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β淀粉样蛋白(Aβ)的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始发因素,所形成的老年斑是该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之一。针对Aβ的免疫治疗包括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许多动物实验证明Aβ的免疫治疗可以预防或清除脑中淀粉样蛋白沉积,并使动物认知功能改善。虽然Aβ疫苗的临床试验中部分患者脑内特定区域淀粉样蛋白的沉积得到有效遏制,但由于严重的副作用而终止。免疫治疗真正运用于人类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和治疗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2.
β淀粉样蛋白(Aβ)是阿尔茨海默病(AD)特征病理改变之一,被认为是AD发生和进展的始动因素。针对Aβ的免疫治疗能减少转基因鼠脑内Aβ水平,并减轻认知功能障碍。但是临床试验由于副作用出现而终止。为探索安全、有效的免疫治疗策略,近来出现了基因免疫治疗法。本文将从基因疫苗的载体、抗原基因、免疫途径和基因佐剂选择来对以Aβ为靶点的基因免疫治疗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阿尔茨海默病为世界范围内的痴呆常见类型,是目前全球关注的健康热点问题。针对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和过度磷酸化tau蛋白聚集的内在生物化学机制已有深入研究,来源于正常可溶性Aβ肽的Aβ寡聚体被认为最具毒性。然而,纤维状Aβ聚集形成淀粉样斑块和淀粉样脑血管病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病理改变;而异常磷酸化tau蛋白沉积并形成可溶性毒性寡聚体,进而聚集成为神经原纤维缠结,则是其另一重要病理特征。目前,已有许多措施用于抑制、清除或减缓阿尔茨海默病淀粉样斑块的病理进程,而免疫治疗是这一领域中的新的突破。针对Aβ沉积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进行的主动和被动免疫治疗,已取得重大研究成果。然而,临床试验仅有极少数据显示出明确的疗效,究其原因在于免疫治疗引起的并发症。主动免疫实验引起的脑炎,以及被动免疫治疗在少数人群中诱发的血管源性水肿或淀粉样蛋白相关显像异常已有相关报道。迄今为止,单纯针对tau蛋白聚集的治疗仍然仅局限于小鼠模型,鲜有研究同时针对Aβ沉积和tau蛋白聚集两种病理特征。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免疫治疗均以自身蛋白为靶向,尽管其构造异常,在取得疗效的同时,需防止引起过度毒性炎症反应的可能。为取得更好的疗效,未来的免疫治疗应集中在毒性寡聚体,并以阿尔茨海默病的所有病理特征为靶向。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显著病理特征之一为患者脑内产生由42个氨基酸构成的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42),目前认为Aβ42的纤维化和沉积是AD发生和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该文就以减轻脑内Aβ42的负荷、阻止和逆转Aβ42的纤维化和沉积为最终目标的免疫治疗AD的主要方法、效果以及其研究意义进行综述,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阿尔茨海默病免疫机制及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大脑皮质和海马区神经变性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极大负担.  相似文献   

6.
β淀粉样蛋白(Aβ)免疫治疗,阻止Aβ产生、聚集和/或增加Aβ清除被认为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有效治疗策略。Aβ主动和被动免疫治疗的临床试验并未如动物实验那样达到预期的疗效,为此研究人员关注到了一种安全、有效、高产的DNA疫苗。本文将对构建DNA疫苗的多方面因素:抗原选择、载体系统、佐剂、免疫接种途径、剂量、时间、加强免疫剂型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胶质瘤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肿瘤,虽手术、放疗、化疗技术已有很大的进步,但其预后仍无改善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肿瘤免疫学的发展,胶质瘤的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策略如树突状细胞(DC)疫苗、热休克蛋白(HSP)、通过交叉免疫反应打破肿瘤诱导的免疫耐受的分子疫苗以及B7、IFN-γ、GM-CSF等前炎性免疫基因治疗等已引起人们极大的注意并显示出令人鼓舞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围绕这几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Aβ免疫治疗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变性性痴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AD的方法,而β淀粉样蛋白(Aβ)免疫治疗为AD患者带来了希望.此文就Aβ免疫治疗的机制、方法和尚待解决的问题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10.
正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隐匿起病,全面性和进行性发展的认知功能障碍,最突出的病理特征为细胞外Aβ异常大量沉积和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形成。目前全球约有3600万AD患者,并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以每二十年翻一番的  相似文献   

1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机体内最有效、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因形态学特征具有大量的树突状突起特征而命名,是T,B淋巴细胞的有效的刺激因子。自1996年以来人们克服了分离及增殖的困难以来,以DC为基础的瘤苗倍受关注,是当今肿瘤生物治疗领域热点课题之一,现将其治疗肿瘤策略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之一,疾病负担沉重。目前 AD 发病机 制未明,缺乏能够逆转或延缓疾病进展的疾病修饰药物。现阐述基于 AD 主要发病机制学说的疾病修 饰药物研究,包括以Aβ、tau或其他生物标志物为靶点及老药新用的药物试验。其中,绝大部分药物试 验终止于研发或临床试验进程的某一阶段,也有一些正在进行。AD发病机制研究与疾病修饰药物研发 之间是互相促进和验证的关系,基础研究的突破有可能为药物研发带来新的希望,而某个方向药物试验 的成败又是对其理论基础的检验。从探索 AD 致病机制,到研发疾病修饰药物,至广泛临床应用的道路 仍然漫长。  相似文献   

13.
概述: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和高度磷酸化Tau蛋白导致的神经原纤维缠结是阿尔茨海默(Alzheimer's disease,AD)的病理特征,目前胆碱酯酶抑制剂和NMDA受体拮抗剂是治疗AD的主流药物,都定向作用于Aβ或者Tau蛋白.过去20年,许多基于阿尔茨海默病病理假说的新药都处于临床试验阶段.那些Aβ单克隆抗体和v分泌酶抑制剂等新药定向作用于Aβ的病理通路.那些可抑制神经原纤维缠结和生成抗Tau蛋白抗体的新药则定向作用于Tau蛋白的病理通路.但至今尚没有根本性突破性的好消息.中国目前的研究似乎让人看到一丝曙光,一些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治疗AD新药正处在Ⅱ期或Ⅲ期临床试验中.  相似文献   

14.
胶质母细胞瘤是成人最常见、最致命的原发性脑肿瘤,各种有希望的化疗方案、靶向治疗方案相关临床试验竞相开展,替莫唑胺仍是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一线化疗药物。尽管采用最大限度手术切除辅助同步放化疗和替莫唑胺化疗的标准治疗方案,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位生存期仅14.6个月。树突状细胞是已知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在固有免疫系统和获得性免疫系统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是多种肿瘤免疫治疗的主要载体。目前已开展多项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试验,本文对其研究进展、应用前景和挑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正>阿尔茨海默病(AD)也称老年期痴呆,是老年人群高发的一种痴呆症,为临床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和人文问题。临床常用的胆碱酯酶抑制药[多奈哌齐(donepezil)、加兰他敏(galantamine)、卡巴拉汀(rivastigmine)]和非竞争性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阻断药[美金刚(memantine)]均属于对症治疗,可短期缓解临床症状与体征,但不能达根治目的。因此,研制和发现能够阻断阿尔茨海默病进程并逆转其发病的治疗方法,即显得至关重要。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研究者发现了神经炎性斑[NPs,亦称老年斑([1]SPs)]的主要成分是β-淀粉样蛋白(Aβ);随后,又克隆出位于第21号染色体的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基因[2],该基因突变被认为是导致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的原因[3]。藉此"淀  相似文献   

16.
神经突触具有高度可塑性,突触的形成和重塑是神经元活性依赖性的,是学习记忆、认知功能的基础。包括Alzheimer’sdisease(AD)在内的多种表现出认知缺陷的神经疾病,均存在突触结构或者功能的异常。AD的早期临床表现是单纯的记忆功能损伤,随病程深入,患者认知障碍进行性加重,并出现神经退行性改变。新皮质、海马的联合区的突触的完整性受损、可塑性异常、密度下降被认为是AD认知障碍的发病基础。皮质中的可溶性β—amyloidpeptide(Aβ)寡聚体,是AD中首要的突触毒素,通过多种不同的分子机制破坏海马脑片或者动物在体的Long—termpotentiation(LTP),损害啮齿类动物的认知和记忆功能,降低器官型培养的海马脑片树突棘的密度。而不可溶的Aβ斑块,可能作为具有突触毒性的寡聚体的一种储备形式而存在。Aβ抗体或者调节Aβ聚集的小分子可以逆转寡聚体的突触毒性,降低脑内Aβ水平,尤其是具有突触毒性的寡聚体,以延缓AD病人认知功能的下降,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相似文献   

17.
18.
淀粉样蛋白(Aβ)既是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病因,又是治疗的关键靶点之一。采取被动免疫途径清除脑组织Aβ是目前颇受临床关注的治疗策略。然而,各项临床试验至今尚未获得一致性的结论。对其研究现状的分析表明,Aβ被动免疫治疗失败的原因可能与Aβ-IgG免疫复合物所固有的糖基化修饰有关。因此,改良Aβ-IgG Fc片段N-糖基化修饰、采取促炎症反应-抗炎症反应序贯给药模式,可能是一种有效的被动免疫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淡漠是一个多维度概念。本实验旨在通过神经心理学检测发现AD患者淡漠症状的潜在的支配因素,以及探讨这些潜在因子与其他临床症状的相关性,为淡漠的病因学提供线索。方法 152例淡漠AD患者与36例非淡漠AD患者分别接受人口学及神经心理学检测并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2用Pearson相关回归分析淡漠与人口学及神经心理学的相关性;3对AES-C量表进行主成分因子分析;4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AES-C量表派生的因子与认知及NPI各子量表的关系。结果淡漠与非淡漠组AD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年龄、病程、教育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淡漠组整体认知水平低于非淡漠组(P<0.01);淡漠的严重程度与认知功能,尤其是额叶执行功能呈负相关(r=-0.61,P<0.01);与照顾者负担正相关(r=0.66,P<0.01))。AES-C量表派生出2个因子:认知-行为因子与社交淡漠因子,其中前者主要与认知和抑郁相关(R2=0.50),后者与抑郁与睡眠相关(R2=0.24)。结论淡漠与整体认知尤其是执行功能关系密切,且会给照顾者带来巨大负担。AD患者的淡漠症状可以解离为2个维度因子,而这些因子与不同的临床症状相关,这些相关性可能对淡漠症状的病因学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20.
吸烟与阿尔茨海默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吸烟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关系。方法 以社区为基础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共282对患者和对照者纳入研究,与≥50岁以后不吸卷烟者相比,50岁以后吸烟量为0.1~9.9包年者的OR值为0.748(95%CI:0.536~1.045),吸烟量≥10包年者的OR值为0.560(95%CI:0.287~1.091,P=0.0884)。被动吸烟与AD无显著性联系(P=0.9568)。结论 ≥50岁时吸卷烟可能对AD有保护作用,且两者间的联系有边缘统计学意义,因此值得扩大样本量或选取暴露率更高的目标人群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