ 0 .0 4 0 % .该药引起的其他变态反应发生率亦很高 ,约占用药人数的 0 .7%~10 .0 % ,我们近 5年来遇到青霉素G的变态反应 (休克除外 )184例 ,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184例中 ,男 12 4例 ,女 60例 ;年龄 5~ 62岁 ,平均5 2岁。既往均无青霉素G过敏史。原发病 :急性扁桃体炎 75例 ,急慢性支气管炎 2 7例 ,流行性出血热 19例 ,肺炎 17例 ,化脓性脑膜炎 13例 ,急性心肌梗死 11例 ,各类外伤 2 2例。用药前均做青霉…  相似文献   

17.
莫琼 《医学文选》2000,19(4):538-538
药物是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 ,在防治疾病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使用不当 ,也会产生不良后果 ,甚至产生药源性疾病并危及生命。本文针对小儿处方中常用药物的不合理用药现象 ,从药性、药动学、剂量等方面作综合分析。1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 1996年 6月到 1998年 6月的小儿处方 30 0 0张 ,其中有抗菌药物处方 12 98张 ,占 45 .0 % ;各种不合理用药现象的有 84张 ,占 2 .8% ;属常用药物的有 81张 ,占2 .7%。2 结 果  根据处方抽查 ,对主要的不合理用药现象综合统计排序如表 1。表 1 不合理用药现象统计主要现象处方数 占不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苗海霞 《黑龙江医学》2003,27(8):604-604
目的 对广谱抗菌药物在治疗感染的同时导致特殊的不良反应 (ADR)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1 995 - 0 4~ 2 0 0 2 - 0 4我院住院患者 1 5例 ,均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控制感染 ,用药期间出现特殊的不良反应。结果 老年患者、儿童及首次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 ,易引起特殊不良反应。结论 慢性心、肺疾病 ,肿瘤、年龄大的患者 ,广谱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是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诱因。  相似文献   

19.
静脉用药过程中的配伍禁忌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联合用药是临床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药物联用的目的是提高疗效、扩大治疗范围或减少不良反应.引起药源性疾病,尤其是静脉用药,药物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因此稍有疏忽即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引起生命危害。本文旨在探讨临床静脉用药过程中易发生的配伍禁忌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20.
药物的相互作用源于合并用药。一般来说对疾病的治疗选用药物时,应掌握“少而精”的原则,能用一种药物治疗就尽量不选用两种。但在以下情况下可以合并用药:一是为了提高疗效;二是为了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三是为了提高机体的耐受性;四是为了治疗出现在一个病人身上的多种疾病或症状,不得不使用多种药物。尽量减少合并用药是因为合并用药的数量越多,则不良反应的发生就越多,则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就越高。合并用药造成相互作用问题在我国历史悠久。在合并用药中可以出现有益的药物相互作用,也可以出现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会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