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的缺血前后应用聚合牛血红蛋白(PBHb)对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EAA)递质和工谢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缺血再灌组白蛋白对照组相比,脑保护PBHb组能明显减少谷氨酸(Glu)释放,而脑复苏PBHb组此 显著。脑保护及复苏PBHb组均能有效地抑制下超载的发生。上述结果提示PBHb能通过减少EAA释放等途径来阻断钙超载发生,在脑保护及复苏中发挥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聚合牛血红蛋白在缺血再灌注脑损伤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缺血前后应用PBHb对脑组织Na^+K^+-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所有白蛋白对照组的Na^+K^+-ATPase活性未显示出明显差异,而所有PBHb组该酶活性下降程度减轻,其中脑复苏PBHb组比脑保护PBHb组效果更明显。结论:PBHb能通过提高Na^+K^+-ATPase活性  相似文献   

3.
红景天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鼠脑细胞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研究红景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4VO法复制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放免法及化学发光法测定乙酰胆碱(Ach)、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含量;细胞培养观察红景天对神经细胞的作用。结果(1)缺血再灌注组(IR)Ach含量显著低于假手术组(SAM),药物预防后缺血再灌注组(R+IR)及缺血再灌注后药物治疗组(IR+R)较IR组显著升高。(2)IR组NO含量显著高于SAM组,R+IR组及IR+R组NO含量显著降低。(3)IR组ET含量显著高于SAM组而R+IR组显著降低。(4)红景天甙培养组细胞存活率及LDH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NMDA损伤+红景天甙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NMDA损伤组,LDH含量却明显降低。结论红景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脑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ACEI对沙土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对沙土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保护作用。阻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血流30min,制成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20h后,脑匀浆SOD活力下降而LPO和LA含量明显增高;术前或术后给予依那普利混合悬液灌胃,SOD活力增加而LPO和LA含量明显下降,差异显著。提示ACEI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GM1)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中钙平衡紊乱、氧自由基代谢异常以及病理损伤的影响。方法 运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4VO),观察假手术组、脑缺血30 分钟再灌注60 分钟生理盐水(NS)处理组(NS组)和缺血30 分钟再灌注60 分钟GM1 处理组(GM1 组)的脑海马组织线粒体钙(MCa)、钙调素(CaM)、丙二醛(MDA)及海马CA1 区病理改变。结果 NS组海马组织MCa、CaM、MDA含量显著升高(P< 0.01),海马CA1 区神经元呈较严重缺血损伤性改变,而GM1 组较NS组生化和病理变化明显改善。结论 GM1 能改善脑缺血再灌注中钙平衡紊乱和氧自由基代谢异常,减轻脑缺血再灌注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反复脑缺血大脑皮质白三烯(LTC4)、环腺苷酸(cAMP)和氧自由基(OFR)的代谢变化与神经元损伤的关系。方法:对比观察大鼠反复性与单次性脑缺血大脑皮质LTC4、cAM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及相应的病理改变。结果:反复缺血及再灌流早期LTC1、cAMP的含量明显升高,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延迟性持续显著增高,皮质神经元损害显著重于单次缺血组。结论:LTC4、cAMP和 OFR均参与了反复缺血性脑损害的病理机制,可能与 Ca++介导的花生四烯酸(AA)瀑布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缺血性大鼠脑海马区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和过氧化脂质(LPO)含量的改变及兆科蝮蛇抗栓酶的影响。方法用4VO大鼠脑缺血模型,用放免分析法和TBA法测定PAF及LPO含量。结果缺血20min再灌注60min脑海马中PAF及LPO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造模前用兆科蝮蛇抗栓酶预处理动物,能够显著抑制缺血再灌注脑海马区PAF及LPO含量的升高。结论PAF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LPO生成密切相关,兆科蝮蛇抗栓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神经节苷脂对缺血性大鼠脑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GM1)的脑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用四血管闭塞(4VO)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柱前衍生色谱法测定假手术组、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生理盐水(NS)处理组、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GM1处理组的海马组织兴奋性氨基酸(EAA)含量,并观察缺血30min再灌注4d海马CA1区病理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NS处理组海马组织EAA含量显著性降低(P<0.01),海马CA1区多数神经元坏死,残存神经元呈较严重缺血性改变,GM1处理组上述生化病理改变明显为轻。结论推测GM1可调控缺血再灌注早期EAA的过度释放和(或)重摄取受阻,减轻其在细胞外堆聚引起的兴奋毒性损伤,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纳络酮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椎-基底动脉缺血(ASVBI)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机理。方法将40例ASVBI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和纳络酮治疗组,检测治疗前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情况;同时选取30名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并检测上述指标。结果纳络酮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疗效更佳,临床症状、MDA、SOD及BAEP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纳络酮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能有效改善ASVBI患者脑部缺血、缺氧症状。  相似文献   

10.
一氧化氮与TIA发作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一氧化氮(NO)与TIA发作的关系。测定23例TIA患者TIA发作期和TIA发作后第3d血清中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研究发现,TIA发作时NO、SOD含量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显著增高(P<0.001);TIA发作后第3d,NO含量回升至正常水平(P>0.05),SOD含量增加但仍低于正常(P<0.005),而MDA含量持续高于正常(P<0.001)。结果表明,NO含量降低与TIA发作有关,TIA发作后缺血再灌注期NO可能参与组织损伤。本文提示,NO对TIA有防治作用,SOD能增强NO的治疗作用,TIA发作后宜积极抗氧化治疗。  相似文献   

11.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MP)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缺血前后应用大剂量MP对脑组织自由基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影响,同时做脑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MP治疗组脑组织丙二醛(MDA)水平较对照组(盐水组)明显降低(P<0.01),而SOD水平较对照组增高(P<0.01);脑组织超微结构观察发现MP可抑制再灌注中脑组织巨噬细胞浸润。结论 MP的脑保护作用与抑制作用自由基产生、减少抗氧化剂消耗以及抑制巨噬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缺血前后应用聚合牛血红蛋白(PBHb)对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EAA)递质和钙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缺血再灌组和白蛋白对照组相比,脑保护PBHb组能明显减少谷氨酸(Glu)释放,而脑复苏PBHb组此作用不显著。脑保护及复苏PBHb组均能有效地抑制钙超载的发生。上述结果提示PBHb能通过减少EAA释放等途径来阻断钙超载发生,在脑保护及复苏中发挥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制备HHcy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缺血l、2和4h再灌注24h不同时间窗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及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HHcy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窗各组分别较相应对照组脑梗死体积增加,SOD水平降低,MDA水平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Hcy组和对照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窗各组脑梗死体积的差值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均P〈0.05),但SOD与MDA水平的差值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Hcy可能通过促进氧自由基产生等作用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 amino acid,EAA)、氧自由基的变化,研究探索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测定假手术组、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生理盐水(NS)处理组和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GM1,10mg/kg,IP)处理组,鼠脑海马组织EAA、丙二醛(Malondiadehyde,MDA)的含量。实验应用全脑缺血(4VO)模型,EAA采用H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人参总皂甙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 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治疗组1、治疗组2,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72h断头取脑,Nissel染色光镜下观察海马CA1区病理形态变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同时检测脑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人参总皂甙治疗组光镜下病理损伤轻,脑组织中MDA含量降低、SOD含量升高,细胞凋亡数降低。结论:人参总皂甙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妥泰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制成的全脑缺血模型。56只沙土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治疗组和预防组。预防组的动物分别给予大、小剂量的妥泰(100 mg/kg、50mg/kg)灌胃观察3天而行手术,术后24小时处死动物;治疗组的动物术后立即分别给于大、小剂量的妥泰(100 mg/kg、50mg/kg)灌胃观察7天处死动物。测定各组沙土鼠血、脑组织中的MDA、SOD的含量。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脑组织CA_1区的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与缺血组相比,妥泰治疗组和妥泰预防组脑组织中的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而SOD含量明显增高(P<0.01)。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发现,妥泰治疗组和妥泰预防组的脑CA_1区缺血改变较缺血组减轻,且大剂量组缺血改变明显减轻。结论 妥泰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且保护作用与妥泰的剂量大小有关。其脑保护作用机制之一为妥泰能有效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及毒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反复脑缺血大脑皮质白三烯(LTC4)、环腺苷酸(cAMP)和氧自由基(OFR)的代谢变化与神经元损伤的关系。方法:对比观察大鼠反复性与单次性脑缺血大脑皮质LTC4、cAM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及相应的病理改变。结果:反应缺血及再灌注早期LTC、cAMP的含量明显升高,SDO活性显著降低,MDA延迟性持续显著增高,皮质神经元损害显著重于单次缺血组。结论:LTC4、cAMP和OFR均参与了反复缺血性脑损害的病理机制,可能与Ca^ +介导的花生四烯酸(AA)瀑布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胸(GM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四血管闭塞(4VO)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测定假手术组,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GM1;处理组(10mg/kg,缺血5min腹腔注射),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生理盐水(NS)处理组鼠脑海马组织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AminoAcid,EAA),钙调素(Calmodulin,CaM),丙二醛(Malondiadehyde,MDA)的含量。结果:脑缺血再灌注组海马组织EAA含量显著性降低(P〈0.01),而CaM、MDA则显著性升高(P<0.01),GM1处理组海马EAA、CaM、MDA含量同假术术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M1能阻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EAA的过度释放和/或重摄取障碍,细胞内外钙平衡紊乱,氧自由基产生过多等病理生理过程,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