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节段性狭窄闭塞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进行节段性狭窄闭塞Budd-chiari(布加)综合征及合并肝静脉阻塞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作者采用下腔静脉开通术,PTA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12例狭窄闭塞的Budd-chiari综合征进行了治疗,技术操作全部成功,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控制或明显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5~26个月,平均8.5个月,近期及中期效果满意。尽管操作中有一定难度和风险,但只要介入操作技术熟练,有扎实的应用解剖知识,严重并发症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Budd-Chiari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 BCS)介入治疗的选择和疗效. 方法 138例BCS根据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和肝静脉造影分为4种主要类型(I型,IVC膜性狭窄、闭塞;Ⅱ型,IVC节段性狭窄;Ⅲ型,IVC节段性闭塞;Ⅳ型,IVC基本通畅)和9种亚型.治疗方法:经股静脉、右颈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进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和支架放置术;经皮经肝、经右颈静脉或下腔静脉行肝静脉PTA和支架放置术. 结果 I型成功率100%(83/83),Ⅱ型成功率75.0%(9/12),Ⅲ型成功率81.6%(31/38),Ⅳ型成功率60.0%(3/5).死亡1例(0.7%,1/138).并发症4例(2.9%,4/138),其中误穿心包2例,支架脱落1例,肝脏出血1例.治疗成功的126例随访3~96个月,平均26个月.复发8例,其中2例死亡;肝癌死亡2例. 结论介入治疗BCS创伤小,操作简单,相对安全,疗效满意,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静脉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治疗下腔静脉长段闭塞型布加综合征( 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意义.方法 对40例下腔静脉长段闭塞型BCS经彩超、CT、MR对肝静脉情况进行评估后,先经颈静脉行膈上段下腔静脉造影,观察有无肝静脉开口,再用椎动脉导管结合超滑导丝寻找肝静脉;显示肝静脉后,行肝静脉球扩、支架术.结果 40例BCS中,29例为肝静脉开口处隔膜或主干的短段闭塞,其中隔膜5例、主干短段闭塞24例,成功地对28例进行了肝静脉的介入治疗,其中单纯球扩5例,球扩加支架23例,1例穿刺失败.另11例为肝静脉的广泛阻塞无法行肝静脉的介入治疗.随访26例,平均随访(24.0±1.3)个月,症状复发5例(19.2%),彩超见肝静脉再狭窄或闭塞6例(23%).结论 下腔静脉长段闭塞,多数肝静脉病变仅是开口处隔膜或主干的短段闭塞,采用颈静脉入路行肝静脉球扩支架的方法,可以解除肝静脉梗阻、缓解门静脉高压. 相似文献
5.
1病例介绍 患存女,59岁,因“肝脾肿大10余年,上腹闷胀不适1月余”于2011年12月10日入院。半年曾因下肢静脉曲张行手术治疗。体格检查:腹膨隆,腹壁静脉曲张,曲流自下向上,肝脏肋弓下6cm、剑突下4cm可触及.脾脏左肋弓下4cm可触及,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改变,无皮肤色素沉着 相似文献
6.
下腔静脉肝段与膈上段旁路术治疗布—加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4年5月-1995年7月,作者采用下腔静脉肝段与膈上段旁路术治疗Ⅲa和Ⅰ型布-加综合征患者21例。采用人造血管的直径1.6cm,长度6-8cm,20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无手术后并发症1,例死于急性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慢性髂静脉闭塞血管腔内治疗的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0年8月15例慢性髂静脉闭塞的患者血管腔内治疗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5~81岁,平均(62±7)岁,病变均位于左下肢.患者临床CEAP分级:3级占33.3%,4级40%,5级13.3%,6级13.3%.患肢深静脉造影显示:15例患者左髂静脉完全闭塞,14例累及股总静脉;9例股浅静脉阻塞;对于股浅静脉阻塞的患者,均可见股深静脉显影.结果 术中、术后无重大并发症.1例因股静脉穿刺点不合理导致腔内治疗失败,技术成功率93.3%.支架平均长度(18.4±1.2)cm.12例(80.0%)患者支架延伸至腹股沟韧带远端.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1.6±2.4)个月,术后6个月支架一期通畅率92.9%.其中10例(66.7%)症状完全缓解;3例(20.0%)改善,1例(6.7%)症状无明显改善,1例(6.7%)症状恶化.结论 运用血管腔内技术治疗慢性髂静脉闭塞,方法安全,效果确切,近期通畅率满意.Abstract: Objective To present clinical results of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total iliac vein occlusions and to discuss the technique details of this treatment. Methods From Feb 2006 to Aug 2010,15 patients with chronic total occlusive lesions of the iliac vein and adjacent vein segments underwent endovascular treatment. Average age was (62 ±7) years (range 35 to 81 years), the male/female ratio was 12: 3. Clinical score of CEAP was grade 3 in 33. 3%, grade 4 in 40%, grade 5 in 13. 3%, and grade 6 in 13.3%. Venography showed left iliac vein was occluded in all 15 patients, common femoral vein was occluded in 14 patients, and superior femoral vein was occluded in 9 patients, however profounder femoral vein was patent in these patients with superior femoral vein being occluded. Results No postoperative major morbidity or mortality was seen. The technique success rate was 93. 3%. Treatment failure was caused in one case for a wrong selection of the femoral vein approach site. The average length of stent was 18. 4 cm.In 12(80. 0% ) stents crossed the inguinal ligament. The average follow-up time was 11.6 ± 2. 4 months.The primary patency rates of the stents at 6 months were 92. 9%. 10 (66. 7% ) patients were asympotomatic, 3(20% )were improved, 1 (6. 7% ) was unchanged, and 1 (6.7%) was worse, compared to before intervention. Conclusions Endovscular recanalization and stent placement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chronic total occluded iliac veins, with good patency, significant symptom resolution, and minimal morbidity in the short term follow-up.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腔内微创技术在治疗膝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患肢顺行穿刺加长球囊,对46例膝下段ASO患者51条肢体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结果:患肢PTA技术成功率88.2%(45/51)。术后随访6个月~2年,94.1%(48/51)患肢的发凉、麻木、疼痛等症状有不同程度缓解;88,2%(45/51)患肢温度增高、行走距离加长;5条患肢足踝部溃疡愈合;2条患肢足小趾坏死自行脱落,创面愈合。患肢踝/肱指数(ABI)由术前的0.58±0.13升至术后的0.89±0.15,最近一次随访测量值为0.85±0.14。结论:顺行穿刺加长球囊行PTA技术治疗膝下段ASO近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介入治疗髂静脉狭窄或闭塞的远期随访结果。方法经股静脉行髂静脉病变介入治疗446例,269例二期行左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随访407例,时间6~144个月,随访内容包括下肢静脉曲张、肿胀、溃疡等表现的缓解情况,髂股静脉的彩超检查,下肢静脉顺行造影(156例)。结果球囊扩张成功425例,髂静脉内置支架372例,无死亡和肺动脉栓塞。出院时,多数患者治疗效果良好。随访结果:97.8%的患者静脉曲张消失,87%肿胀消失或明显缓解,74%溃疡愈合,彩超检查见9%的患者支架内血栓或狭窄,造影见5.8%的患者支架内血栓阻塞。结论左髂静脉狭窄或闭塞的介入治疗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PTA及血管内支架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及血管内支架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全组11例,共18条患肢(闭塞病变22个节段).15段闭塞长度在7cm以内者作PTA,病灶分别位于髂总动脉6段、器外动脉2段、股浅动脉7段;15段中有4段与PTA同时置入血管内支架.另外长段闭塞的7段,于短段作PTA同时或在术后1周内作动脉重建术,其中腹主-股总动脉转流术1段、腹主-股深动脉1段、股-腘动脉3段、腘动脉间置移植术1段、股深动脉成形术1段.结果 1条患肢因PTA失败即改作转流术,2条患肢术后并发股浅动脉急性栓塞,作取栓治疗后,均恢复血循环.术后近期内,全组18条患肢临床症状改善,其中16条末梢动脉搏动恢复,踝/肱指数由术前0.54±0.11增高至0.79±0.15.随访6~72个月后,2条作PTA患肢的股浅动脉分别于1年和5年后再次闭塞.结论 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有效方法,血管内支架置放有助于提高通畅率,多节段动脉闭塞性病变联合手术重建,可简化手术操作,缩小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节段闭塞性布加综合征的腔内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节段闭塞性布加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下腔静脉开通术、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 angiophsty,PTA)及支架植入术治疗.复杂的病例采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技术进行多角度评估下腔静脉病变,寻找腔内治疗最佳工作角度.结果 本组45例中,43例成功穿通并扩张.下腔静脉压由术前的(35.3±3.9)cm H2O降至术后的(9.5±2.0)cm H2O,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68,P<0.01).2例下腔静脉穿通失败,改行腔房人工血管转流术.1例行PTA时发生急性心包填塞.35例获得随访,随访率77.8%(35/45),随访时间3~46个月,平均28.6个月.除1例术后15个月支架内血栓形成而改行腔房人工血管转流术外,其他34例患者无支架移位及肝静脉阻塞.心包填塞病例经手术修补下腔静脉后治愈,随访6个月除肋间神经痛外无其他不适.本组无肺栓塞及死亡病例.结论 节段闭塞性布加综合征腔内治疗的近期、中期疗效较好.3D-DSA技术有助于布加综合征的腔内治疗. 相似文献
12.
13.
��-���ۺ����Ľ�������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许培钦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12):717-719
Equchi(1974)首先报道应用球囊扩张技术治疗下腔静脉膜性闭塞获得成功 ,为治疗布 加综合征 (Budd Chiarisyndrome ,B CS)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目前已成为治疗膜性B CS的首选术式和主要方法。该方法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经济、快捷等优点 ,特别是近年来研制的超声导管和切割导管、生物可降解性支架和肝素膜支架的临床应用 ,其成功率进一步提高 ,并发症亦明显减少。但由于B CS病情复杂多变 ,病理类型较多 ,临床治疗十分棘手 ,盲目地、不加选择的放射介入治疗 ,术后复发者甚多 ,且增加了进一步处理的难度。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 ,就B CS… 相似文献
14.
腔内血管技术用于治疗布加综合征15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BCS)的腔内血管外科治疗。方法:在15例BCS患者中,应用PTA使闭塞或严重狭窄的下腔静脉成功再通后,13例同时置入血管内支架,4例肝静脉完全闭塞者在介入再通下腔静脉后1周内行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间人工血管“H”型分流术。结果:在腔内介入治疗后,本组仅有1例患者出现轻度心功能不全,分流患者术后无严重手术并发症,随访2-42个月,除1例支架远端有部分再狭窄外,所有血管支架均通畅,无移位,分流血管无血栓形成,门体静脉高压症状明显缓解,结论: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是BCS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介入治疗布加综合征312例经验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总结球囊扩张及支架治疗布加综合征 (Budd Chiarisyndrome ,BCS)的经验。方法 对 312例BCS患者行下腔静脉 (inferiorvenacava ,IVC)造影 ,确定病变部位、类型 ,再用导丝硬头或穿刺针穿通阻塞部位、球囊扩张、内置支架。结果 本组 312例 ,扩张成功 2 71例 ,其中IVC 2 6 0例 ,肝静脉 (hepaticvein ,HV) 11例 ,放置IVC支架 195例 ,HV支架 1例 ,无一例发生肺栓塞。术后发生急性肾衰 6例 ,肝昏迷 1例 ,急性心衰 2 1例 ,死亡 1例。并发IVC急性血栓形成 2例 ,死亡 1例。 2 0 3例获随访 6~ 10 4个月 ,复发 2 1例。结论 介入治疗BCS适应于多种病理类型 ,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布-加氏综合征的介入性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行经皮穿刺下腔静脉球囊成形术治疗布-加氏综合征14例,其中3倒置入血管内支架。狭窄段管腔扩张前0~8mm(平均为3.5mm),扩张后恢复至12~20mm(平均17mm)。扩张前下腔静脉至右房收缩压差为0.3~5.5kPa,扩张后压差消失。 相似文献
17.
布加氏综合征的介入治疗(143例经验总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总结介入方法治疗布加氏综合征 143例的临床经验。 方法 男 92例 ,女 5 1例。年龄 6岁~ 6 5岁 ,平均 34 8岁。共 6种病理类型 :①下腔静脉 (InferiorVenaCava ,IVC)完全阻塞 71例 ;②IVC狭窄 36例 ;③IVC膜性阻塞伴小孔 2 9例 ;④肝静脉 (HV)膜性阻塞 3例 ;⑤近期IVC血栓形成 4例 ;⑥以上IVC病例中同时合并HV阻塞 14例。治疗方法包括 :(1)经股静脉行IVC破膜扩张或狭窄扩张 77例 ;(2 )经股静脉行IVC破膜扩张或狭窄扩张后IVC支架置入术 6 2例 ;(3)经皮经HV破膜扩张 3例 ;(4)经股静脉行IVC置管溶栓 4例 ;(5 )介入治疗后附加降低门脉高压手术 16例。 结果 介入治疗成功率90 2 % (12 9/ 143) ,IVC压力下降范围 (3~ 2 9)cmH2 O ,平均 12 1cmH2 O。发生并发症 8例 ,肺栓塞、支架迁移及支架术后HV阻塞各 2例 ,心包填塞和血胸各 1例。死亡 5例 ,2例死于肺栓塞 ,3例IVC支架术后二期附加肠腔侧侧分流术后死于肝昏迷 ,围手术期死亡率 3 5 % (5 / 143)。单纯IVC扩张病例复发率10 4% ,IVC扩张加支架置入术病例复发率 1 6 % ,其余各组尚无复发者。 结论 ①IVC或HV局限性病变且无继发新鲜血栓者 ,应首选行破膜扩张术。②IVC破膜扩张后出现弹性回缩或复发者应行IVC支架术。③IVC病变合并HV闭塞者 ,IVC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混合型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62例混合型BCS血管病变特征和治疗方法,观察开通后肝静脉(hepatic veins,HV)和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压力以及患者症状的变化,评估治疗后无症状生存率.结果 本组162例中,53例患者合并3支主HV阻塞且无2支以上粗大副肝静脉代偿,行HV和IVC联合开通治疗,其中51例治疗成功;其余109例患者仅行IVC开通治疗,其中106例治疗成功;总体技术成功率为96.9% (157/162).本组患者开通治疗前后HV和IVC压力分别为:[(40±9) cmH2O和(28±7)cmH2O]比[(22±7) cmH2O和(19±6) cmH2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7.42和8.75,P<0.001).157例治疗成功患者均获得6个月以上的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中位时间为15个月.出院后146例症状完全缓解,其余11例症状改善,随访截止时,首次开通治疗和修正治疗后的无症状生存率分别为:82.4%和94.2%.结论 根据HV病变特征选择混合型BCS患者介入治疗方法,疗效好,复发率低,短中期无症状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19.
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或半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布 加综合征的介入或半介入治疗方法。方法 自 1986年起 ,我们采用多种介入或半介入方法治疗该病 173例 :①下腔静脉PTA76例 ;②下腔静脉PTA加支架置放术 5 9例 ;③经皮经肝静脉再通术 3例 ;④下腔静脉置管溶栓 4例 ;⑤经右心房及股静脉联合破膜、扩张2 2例 ;⑥联合破膜、扩张加支架置入术 17例 ;⑦根治术加支架置放 3例 ;⑧下腔静脉单纯介入治疗后附加其它手术 2 3例。结果 介入治疗即时技术成功率 90 .1% ,半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 10 0 %。治疗前后下腔静脉压力下降范围为 3~ 2 9cmH2 O。发生并发症者 8例。死亡 5例。随访结果 ,下腔静脉单纯PTA后复发率 14.5 % ,下腔静脉PTA加支架置放组复发率仅 1.7% ,联合破膜组复发率18.2 % ,其余各组尚未发现复发。结论 ①下腔静脉或肝静脉膜性阻塞或狭窄且无继发新鲜血栓者 ,PTA应为首选疗法。②下腔静脉破膜、扩张后出现弹性回缩者 ,应放置支架。③对于破膜困难者 ,应改行经右心房和股静脉联合破膜术。④下腔静脉病变合并肝静脉闭塞者 ,行下腔静脉介入治疗后可附加降低门脉高压的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BCS)合并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BCS合并原发性HCC患者15例,给予介入治疗并随访。结果 15例患者中9例为混合型BCS,6例为下腔静脉型BCS,15例患者均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13例给予BCS介入治疗,2例因肝癌巨大,患者病情重未行BCS介入治疗。介入术后随访生存时间6~73个月,中位生存期35个月,13例HCC病灶控制良好,6例存活至病例收集截止日期。结论 BCS合并原发性HCC行TACE治疗和血管内介入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