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医药大事     
《开卷有益》2014,(12):4-5
<正>2015年版《中国药典》提升安全性控制项目2015年版《中国药典》对部分药品做了修订。其中,中药:制定了中药材及饮片中二氧化硫残留量限度标准,推进建立和完善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黄曲霉毒素、农药残留量等物质的检测限度标准;加强对重金属以及中药材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控制等。化学药:有关物质加强  相似文献   

2.
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品种混乱。由于历史因素及地区用药习惯不同,中药材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据统计,市场上流通的常用中药材同名异物品种超过400种,直接影响着用药安全有效,有时甚至发生严重事故。因此,在深入形态、化学、药理研究基础上,阐明多来源中药材的基源,进行不同基源间的质量评价,对提高中药鉴定科学水平,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制订国家药材标准,促进中药标准化,发展中医药学,开发利用新药源,都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1985年12月22日至25日国家医药管理局和中国药材公司在武汉召开了中药材同名异物品种质量研究评审会。该课题于1982年由国家医药管理局下达,由南京药学院等八个单位的协作组承担研究任务。其目的是以中药的传统销售习惯为基础,对中药材同名异物的混乱品种,进行系统研究。在地理分布、生态,植物形态、生药性状、商品规格、显微鉴定、理化  相似文献   

4.
<正>鹤虱在各地药材市场上品种混乱,有许多同名异物及同物异名现象.南鹤虱为伞形科植物野胡萝卜Daucus Carota L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杀虫消积之功效.目前,我地区发现有用东北鹤虱即紫草科植物东北  相似文献   

5.
<正> 木通是常用中药,在市场上使用的有关木通、川木通、木通、淮通,其中关木通、川木通收载于《中国药典》:1000年版一部,木通收载于《中国药典》2000年版2002年增补本,淮通收载于《四川省中药材标准》1987年版。由于来源不同,其化学成分各异,功能主治及毒性也有所不同,需要认真鉴别。  相似文献   

6.
10种常用中药饮片掺伪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维凤 《贵阳医学院学报》2002,27(2):180-180,187
中国医药学是中国珍贵的文化遗产 ,也是世界医药宝库中的瑰宝。中药是中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中药材品种的真伪和质量的优劣 ,又直接关系到临床用药的疗效 ,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及生命安全 ,关系到中医中药事业的发展。长期以来中药材因产地广阔 ,品种繁多 ,来源复杂 ,同名异物 ,异物同名等现象普遍存在 ,致使中药材品种混乱 ,质量下降。为保证中药材质量 ,总结临床验收使用中药饮片经验 ,报告如下。1 白芍1 1 掺伪 :掺有滑石粉增重。1 2 识别 :外表有一层白粉 ,用手在饮片中摸一下 ,有滑润感。2 海马2 1 掺伪 :海马头部、腹部、…  相似文献   

7.
前胡为常用中药材,<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前胡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Peucedanum praerup-torum Dumn.的干燥根及根茎,有散风清热、降气化痰的功效,用于风热咳嗽痰多,痰热喘满,咯痰黄稠[1].  相似文献   

8.
王凤湘 《中外医疗》2008,27(29):151-151
针对目前中药饮片市场非常多见的真伪优劣质量问题,提出避免伪劣饮片进入医院的措施.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加工炮制供医疗配方用的制品,饮片的真伪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由于中药品种的复杂性、市场混乱等因素,中药饮片仍然存在着以伪充真、以劣充好、真伪混杂、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等混乱现象,严重影响中药饮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丙肝产生的可能因素;分析了中药材质量监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2015新版《中国药典》颁布,依法对中药材质量监管的优势进行了可行性阐述,指出了按照《中国药典》新规,为中药材的依法监管提供了现实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0.
《医药工程设计》2011,(3):45-45
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正在制定中药材及饮片二氧化硫残留量限度标准。在此之前,各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设定工作时限,要求辖区内中药制剂及饮片生产企业制定二氧化硫残留量限度指标,作为企业物料检测内控标准。为了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日前发出通知,对进一步做好中药材质量监管工作提出上述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鬼针草属植物的基源、应用前景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为其产品开发提供依据.方法:以"鬼针草属、金盏银盘、婆婆针、鬼针草、狼杷草"等为关键词,检索《中国植物志》全文电子版网站、药智数据网、专利检索平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中国知网,查阅《本草拾遗》《植物名实图考长编》《植物名实图考》,并进行概况分析.结果:自唐代《本草拾遗》起,鬼针草属植物有悠久的使用历史,在《中国植物志》、地方药材标准、地方中药材炮制规范、中国药典、古代本草均有记载,其提取物收载在《已使用化妆品原料名称目录(2015版)》中.部颁标准收载了20个复方中成药产品;发明专利申请达1840个,有效专利127项,涉及除草剂、环境污染的修复、药品、食品、日用品、饲料及兽药等.常出现同名异物的现象.结论:鬼针草野生资源储量丰富且易采收,有广泛的开发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在临床工作中,医生们都偏重于研治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常忽略了药材的质量问题。俗称: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中药材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品种繁多,成分复杂,地方性强,同名异物,同物异名。中药材在配伍应用时,常会出现产地不符,品名不符,以假充真,掺杂使假,炮制不规范,药物变质等鱼目混珠现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辅行诀>与<伤寒杂病论>的渊源关系及二者"方同名异"之特点.方法:通过<辅行诀>与<伤寒杂病论>中有关药方及服药方法来论证.结果:<辅行诀>与<伤寒杂病论>同出一源--<汤液经法>.结论:发现<辅行诀>与<伤寒杂病论>存在"方同名异"这一特点,并从仲景"避道家之称"、汉时医家方剂命名法等方面解玄"方同名异"...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中药材资源丰富、品种繁多。近年来,随涂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中药行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与此同时大量的中药材混乱品种也充斥市场,尤其是一些紧缺贵重药材,以假充真,以次充优的现象更加突出,严重威胁着人们用药的安全.为此,笔者就造成中药材市场混乱的主要原因加以论述。1.申坊村还清的主要原因1。1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所造成的混淆由于中药材品种繁多,再加上过去交通不便,各地用药不能相互交流,各承家技,或因本草记载简单,从而形成了中药材的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如贯众来源于6科35种植物,白头翁来源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国药典》2005年版可见异物检查法与老标准的不同处。方法对湖南地区2006年1-6月份不合格检品1064批分析,发现可见异物不合格345批,占32.4%。而2005年同期可见异物不合格仅占2.0%。结果2005版《中国药典》可见异物检查法较老标准大为提高。对药品质量控制更为严格。  相似文献   

16.
<正>板兰根的植物来源有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和大青(Isatis tinctoria L.).其叶称大青叶,菘蓝收载于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二者均为常用中药,药性类同,有消肿、解毒、清热、凉血之功效.菘蓝为中药材板兰根和大青叶的主要原植物.载培历史悠久,河北、河南、安徽、湖  相似文献   

17.
仙鹤草为不常用中药材,但随着近年来对其药理及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有新用途被发掘出来,仙鹤草的用途也渐广泛.但其同名异物品种、伪品、易混品种也很多.<中药辞海>、<全国中药名鉴>及<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就载有名为石达穿的药材数种,它们的来源、功效各不相同,临床使用时应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18.
面向21世纪,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的目标要结合中药鉴定学的特点及社会的专业需求,培养出知识结构合理、全面的中药鉴定人才.中药市场情况十分复杂,中药材品种存在着多基源、同名异物、同物异名、伪劣品等问题,很多问题是在课堂上和实验室见不到的.因此,中药鉴定学教学要注重加强课外实践教学,使教学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以开阔学生的视野.缩短中药专业毕业生适应市场需要的时间和差距.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保证中药材的药品质量.方法 按<中国药典>对山茱萸等几种中药材进行检验.结果 杂质超标,习用品、伪品冒充药典品.结论 不能保证药品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冯静华 《海南医学》2001,12(10):86-86
笔者从事十几年中药调剂工作 ,现就中药名称在应用中存“同名异物”的问题———大血藤与鸡血藤在临床应用中混为同一药物。浅谈个人的看法。中药的“同名异物”问题 ,在日常的调剂中经常遇到 ,应当引起有关人员的高度重视。如红藤名叫“大血藤” ,鸡血藤也称“大血藤”。名称虽然相似 ,但药物来源截然不同。但功效与主治 ,有相同之处和不相同地方。 2 0 0 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大血藤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SargentcdoxaCuneata (oliv)Rehd -etwils的干燥藤茎 ,功效与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祛风。用于腹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