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针“中膂俞”抑制膀胱活动亢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电针“中膂俞”对L 多巴诱发膀胱活动亢进的尿动力学影响。方法 :以L 多巴诱发的膀胱活动亢进为动物模型 ,在动物清醒和自由活动的状态下 ,应用连续膀胱测压技术动态观察电针“中膂俞”对排尿过程中尿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 :电针“中膂俞”可减少排尿频率 ,降低膀胱基础压 ,升高膀胱最大充盈压和排尿压 ,增加排尿量。结论 :电针“中膂俞”对L 多巴诱发的膀胱活动亢进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电针对无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和膀胱组织病理学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大鼠分组并造成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电针会阳、中膂俞,于第10日观察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膀胱平滑肌的重量和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电针后。无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和膀胱湿重明显降低.前列腺炎性反应减轻和消失.膀胱平滑肌肌纤维肿胀及粘膜充血等减轻。结论 电针可改善前列腺炎导致的前列腺和膀胱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三阴穴”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药物组、电针组。皮内注射同种异体雄性SD大鼠前列腺蛋白提纯液,辅以双重免疫佐剂复制自身免疫性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造模后电针组、药物组分别给予电针“三阴穴”、舍尼通灌胃治疗15 d。观察各组动物前列腺组织湿重及指数、形态结构,用放免法检测前列腺组织中抗体IgG含量,局部组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8的变化。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前列腺组织湿重及指数与空白组比较显著增高(P<0.05),病理观察显示,模型组动物前列腺组织形态及结构明显受损;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前列腺组织匀浆中IgG含量明显增高(P<0.05),局部细胞因子IL-2、IL-8高表达(P<0.05,P<0.01)。治疗后,电针组前列腺湿重及指数均明显下降(P<0.05,P<0.01),病理变化明显减轻;局部前列腺组织IgG含量明显降低(P<0.05),局部细胞因子IL-2、IL-8表达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电针“三阴穴”能够减少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局部抗体IgG的分泌,调节局部细胞因子IL-2、IL-8的表达,减轻组织局部免疫亢进,抑制前列腺组织形态结构的损伤,从而起到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通过选取三组不同穴位治疗高尿道压型女性尿道综合征,对其疗效进行比较,探讨作用机理,以进一步提高针刺的治疗效果.方法:选用能客观反映膀胱尿道功能的尿动力学指标作为病例的选择依据及临床疗效的评价指标,通过方差分析、q检验比较各组穴位的疗效.结果:选用会阳、中膂俞组合, 在改善临床症状以及降低尿道闭合压方面,效果均优于其他两组穴位.结论:三组穴位均可不同程度的调节膀胱尿道功能,其中会阳、中膂俞组合对膀胱尿道的调节作用最突出.  相似文献   

5.
电针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大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效应机制,为电针介入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Wistar健康雄性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普通针刺组、电针组,每组20只。前列腺背叶内注入25%消痔灵注射液0.2 mL制作大鼠慢性前列腺炎模型,造模14天后开始治疗。电针双侧肾俞、会阳穴,每日1次,5日为1疗程,共进行4个疗程后处死动物,观察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组织病理学及血清内IL-2、TNF-α含量的影响。结果电针后,前列腺炎性反应减轻或消失,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2水平明显降低,TNF-α含量明显升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普通针刺组与电针组均能显著升高大鼠血清中IL-2水平,降低TNF-α水平,与模型组比较,P<0.01;电针组与普通针刺组比较,P<0.05。结论电针能改善前列腺炎导致的前列腺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能显著升高大鼠血清中IL-2水平,降低TNF-α水平,起到抗炎免疫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电针刺激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对尿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患者分为两组,均选双肾俞穴,双会阳穴,常规针刺组予以常规针刺治疗;电针组采用电针疗法.结果 电针组总体有效率高于常规针刺组;尿流动力学指标比较治疗后电针组对指标改善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结论 电针组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临床疗效及尿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明显,但是研究中发现有许多问题仍难以解决,需进一步完善,才能在以后治疗当中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效应机制,为电针介入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Wistar健康雄性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普通针刺组、电针组,每组20只.前列腺背叶内注入25%消痔灵注射液0.2 ml制作大鼠慢性前列腺炎模型,造模14天后开始治疗.电针双侧肾俞、会阳穴,每日1次,5日为1疗程,共进行4个疗程后处死动物,观察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组织内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前列腺组织ICAM -1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明显升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普通针刺组与电针组均能显著降低前列腺组织中ICAM-1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P<0.01;电针组与普通针刺纽比较,P<0.05.结论:电针能显著降低慢性前列腺炎模型大鼠前列腺组织中ICAM-1蛋白表达,起到抗炎免疫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针"三阴"穴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舍尼通组、电针组,每组10只。在皮内注射同种异体Wistar雄性大鼠前列腺蛋白提纯液,辅以双重免疫佐剂复制自身免疫性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电针组、舍尼通组分别给予电针"三阴"穴和舍尼通药物灌胃治疗,连续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隔1d,共15d)。称取前列腺湿重并计算前列腺指数,光镜下观察各组动物前列腺组织形态结构,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动物血浆中CD4+、CD8+的百分含量。结果:各组动物前列腺湿重及前列腺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前列腺组织形态及结构受损明显,舍尼通组、电针组前列腺组织结构有不同程度恢复,但电针组更为显著。模型组血浆CD4+百分含量显著减少(P<0.01),CD4+与CD8+比值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舍尼通组血浆CD4+百分含量明显增加(P<0.05),电针组血浆CD4+百分含量及CD4+与CD8+比值明显升高(P<0.01,P<0.05)。结论:电针"三阴"穴能有效地调节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的细胞免疫应答反应,使全身免疫细胞CD4+数目增多,局部免疫能力增强,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9.
针刺不同穴位对高尿道尿裂FUS尿道压改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文通过选取三组不同穴位治疗高尿道压型女性尿道综合征,对其疗效进行比较。探讨作用机理。以进一步提高针刺的治疗效果。方法:选用能客观反映膀胱尿道功能的尿动力学指标作为病例的选择依据及临床疗效的评价指标。通过方差分析,q检验比较各组穴位的疗效。结果:选用会阳,中膂俞组合。在改善临床症状以及降低尿道闭合压方面,效果均优于其他两组穴位。结论:三组穴位均可不同程度的调节膀胱尿道功能。其中会阳,中膂俞组合对膀胱尿道的调节作用最突出。  相似文献   

10.
针刺治疗卒中后尿失禁尿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脑卒中患者合并尿失禁多见急迫性尿失禁,通过电针次Liao、会阳、肾俞、三阴交、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治疗前后症状评分P〈0.01),治疗前后尿流动力学检查提示逼尿肌压力、膀胱最大容积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尿道闭合压力有显著意义(P〈0.05),证实该组穴位通过改善逼尿肌功能和膀胱顺应性,从而治愈脑卒中后急迫性尿失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白环俞、会阳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采用电针加中药、单纯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NIH-CPS量表总积分逐步降低,治疗组治疗后积分较对照组降低幅度更显著(P0.05);治疗前后NIH-CPS量表疼痛或不适积分总积分逐步减少,治疗组积分较对照组减少幅度更显著(P0.05)。结论电针和中药都是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方法,电针加中药治疗疗效优于单纯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电针“次髎”“中极”“三阴交”“大椎”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尿流动力学及脊髓组织ERK/CREB/Bcl-2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选取24只分为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各12只,其余36只采用脊髓横断法造模,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2只。电针组取单侧“次髎”“中极”“三阴交”“大椎”进行电针刺激,每次30 min,1次/d,连续7 d。干预结束后行尿流动力学检测,HE染色观察大鼠膀胱逼尿肌组织形态,TUNEL法检测脊髓组织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测定脊髓组织p-ERK1/2、p-CREB、p-p90Rsk、CRE、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膀胱基础压力、最大压力及漏尿点压明显增加(P<0.01),膀胱最大容量及顺应性明显降低(P<0.01);膀胱平滑肌细胞结构严重破坏、排列紊乱,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脊髓组织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脊髓组织p-ERK1/2、p-p90Rsk、p-CREB、CRE、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电针“水沟”与“井穴”对全脑缺血大鼠脑细胞内活性钙调素 (CaM )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用磷酸二脂酶法测定电针后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水沟”穴组、电针“井穴”组、假手术对照组脑组织活性CaM的含量。结果 :脑缺血后脑组织活性CaM含量明显升高 ,电针刺激“水沟”和“井穴”均可使大鼠缺血区脑组织活性CaM含量明显降低 ,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电针“水沟”与“井穴”均能明显降低活性CaM的含量 ,发挥肯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化瘀固精颗粒对大鼠前列腺炎模型抗纤维化及改善腺体分泌的作用。方法:采用消痔灵、大肠杆菌前列腺注射的方法制成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和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给予化瘀固精颗粒后,观察大鼠前列腺解剖形态和组织病理学、前列腺指数、前列腺按摩液中卵磷脂小体和白细胞计数,以及大鼠慢性前列腺炎血液流变性的变化等。结果:化瘀固精颗粒在非细菌性大鼠前列腺炎模型上能显著抑制炎性细胞的浸润,改善前列腺分泌功能和抗纤维增生;在大鼠细菌性前列腺炎动物模型上明显抑制炎性细胞的浸润,改善前列腺的分泌功能,并能拮抗前列腺组织纤维增生;同时全血粘度以及红细胞压积、全血低切还原粘度、全血高切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含量等指标数值显著增高,血沉加快,而红细胞刚性指数有一定程度地降低,说明该制剂明显改善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结论:化瘀固精颗粒有抗前列腺组织纤维化和增生、改善腺体分泌等作用,其中参与改善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血瘀症的异常病理性变化是该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艾灸结合间歇性导尿与电针结合间歇性导尿对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将56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艾灸组,两组均予以间歇性导尿治疗,电针组加用电针治疗,艾灸组加用艾灸治疗,两组均取用八髎穴,1次/d,30min/次,治疗8wk。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尿流动力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尿流动力学检查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结合间歇性导尿、艾灸结合间歇性导尿能明显改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排尿功能,减少因尿潴留引起的并发症,提高脊髓损伤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骶上脊髓损伤所致的神经原性膀胱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60只,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各12只,剩余大鼠造模.取24只成功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各12只。手术造模后第19天起,电针组取"次髎""中极""三阴交""大椎"穴进行电针干预,留针20 min,每日1次,连续7d,其余三组仅捆绑相同时间.干预结束后行尿流动力学检测,取损伤部位脊髓组织,Western-blot法检测PACAP-38及PACIR的含量。结果:①与空白组比较,假手术组膀胱最大容量、漏尿点压力、膀胱顺应性及脊髓组织内PACAP-38、PAC1R含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膀胱最大容量、膀胱顺应性均较低(均P0.05),漏尿点压力较高(P0.05),PACAP-38及PAC1R的含量较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的膀胱最大容量及膀胱顺应性较高(均P0.05),漏尿点压力较低(P0.05),PACAP-38及PAC1R的含量较高(均P0.05)。结论:电针"次髎""中极""三阴交""大椎"可改善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原性膀胱大鼠膀胱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受损脊髓组织中PAC AP-38及PACIR蛋白表达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泽桂癃爽联合特拉唑嗪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口服泽桂癃爽联合盐酸特拉唑嗪治疗90例前列腺增生合并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观察治疗前后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最大尿流率、膀胱残余尿、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结果治疗后IPSS评分及NIH-CPSI评分明显下降,残余尿量及最大尿流率明显改善。结论泽桂癃爽联合特拉唑嗪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针刺腰骶段穴位对不稳定膀胱有调节作用。本研究拟确定针刺会阳穴治疗不稳定膀胱的尿动力学特征及时效性,为经穴脏腑相关理论及针刺作用规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80Wistar大鼠造成不稳定膀胱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40只。每组再根据针刺后2h、6h、12h和24h不同观察节点分为4小组,给予相应处理,并进行尿动力学测定。分析针刺会阳穴对不稳定膀胱进行调节的动态尿动力学特征。结果:针刺会阳穴后2h、6h和12h分组观察,治疗组在各节点膀胱顺应性改善明显优于模型组(P〈0.05),且治疗组在针刺后2h、12h节点膀胱容量增加量明显优于模型组(P〈0.05);针刺会阳穴后,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不稳定膀胱的尿动力学改善程度有差异,其中在针刺后12h时,膀胱的顺应性提高程度和膀胱容量的增加量较为明显(P〈0.05),在针刺24h后尿动力的改善效应下降。结论:针刺会阳穴可改善不稳定膀胱尿动力状态,提高膀胱顺应性,增加膀胱容量;针刺会阳穴对不稳定膀胱尿动力状态的调节存在时效性,其中以针刺会阳穴后12h调节效应最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电针结合经会阴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BTX-A)治疗脊髓神经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脊髓损伤后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35例于术后第1天随机分为BTX-A+电针组(20例)和BTX-A组(15例)。两组均在常规膀胱功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行经会阴尿道外括约肌注射BTX-A 200IU(4mL),BTX-A+电针组辅以电针治疗,穴取中极、关元、肾俞、会阳、八!,每日1次,每次40min,每周治疗6天,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排尿状况,并于治疗前后分别行尿动力学检查,检测尿道压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平均尿失禁次数、平均导尿量及尿失禁量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BTX-A+电针组优于BTX-A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残余尿量、膀胱压力、最大膀胱容积、最大尿道闭合压及最大尿流率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1);BTX-A+电针组对残余尿量、最大膀胱容积、最大尿道闭合压的改善较BTX-A组显著(均P0.05)。结论:电针结合经会阴注射BTX-A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的排尿障碍。  相似文献   

20.
电针“足三里”穴对免疫抑制大鼠细胞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研究电针“足三里”穴对大鼠T细胞亚群和红细胞免疫粘附能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 ,通过微量全血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各组大鼠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以反映细胞免疫功能 ,应用红细胞C3b受体 酵母菌花环试验和红细胞 IC花环试验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 :电针“足三里”穴组大鼠T4细胞百分率、RBC C3bRR、RBC IC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 ,CD8+无明显变化 (P >0 .0 5) ;免疫抑制模型组的大鼠T4细胞百分率、RBC C3bRR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T8细胞百分率、RBC ICR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 >0 .0 5) ;免疫抑制 +“足三里”组大鼠T4细胞百分率、RBC C3bRR、RBC ICR与免疫抑制组相比有明显改善和提高 (P <0 .0 1 )。结论 :电针“足三里”穴可提高正常大鼠与免疫抑制模型大鼠的T细胞免疫功能及红细胞免疫粘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