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三维CT血管造影在脑动静脉畸形诊治中的初步应用经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估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脑动静脉畸形诊断及术前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25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采用3D-CTA检查,并同期行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两种检查的结果。结果 3D-CAT显示了24例动静脉畸形,3D-CTA在显示畸形血管闭、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三维构造以及空间关系上优于DSA,并能显示三者与颅骨的关系。3D-CTA虽未能发现1例小型小脑动静脉畸形,但其显示了一个位于小脑后下动脉(PICA)远端的供血动脉动脉瘤,并确定了出血系动脉瘤而非动静脉畸形。3D-CTA可以模拟手术入路时可观察到的血管构造,有助于正确判断动静脉畸形的各种成分,提高手术的安全性。结论 3D-CTA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及其术前评估有其独特的价值。尤其适合于大型脑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以及颅内巨大血肿怀疑系动静脉畸形破裂者。它与DSA可互补,但尚无法取代DSA。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CT血管造影在诊治AVM破裂出血病例中的应用,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脑AVM破裂出血病例的术前检查,术中情况及术后随访结果。所有患者急诊行CT血管造影检查,并接受据其CT血管造影影像资料拟定急诊手术。结果 37例患者中一期手术切除35例,术后复查造影显示全切除者26例。术后三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Ⅰ级20例,Ⅱ级8例,Ⅲ级5例,Ⅳ级2例,Ⅴ级2例。结论 CT血管造影检查快速敏感,能提高AVM破裂出血急诊检出率及一期全切率,从而改善AVM破裂出血患者的预后;CT血管造影或可替代DSA应用于AVM破裂出血急诊诊断与手术计划制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三维造影磁共振血管扫描(3DMRA)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作用及在AVM摘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名不同部位脑AVM病例(运动区近旁AVM2例,运动性语言中枢近旁、感觉性语言中枢近旁、颞叶、枕叶AVM各1例)采用GE Signa Horizon 1.5T核磁共振扫描机,应用对比剂Gd—DTPA进行三维SPGR摄影,将制作出的3DMRA图像与脑血管造影(DSA)及手术中所见进行对比,判断该方法和制作出的影像在脑AVM诊断和手术中的嘘用价值。结果 6例脑AVM患者的3DMRA图像均较清楚地显示出脑表面供血动脉、病灶及引流静脉与脑组织的相互位置关系,并可以显示出供血动脉进入脑组织和引流静脉流出脑表向的位置。影像所见与术中所见一致。结论 3DMRA可直观地显示AVM的供血动脉、病灶及引流静脉与脑组织的关系,为AVM的做创手术治疗提供有益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存脑动静脉畸形(AVM)出血急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中的指导意义. 方法 同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4年8月至2007年10月应用CTA指导急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AVM出血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本组21例脑AVM患者均行血肿清除及脑AVM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畸形血管伞切15例.部分切除5例,1例延髓血管畸形未能切除.痊愈6例(皮层下非功能区血肿5例,小脑血管畸形1例),好转14例(皮层下功能区血肿7例,小脑血肿4例,基底节区血管畸形3例),死亡1例(延髓血管畸形).结论 CTA可完成脑AVM的诊断,指导脑AVM出血的急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脑动静脉畸形(AVM)血管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2例脑AVM患者进行血管内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均行3D-DSA,分析AVM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的特征和畸形血管团的内部结构,并与二维DSA比较。结果二维DSA和3D-DSA均可正确诊断脑AVM,但对AVM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AVM内部结构的显示3D-DSA优于二维DSA。本组22例脑AVM中,二维DSA清晰显示供血动脉13例(59.1%),而3D-DSA清晰显示20例(90.9%);二维DSA和3D-DSA清晰显示引流静脉分别为15例(68.2%)和20例(90.9%),清晰显示AVM内部结构分别为5例(22.7%)和17例(77.3%)。同时对合并的动脉瘤,二维DSA仅清晰显示1例,而3D-DSA则清晰显示了6例。结论 3D-DSA在脑AVM血管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脑动静脉畸形的3D-CTA形态学评价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 评价3D-CTA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23例AVM病例同时行3D-CTA与DSA检查,两者对照研究。结果 23例脑AVM术前3D-CTA检查阳性诊断率100%,无假阳性和假阴性。与DSA比较:(1)供血动脉的来源、数目和形态判断完全吻合;(2)引流静脉判断完全吻合19例(83%),部分吻合者4例(17%);(3)病灶部位判断完全吻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脑AVM的3D-CTA二维影像与DSA基本吻合,立体空间三维形态描述好,可弥补后者不足,对手术有指导价值。本技术无创、低风险、价廉、其技术进一步成熟后可取代DSA。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从病灶检出及血管构筑显示方面探讨320排CT四维CT血管造影(4D-CTA)在脑动静脉畸形(CAVM)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例可疑CAVM患者行4D-CTA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两种成像方法所示畸形血管团位置、数目、大小及供血动脉来源、引流静脉深浅、数目方面的差异.结果 20例患者经4D-CTA诊断为CAVM,其中1例经DSA证实为脑动静脉瘘(CAVF);4D-CTA对畸形血管团位置、数目、大小,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的显示与DSA所示一致性良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D-CTA能实现颅内血流状态的无创性动态显示,在CAVM的诊断及治疗策略制定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头颅CT血管造影(CTA)在脑动静脉畸形(AVM)出血患者显微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41例脑AVM出血患者,均行头颅CT、3D-CTA明确诊断,全部病例均于一期行显微手术。结果本组41例AVM出血后显微手术治疗均获得了成功,所有患者均一次性全部切除畸形血管团,效果满意。患者术后随访2月~3年,无死亡患者,无再次出血患者,未发生灌注压突破综合征。按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评价患者预后,ADLⅠ级36例,Ⅱ级5例。结论对颅内出血怀疑AVM出血者,尽快行头颅3D-CTA明确诊断,急诊一期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根据全脑和超选择脑血管造影,分析了93例多支供血的脑动静脉畸形的血管构筑特征。整个畸形血管团由多个间隔组合而成,每根供血动脉支配一个间隔,每个间隔有各自的一条或数条引流静脉,亦可与其他间隔共用一条引流静脉。此外,注意到动静脉畸形周围的血管瘤样改变。并对其形成机理和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治颅内动静脉畸形的价值。方法对45例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行CTA检查,三维重建采用最大强度投影(MIP)和容积成像显示(VR)技术;分析动静脉畸形显示情况并将结果与DSA和手术结果比较。部分动静脉畸形病例术后行CTA和DSA复查。结果CTA对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敏感性为93.33%,特异性为100%。能可靠地显示动静脉畸形的位置、形态、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CTA是有效的血管成像技术,对颅内动静脉畸形有重要的诊治价值,临床疑诊为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可作为一种筛选方法。CTA可作为动静脉畸形术后复查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螺旋CT脑血管造影(CTA)在脑血管性疾病,尤其是自发性脑出血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行CT脑血管造影3维重建技术。28例患者中发现脑动静脉畸形(AVM)16例,动脉瘤3例,动脉瘤伴AVM 1例,脑胶质瘤1例,无阳性发现者7例。结果CTA能清楚显示AVM和动脉瘤的部位、形态、供血动脉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指导手术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结论CTA是一种简便、快速、灵活、安全的检查方法,对寻找病灶、指导手术提供了一种客观、实用、可靠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其处理技术在脑动静脉畸形(AVM)方面的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20例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检查,评估CT血管造影(CTA)在脑血管畸形诊断中的价值。除3例外其余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与CTA结果对照。结果20例患者的MSCTA断面和重建图像上均见到典型的畸形血管团,19例发现粗大的供血动脉,16例明确的引流静脉或扩大的静脉窦,6例病人合并亚急性出血.2例有出血后脑软化。结论MSCTA是脑血管病诊断的一种简单、快速、非侵袭和可靠的方法。MSCTA对脑动静脉畸形有重要的诊断价值。MSCTA在描绘脑血管三维结构以及毗邻骨结构上优于DSA。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B超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在脑浅表动静脉畸形(AVMs)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至12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血管组联合应用B超和ICGA辅助切除的16例脑浅表AVMs患者临床资料,同时分析2种术中辅助技术对AVMs定位、边界确定及血管类型鉴别的作用.结果 术中联合应用ICGA和B超能有效帮助定位AVMs,确定其边界,帮助辨认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16例脑浅表AVMs患者共行开颅手术16次,均全切病灶,手术后经DSA证实AVMs无残留.结论 脑浅表AVMs手术中联合应用ICGA和B超能有效帮助准确切除病灶,判断有无畸形残留,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urgical effect of intraoperative combined use of B-ultrasound and 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A) in the surgery of superficial 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AVMs). Methods Sixteen patients with superficial cerebral AVMs,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9 to December 2009, were performed surgery with the help of intraoperative B-ultrasound and ICGA; the clinical data of these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collected.The ability of intraoperative B-ultrasound and ICGA in distinguishing AVMs' vessels (draining veins,feeding and nidal arteries) from each other and from normal vessel was both evaluated.Results The combination of B-ultrasound and ICGA allowed accurate and real-time localization of the AVMs' nidus,helped to define the boundary and identify the draining veins and feeding arteries. Total lesion removal was achieved by 16 successful surgeries in 16 patients, which was confirmed by postoperative DSA.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B-ultrasound and ICGA in the surgery of superficial 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allows accurate and real-time localization of the AVMs' indus and helps to assess the completeness of lesion removal, indicating its value in the surgery of superficial cerebral AVM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在脑动静脉畸形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技术要点。方法对87例脑动静脉畸形应用微导管技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视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成功栓塞脑动静脉畸形87例恢复良好82例,5例中度致残,生活自理。87例病人共行105次栓塞,单个病例栓塞次数1-7次。平均1.2次。100%栓塞19例,90%-者栓塞19例,80%-者栓塞10例,70%-者栓塞12例,60%-者栓塞10例,60%以下栓塞17例。共栓塞325支供血动脉。栓塞后42例行手术治疗,15例行γ-刀治疗。术中出血4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安全可靠,是脑动静脉畸形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脑动静脉畸形(AVM)DSA造影特点与出血因素的研究,为判断出血的危险性及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行血管内栓塞治疗脑AVM80例(其中颅内出血49例)进行分析,了解脑AVM畸形团的大小、部位、供血动脉的类型、引流静脉数目及路径、AVM合并动脉瘤等因素与脑出血的关系。结果脑AVM中、小型畸形团出血危险性高于大型;脑深部基底节和后颅凹的AVM出血的危险性比大脑皮层的AVM大;脑穿支供血动脉和椎动脉供血的AVM出血危险性大;脑AVM引流静脉数越少出血的危险性越高,而引流静脉路径与出血无明显关系;脑AVM合并动脉瘤易出血。结论脑AVM出血与血管构筑因素有关,根据血管不同构筑因素,判断脑AVM出血的可能性,为血管内栓塞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2086例脑动静脉畸形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结果分析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4  
目的回顾性分析2086例脑动静脉畸形(AVM)患者和1992年后经外科手术治疗的635例患者。对这些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外科手术结果加以评估。方法对1956年1月至2001年10月2086例AVM患者数据收集分析。AVM的大小范围由1~9cm。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2组:一组为1992年至1996年另一组由1997年至2001年。本组研究中,评估临床特征的变量包括:年龄、性别、Spetzler-Martin分级、首发症状。外科手术结果的评估是通过比较两手术组之间的手术并发症。结果脑AVM好发20~40岁,其中脑出血(43.4%),头痛(24.9%)和癫痫发作(17.3%)是首发常见的三种表现。两组间年龄分布和性别比率无差异。采用Spetzler-Martin分级系统,Ⅲ~Ⅴ级患者百分率增加,Ⅰ和Ⅱ级患者百分率下降。但主要外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偏瘫,颅神经功能障碍和胃肠出血)无显著性差异(P=0.796)。结论脑AVM是青年患者自发性颅内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Spetzler-Martin分级对预测手术风险有帮助。显微外科手术技术使手术治疗更加安全,并成为脑AVM患者的最佳选择。在治疗巨大脑AVM时,术中栓塞后手术切除是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3D-CTA)技术术前评估颅底脑膜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3-12我院收治的术前诊断为颅底脑膜瘤52例患者,于术前1周行3D-CTA及MRI相关检查,比较3D-CTA及全脑血管造影(DSA)对脑肿瘤血供情况的诊断,并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术前根据3D-CTA及MRI检查结果确定手术方案。结果3D-CTA术前诊断肿瘤单纯颈外动脉供血25例,单纯颈内动脉供血14例,颈内外混合供血13例,DSA术前诊断单纯颈外动脉供血28例,单纯颈内动脉供血12例,颈内外混合供血12例;经比较两种诊断方式对患者术前肿瘤血供情况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所见患者肿瘤单纯颈外动脉供血25例,单纯颈内动脉供血12例,颈内外混合供血15例,3D-CTA术前扫描诊断与术中所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CTA术前扫描能够有效显示颅底脑膜瘤患者的肿瘤血供情况、肿瘤及其周围血管的关系,对于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指导性意义,增加了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