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长期的心电图记录分析心率变异性是一种新方法,用于研究神经系统对心血管调节上的动态变化。新近的临床观察提示,在持续性的和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开始以前,心率变异性动态变化是不同的,这些发现支持实验研究的结论:心脏自主功能与时间有关的变化在触发室性心律失常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朱小荣  黄毓芬  龙明智 《河北医学》2000,6(12):1061-1062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及和 QTd的关系。方法 :对 12 6例糖尿病患者和4 0例正常人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 QTd为 62 .9± 17.1ms,室性心率失常的发生率为 4 5.63%。对照组的 QTd为 2 6.1± 14.3ms,室性心率失常的发生率为 2 0 % ,两者有明显差异 ( P<0 .0 1)。结论 :QTd异常的糖尿病患者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健康人(50例)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者(56例)的QT离散度变化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测定两组对象的QTd.结果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的QTd、QTcd、(70.8±17.2ms、16.4±6.2ms)均明显较健康对照组(52.4±15.3ms、9.8±4.3ms)延长,两组P值均《0.01.结论QTd的测量简单易行有效,可实用于基层医院对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估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衰患者QT离散度(QTd)的变化,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同时观察了其中有严重心律失常者QTd和心率变异指数(HRVI)间的关系。方法:49例心衰患者及43例对照组,测定其QTd,QTcd(校正QT离散度)和HRVI进行分析。结果:心衰组QTd和QTcd均显著增加(P<0.01),尤其以伴有严重心律失常者增加更为明显,且QTd的增加与HRVI间呈负相关,r=-0.03(P<0.05)。结论:心衰患者QTd的增加,尤以伴严重心律失常者明显。提示QTd增加和HRVI减小可作为心衰患者是否发生心律失常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与QT间期离散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 ,且为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的研究表明 ,体表心电图 (ECG) QT间期离散度 (Q T dispersion,QTd)的增加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速、室颤的发生有很高的预测价值 [1 ] 。本文对 5 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和常规心电图的 QTd测定分析 ,探讨其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与 QTd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1 997年 2月至 1 999年 2月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 5 0例 ,男 31例 ,女 1 9例 ,平均年龄 (5 6 .2± 1 1 .0 )岁 ,符合 1 979年 WHO冠心病诊断标准。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 1 4例 ,不稳定型心绞…  相似文献   

6.
7.
付利 《中外医疗》2009,27(9):29-29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率变异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由43例老年T2DM患者组成的病例组和由51例老年非糖尿病及心血管病患者组成的对照组进行全程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进行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分析。结果病例组时域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心律失常(室上性期前收缩和室性期前收缩)总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T2DM患者心率变异越低,心律失常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的心率变异(HRV)、室性心律失常(VA)与QT离散度(QTd)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0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北院62例健康对照者(A组),78例2型糖尿病患者(B组)、71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C组),分别做24 h动态心电图,分析其HRV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参数及其VA的发生情况;做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定QT间期及QTd。[结果](1)C组的HRV各项参数均低于A组和B组(P<0.01),并有随着VA程度的加重而降低的趋势;时域分析中的SDNN、SDANN、SDANN-index、RMSSD、PNN50与VA程度呈弱负相关(P<0.05);QTd均大于A组和B组(P<0.01,P<0.05)。(2)B组和C组的VA、QTd与SDNN、SDANN、SDNNA-index、RMSSD、PNN50均存在着负相关(P<0.05)。[结论]T2DM合并CHD者心脏自主神经损害较单纯T2DM者重,前者迷走神经受损较后者更重。对T2DM及T2DM合并CHD者常规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测量QTd是有益的,有利于筛选出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9.
近年QT离散度 (QTd)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认为QTd增加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 (VA)有关。本文旨在讨论QTd与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  1992年 7月至 1999年 7月住院冠心病患者 56例 (其诊断标准依据 1979年WHO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确定标准 ) ,典型心绞痛、心肌缺血 38例 ,急性心肌梗死 (AMI) 18例 ,其中男4 0例 ,女 16例。年龄 50~ 76岁 ,平均 54 2岁。分为两组 :A组为仅伴有室性早搏者 38例 ,其中AMI4例 ,B组为伴有室性早搏且在以后观察中经心电图或心电监…  相似文献   

10.
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 ,心率变异性 (HRV)已成为测定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的一种定量指标 ,自主神经逐渐被认识到是心律失常发生和持续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动态心电图记录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10 0例的HRV变化规律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观察本院从 1996~ 1998年动态心电图监测中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10 0例 ,男 58例 ,女4 2例 ,年龄 6 5 4 8± 7 12岁。室性心律失常按Lown氏分级分为频发室早组 6 0例 ,VPBS≥ 30次 /小时。非持续性室速组 4 0例 ,心室异位搏动≥ 3次 ,频率≥10 0次 /分 ,30秒内自行终止。病因包括…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由主诊医师交代糖尿病的特点、转归及注意事项。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了护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各项指标测定并调查患者依从性。结果 2组在干预前各项指标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蛋白、血脂、体重指数、血压及腰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对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的康复转归有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IR)、血脂紊乱的关系。方法将104例T2DM患者分为合并脂肪肝与无合并脂肪肝组,对空腹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空腹血糖(FBG)、空腹血胰岛素(FINS)、体重指数(BM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TG、LDL、FINS、BMI、HOMA-IR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并脂肪肝患者存在明显的IR及脂代谢紊乱,提示减轻IR,防止高胰岛素血症,维持正常脂质代谢,对预防脂肪肝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和福辛普利联合用药对逆转 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肥厚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方法 :在 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中 ,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质量 ,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 ,以此诊断左心室肥厚共 4 8例 ,按 2× 2析因设计、给予吡格列酮和福辛普利处理 ,将处理前后两次左心室质量指数之差作为统计资料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F =4 0 .39,P <0 .0 1,两药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 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 ,吡格列酮显著增加了福辛普利对左心室肥厚的逆转作用 ,联合应用二药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病人的体型特征。方法:随机抽取呼和浩特市各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初诊病例293例(男153例,女140例),运用Heath-Carter体型法进行体型研究,按性别和年龄分组,分别计算内、中、外三因子值,根据其划分出体型类型并与国内已有体型资料进行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病人平均体型男性为5.7-4.1-1.4,属偏中胚型的内胚型,体型分布以偏中胚型的内胚型居多(60.78%);女性为6.5-4.1-0.9,属偏中胚型的内胚型,体型分布以偏中胚型的内胚型居多(84.29%)。结论:2型糖尿病病人体型以偏中胚型的内胚型为主,说明该人群皮下脂肪丰富、肌肉发达、骨骼粗壮且外形偏胖。与国内其他人群体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的心率变异(HRV)与QT离散度(QTd)的关系。方法:选择2004年2月~2006年2月我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62例和正常人56例分别做24h动态心电图,经电脑系统分析得出HRV时域和频域分析参数,做12导联心电图,测定QT间期及QTd。结果:2型糖尿病组的HRV各项参数均低于正常人组,QTd均大于正常人组(P<0.05)。2型糖尿病组的QTd与SDNN、SDANN、SDNN-index均存在着负相关(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损坏较重,对2型糖尿病患者常规做24h动态心电图,测量QTd有助于早期发现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丝胶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丝胶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12只。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给予丝胶(2.4g/kg/d)灌胃35天。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肾脏c-fos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肾脏c-fos蛋白及mRNA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大鼠明显升高(P<0.01);丝胶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肾脏c-fos蛋白及mRNA的表达较糖尿病模型组大鼠明显降低(P<0.01,P<0.05)。结论:丝胶可能通过下调肾脏c-fos的表达发挥对糖尿病时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管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管功能的改变。方法 对 45例 2型糖尿病患者的尿酸化功能、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及渗透压进行了检测。结果  12型糖尿病患者尿中可滴定酸 (TA)、铵离子 (NH+ 4)、净酸排泄量(NAC)及尿渗透压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 (P<0 .0 5 ,P<0 .0 1)。尿 RBP排泄量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P<0 .0 1)。2这些肾小管功能异常在肾小球滤过功能尚未明显受损时即已出现 ,并随肾小球病变加重而更趋显著。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管损害亦相当常见 ,它在糖尿病肾病 (DN)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与肾小球病变同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 (2型 DM)以及合并糖尿病肾病 (DN)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的变化。方法 :应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检测血清 IGF- 1水平 ,采用酸乙醇提取法去除 IGF结合蛋白 (IGFBP)的影响。结果 :1年龄、性别匹配的 DN组 (79例 )、非 DN组 (79例 )和健康对照组 (5 0例 )间 FBG存在显著性差异 (F =31.1,P =0 .0 0 0 1) ,该 3组 FBG分别为(7.81± 2 .5 7) mm ol/ L,(7.2 2± 1.87) mm ol/ L,(5 .0 6± 0 .4 8) mm ol/ L;2该 3组间 Hb A1c存在显著性差异 (F =2 2 .33,P =0 .0 0 0 1) ,3组 Hb A1c分别为 (8.91± 2 .86 ) % ,(8.96± 3.2 4 ) % ,(5 .99± 1.0 8) % ;33组间 IGF- 1存在显著性差异 (F =9.15 ,P =0 .0 0 0 2 ) ,3组 IGF- 1分别为 (185 .4 9± 12 0 .89) μg/ L,(132 .6 4± 6 2 .0 3) μg/ L,(132 .35± 4 5 .16 ) μg/ L。结论 :2型DM的非 DN患者血清 IGF- 1水平与正常人群无显著性差异 ,DN患者血清 IGF- 1水平明显高于非 DN患者 ,提示 IGF- 1可能是 2型 DM肾病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 2型糖尿病 (DM)患者血浆抵抗素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 ,探讨抵抗素、IMT的关系以及两者与胰岛素抵抗的相互关系。方法 :检测 4 8名 2型 DM患者血浆抵抗素、IMT及相关实验参数 ,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1抵抗素、IMT、胰岛素抵抗指数 (IRI) DM组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0 1 ) ;2抵抗素与 FINS呈负相关 (r =- 0 .392 ,P <0 .0 5 ) ;IMT与年龄、IRI显著正相关 (r分别为 0 .5 0 4、0 .5 4 1 ,P <0 .0 0 1 )。结论 :2型 DM患者存在较高的抵抗素水平 ,IMT相对增厚。胰岛素抵抗是 2型 DM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葡萄籽原花青素(grape seed proanthocyanidin,GSPC)对2型糖尿病(2-DM)大鼠体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选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余下50只大鼠给予高糖高脂饮食加尾静脉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建立2-DM模型后,随机以10只一组分为4组,分别为2-DM模型对照组,葡萄籽原花青素(GSPC)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灌胃治疗8周后,用分光光度法比较各组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水平.结果:与2-DM模型组比较,GSPC组可以显著升高血清SOD、NO、NOS(P<0.01),降低MDA水平(P<0.01).结论:GSPC能够降低2-DM大鼠的氧化应激水平,对2-DM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