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究宋以后浙派中医发展历程及学术渊源,并从中分析对浙江儿科流派现状的影响。[方法]运用史料考证、文献分析的方法,从历史背景、医学流派、医家生平、社会关系、地理环境等方面,总结浙派中医的发展过程。归纳浙江中医儿科流派现状特点,并剖析浙派中医对浙派中医儿科现状形成的影响。[结果]宋室南渡是浙派中医发展的转折点,钱乙、金元各家学派与浙派中医存在源流关系,易水、河间、丹溪、永嘉、钱塘、温病、温补、绍派伤寒等学派在浙江广为传播。浙江中医儿科植根于浙派中医,在其影响下,中医儿科临床偏于滋阴清热,略于应用麻桂等辛温之剂。[结论]浙派中医的形成是众多学派不断融合的过程,其中钱乙、河间、丹溪、温病等学派对浙江近代儿科医家影响深远,形成以滋阴、清热为主导的儿科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2.
万全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儿科医家,字事,号密斋,湖北罗田县人。家传三世儿科,其名噪于隆庆、万历年间,曾被加封为医圣而与李时珍齐名。万氏行医七十年,临床经验十分丰富,一生著作颇多,如果说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标志着中医儿科学的创立,那么万全的儿科医著则标志着中医儿科学在理论与临床上的发展日趋完善。纵观万氏《幼科发挥》、《育婴秘诀》、《片玉心书》等儿科专著,其学术思想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康诚之(1900—1970年)字子信,中医儿科名医。云南省昆明市人。康氏出生于中医世家,五代于斯。祖父崇德公乃清代儿科名家,其父月轩继承医业,尤善儿科,颇著医名。康氏自幼从父习医,父尝诲之曰:“医者技也,其理至深,人命所悬。习者当勤求古训,博览群书,汇诸家之长而臻己技,如斯可始习医。”康氏聆记此言,谨遵庭  相似文献   

4.
[目的]追溯浙派中医儿科源流,梳理古今传承脉络,总结浙派中医儿科学术特色与传承发展。[方法]通过史料考证、文献分析、实地调查、名家走访等方法,从探究古今医家儿科学术思想的传承脉络,并结合浙江地域特点,归纳总结浙派中医儿科的学术特色,并探讨其传承方式及发展模式。[结果]浙派中医儿科受钱乙、金元各家尤其是朱丹溪学术的影响,同时结合浙江湿热地理环境因素特点,通过家传以及师带徒的传统方式和院校教育、名中医工作室建设等现代传承模式,形成了“因人因地制宜,擅长滋阴清热;重视后天之本,强调健运脾胃;详辨虚实夹杂,巧用和解之法;注重风邪为病,善用祛风之药”的临床诊疗学术特色。[结论]浙派中医儿科的四大学术特色,为流派学术思想的凝练及流派优势的发挥创造了良好条件。在传统师带徒方式的基础上结合院校教育并开展名医工作室建设的传承模式,更有利于浙派中医儿科的学术传承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浙派中医儿科在传承中医经典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和法”治疗儿科疾病的临床运用特色及经验。 [方法] 运用史料考证、古籍研读、文献分析的方法,从“和法”的历史沿革、学术特点及临证治案三个方面,分析浙派中医儿科对“和法”的传承、创新及临床运用特色。[结果] 浙派中医儿科在张仲景、张景岳等历代医家影响下,结合浙江地域气候、社会特点,以及小儿稚阴稚阳、易寒易热、传变迅速等生理病理特点,进一步发展了“和法”在儿科的应用范围,具体形成了强调分期论治,善用和解表里;重视寒热错杂,擅长调和脏腑;辨别体质强弱,注重调整阴阳三个方面的学术特色。[结论] 浙派中医儿科巧用“和法”治疗小儿多种疾病,学术特色鲜明,完善了中医儿科的治法,对中医儿科临床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是浙派中医儿科学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儿科寒温两派学术争鸣,源于宋代钱乙和陈文中对麻痘疾病的治疗主张,钱乙主寒凉,陈文中主温补。金元明清时代,历代医家对钱、陈的寒温治法不断修正和补充,并引起学术争鸣。这种争鸣从对麻痘疾病的治法主张,发展至小儿外感疾病、小儿杂病等整个儿科治疗领域,并由此推动儿科基础理论如小儿体质和生理病理特点的深入研究,推动了中医儿科学术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7.
刘昉是宋代著名的岭南医家(图1),其所著的《幼幼新书》奠定了岭南儿科的基础,由于其涉及面广,搜集材料多,从南宋开始就一直是太医院儿科的必读医书。800多年来,《幼幼新书》一直是儿科的重要“教科书”,而且远播海外,是重要的儿科医学著作。因他三帅潭州,位至龙图阁学士,故后人称之为“刘帅”、“刘龙图”。  相似文献   

8.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9(6):100-100
为中医儿科界广为关注的,集中医儿科学术之大成,汇古今儿科名医经验精华的中医儿科学巨著《儿科心鉴》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日前在厦门召开的全国中医儿科学术会议暨全国中医儿科高等教育研讨会上举行首发式,这是我国首部举行首发式的中医儿科学专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副社长、博士生导师范吉平教授指出:《儿科心鉴》这部中医儿科学术巨著是有史以来对儿科学术发展的又一次系统总结,是中医儿科事业发展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对中医儿科学术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儿科心鉴》全书178.8万字,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对中医儿科学术理论和…  相似文献   

9.
宋代儿科专家钱乙,字仲阳(1035~1117年).其先浙人,祖父时北迁,遂为东平郓州人(今山东郓城县),享年八十二岁。父名颖,善医.然嗜酒喜游,乙三岁时,竟东游海上不返.母又早死,姑嫁吕氏,哀其孤收养为子,稍长,教之习医.始以《颅囟方》著名,后至京师,因长公主女  相似文献   

10.
由汪受传教授主编,南京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全国10所医学院校的中医儿科专家、教授联合编写的忡医儿科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该书作为硕士研究生专业课教材,被国家教育部列为“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捧读之余,深为这批国内中医儿科中年专家的学术建树感到高兴.更为中医儿科人才培养有了一本好教材而感到欣慰。1由是而教由是而学中医儿科学研究生教育始于70年代末,已有20多年历史。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迄今为止,尚未曾正式出版过一本中医学研究生专业课教材。在各院校的研究生教学中,大多没有教材…  相似文献   

11.
钱乙,字仲阳,北宋著名儿科学家,行医50余年期间积累了丰富的中医儿科临床经验,创立了中医儿科“五脏证治”理论体系,并使其分化成为一个独立的分支学科,被后世尊为儿科的鼻祖[1]1-2.其所撰写的《小儿药证直诀》[1]1-2被奉为儿科之圭臬.该书共3卷,上卷为“脉证治法”,主要针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进行阐述,中卷记载了钱乙所治疗过的23种病证,下卷罗列了120首曾用方剂.  相似文献   

12.
<正>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中医儿科学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为上海中医药大学传统的优势学科、中医儿科博士学位授予点,是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中医儿科研究所依托单位。学科带头人虞坚尔教授,学术带头人王霞芳教授。虞坚尔教授为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导师,上海市名中医。担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中医儿科研究所所长,海派中医徐氏儿科学术流派传承总基地负责人;兼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儿科专业委员  相似文献   

13.
著名中医儿科专家,儿科教育家,主任医师,国务院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国家教委确定的全国9位中医终身教授之一,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名誉会长,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分会理事长,全国中医儿科科研成果评审委员会主任,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北京巿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第八届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委员,“东方小儿王”,“中医儿科之父”,“儿科泰斗”,“国医大师”,这些头衔和名誉足以说明刘弼臣教授对儿科领域的贡献和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仍然在临床一线为患儿诊病,他图的是…  相似文献   

14.
中医儿科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史记》记载:"扁鹊入秦至咸阳,闻秦人贵小儿,即为小儿医。"在扁鹊时代,儿科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分科。古谚云:"宁医十丈夫,莫医一妇人;宁医十妇人,莫医一小儿。"可见小儿疾病诊治不易。现代中医儿科经过几十代人丰富经验的积淀,前仆后继,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儿科疾病的防治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发展和儿科学疾病谱系的变化,虞坚尔教授提倡当以“扶正祛邪”“和解”“平调”为中医儿科的主要指导思想。仅就“和解”法治疗复感、“和胃柔肝”法治疗胃炎入手,简述其“和”“解”学术思想在中医儿科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中医儿科杂志》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唯一一种中医儿科专业杂志,是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期刊之一。本刊主要报道中医儿科临床、科研与教学成果,设有专家诊疗经验、专题笔谈、理论研究、学术探讨、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与报道、针灸推拿、中药研究、教学研究、医案医话、文献综述、研究生园地、名院名科名医风采、儿童保健等栏目。在突出中医儿科特色的同时,还兼顾中西医结合儿科研究。欢迎广大作者投稿。凡各  相似文献   

17.
宋代名医钱乙,字仲阳,是中医儿科学杰出的一代宗师。钱氏《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现存理法方药完善的第一部儿科专著,全书共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论脉证治法,中卷载医案23例,下卷载诸方药。钱乙学术造诣精湛,善将前人理论与儿科临床实际相结合,并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明创造儿科五脏辨证理论,提出心主悚、肝主风、脾主困、肾主虚的辨证纲领。论治上,从五脏补虚泻实出发,注意柔润清养、运补兼施、攻不伤正、注重调理脾胃的学术思想贯穿始终。该书集中体现了钱乙在中医儿科医学上的突出成就和卓越贡献。兹将其脾胃学术思想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康诚之 ,字子信 (1899·2~1970·10 ) ,云南省昆明市人 ,著名中医学家。曾任云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儿科主任。康氏生于中医世家 ,其祖父康崇德为云南著名老中医 ,擅长中医儿科 ,至康氏为第五代。他自幼跟随父亲康月轩习医 ,18岁自开医业。从事中医临床工作 5 0余年 ,在云南省中医药界有一定威望 ,他热爱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 ,曾先后承担云南中医进修学校、云南省中医学校、云南中医学院中医儿科的教学工作 ,举办专题讲座 ,毫不保留地传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康氏继承家学 ,为云南儿科名家。除对中医四大经典著作有深入研究外 ,特别…  相似文献   

19.
《中医儿科杂志》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唯一一种中医儿科专业杂志,是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期刊之一。本刊主要报道中医儿科临床、科研与教学成果,设有专家诊疗经验、专题笔谈、理论研究、学术探讨、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与报道、针灸推拿、中药研究、教学研究、医案医话、文献综述、研究生园地、名院名科名医风采、儿童保健等栏目。在突出中医儿科特色的同时,还兼顾中西医结合儿科研究。欢迎广大作者投稿。  相似文献   

20.
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汪受传教授主编、全国 10所中医院校儿科专家联合编写的“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中医儿科学硕士研究生教材《中医儿科学》(以下简称本书 ) ,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作为硕士研究生专业课教材 ,在继承传统中医学的基础上 ,充分吸收了现代中医儿科临床及科研成果 ,展示了中医儿科现代化前景。1 重视体质研究 促进儿童保健学的发展体质问题 ,是人体科学研究的主体 ,这将是 2 1世纪中医界重点研究的课题。本书编者有鉴于斯 ,在上篇“生理病理与喂养保健”第 2项下列“体质特点”一节 ,对小儿体质分“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