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分析临床静脉输液护理中运用双人核对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在我院进行静脉输液的600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在临床静脉输液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运用双人核对护理模式,通过不同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差错发生情况,包括给药剂量错误、挂错补液、漏加续加、患者同名。结果:经对比观察,两组静脉输液患者经过不同护理模式后,实验组差错发生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错发生率(30.67%),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临床静脉输液护理中运用双人核对护理模式后,药剂量错误、挂错补液、漏加续加、患者同名的差错发生率明显降低,提高临床静脉输液质量,应该在临床上大量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双人核对制度在预防门诊注射差错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为降低注射差错发生率,在门诊注射查对中实施双人核对制度,对实施双人核对制度前与实施后门诊注射差错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实施双人核对制度后门诊注射差错发生率及投诉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患者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实施前。结论:在门诊注射中,采用双人核对制度可有效减少差错发生,患者对门诊注射工作的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3.
黄丽芳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0):1399-1400
目的:通过优化改进输液查对流程来预防静脉输液差错的发生。方法:2012年以来我院护理部对输液查对操作流程进行了全面的改进与优化,措施包括改变排班模式、改进静脉输液操作查对流程、调整住院患者输液卡的打印时间与核对时间等。结果:2012年共发生静脉输液差错7例(0.04%),较2011年度输液差错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优化输液查对流程有利于预防护理差错的发生,保证了静脉输液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规范静脉输液的流程,加强双人核对,减少静脉用药过程中的缺陷,从而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根据医院人力资源及各护理岗位职责情况,笔者所在科2011年开始,从处理医嘱直至患者输液完毕的每一个环节都加强护士双人核对把关。结果:静脉用药缺陷率从2010年的1.15%降到2011年的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双人核对制度的静脉输液流程,有效减少了静脉输液过程中缺陷的发生,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有利于减少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目前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发生原因,提出一系列的防范措施。方法:输液前实行编号、加药后实行二人核对机制;输液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做好家长的健康宣教工作。结果:使安全隐患渐渐减少,从而降低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儿家长的满意度。结论:针对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对策能减少护理隐患,增加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诸多细节安全隐患及其发生原因,提出一系列的护理对策.方法 输液前行编号、姓名双核对机制;输液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做好家长的健康宣教工作.结果 使安全隐患逐渐减少,从而降低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率.结论 开展儿科门诊输液专业化管理能提高服务质量,消除隐患.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目前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及其发生原因,提出一系列的护理对策。方法:输液前实行编号、姓名双核对机制;输液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做好家长的健康宣教工作。结果:使安全隐患渐渐减少,从而降低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率。结论:开展儿科门诊输液专业化管理能提高服务质量,消除输液存在的隐患。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护理对策。方法依据临床经验,分析存在于儿科门诊输液中的安全隐患,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结果和结论在儿科门诊输液中有一些安全隐患存在。输液前应当认真核对医嘱,输液中应当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发生情况及时处理,与此同时,还应当做好患儿家长的健康宣传工作,这些措施均可大大降低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移动护理终端(PDA),监控输液流程的规范性,杜绝静脉输液护理差错。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进行输液治疗的住院患者40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PDA腕带身份识别方式和静脉输液配药核对闭环管理程序进行静脉输液,对照组使用常规查对、识别方式进行输液治疗。将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输液差错例数、护理总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工作能力得分、静脉输液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住院患者PDA腕带是患者标识的一种[1],其与PDA静脉输液配药核对的闭环管理程序有机结合,能有效规范护士行为,监控输液流程,减少静脉输液差错,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0.
姜玉娥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4):615-616
目的提高儿科病房输液管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病人满意度。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2005年8月~2006年12月在儿科病房住院患儿、家属由科室质控组成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输液过程前后,护士主动巡视及时更换输液瓶少;对用药知识、如何保持输液通畅等宣教内容少;部分护士穿刺技术差;对某些特殊用药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项了解少等。结论提高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加强健康教育,对年轻护士进行基础理论、操作技能培训,可提高输液管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发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成分血的输注与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12月~2012年12月进行成分血输注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于输注前、输注中及输注后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及输血反应情况.结果 干预组的满意度达93.3%,明显高于对照组(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7,P < 0.05),干预组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8,P < 0.05).结论 在成分血的输注过程中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皮惠金 《中外医疗》2014,(24):168-170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已开展细节护理干预)作为研究阶段,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未开展细节护理,仅应用一般护理干预)作为对照阶段。观察对比两阶段消毒供应工作差错的发生率,以及临床科室对两阶段灭菌消毒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研究阶段工作差错发生率为0.29%,对照阶段工作差错发生率为4.00%,研究阶段工作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阶段(P〈0.05)。各临床科室对研究阶段供给及时、回收及时、打包质量、服务态度及护理质量各项灭菌消毒服务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护理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消毒供应室工作差错的发生率,提高科室对灭菌消毒服务满意度,保证了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适于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便携式智能输液机(PITM)用于儿科输液的效果。方法将500例输液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PITM输液,对照组采用传统重力输液器输液。结果实验组的重复穿刺例数、重新穿刺所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O.01);实验组重新穿刺7例(2.7%),重新穿刺时间(5.03±0.40)min,对照组重新穿刺26例(10.7%),重新穿刺时间(19.94±0.91)min;患儿家属的满意率,实验组为236例(94.4%),对照组为106例(42.4%)。实验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PITM可降低重复穿刺率,提高工作效率及患儿家属满意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新鲜冰冻血浆(FFP)的不合理输注原因,减少FFP不合理输注。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龙岗区坪地人民医院493例输注FFP的病历资料,输注目的;比较合理输注组和不合理输注组在输注FFP前及输注后8h内凝血酶原时/d(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检查结果。结果输注FFP患者中,合理输注者为63.61%(314/439),不合理输注者为3631%(179/439);合理组PT、APTT值输注后明显低于输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理组输注前、后PT、APTT值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补充蛋白、扩容及增加营养者为目的是导致FFP输注不合理的最主要原因。非大量出血或凝血功能异常者即使输注FFP也不会改善凝血功能。为促进临床输血安全性的提升,节约有限的血液资源,需要临床上加强FFP的输血管理。  相似文献   

15.
喻培 《中外医疗》2013,(24):25-26
目的探讨"一日病房"护理模式应用于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140例经腹腔镜治疗的腹股沟斜疝小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实施"一日病房"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传统住院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平均住院费用、医院感染发生率以及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腹腔镜治疗的腹股沟斜疝患儿实施"一日病房"护理模式,可有效促进患儿的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并减少护理差错事件以及医院感染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CCU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并对合并焦虑、抑郁患者进行药物合并优质护理治疗,以期找到合理的“双心治疗”方法。方法ACS患者入院3d内行HAD评分,评分〉8分者认定为焦虑、抑郁患者。根据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为HAD评分〈8分者,B组为HAD评分〉8分者,E组为正常体检对照组。B组患者随机分为C、D二组,C组除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外,再给予盐酸氟西汀及优质护理服务相结合的方法治疗,D组患者只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后1,3,6个月给予随访。结果ACS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45.5%)明显高于一般人群(5.5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C组给予抗焦虑、抑郁联合优质护理服务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后,随访1,3,6个月焦虑、抑郁比率明显降低(25.27%、15.38%、4.4%),且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13.19%),和D组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CS患者要进行焦虑、抑郁评分,对焦虑、抑郁患者要及时给予抗焦虑、抑郁药物联合优质护理服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双心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王晓俊  杨琼  李世荣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1):150-151,154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紧急预案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2010年2月~2011年1月实施护理风险紧急预案前的患者3057例为对照组,2011年2月~2012年1月实施护理风险紧急预案后的患者3349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照护理风险紧急预案制度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护理纠纷及护理差错发生率;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差错及护理纠纷发生率为0.14%(5/3499)、0.23%(8/3499),均优于对照组[0.95%(29/3057)、1.01%(31/3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教育、护理流程、专业技术、仪表行为、语言沟通得分为(94.48±0.68)、(94.59±0.69)、(94.77±0.75)、(94.90±0.74)、(95.43±0.78)分,均优于对照组[(89.82±1.00)、(89.48±1.03)、(90.06±0.92)、(89.32±1.30)、(89.59±1.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医疗环境、专业技能、服务态度、护患关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紧急预案提高了手术室护理整体质量及患者满意度,降低了护理差错及护理纠纷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诊输液安全中实施PDCA循环法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输液的15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为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的输液患者,对照组为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的输液患者,分析PDCA循环法的实施办法,通过自行设计的量表评价护理满意度,观察患者呼叫器的使用率、安全事件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及医患纠纷发生率。结果以上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DCA循环法的实施,能降低患者输液等待时间,减少护理差错,保证输液安全,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提高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抢救成功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浙江省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患儿92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常规护理组患儿由医务人员给予常规护理和观察,而护理干预组患儿则在常规护理观察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两组抢救成功率、重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结果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分别为80.43%和95.65%(P〈0.05);病死率分别为15.22%和2.17%(P〈0.05);而重症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9.13%和19.57%(P〈0.05)。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8.26%和9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康复情况以及住院时间比较,护理干预组患儿康复情况明显好于常规护理组,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护理干预的施行可明显提高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抢救成功率,降低患儿的病死率,并可有效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护理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HFMEA)模式在儿科门诊留观输液室患儿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对预防静脉输液渗漏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门诊留观输液室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3680例患儿开展回顾性分析,按照就诊时间,2021年1月至6月HFMEA干预前的患儿为对照组(n=1835),2021年7月至12月HFMEA干预后的患儿为研究组(n=1845)。对比开展HFMEA前后的患儿失效模式风险优先指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评分、统计开展HFMEA前后的患儿静脉输液渗漏发生率和家属投诉率,并对患儿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 开展HFMEA模式后,儿童静脉输液渗漏主要影响因素RPN评分均低于开展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HFMEA模式后,患儿静脉输液渗漏率(1.68%)、家属投诉率(0)分别低于开展前(2.67%、0.33%),而家属护理满意度(89.27%)则高于开展前(86.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MEA模式干预在儿科门诊留观输液室护理管理中,能够有效降低儿童静脉输液渗漏发生风险,继而减少患者家属投诉情况,家属认可度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