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构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风险预测模型,以评估和预防出血性卒中患者的下肢DVT。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547例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547例患者分为建模组(447例)和外部验证组(100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下肢DVT。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判断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并构建下肢DVT风险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及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风险预测模型的效能;应用外部验证法检验模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一致性。结果建模组纳入的447例患者中,共112例(25.1%)确诊为下肢DVT。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全身麻醉手术、镇静镇痛药物、降温毯物理降温、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下肢肌力分级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是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下肢DVT的影响因素(均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63,95%CI:1.036~1.092,P<0.001)、镇静镇痛药物(OR=5.115,95%CI:2.620~9.986,P<0.001)、降温毯物理降温(OR=34.991,95%CI:14.009~87.396,P<0.001)、高血压病史(OR=2.671,95%CI:1.275~5.594,P=0.009)、血浆D-二聚体水平(OR=7.026,95%CI:3.324~14.851,P<0.001)是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风险预测模型的检验结果显示,P=0.648,AUC=0.912,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714,对应的灵敏度为91.4%,特异度为80.0%,截断值为0.226。外部验证组100例患者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的灵敏度为91.4%,特异度为80.0%,一致性指数为0.84。结论基于临床参数所构建的下肢DVT风险预测模型简单、便捷,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为出血性卒中患者下肢DVT风险的预防、评估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in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病,人群中CVST的总发病率约0.005%。其危险因素复杂多样,已知的就达100多种,包括遗传性及获得性因素,这些因素可引起血液高凝、静脉血流异常和静脉壁炎性反应。本文就CVST的危险因素做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44例发病48 hrs内的脑卒中住院患者于入院后24 h内行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水平测定,并于发病后3d和14d进行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测,确定下肢早期DVT的发生率;通过比较脑卒中后早发DVT组与非DVT组患者相关临床信息,筛选脑卒中后下肢DVT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脑卒中后患者早期下肢DVT发生率为6.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重度脑卒中、CPR及FIB升高是脑卒中患者早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患者是发生DVT的高危人群,对CRP、FIB升高的严重脑卒中患者进行DVT监测和预防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创伤性颅内出血病人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260例创伤性颅内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使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检验创伤性颅内出血病人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260例中,60例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3.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出血量>50 ml、入院GCS评分≤8分、多发伤、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量表Ⅱ评分≥20分、合并糖尿病、机械通气、住院时间≥30 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7 d、血清D-二聚体≥1.5 ng/ml是创伤性颅内出血病人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创伤性颅内出血病人继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较高,病情重、多发伤、合并糖尿病、术后下床活动延迟和血清D-二聚体水平增高是创伤性颅内出血病人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自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431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信息,根据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血栓组(52例)和非血栓组(379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在年龄(≥60岁)、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脂血症病史、恶性肿瘤病史、合并感染、NIHSS评分≥16分、脱水剂应用≥4次/d、卧床时间≥14 d、行介入治疗、服用氯吡格雷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脱水剂使用次数≥4次/d、NIHSS评分≧16分、合并感染是脑梗死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卒中后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6月-2019年6月邯郸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连续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MMSE、MoCA量表评估认知功能,将其分为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和无认知障碍(no cognitive i...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发生率、发生时间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性卒中入院后并发症队列研究中的脑出血患者,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下肢DVT分为DVT组和无DVT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出血患者发生DVT的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最终纳入314例脑出血患者,其中18例(5.7%)住院期间发生了DVT,发生脑出血至DVT确诊的中位时间为7.5(4.0~9.0)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 3.43,95%CI 1.04~11.37,P=0.0436)、既往冠心病病史(OR 6.89,95%CI 1.90~25.04,P=0.0034)、入院NIHSS评分高(OR 1.18,95%CI 1.06~1.23,P=0.0004)、住院时间长(OR 1.07,95%CI 1.01~1.13,P=0.0273)是脑出血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生下肢DVT时间在卒中后1周左右,女性、既往冠心病病史、入院时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3年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86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并发深静脉血栓将患者分为血栓组与非血栓组,记录患者一般人口资料、入院后24 h内最差的APACHE-II评分(慢性健康状况评分-II);血红蛋白量、白蛋白水平;住院期间感染、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结果两组患者的糖尿病病史、饮酒史、APCHE-II评分、白细胞计数、血小板比容及血脂、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住院期间出现的感染、低蛋白血症、亚低温治疗等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的糖尿病病史、饮酒史、高同型半胱氨酸、高血小板比容、感染、低蛋白血症、气管插管等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时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重症(NICU)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危险因素,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及气压治疗(IPC)对DVT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70例NICU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ICU脑梗死患者并发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在LMWH与IPC干预下,统计NICU脑梗死患者DVT发生情况;彩超观察DVT发生的特点。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卧床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入院NIHSS评分、静脉穿刺部位、刺激性药物应用、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与DVT发生相关(P0.05),抗凝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为保护因素(P0.05),性别、吸烟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进一步证,实年龄、卧床时间、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是影响DVT的独立危险因素,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为保护因素(P0.05)。LMWH联合IPC预防DVT效果最好(P0.05),单独应用LMWH、IPC效果也优于常规预防(P0.05)。结论 NICU脑梗死患者是DVT高发人群,存在多种发生DVT的高危因素,预防性使用LMWH联合IPC可显著降低DVT发生。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进展性卒中危险因素临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进展性卒中 (SIP)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 10 4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进展组、非进展组各 5 2例 ,对其体温、血压、血糖及头颅CT、TCD等项目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进展组 2 4h内体温增高者 18例 ,非进展组 9例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2 )进展组有糖尿病史者高于非进展组 (P <0 0 1) ,且进展组收缩压≥ 14 0mmHg者占 75 % ,非进展组者占5 2 % ,两组相比显著差异 (P <0 0 1)。 (3 )缺血性进展性卒中 (SIP)组TCD检查颅内外大血管狭窄率 85 % ,明显高于非进展组(2 4 2 % )。 (4 )头颅CT示分水岭脑梗死或侧脑室体旁梗死多提示大血管病变 ,常预示进展性卒中。结论 SIP危险因素与发热、卒中后收缩压水平、糖尿病及是否并发颅内外大血管狭窄或闭塞有关 ,且患者收缩压下降易引起SIP ,故禁止盲目应用降血压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2012年11月-2015年9月本院神经内科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36例,统计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并探讨其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LDVT的比例为8.4%,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IHSS评分、血D2聚体水平及糖尿病是急性脑梗死发生LDVT的危险因素。与非LDVT组相比,LDVT组的患者发病1个月之内死亡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LDVT概率较高,NIHSS评分及糖尿病是脑梗死合并LDVT的危险因素,而D2聚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LDVT存在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9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资料。确诊后均给予抬高患肢、抗血小板、溶栓及抗凝治疗。结果 9例患者中痊愈6例,好转2例,死亡1例。患者肢体瘫痪、高凝状态、下肢血液回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及血管内异物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结论一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积极给予抗血小板、溶栓及抗凝等治疗措施,并采取抬高患肢、减少活动是防止血栓脱落发生致死性肺动脉栓塞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发生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01—2014‐04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70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脑卒中后肺炎危险因素。结果本组170例患者中,31例发生肺炎,发生率18.2%。经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性别、机械通气、NIHSS评分以及吞咽困难均是脑卒中后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男性、长期机械通气、吞咽困难以及NIHSS评分均与脑卒中后肺炎的发生密切相关,早期评估脑卒中后肺炎发生风险并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有利于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拉萨地区住院脑卒中患者的类型及其危险因素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6年4月至2008年8月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的302例脑卒中患者(男179例,女12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拉萨地区住院脑卒中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3.5±10.4)岁;其中脑出血患者223例(73.8%),脑梗死43例(14.2%),蛛网膜下腔出血36例(12.0%),发病的性别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91,P=0.018).患者从发病到就诊的平均时间为90.0 h,脑梗死患者平均时间最长(181.0 h).脑出血和脑梗死常见的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饮酒、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糖尿病、吸烟、心房纤颤.结论 脑出血是拉萨地区住院脑卒中患者中主要的临床类型,患者从发病到就诊的时间较其他地区长,高血压、饮酒是当地常见的危险因素.普及脑卒中疾病常识和及时就诊的观念,提高当地群众对脑卒中的三级预防意识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的流行趋势及危险因素分析(北京部分地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流行趋势。方法 :我们在 1 995和 1 996年观察了 2 1 5 4例脑卒中患者 ,主要从危险因素学方面进行调查 ,同时回顾性分析了以往 2 5年 ( 1 972~ 1 996年 )宣武医院住院的 1 0 5 4 7例脑血管病例资料。结果 :1 972~ 1 976年≤ 5 0岁的患者占 1 0 .32 % ,1 992~ 1 996年占 2 2 .6 6 % ,1 972~ 1 976年≤ 4 0岁的患者占 1 .2 9% ,1 992~ 1 996年占 7.83%。≤ 5 0岁患者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 ( 6 9.82 % )、不健康生活方式 ( 6 0 .75 % )。结论 :脑血管病有明显年轻化趋势 ,中青年患者发病与高血压、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不良的嗜好有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16.
青年脑卒中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6年7月至2007年9月收住院的165例青年脑卒中患者与165例无神经系统疾病正常健康青年人比较,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青年脑卒中病人中,男性高于女性(1.26:1),有多种危险因素的49例(30%),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30.9%),吸烟、酗酒(22.4%)。高脂血症(15.8%)及其他(13.9%)。结论青年脑卒中发病与性别、高血压、吸烟酗酒、高脂血症等密切相关,应予以早期干预,并加强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后尿失禁发生率、预后及其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前瞻性研究脑卒中后尿失禁发生率、预后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158名,对患者发病1周和随访3个月的排尿情况及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病1周尿失禁患者占42.4%.排尿困难占7.6%,50.0%排尿正常。单因素分析表明高龄、血肿大、伴失语、额叶和丘脑病变、及病情严重的患者易发生尿失禁。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失语(OR值9.324,95%可信区间1.94~44.79);额叶病变(OR值24.6.95%可信区间2.78~216);基底节病变(OR值6.76,95%可信区间1.0~42)是尿失禁发生的危险因素。3个月存活患者中尿失禁占25.6%,高龄、入院时病情严重,额叶病变患者尿失禁不易恢复。结论高龄、失语、额叶病变、发病1周病情严重程度是影响卒中后尿失禁发生及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Clinical features and risk factors in stroke in you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total of 251 young patients (less than 40 years) with stroke were admitted during a 7-year period and investigated. These constituted 30% of the total stroke patients admitted to this hospital. Among the young, 63% of strokes were of nonembolic occlusive group. Hemorrhagic strokes were observed in 26% cases. This study revealed that concurrent infection, nonspecific arteritis, diabetes mellitus and hypertension contribute very little to the stroke in younger population. However, cholesterol, beta-lipoproteins, triglycerides, platelet adhesiveness and platelet aggreg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some of the clinical grou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