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相逆行P波罕见,极易误诊为窦性P波,笔者遇到1例,报告如下。 患者 女,66岁。临床诊断:冠心病,病窦综合征。心电图(附图)提供Ⅰ、aVF及aVL导联,aVF系连续描记。aVF下行及aVL导联绘制梯形图解。长达(1.94±0.14)s联律间期的R波前无P波,说明窦房结或结周功能不全,因而发生交界性逸搏。其后可见一直立P波(RP间期约0.20s),约0.60s又出现一倒置P波,0.08~0.10s后再出现一与交界性逸搏形态相同的QRS波,推测发生了反复心搏。其后情况类同,但有时交界性逸搏后的直立P波未发生反复心搏,既无逆行P波,也无QRS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心房调搏宽QRS波与隐性心室预激的相关性。方法将77例行食管心房调搏检查(TEAP)的患者根据心电图结果不同分为两组,Ⅰ组45例患者心电图正常,经心内电生理检查(EPS)排除存在隐性心室预激;Ⅱ组32例患者心电图显性心室预激,并经EPS证实。Ⅰ组患者TEAP显示电脉冲波( S波)后间断或连续呈宽 QRS 波群图形,并测量 SR 间期,同时与Ⅱ组患者的 TEAP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Ⅰ组患者中20例(ⅠA组)为心室起搏,TEAP究其图形显示S波后紧随宽大QRS波群呈右束支阻滞图形,SR为0 s;25例(ⅠB组)SR间期不固定,SR为(0.07±0.01)s,S波与QRS波无关,为室性期前收缩,QRS波群形态据期前收缩起源点不同而不同。(2)Ⅱ组患者TEAP检查过程中S波后有紧密相关的心房除极P波,经过较正常缩短的房室传导时间后出现起始有预激波的宽大 QRS波群,SR间期固定,SR为(0.08±0.03)s,同时不同部位旁道QRS波群有不同形态特征。(3)ⅠA组与ⅠB组、Ⅱ组SR间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3.02,均P<0.05);而ⅠB组与Ⅱ组SR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66,P>0.05)。结论当食管心房调搏检查起搏宽QRS波群时,应综合分析,不应盲目认为是隐性预激旁道,避免给患者带来误诊治。  相似文献   

3.
李淑敏  郭涛 《云南医药》2000,21(1):68-69
患者女性,33岁,反复胸闷、黑朦5月入院。患者5月前受凉后出现心悸,胸闷伴黑朦,在当地医院作动态心电图为窦性停搏,交界区逸搏,多个长R—R间歇,最长达7900ms。心肌酶学明显升高,血中检出柯萨奇病毒,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经治疗5月,心肌酶学恢复正常,自觉症状无好转,动态心电图复查仍为窦性停搏,交界区逸搏伴长R—R间期,病程中无心房纤颤。入院后检查胸片、彩超正常,基础心电图为结性心律,心室率为43~56次/分,动态心电图为窦性停搏,交界区逸搏,多个长R—R间期最长5600ms,无心房纤颤,食道调搏SJRT2700ms,诊断为病毒性心肌…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48岁,间歇性气喘咳嗽10~+年。体检见:胸呈肺气肿征,双肺呼吸音粗,心界叩不清。心电图诊断:①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②间歇性第三型预激症候群;见附图。图中可见二种形态不同的 QRS—T 波群,RR 间期均为0.17″,心房率与心室率相等,均为86次/分。R_1、R_2、R_5、R_(?)、R_(?)为一种图型,QRS 波呈 rsR′型,QRS 时间为013″,符合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_2、R_4、R_7、R_(?)为另一种图型,QRS 波呈 R 型,QRS 间时为0.09″,QRS 波起始向量粗钝,且 PR 间期>  相似文献   

5.
患者霍××,女性,79岁。临床诊断:支气管炎、肺气肿。附图为连续记录的V_1导联及其梯形图解:P波直立,P—R间期0.14秒,P—P间期0.48秒均齐,心率125次/分,显示窦性心动过速。QRS波除正常窦性下传的外,还有两种形态提早发生的QRS波,其时间均为0.08秒。R_2、P_4前无相关的P波,提早发生的QRS波与前一窦性心搏的配对间期不一致(分别为0.48秒、0.42秒、0.50秒、0.34秒)。图中异位搏动长的R—R间期与短的R—R间期最大公约数为0.64秒,属于典型的交界性并行收缩。但可见R_1R_3前有相关的P波,P—R间期为0.14秒,QRS波形态与窦性和交界性搏动不同。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配对间期较R_2和R_4为长。为交界区激动与下传的窦性激动在交界区传导的路径不一,而分别激动心室肌的不同部位。由于两个激动几乎是同时到达心室,并在心室发生融合继而产生了第三种QRS波即室性融合波。本例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动过速;2.交界性并行收缩;3.室性融合波。  相似文献   

6.
隐匿性传导是造成复杂心律失常的原因之一,可发生于心脏传导组织的任何部位,如房室交界区、右束支、左束支,浦金野氏纤维、心室预激的旁路等。隐匿性传导最易发生在心动周期的绝对不应期与相对不应期的过渡区,其传导方式可为下行性亦可为逆行性,由于发生在房室交界区的隐匿性传导较为多见,故介绍如下。早在1894年Englmann 就曾发现有的心房激动未能下传产生QRS 波群,但却使下一心搏的P-R 间期延长,1948年Langendorf 首先提出“隐匿性传导”的名称,自希氏束心电图应用以来,使某些自体表心电图上推理而得出的房室交界区隐匿性传导,得以证实。  相似文献   

7.
126例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动态心电图分析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1.5s)、逸搏及逸搏心律患者是否存在房室阻滞。方法对126例心房颤动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根据患者记录的生活日志,按长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出现的时间是否与睡眠有关,把患者分为A(睡眠有关组)、B(睡眠无关组)两组。结果A组发生长R—R间期1.5~2.0s,〉2.0s及逸搏及逸搏心律人平均数分别为(26.02±6.03)、(7.39±1.05)、(6.90±1.28);B组发生长R—R间期1.5—2.0s,〉2.0s及逸搏及逸搏心律人平均数分别为(203.05±41.01)、(35.48±7.52)、(28.10±6.25);B组明显多于A组(P〈0.01)。结论房颤伴长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与睡眠有关时,此现象非病理性房室阻滞;而房颤伴长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与睡眠无关时,应视为病理性房室阻滞。  相似文献   

8.
分析49例右室起搏患者的体表心电图。表现为:起搏时心电轴左偏;起搏的QRS波时限增宽≥120ms,形态呈左束支阻滞图型,尤以V_1导联为典型;多数的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讨论了起搏间期与逸搏间期的关系、室房传导及起搏时的某些特殊心电现象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许亚琴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0):3125-3126
目的 探讨预激综合征(WPW)伴心房颤动(Af) 12导联体表心电图的特点及鉴别方法.方法 分析该院门诊10例WPW伴Af患者心电图上心房波(f波)、心室率,R-R间期的变化范围及QRS波形态特点.结果 10例WPW伴Af患者的心电图中符合A型WPW者3例,符合B型WPW者6例,P-R间期缩短呈δ波较小的WPW图形1例,其中5例患者心电图可见f波.心室率为150~280次/分,R-R间期的变化范围为0.18~1.00s(1.00 s为起搏间期).QRS波1例呈完全预激图形,2例呈完全典型预激图形,7例大部分呈完全预激图形,少部分呈典型预激图形或正常图形.结论 WPW伴Af的心电图特点是较快甚至达极快速的心室率,R-R间期绝对不齐伴QRS波增宽,起始可呈δ波,其中QRS波形态可呈完全预激图形、典型预激图形及正常图形的不同组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心房颤动合并病理性二度房室阻滞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房颤伴三度房室阻滞者除外)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到的长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有无伴随头晕、黑曚、晕厥等相关症状,分为有相关症状组(A组)和无相关症状组(B组),每组患者各30例,统计两组2.0s以上长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发生的时间及频率、房颤时最快心室率及24h平均心室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发生长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的频率明显高于B组(P<0.01),A组日间与夜间长R-R间期、逸搏(及逸博心律)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B组夜间长R-R间期、逸搏(及逸博心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日间(P<0.01),A组最快心室率及24h平均心室率均明显慢于B组(P<0.01)。结论动态心电图有助于我们掌握持续性房颤患者长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发生的时间、频度及有无相关伴随症状和24h内整体心室率情况,除外生理性因素的干扰可考虑做出心房颤动合并病理性二度房室阻滞的诊断或提示,便于临床医生能尽早干预和处理,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后。  相似文献   

11.
P—R间期是指自P波起始到QRS波群起始部的一段时间。由P波和P-R段共同组成,代表激动由窦房结传至心房肌,经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纤维到达心室肌的总时间。正常成人P—R间期的正常范围为0.12—0.20s,小儿各年龄组P-R间期随年龄增长而延长,最短为0.08s,最长为0.18s。P-R间期随窦性心率的增加而缩短,反之相应延长,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21岁。无自觉症状,1975年12月11日体检时发现心率较快,心电图示间歇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伴右心室肥大。图1系同一次描记的V_1、V_3、V_5及Ⅱ导联心电图。导联Ⅱ下面梯形图解自上而下分别代表心房、房室交界组织、束支和心室,数字表示P—P及R—R间隔时间,均以1/100秒计。V_1的QRS综合波呈rsR′型,R′高达2.2毫伏;V_5呈qR_S型,S波宽大; QRS时限0.12秒;为典型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伴右心室肥大。V_3 QRS综合波呈RS型,时限0.08秒,系正常的心室内传导。在导联Ⅱ中第1、2、3、7、8、9、10、10心搏呈完全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20岁。因胸闷、心悸,查体时发现心律不齐,随查心电图。心电图示:窦性P-P间期规则,P-R间期0.16",其后继以形态、时间正常的QRS波群,呈RS型。另可见频发房性期前收缩,P’与前一个窦性搏动的T波融合。房性期前收缩后可见连续两个逆行P波,呈P-QRS-P_1~--P_2~-序列,P_1~-、P_2~-形态不同,R-P_1~-和R-P_2~-间期固定,互差大于50ms,且以上现象重复出现。可能为:(1)房性期前收缩顺传经房室交界区至心室;(2)因交界区存在多径路现象,故房早逆传经快径路产生P_1~-,经慢径产生P_2~-(而在室性回波经慢速径路逆传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资料 男,60岁.因与同事争吵后自服普罗帕酮10片(每片150 mg),3小时后出现头晕、嗜睡、视物不清、胸闷、意识不清、全身轻抽搐、表情淡漠,被送入我院.查体:身体瘦弱,血压70/50 mmHg,心率53/min,心律不齐.心电图检查示:QRS波宽大畸形,交界区逸搏心律(R-R间期2.35 s),Ⅰ度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5.
<正> 例1,女,14岁,主因头晕、气紧,脉缓3个月,晕厥1次,于1985年3月8日来我院就诊,诊断为心肌炎。图1为心电图V1、5导联,显示窦性频率100次/分,P波与QRS波群无关。缓慢的QRS波群宽大畸型,同一导联可见到2种形态:其一,V1呈QS型,V5呈qr型,频率41次/分,时限0.12秒;其二,V1呈rS型,V5呈RS型,频率42次/分,时限0.14秒;V5导联除了上述的两种形态以外,可见到第三种形态的QRS波群,呈r型,时限0.07秒,考虑为室性融合波。心电图诊断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双重性室性逸搏及逸搏心律(均源自右心室)伴心室内干扰。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资料 男,60岁.因与同事争吵后自服普罗帕酮10片(每片150 mg),3小时后出现头晕、嗜睡、视物不清、胸闷、意识不清、全身轻抽搐、表情淡漠,被送入我院.查体:身体瘦弱,血压70/50 mmHg,心率53/min,心律不齐.心电图检查示:QRS波宽大畸形,交界区逸搏心律(R-R间期2.35 s),Ⅰ度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老年房颤伴长R—R间期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4例老年房颤伴长R.R间期(〉2.5s)的DCG监测资料,分析DCG检测结果。结果44例老年患者均为持续性房颤,DCG检出长R-R间期总阵数为1262次,最长到4.9s。仅白天检出长R—R间期(5阵次)5例,白天及夜间皆检出长R—R间期(白天317阵次/夜间666阵次)12例,均与睡眠无关;仅夜间检出长R-R间期(274阵次)27例,出现长R-R间期时,与睡眠有关,心室率与患者性别无明显关联。结论老年房颤合并长R-R间期患者,逸搏及逸搏心律与睡眠无关,除外迷走神经作用可考虑老年房颤合并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探讨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2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心电图的f波,R-R间期的变化范围,心室率及QRS波形态的特点。结果 12例预激综合征中A型预激9例,B型预激3例,其中6例可见f波,R-R间期变化范围在0.20~1.0s(1.0s为起搏间期),心室率在60~300次/min,QRS波6例呈完全预激图形,2例呈完全典型预激,4例大部分呈完全预激图形,少部分呈典型预激图形或正常图形。结论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心电图是:较快的心室率甚至可达极速的心室率,R-R不齐。QRS波增宽起始呈delta波,QRS波可表现为完全预激图形,典型预激图形及正常QRS波的不同组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常规导联心电图 (RLECG) ,头胸导联心电图 (HCECG) ,食管导联心电图 (ELECG)对短P—R间期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6 0例健康受检者选用 2 8个点 ,采用HCECG及RLECG标测法进行记录 ,并观察P波出现率 ,P—R段均值及变异系数 ,QRS波时限。结果 P波出现率为ELECG >HCECG >RLECG ,分别为 10 0 %、95 %、91% ;HCECG及RLECG的P—R间期、QRS时限均值相近 ,QRS时限的变异系数 ,RLECG >HCECG。结论 作为无创性检查方法 ,HCECG及ELECG能清楚地记录P波 ,消除RLECG因P波低小、起始部分在等电线上所造成测量误差所致的短P—R ,因此 ,可以对因心电图P—R间期缩短所致的心动过速者进行初步筛选。而经食管心房调搏检查则对心电图短P—R间期鉴别诊断有肯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民间有服用附子固肾的说法 ,但服食过量会引起中毒 ,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现就我院收治的 2例附子中毒所致的严重心律失常作一分析。1 病例报告例 1 ,患者男 ,40岁。因炖服附子 2 0 g后出现头晕、呕吐、四肢乏力入院。记录心电图示窦性 P波频率规则 ,P- P间期0 .94秒 ,心房率 64次 /分 ,QRS波群呈现两种不同的形态 ,均为宽大畸形且交替出现 ,P波与 QRS波群无固定关系 ,心电图结论 :窦性心律 ,3度房室传导阻滞 ,双重性室性并行心律(两种心室率均为 42次 /分 )。入院经对症治疗后心电图恢复正常。例 2 ,患者女 ,45岁。因炖服附子 (均 2 0 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