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香连软胶囊的体外抑菌和体内抗菌效果。方法测定香连软胶囊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又以福氏志贺菌感染小鼠,然后用香连软胶囊灌胃,以判断其体内抗菌效果,并计算半数有效量(ED50)。结果香连软胶囊对10种常见致病菌有较强的体外抑菌作用。口服一定剂量香连软胶囊的被感染小鼠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其对小鼠的ED50为0.47g/kg·d,95%置信区间为0.24~0.94g/kg·d。结论香连软胶囊的体内、外抗菌作用均较明显,此实验结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药效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国产罗红霉素体外抗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国产罗红霉素体外杭菌作用,并同大环内醋类其它杭生素进行比较。方法:未用二倍平皿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影响因素的作用,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杀菌浓度(MBC),未用平皿菌落计数法绘制杀菌曲线。结果:国产罗红霉素与红霉素具有交叉耐药性,红霉素的MIC多等于国产罗红霉素MIC的1/2或1/4。国产罗红霉素对于所采用实验菌株的MBC要大于MIC的4 --16倍。106 CFU · ml -1以下的细菌接种量几乎不影响国产罗红霉素的MIC。随着pH的增高,细菌对国产罗红霉素的敏感性增大。人血清可使国产罗红霉素MIC升高。结论:国产罗红霉素的杭菌谱与红霉素相同,体外杭菌活性略弱于红霉素或相近,但优于交沙霉素、麦迪霉素和柱晶白霉素,为一抑菌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醇质体和脂质体作为克霉唑经皮给药载体的体外渗透性及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注入法制备克霉唑醇质体和脂质体,采用Franz扩散池和鼠皮进行体外渗透实验,HPLC测定药物浓度并计算药物稳态透皮速率、时滞和皮内滞留量;采用二倍稀释法测试抗菌活性。结果测得克霉唑醇质体的经皮渗透速率和皮内滞留量分别是20.4和656.52μg·cm-2,与脂质体相比提高了2.59和1.09倍;醇质体的时滞为0.32h,仅是脂质体的11%。克霉唑醇质体对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分别是7.80×10-3,1.95,7.81,31.3μg·L-1,是脂质体MIC的50%,50%,12.5%和50%;MBC的变化趋势与MIC类似。结论克霉唑醇质体的经皮渗透性和抗菌活性都优于其脂质体,醇质体是一种有效的经皮给药载体。  相似文献   

4.
两种预防新生儿眼炎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测定并比较2种用于预防新生儿眼炎的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肉汤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结果:硝酸银滴眼液对新生儿眼炎常见致病菌金葡菌、肺炎球菌与淋球菌的MIC50为<4~8μg·ml-1,MBC90为8~32μg·ml-1;聚维酮碘滴眼液对受试菌的MIC50为64~256μg·ml-1,MBC90为512μg·ml-1。结论:硝酸银滴眼液和聚维酮碘滴眼液对新生儿眼炎常见致病菌都具抑菌和杀菌作用,但硝酸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蒜氨酸最低抑菌浓度(MIC)与最低杀菌浓度(MBC),探讨蒜氨酸体内外抗菌机制。方法 体外微量稀释法检测蒜氨酸MIC和MBC,荧光显微镜观察菌体表面蒜氨酸,探讨蒜氨酸抗菌机制。体内蒜氨酸和青霉素分别治疗金葡菌感染家兔脓肿,检测脓汁标本中细菌存活情况,探讨体内蒜氨酸抗菌作用。结果 蒜氨酸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3.047 μg·mL-1、6.094 μg·mL-1、0.386 μg·mL-1、0.386 μg·mL-1,蒜氨酸体外无杀菌活性。浓汁标本:死菌率蒜氨酸治疗组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 < 0.01),与青霉素治疗组无明显差异(P > 0.05);活菌率蒜氨酸治疗组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 < 0.01),与青霉素治疗组无明显差异(P > 0.05)。结论 蒜氨酸与菌体蛋白、细菌酶蛋白结合阻断细菌与环境物质交换,抑制细菌生命活动,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无杀菌活性;蒜氨酸体内代谢成大蒜素,具有较强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京万红组方成分中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及冰片的体外抗白色念珠菌作用。方法:以白色念珠菌为研究对象,K-B纸片扩散法分别测定50,100,150 g·L-1的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冰片及制霉菌素药液抑菌圈直径;采用试管双倍稀释法和棋盘法,测定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冰片、制霉菌素分别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测定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冰片两两联用及3种组分联用的MIC,计算出联合抑菌分数(FIC)。结果: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冰片MIC分别为160,1 280,320 mg·L-1;MBC分别为640,20 480,640 mg·L-1。盐酸小檗碱与黄芩苷联用FIC指数0.5,为协同作用;黄芩苷与冰片联用FIC指数为0.625,为相加作用;盐酸小檗碱与冰片联用FIC指数为0.5,为协同作用。3种组分药物联合使用FIC指数为0.375,有一定的协同作用。结论: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冰片对白色念珠菌均有抑制作用,且3种组分药物联合使用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申克孢子丝菌的体外抑菌作用,进一步明确香鳞毛蕨有效部位的抗菌谱。方法 取4株申克孢子丝菌为受试菌株,培养至酵母相,分别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抑菌圈直径和微量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与最低杀菌浓度(MFC)。结果 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4株申克孢子菌酵母相的抑菌圈平均直径为25.5 mm,对4株申克孢子丝菌酵母相的MIC几何均数为生药0.18 mg·mL-1,但 MFC>生药20 mg·mL-1。结论 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申克孢子丝菌酵母相有较强抑菌作用,但无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蔚青  金建忠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5):1821-1824
目的:考察用SFE-CO2萃取(SFE-CO2)技术和水蒸气蒸馏法(HD)提取的熏衣草精油的体外抗微生物活性,比较两者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滤纸片琼脂平板扩散法和琼脂稀释法检测SFE-CO2和HD熏衣草精油对4种细菌和4种真菌的抗菌活性,采用GC-MS技术对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两种提取法的熏衣草精油对测试的所有微生物均具有不同程度抗菌作用,SFE-CO2萃取物抗细菌与抗真菌作用均较HD精油强,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63~3.33 g·L-1,最低杀菌浓度(MBC/MFC)为1.04~5.00 g·L-1。GC-MS法分别鉴定出SFE-CO2和HD精油的34种和29种化合物,其质量分数为出峰物质总量的95.51 %和98.39 %,两者主要成分中乙酸芳樟酯和乙酸薰衣草酯含量相差较大。结论:SFE-CO2和HD熏衣草精油均对试验菌株有抗菌活性,SFE-CO2法提取的熏衣草精油抗菌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锦珠颗粒药液体外抗菌的药效。方法钢管法体外检测抑菌活性,二倍稀释法检测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锦珠颗粒药液除对白念珠菌无抑菌作用外,对其它四种菌均有不同程度地抑制作用,其抑菌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葡萄球菌。结论锦珠颗粒药液对绿脓杆菌有效抑菌为0.7324原生药/m L,杀菌浓度为11.72 mg原生药/m L;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浓度为23.44 mg原生药/m L。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肠炎颗粒的抑菌作用进行探讨。方法:用试管法研究肠炎颗粒对9种临床常见致病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试管培养24-48h,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低抑菌浓度为0.039g生药/ml,对伤寒沙门氏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大肠埃希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福氏志贺菌最低抑菌浓度为0.31~0.62g生药/ml。结论:肠炎颗粒对9种实验细菌均有抑菌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忍冬叶总黄酮的分离工艺及其对9种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以河南封丘忍冬叶为研究对象,以总黄酮为主要考察指标,通过大孔树脂柱色谱分离得到忍冬叶总黄酮,并对其进行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抑菌圈活性等体外抗菌评价。结果:建立了忍冬叶总黄酮简便、有效的分离工艺,证实了忍冬叶总黄酮对9种供试病原菌具有较好的广谱抑菌性(MIC为1.95~62.5 g·L~(-1),MBC几乎均为125 g·L~(-1))。此外,当忍冬叶总黄酮部位同时含有较多绿原酸(4.2%)时,不仅得率高(10.5%),活性也更强。结论:忍冬叶总黄酮具有较好的广谱抗菌性,可以将其开发抗畜禽病原菌药物或者饲料添加剂,这也为忍冬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金莲花总黄酮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金莲花总黄酮(FTLR)体内外的抗菌活性。方法:体外抗菌实验,采用营养肉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14个菌株进行试管连续稀释法和营养琼脂扩散法测定FTLR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体内实验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26002-6标准株感染昆明种小鼠作为模型,模型小鼠被随机分为FTLR 440,220,110 mg.kg-1剂量组,金莲花片2 400 mg.kg-1对照组(金莲花片2 400 mg.kg-1与FTLR 440 mg.kg-1的生药剂量相等)及模型对照组,以感染后24,48 h小鼠的死亡率为指标,观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内抗菌活性。结果:在体外抑菌实验中,FTLR对13个细菌标准菌株和10个临床株均有抑制作用,其MIC和MBC均低于双黄连口服液;在体内抑菌实验中,FTLR各剂量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48 h死亡率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440 mg.kg-1组死亡率低于金莲花片2 400 mg.kg-1组。结论:对多种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相等生药量的总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强于金莲花片。  相似文献   

13.
飞龙掌血乙醇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飞龙掌血乙醇提取物体外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作用,为进一步开发根管消毒新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微量肉汤稀释法确定飞龙掌血乙醇提取物体外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BC);常规扫描电镜制样,观察细菌细胞形态的变化;采用RT-PCR技术获得互补DNA,PCR技术扩增白色念珠菌毒力因子SNF2和PDE2基因片段,产物进行电泳分析.结果:飞龙掌血乙醇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7.5 g·L-1,最小杀菌浓度为15.0 g·L-1;扫描电镜观察药物作用后菌体呈现不规则形态,表面有明显的凹陷、裂痕;随着药物浓度增加,毒力因子SNF2和PDE2的表达量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飞龙掌血乙醇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有较好的抑菌活性;推断该药物是通过抑制或干扰毒力因子SNF2和PDE2转录过程的表达,从而抑制致病性菌丝形态的形成及破坏细菌细胞壁的完整性,达到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线叶菊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研究线叶菊体内、外的抗菌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体外抗菌实验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线叶菊对12种临床常见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体内抗菌实验采用小鼠ip细菌的干酵母混悬液,观察7 d内动物的死亡率。利用透射电镜对部分病原菌与线叶菊作用前后的细菌形态学进行考察。结果:线叶菊对12种临床常见病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和杀菌作用,特别是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0.43 g.L-1,MBC为0.86 g.L-1。体内实验高剂量组对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药肺炎克雷伯氏菌导致的感染动物均具有保护作用,呈量效关系,中剂量组对绿脓杆菌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仍有作用。电镜结果显示线叶菊能够消融细菌的细胞壁。结论:线叶菊对12种临床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均优于双黄连口服液,特别是对头孢阳性对照组无作用的耐药绿脓杆菌仍具有抑菌和杀菌作用。体内抗菌实验结果表明线叶菊对小鼠全身感染动物模型具有保护作用,特别对头孢克肟无作用的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的感染动物依然具有保护作用。同时线叶菊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壁。  相似文献   

15.
大黄等5味中药及单体成分对临床多重耐药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大黄、丁香、蒲公英、姜黄、金银花5味中药及大黄素、芦荟大黄素、丁香酚、咖啡酸、绿原酸和姜黄素对临床多重耐药菌的抑制作用。方法: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各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记录细菌连续24 h的吸光度A595,绘制生长曲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细菌可溶性蛋白质。结果:大黄的抑菌效果显著,MIC在6.25~12.50g·L-1;丁香的抑菌谱最广,对所有实验菌株均有抑菌作用,MIC在3.13~25.00 g·L-1,蒲公英、金银花和姜黄在本实验中未见抑菌活性;6种单体药物在实验中对铜绿假单胞菌均没有抑菌效果;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和丁香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优于其他临床耐药菌株;大黄素的抑菌效果显著,MIC在1.95~15.63 mg·L-1;芦荟大黄素的抑菌效果稍弱,MIC在2.34~75.00 mg·L-1;丁香酚是唯一对鲍曼不动杆菌有抑菌活性的单体化合物,MIC在5.32~10.64 mg·L-1;姜黄素、咖啡酸、绿原酸在实验中未显示抑菌活性。大黄素作用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及可溶性蛋白表达发生明显改变。结论:大黄和丁香以及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丁香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临床多重耐药菌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和丁香酚分别是大黄和丁香发挥抑菌作用的主要成分,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泛昔洛韦胶囊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泛昔洛韦胶囊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与相对生物利用度,以评价其生物等效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12名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 po 单剂量500 mg泛昔洛韦胶囊与参比片后,血浆中代谢物喷昔洛韦药时数据经3P97程序拟合后,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泛昔洛韦胶囊与参比片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max(0.774±0.190),(0.748±0.181)h;cmax(4.207±1.079),(4.303±1.271) mg·L-1;AUCo~∞(15.476±3.654),(14.828±3.420) mg·h·L-1。用梯形法计算所得的AUCo~t 分别为(14.622±3.605),(14.072±3.459)mg·h·L。泛昔洛韦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4.5±10.2)%。结论 泛昔洛韦胶囊与参比片剂为生物等效制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咽舒宁颗粒的祛痰、镇痛、抑菌等药效。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阳性药和咽舒宁颗粒高、中、低剂量组(11.00,5.50,2.75 g·kg-1),ig 7 d,采用小鼠气管酚红排泌实验观察其祛痰作用,小鼠热板实验和醋酸扭体实验观察其镇痛作用,采用体外抗菌实验观察其对相关细菌的抑菌作用。结果:咽舒宁颗粒可增加小鼠离体气管酚红排泌量(P<0.05或P<0.01);提高热板所致小鼠的痛阈值(P<0.05);对抗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增加(P<0.05或P<0.0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小抑菌浓度(MIC)0.250 g·mL-1,最小杀菌浓度(MBC)0.500 g·mL-1]、甲型溶血性链球菌(MIC 0.062 g·mL-1,MBC0.250 g·mL-1)、乙型溶血性链球菌(MIC 0.031 g·mL-1,MBC 0.062 g·mL-1)、变形杆菌(MIC 0.125 g·mL-1,MBC 0.250 g·mL-1)、肺炎链球菌(MIC 0.125 g·mL-1,MBC 0.500 g·mL-1)有较强的体外抑菌作用。结论:咽舒宁颗粒具有明显的祛痰、镇痛和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蒜超临界萃取物体外抗真菌活性。方法:采用培养基药物浓度稀释法测试大蒜超临界萃取物对15株皮肤癣菌(上海株:断发毛癣菌、大脑状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羊毛状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武汉株:红色毛癣菌、须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无色红毛癣菌、犬小孢子菌、羊毛状小孢子菌、絮状毛癣菌、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大蒜超临界萃取物对上海株(断发毛癣菌)、武汉株(须毛癣菌、羊毛状小孢子菌及无色红毛癣菌)4株菌株的MIC为3.13 mg·L-1,对上海株(石膏样小孢子菌、羊毛状小孢子菌)及武汉株(羊毛状小孢子菌)3株菌株的MIC为1.56 mg·L-1,对上海株(大脑状毛癣菌、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武汉株(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及白色念珠菌)7株菌株的MIC均小于0.78 mg·L-1。杀菌实验结果显示对上海株(石膏样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武汉株(猴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4株菌株的MBC为6.25 mg·L-1,对上海株(断发毛癣菌、羊毛状小孢子菌)、武汉株(红色毛癣菌、无色红色毛癣菌及犬小孢子菌)5株菌株的MBC为3.13 mg·L-1,对大脑状毛癣菌上海株的MBC为1.56mg·L-1,对上海株(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武汉株(石膏样毛癣菌、白色念珠菌)4株菌株的MBC均小于0.78 mg·L-1。结论:大蒜超临界萃取物对15株皮肤癣菌有较强的体外抗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