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以单个肝占位为首发表现的转移性肝癌的误诊原因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1年半来治疗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入院后确诊为转移性肝癌,肝脏转移灶均为单发,肿瘤直径在4.5-12.4cm,平均(7.8±2.5)cm。2例来自胃癌,7例来自结直肠癌,1例来自恶性淋巴瘤,门诊有6例误诊为原发性肝癌,误诊率高达60%。9例患者均同期行肝转移癌切除及胃肠道肿瘤切除术,手术顺利,无1例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 以单个肝占位为首发表现的转移肝癌发病率低,容易误诊,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以及临床思维的局限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同期切除肝转移灶和原发灶肿瘤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34岁,右侧腹部隐痛史半年。1980年5月16日以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行阑尾切除时,经探查发现腹内出血500ml以上。阑尾正常。肝右前叶下部和右后叶下段有9×10×9cm的巨型癌块,呈结节状凹凸不平,表面溃烂坏死,破裂出血,沿结肠旁沟流向右下腹。鉴于病人全身情况良好,肝左叶及其它脏器无明显癌灶,于是做了不规则性急诊肝部分切除术。切除标本重350g。病理诊断为肝细胞性肝癌(曾经天津市肿瘤研究所病理室会诊)。术后随访7年11个月,健在并能参加工作。讨论1.已明确为原发性肝癌患者伴自发性破裂出血的诊断并无困难。但对部分患者,肝癌破裂前未能明确诊断,常易误诊。本例原发性肝癌误诊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46岁。因上腹部隐痛6个月人院。查体:一般状况良好,全身皮肤无黄染,无肝掌及蜘蛛病,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正常,腹软,肝区叩击痛,右肋下可们及5cmX5cm肿块,表面光滑,轻压痛。脾未触及。率九正常,胸片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正常,血清AliP定性试验阳性。B超见肝右叶有4cmx4cmx3cm实质性占位性病变,边界清楚。提示肝癌可能性大。行肝右叶切除术。术中见肝右叶脏面近边缘一外生性肿物,大小如B超所见,表面光滑,与周围脏器无粘连。病理检查:肝右叶肿物体积3cmx3cmxZ.5cm无包膜。切面灰…  相似文献   

4.
罕见肝再生肿块误诊为肝癌肺转移一例王在国,丁福全,陈利华,刘光中四川省肿瘤医院(610041)肝癌切除术后,肝组织再生形成圆柱状肿块,肿块垂直向上顶入右肺下叶内.以致临床误诊为肝癌肺转移。该病例罕见,现将我院诊治一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36岁,因肝区...  相似文献   

5.
罕见肝再生肿块误诊为肝癌肺转移一例王在国,丁福全,陈利华,刘光中四川省肿瘤医院(610041)肝癌切除术后,肝组织再生形成圆柱状肿块,肿块垂直向上顶入右肺下叶内,以致临床误诊为肝癌肺转移。该病例罕见,现将我院诊治一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36岁,因肝区...  相似文献   

6.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1岁,肝癌术后2个月,因CT检查诊为肝癌复发而入院。第一次因发热、食欲差、肝区隐痛而住院;腹部检查发现肝大于肋缘下约4.0cm,质韧,肝缘圆钝,表面光滑,无压痛,无结节感;CT示肝右叶占位性病变,诊为肝癌;而行肝右叶切除术,术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道ALPPS成功治疗尾状叶肝癌1例,分析ALPPS对于尾状叶肝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患者,男,58岁,66 kg,因“体检发现肝占位20天”入院,肝脏超声示肝右叶占位性病变,初步诊断:尾状叶肝癌。患者尾状叶肝癌累及门静脉右支、肝中静脉、肝右静脉、下腔静脉肝后段,需行右半肝及尾状叶切除。经术前评估患者剩余肝脏体积不能满足切除要求,遂行ALPPS手术。结果:第一步手术时间210 min,术中出血量200 ml,术中未输血,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第7天左半肝体积增长至547 ml,占标准肝脏体积的46.3%,术后第14天行第二步手术。第二步手术时间180 min,术中出血量400 ml,输注红细胞3 U,血浆800 ml。Clavien-Dino并发症分级Ⅱ级,主要并发症为胆漏,予以充分引流后好转。患者术后康复良好,随访13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ALPPS为尾状叶肝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手术方案参考。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肝癌切除术61例疗效分析;原发性肝癌面临的难点与对策(述评);结直肠癌术后肝脏尾状叶转移瘤的手术切除(附18例报告);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肝尾状叶肿瘤;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28例报告……  相似文献   

9.
崔晓楠  侯力 《中国肿瘤》2007,16(10):801-804
[目的]探讨MVD-CD31、MVD-CD105、MVD-v-WF及PCNA的表达与肝癌生物学行为的关联。[方法]构建包含38例肝癌及癌旁组织的组织微阵列,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VD-CD31、MVD-CD105、MVD-v-WF及PCNA的表达,同期应用免疫荧光双染色法检测CD31及PCNA表达。[结果]肝癌组织MVD-CD31均值为48.5±29.7,而癌旁组织MVD-CD31均值为24.2±22.3,差异有显著性(P<0.01);PCNA高表达的肝癌组织MVD-CD31均值(68.3±36.9)显著高于PCNA低表达的肝癌组织(37.9±30.9,P=0.012)。MVD-CD105及MVD-v-WF在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分别为22.4±12.3和15.9±11.7;21.5±13.3和34.0±16.7,差异无显著性。存在肝内转移的肝癌组织MVD-CD105均值为28.4±19.4,而无肝内转移的肝癌组织MVD-CD105均值为5.4±5.2,差异有显著性(P<0.01);存在肝内转移的肝癌组织及无肝内转移的肝癌组织MVD-CD31及MVD-v-WF分别为66.6±39.4和44.9±32.9;25.2±15.2和19.7±9.9,差异无显著性。[结论]MVD-CD31与肝癌增殖状态相关,MVD-CD105与肝癌肝内转移相关,肿瘤新生血管可能在肝癌发生演进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误诊为肝癌的肝局灶结节增生(FNH)的超声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肝局灶结节增生超声误诊为肝癌的超声表现。[结果]低回声肿物13例,稍高回声6例,等回声4例;肿物回声均匀13例,回声不均匀10例;有晕环8例;均未见中心星状高回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到血流信号14例,其中有中心血流信号10例,均无放射状血流分支。病理见23例肝局灶结节增生中9例剖面可见中心或偏心瘢痕。14例病灶内未见星状瘢痕。[结论]肝局灶结节增生回声不均,有晕环,未检出中心及分支血流信号是误诊主要原因,认识其病理分型,结合临床有助于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1.
1 病例介绍患者,男,47岁。因腹泻3月余至我院就诊,腹泻水样,每日3次~5次,无脓血便,无里急后重,曾按结肠炎治疗1月无效。我院门诊胃镜及钡剂灌肠未发现胃肠道器质性变化。肝功、血糖正常范围。B超示右肝右叶8.3cm×7.0cm×8.8cm低回声区,提示肝癌。血AFP1122μg/L。B超下经皮活检病理:肝细胞肝癌。诊断原发性肝癌并在我院行肝动脉介入栓塞术,灌注碘油15mL。术后第3天腹泻停止,1月后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灌注丝裂霉素、阿霉素、5-氟尿嘧啶及碘油7mL。复查B超肝右叶占位灶4.0cm×4.0cm×3.2cm。血AFP407μg/L。随访4月腹泻未复…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肝癌以肝内囊性病为特点者(下称“囊性肝癌”)误诊误治率高.本文分析了自1988年11月至1991年10月所收治108例原发性肝癌中的4例囊性肝癌的诊治体会.1 临床资料 4例中男3例,女1例,年龄35岁~68岁;病程3天~l月余;均有右上腹不适或疼痛;伴畏寒发烧1例,扪及右上腹肿物2例,腹水或黄疸各1例;AFP>400ng/ml例;BUS示肝占位1例;3例术前CT检查均示肝内囊性占位,1例术后CT检查示肝多发结节.2 诊断 术前诊为肝癌1例,肝囊腺瘤或癌难定1例,术前乃至术中误诊为“肝脓肿”和“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各1例.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肝细胞癌”2例,2例依临床、AFP、BUS 、CT综合诊断为囊性肝癌.  相似文献   

13.
肝细胞肝癌肺转移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下称肝癌)肺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对105例肝癌肺转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性别、肝功能、血清AFP、γ-GT水平、肝内肿瘤情况及其治疗、肺转移灶情况及其治疗、肺外其它部位转移进行Cox回归模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寻找肝癌肺转移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并对死亡原因进行统计分析;采用K ap lan-M e ier进行生存率分析,进行Log-rank组间生存率差异显著性的比较。结果肝内肿瘤大小、Ch ild-pugh分级、肝内肿瘤手术切除、γ-GT、肺转移同时伴有胸水以及肺转移灶的治疗对肝癌肺转移患者生存有明显影响。20.0%(16/80)因肺转移导致死亡,且全部为双肺多发性转移。66.2%(53/80)因肝内肿瘤进展导致肝衰竭死亡。诊断肝癌至死亡时间的均值为(684±68)天,中位值487天;发生肺转移后生存时间的均值为(264±28)天,中位值为179天。结论肝细胞肝癌肺转移患者绝大部分死于肝内肿瘤未控,积极控制肝内肿瘤有重要意义;肺多发性转移,应积极行肺动脉化疗。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102例伴肝外转移的原发性肝癌,并就影响肝外转移的因素作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肝癌肝外转移临床发现率为16.7%;肝外转移与血小板计数、肝癌病理分型、病灶直径、肝硬化等有关;指出抗肝癌转移治疗在临床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自1960年1月至1977年12月我院共收治经肝叶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181例,有8例进行了再次手术探查,其中3例作了肝叶切除术,2例为腹腔内转移癌切除。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肝癌肝内转移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门脉逆流与肝癌肝内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炎肝且、非肝炎肝癌组、肝炎组与对照组的门静脉-肝动脉瘘、门静脉逆流的发生率。结果肝炎肝癌组、肝炎组门静脉逆流的发生率均高于非肝炎肝癌组(P<0.05,P<0.01),且肝炎肝癌组最高(P<0.05,P<0.01,P<0.001);肝炎肝癌组肝内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肝炎肝癌组(P<0.01);肝炎肝癌组与非肝炎肝癌组肿块内及周围的门静脉-肝脉瘘发生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门静脉逆流是引起肝癌肝内转移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29岁,农民,住院号:5180。因右季助部间断放射样疼痛一个月,某院诊断为“肝癌”,于1991年12月7日来我院治疗。于二年前曾患右上肺结核,经抗结核治疗六月而愈。检查:全身检查无异常发现。肝、脾不大,腹水征(—),体表淋巴结不大。胸片:右上肺结核已钙化。血沉不快,肝功能、转氨酶、AFP、CEA、血常规等均在正常范围。肝脏 B 超:肝右前叶探及4.9×3.3×2.0cm 弱回声团,略凸出肝表,内部回声不均,包膜不完整。肝  相似文献   

18.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采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能使生存时间延长6~18个月,个别生存有达5年者.随着生存期有所延长,引起血行转移机率也相应增加.常见转移部位为肺、脑及肝内转移,肝癌转移至锁骨、胸骨者非常少见.现报告2例如下:例1,男,60岁,肝区痛,食欲下降,乏力,消瘦1个月.30年前曾患黄疸性肝炎.查体:胸部检查无异常.肝上界左锁骨中线第6肋间,剑突下6cm,右肋下3cm,边缘结节感.B超检查发现,肝右叶9.1×5.9cm低回声反射区,边界不清,内部结构不均匀,门静脉、脾静脉增宽,诊断:肝右后叶占位性病变合并肝硬化.CT显示肝右叶有一直径10cm圆形肿块,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肝外转移灶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明  郭荣平  林小军  陈敏山  李锦清 《癌症》2000,19(7):690-692
探讨原发性肝癌肝外转移的某些特性。方法:收集11年内在我院施行了根治性肝切除术,后出现肝外转移而肝内无复发的35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5例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分别于术后1个月到8年出现临床可以查知的转移灶而无直内复发,其中8例,患者于术后3-8年才发现肝外转移灶。  相似文献   

20.
尹小兰  许青 《现代肿瘤医学》2016,(15):2419-2422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中的 KRAS 与 BRAF 基因突变机率及特征,研究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及对治疗的意义。方法:收集肝癌患者血液(51例),观察组25例,为肝癌伴肝外转移患者;对照组26例,为病灶局限于肝脏的肝癌患者。所有的患者抽取外周血10ml,从血样中游离 DNA,采用人类 KRAS /NRAS 基因突变联合检测试剂盒及人类 BRAF 基因 V600E 突变检测试剂盒分别对 KRAS 基因和 BRAF 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并分析基因突变机率及与其突变特征。结果:51例肝癌患者中,伴肝外转移患者 KRAS 基因突变率(24%,6/25)明显高于无肝外转移患者 KRAS 基因突变率(0%,0/26;P <0.05);肝癌患者中 BRAF 基因突变率为0%(0/51)。结论:本研究表明肝癌患者 KRAS 基因会发生明显的突变,且肝癌伴肝外转移患者,KRAS基因突变频率明显增加。未检测出 BRAF 基因突变或 BRAF 基因突变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