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患者男49岁因左眼视物模糊3年、加重1年余,于2006年7月21日来我院就诊。患者感左耳听力下降3年。无既往眼病及眼病家族史。左耳粗测听力下降,全身检查余无明显异常。右眼视力0.5,矫正视力1.0,角膜透明,前房、前房角、虹膜、瞳孔均无异常发现,C/D=0.6—0.65,眼压12mmHg。左眼视力0.08,矫正视力0.5.角膜上皮水泡形成.角膜基质水肿,角膜内皮处散在细小白色和色素性KP,前房角镜下见2—4点处虹膜前粘连,其余为宽角,并可见大量色素颗粒沉着于小梁网、巩膜嵴处,3~4点处可见直径约3ram范围虹膜萎缩斑,偏颞侧有直径约1.5mm大小洞状缺损(图1),其余虹膜纹理清,色泽正常,瞳孔居中,晶体表面少许色素沉着。  相似文献   

2.
白海霞  申令  李彬 《眼科》2014,23(3):164-164
男性,48岁。左眼磨3个月伴视物模糊、畏光就诊。视力:右眼0.7,左眼0.3;左侧头部及额部皮肤可见疱疹瘢痕,双眼睑皮肤未见明显异常,右眼前节未见异常,左眼角膜瞳孔区鼻上方可见一树枝状角膜浅层溃疡,树枝状末端无膨大(图1A-D),相应区域角膜上皮水肿伴基质轻度浸润。  相似文献   

3.
孙丽颖  于建国 《眼科研究》2009,27(7):562-562
患者,女,57岁,因双眼视力逐渐下降2年就诊。既往有精神病史10年,口服氯丙嗪375mg/d,总量约1368g。患者全身情况良好。眼科检查:双眼视力0.3,眼压正常,眼睑呈灰蓝色(图1),角膜内皮可见棕色及灰白色颗粒沉着(以中央居多),前房深度正常,瞳孔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晶状体前囊可见棕黄色颗粒附着,前囊下皮质呈棕黄色多角形混浊,宽度为3~4mm,中央区较厚,可达晶状体1/4厚度(图2)。眼底视网膜色素轻度紊乱,眼球运动正常。诊断:双眼药物性白内障。嘱其停用氯丙嗪,改用其他安定药物。于局部麻醉下行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植入+22.0D人工晶状体。术后1周右眼视力0.6+,眼部情况稳定。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49 岁,因“双眼视力下降1 年”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于1992年在外院行双眼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adial keratotomy,RK),术前近视度数约为-3.00 DS(自诉不清),术后24年视物尚清晰,但近1年出现双眼视力下降,且视远及视近均不清。无眼红、眼痛、眼胀。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眼科专科检查:视力:右眼4/20,+2.50/-1.75×45=12/20,左眼4/20,+3.75/-1.00×55=12/20;非接触式眼压示:右眼9.2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8.9 mmHg;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全周可见放射状近全层斑痕12条,中央近瞳孔区无明显水肿,前房清,瞳孔圆,晶状体清,眼底未见明显异常。角膜地形图检查示:中央角膜厚度(CCT):右眼536 μm,左眼518 μm;角膜最薄点厚度右眼477 μm且位于鼻下方,左眼415 μm位于颞下方;曲率顶点K值,右眼62.72 D且位于半径即颞下方,左眼70.05 D且位于半径颞下方;前表面对称性指数(Symmetey index of front,SIf):右眼2.51 D,左眼9.89 D;后表面对称性指数(Symmetey index of back,SIb):右眼-0.23 D,左眼1.69 D;前表面高度差异(Keratoconus Vertex of Front,KVf):右眼38 μm,左眼73 μm;后表面高度差异(Keratoconus Vertex of Back,KVb):右眼69 μm,左眼130 μm(见图1-2)。诊断:双眼RK术后继发角膜膨胀,双眼屈光不正。嘱其至外院行角膜胶原交联术。  相似文献   

5.
Avastin结膜下注射及眼液治疗角膜新生血管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患者,女,16岁,因左眼反复刺痛,畏光,流泪伴视力下降3a,加重1mo入我院就治。查:OD:0.8,OS:0.3。左眼结膜混合充血明显,下方角膜可见大片新生血管长入角膜基质浅层并进入瞳孔区。角膜中央1mm×1mm大小浅溃疡(图1)。并可见散在小点片状角膜上皮剥脱。前房Tyn(+),KP(-)。晶状体及后节无异常。诊断:左眼病毒性角膜溃疡,角膜新生血管翳。入院后予正大捷普眼液,泰利必妥眼液,贝复舒眼液点左眼,4次/d,泰利必妥眼膏1次/晚。连续3d症状无明显改善。后予Avastin2.5mg下方结膜下注射[1],同时予自配5mg/mLAvastin[2]眼液点眼4次/d,连续15d。术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46岁,因左眼被黄豆崩伤视力下降2d入院.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8,左眼手动/眼前,左眼球结膜混合性充血,角膜颞下方可见长度4 mm全层裂伤,伤口稍隆起,已闭合,伤口处虹膜前粘连.角膜后沉着物(KP)(-),前房轴深3个角膜厚度(CT),前房无积脓,瞳孔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消失.瞳孔区可见大片白色渗出物,隐见晶状体混浊,其后窥不入.右眼球前后段未见异常.眼压右眼15 mmHg(1 mmHg=0.133kPa),左眼12 mmHg.眼眶SCT检查:未见球内异物.入院诊断:(1)左眼角膜挫裂伤.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50岁,2007年1月12 日因右眼干涩不适感7 d来我院就诊.眼部检查:双眼裸眼视力为右眼1.2.左眼1.0.右眼结膜充血+,睑结膜面见少许滤泡、乳头,余未见明显异常;左眼睑位置正常,眼球大小和运动正常,结膜无充血,角膜上皮光滑、完整,基质层透明,后弹力层可见3处破裂纹,呈斜形条纹(见图1),其中2处后弹力层有脱离,其脱离处后弹力膜上附有少许虹膜色素(见图2),内皮无水肿,角膜厚度、大小未见明显异常.前房清,轴深约3 mm,周边房深约1/2角膜厚度,虹膜纹理清,色泽正常,瞳孔圆,直径约3 mm,对光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72岁,因“右眼视物不见8年”于2003年10月来本院就诊。20年前患者有青光眼病史,经药物治疗眼胀症状缓解,但视力逐渐下降。近8年来,右眼完全视物不见。眼部检查:右眼视力光感,左眼0.6,右眼角膜透明,前房清,周深1CT,虹膜5、11点钟有裂孔,多处虹膜有萎缩,瞳孔缘色素外翻,对光反应消失(图1)。晶状体前囊膜皱缩,皮质灰白色混浊,核褐黄色,眼底看不进。左眼角膜透明,瞳孔圆,直径约4mm,对光反应灵敏,晶状体皮质周边混浊,核棕黄色,眼底正常。角膜内皮计数:右眼1254个/mm^2,左眼2322个/mm^2。右眼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大,失去正常的六角形形态,密度减小(图2)。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常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和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优化屈光角膜切削术(optimized refractive keratomy,ORK)后近视眼患者视力及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的变化,探讨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优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ORK-LASIK)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拟做LASIK手术的近视眼患者396例733眼,按球镜屈光度分成低度(≤-3.00D)、中度(-3.00~-6.00D)和高度(-6.00~-12.00D)3组,每组柱镜度数均小于-2.50D,各组再随机分成2组,一组行常规LASIK手术,另一组行ORK-LASIK。手术切削区直径为6.0~7.0mm。角膜波前像差分析为6mm瞳孔直径。术后随访6个月,检查裸眼视力及角膜地形图并进行波前像差分析。结果成人近视眼角膜前表面波前像差在6mm瞳孔直径以3阶和4阶为主,占90%,在3阶和4阶中又以彗差和球差为主,分别占角膜全部像差的27.7%和28.4%;球差和球镜度数呈负相关(r=-0.501,P〈0.05),其他高阶像差和球镜度数无关。但在-6.00D以上的近视眼中,彗差和次级彗差均和球镜度数有关(F=8.808,7.123,P〈0.04,0.01)。角膜前表面各高阶像差均和年龄及性别无关。LASIK和ORK-LASIK2组比较,术后6个月时,低度和高度组2组的裸眼视力均达到术前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度组,ORK-LASIK组视力明显好于LASIK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角膜前表面的球差、彗差和总高阶像差均较术前增加,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度组,ORK-LASIK组和LASIK组比较角膜彗差和球差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度组ORK-LASIK组角膜彗差和球差较LASIK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ORK-LASIK手术能有效地矫正近视和散光,提高中度近视患者的视力,降低中、高度组术后彗差和球差,手术效果稳定、安全。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44岁,2011年11月因左眼红痛伴视力下降20天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患者20 d前左眼被玉米叶划伤,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无感冒发烧史。眼科检查及诊疗过程:视力右眼1.0,左眼0.1。左眼结膜混合充血,角膜上皮散在点状浸润,荧光素钠染色(+),基质无水肿,角膜后沉积物(-),前房闪光(-),前房无积脓,瞳孔圆,对光反射存在(见图1A),右眼眼科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左眼角膜炎,给予抗炎治疗(具体不详)。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性,18岁。因双眼屈光不正(双眼球镜度数约-6.00 D),于2011年6月26日于外院在表面麻醉下行双眼LASIK手术,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右眼为1.2,左眼为0.25。因LASIK术后左眼视力异常,于术后3 d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眼科。眼部检查:右眼角膜透明,可见角膜切削的3/4圆环痕,角膜瓣完整,直径约8.0 mm,边缘整齐规则,位于角膜正光学中心处,覆盖瞳孔区,角膜瓣蒂宽度适宜。左眼角膜绷带片在位,角膜透明,可见角膜切削的360°切削痕,角膜瓣直径约6 mm,边缘不规则,无蒂,位于角膜正光学中心处,覆盖瞳孔区。右眼矫正视力为1.2(0.75 DS),左眼取下绷带片30 min后视力为0.25(-1.50 DS()2.25 DC ×5°)。眼压:右眼9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位10 mmHg。左眼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见图1中A。诊断:双眼LASIK术后;左眼角膜游离瓣;屈光不正。治疗方法:于2011年6月30日行左眼角膜瓣转瓣复位术。术前准备同常规LASIK手术,手术过程:表面麻醉下用针头在角膜瓣边缘12和9点钟方位轻轻各做一长标记,用冲洗针头将角膜瓣周边掀起,边冲洗便将角膜瓣整体与基质床分离,用冲洗针头慢慢将角膜瓣12点钟方位标记转至9点钟方位,冲洗角膜瓣下,用吸血海棉压平贴傅,戴绷带片,妥布霉毒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点左眼。术后常规滴用0.1%透明质酸钠及妥布霉毒素地塞米松眼液4次/d。术后情况见表1,术后1 d及12个月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见图1中B、C。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24岁,要求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矫正术,于2015年5月19日来山西省眼科医院就诊.患者无戴接触镜史,无其他眼部疾病及手术史.眼科检查:裸眼视力(UCVA):右眼0.25,左眼0.5,最佳矫正视力(BCVA):右眼1.0,左眼1.0;散瞳检影度数:右眼:-2.25 D-0.75 D×105,左眼:-1.00 D-1.00 D×20;电脑验光仪示角膜曲率:右眼为43.00 D,左眼为41.75 D;A超测中央角膜厚度:右眼为573 μm,左眼为615 μm;0culus Pentacam角膜地形图示角膜前表面曲率:右眼为42.8 D,左眼为41.5 D;角膜瞳孔中央角膜厚度为右眼562 μm,左眼602μm,角膜前后表面高度图无异常,角膜厚度空间分布图及角膜厚度变化率在正常范围内(见图1-4);非接触眼压计测眼压:右眼18.3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9.0 mmHg;眼前节检查无异常;角膜内皮镜检查示:右眼内皮细胞密度3 002个/mm-2,左眼内皮细胞密度2 948个/mm2,细胞形态、大小正常(见图5-6).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6岁。发现右眼发白3年,加重1年,于2007年4月28日来我院就诊。患者3年前右服曾被指甲划伤,畏光流泪,经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未发现角膜异常;半年后角膜出现白点,除视力下降外,无其他不适,曾长期滴用抗感染和促角膜修复眼液;近半年白点逐步变大。全身体检无异常。眼部检查:裸眼视力右眼为0.3(散大瞳孔),左眼为0.6;双眼指测眼压正常;双眼结膜无充血,右眼角膜中央深层基质可见圆形致密混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后1个月患者瞳孔中心和角膜顶点实际角膜基质透镜厚度与预计厚度的差异。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4月在西安高新医院眼科屈光门诊行SMILE的患者66例(132眼)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应用眼前节三维成像分析系统Pentacam测量患者瞳孔中心角膜厚度和角膜顶点厚度,检测患者视力及等效球镜度。将术前Pentacam检查结果作为“A图”,术后1个月检查结果作为“B图”,(A图-B图)数据即可得出每个坐标的角膜厚度差值,角膜厚度差值中瞳孔中心的差值(ΔCTp)和角膜顶点的差值(ΔCTv)即为实际角膜基质透镜厚度。角膜基质透镜厚度误差(E)=预计角膜基质透镜厚度-实际角膜基质透镜厚度,其中预计角膜基质透镜厚度为VisuMax飞秒激光手术设计软件预计的角膜厚度(LT),瞳孔中心角膜基质透镜厚度误差Ep=LTp-ΔCTp;角膜顶点角膜基质透镜厚度误差Ev=LTv-ΔCTv。分析实际角膜基质透镜厚度与预计厚度的关系。结果 术后1个月所有患者均无角膜水肿及炎症反应发生,眼压正常;132眼患者裸眼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个月132眼患者等效球镜度范围为-0.50 ~+0.50 D。患者ΔCTp为43~133(86.83±16.81)μm,明显低于LTp[55~130(96.89±15.9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1,P<0.01)。患者ΔCTv为43~131(86.95±16.66)μm,明显低于LTv[55~130(96.89±15.9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65,P<0.01)。患者Ep为-7~28(10.07±6.53)μm,Ev为-7~27(9.95±6.48)μm。实际角膜基质透镜厚度随着预计厚度的增加而增加。LTp每增加1 μm,ΔCTp增加0.97 μm [y=-7.5+0.97x(R2=0.85,P<0.01),x为LTp,y为ΔCTp]; LTv每增加1 μm,ΔCTv增加0.96 μm[y=-6.54+0.96x(R2=0.85,P<0.01),x为LTv,y为ΔCTv]。结论 SMILE手术实际制作的角膜基质透镜厚度明显低于预计厚度,实际厚度与预计厚度呈线性关系;角膜顶点位置的检测结果与VisuMax手术设计软件所预计的角膜基质透镜厚度更接近。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48岁,因自己发现双眼角膜边缘有白圈,于2005年9月20日来我院就诊。患者全身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眼部检查:裸眼视力右眼0.6,左眼0.9。双眼眼位正,眼球运动无异常,结膜无充血,双角膜周边类老年环改变,中央区基质层混浊,上皮下结晶样混浊,瞳孔欠圆,虹膜无异常(图1,2),晶状体和玻璃体透明,眼底未见异常,指测眼压Tn。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表面逆几何形特殊设计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RGDRGPCL,近似角膜塑型镜设计)矫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和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术后屈光不正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有针对性地选择角膜屈光手术后视力不良、残留明显屈光不正的29例患者(51眼)配戴RGDRGPCL,观察其配适状态、矫正视力、患者满意度、角膜形态变化、波前像差改变以及眼表健康状况。术后50眼球镜度-1.00—18.75D,散光度0.75~4.50D,裸眼视力3.0~4.8:1眼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又受外伤致术后无晶状体眼,+8.00D/+6.00D×10°,视力3.0°所有病例戴框架镜矫正视力不满意,或存在屈光参差。同时选择30只配戴角膜塑型镜的中低度近视眼作为对照组。采用TomeyⅣ角膜地形图.显示角膜表面30个投照环,计算每6环的平均曲率,共5区,将角膜屈光手术后和角膜塑型术后两组角膜地形图中各区的平均曲率进行比较。评价戴镜3个月后的适配状态、患者满意度以及视力和波前像差的变化。对所得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屈光手术后与近视眼配戴角膜塑型镜后,角膜地形图中各区参数相近[(39.24±2.09)DVS(39.27+-1.23)D,(39.24+-2.46)DVS(39.88+-1.19)D,(40.34+-2.48)DVS(41.39+-1.43)D,(41.23+-2.43)DUS(41.21±1.45)D.(41.02+-2.36)DVS(40.50+-0.79)D],两组之间各区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RGDRGPCL后,35眼视力可达5.0或更高。配适状态基本良好,患者自觉清晰、舒适的满意度均较高,部分显示波前像差明显降低。戴镜期间末出现明显角、结膜并发症,部分长期戴镜后可出现角膜规则塑型效果。结论针对角膜屈光手术后视力低下.角膜中央区平坦而旁周边区陡峭的显著形变,而且利用普通框架眼镜和球面或非球面设计的RGPCL矫正困难的病例,配戴设计适宜的RGDRGPCL进行视力再矫正是一个合理、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27岁,因“双眼虹视1月余,左侧头部不适 1周”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眼科就诊。既往双眼近视性屈光不正。眼部检查示:右眼裸眼视力为0.2,左眼为0.2;右眼眼压为16.0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为14.0 mmHg;双眼角膜透明,角膜后散在大小不等的色素性角膜后沉着物(Keratic precipitates,KP),前房深度>3角膜厚度(Corneal thickniss,CT),Tyn(-),虹膜纹理清,未见粘连,中周部虹膜后凹,瞳孔圆,直径约4 mm,对光反射迟钝,晶状体透明,瞳孔区晶状体表面见色素颗粒,视乳头色淡,视杯大,上下盘沿窄,视乳头损害分级(Disc damage likelihood scale,DDLS)6~7级。验光检查示:右眼验光为-1.50DS/-0.50DC×100=0.6,左眼为-1.50DS/-0.75DC×60=0.7。视野检查示:双眼管状视野。角膜地形图示:双眼顺规散光,右眼中央角膜厚度为601 μm,左眼为594 μm(见图1)。房角镜检查示:双眼房角开放,色素Ⅲ~Ⅳ级(见图2)。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示:双眼虹膜反向膨隆(见图3)。诊断:双眼色素性青光眼,双眼屈光不正。入院后先后行左眼及右眼小梁切除术,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术中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3 d,右眼眼压为5.4~10.2 mmHg 左眼6.9~11.7 mmHg。术后半个月,门诊复查时,嘱患者行眼球按摩,上转眼球,朝眼球中心的方向按压下方巩膜,每天按摩2次,每次20下。患者术后坚持按摩眼球,未行其他眼部操作及药物治疗,未定期复查。术后1年,患者诉戴镜后仍视物模糊。眼压检测示;右眼12.5 mmHg,左眼11.6 mmHg。验光检查示:右眼为-0.5DS/-6.00DC×60=0.5,左眼为-0.50DS/-6.00DC×115=0.6。嘱患者停止按压眼球,定期随访,随访至术后21个月,复查角膜地形图示:角膜K值发生明显变化(见图4)。  相似文献   

18.
女性,65岁.左眼视力0.1,眼压12 mmHg.左眼虹膜基质萎缩,瞳孔色素外翻,瞳孔向上方移位(图A);角膜内皮细胞普遍增大,密度减少(655个/mm2),细胞中央具有颗粒面(图B);UBM示意虹膜与角膜内皮部分粘连(图C、D).右眼前节未见异常.诊断:左眼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人工晶状体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角膜屈光术前表面麻醉剂奥布卡因应用前后患者角膜、角膜上皮厚度及其均匀性的变化。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选择2016年3月1-30日在本院眼视光中心拟行SMILE术的连续病例30例(59眼),在滴表面麻醉剂奥布卡因前后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仪(AS-OCT)对中央6 mm直径范围内角膜及角膜上皮的厚度进行测量,测量区域分为中央区(直径2 mm)、旁中央区(直径2~5 mm)、中央周围区(直径5~6 mm),后2个区域再分别分为8个象限,通过比较上-下侧、鼻-颞侧的差值以及极差、标准差来评估角膜、角膜上皮厚度变化。通过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用药前后角膜散光度、瞳孔中央角膜厚度、偏心值e、角膜最薄点厚度及其位置差异。通过自身配对t检验和轮廓分析比较表面麻醉剂对角膜、角膜上皮厚度的影响。结果30例(59眼)患者中共发现2例(3眼)患者在表面麻醉后角膜上皮厚度显著增厚。各象限角膜上皮厚度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瞳孔中心角膜厚度表面麻醉前后分别为(535.6±25.1)µm、(537.7±25.1)µ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P<0.01);颞下方(2~5 mm)角膜在表面麻醉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P<0.05);角膜和角膜上皮鼻-颞侧差值、上-下侧差值、极差、标准差在表面麻醉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面麻醉前后散光度差异无统计学,偏心值e值在表面麻醉前后分别为(0.56±0.10)D、(0.57±0.1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60,P>0.05);角膜最薄点厚度及位置分布(距角膜中心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奥布卡因滴眼液对角膜、角膜上皮厚度及其均匀性分布影响较小,但不能完全排除其对角膜形态的影响,在屈光手术术前检查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探讨瞳孔再造术治疗角膜白斑的临床效果。方法17例(17只眼)角膜白斑患者行瞳孔再造术,患者角膜白斑直径为4-9 mm,视力均0.02以下,年龄30-78岁,机械性或化学性外伤致角膜白斑形成11例,角膜炎致角膜白斑形成6例。比较手术前后视力提高的程度,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本研究结果中,术后视力0.5以上者3例(17.76%),0.1-0.5者13例(76.47%),0.01-0.1者1例(5.88%)。结论瞳孔再造术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方法简便,费用低,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