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55岁,因咳嗽、咳痰3个月,加重伴气喘、消瘦1个月人院。患者于3个月前出现阵发性咳嗽、咳白色黏痰,夜间及晨起时明显。1个月前症状加重。当地医院心脏彩超示中度心包积液,胸部X线示双肺无明显实质性病变.心影增大。  相似文献   

2.
周光新  赵建宁 《人民军医》2008,51(9):619-620
1病例摘要 患者女,35岁。因右髋部疼痛6个月入院。患者于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髋部隐痛,持续性发作。经当地医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行保守治疗未见明显好转。1个月前右髋部疼痛反复发作,逐渐加重,休息后无缓解,伴夜间盗汗。  相似文献   

3.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38岁。因右耳呜、听力下降3个月,伴流脓1个月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出现右耳呜、闷塞感,伴听力下降,近1个月来右耳流黄色黏脓,量少,无臭,不带血丝,有时脓液量多,味臭,曾多次以“慢性中耳炎”于当地医院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无明显好转。近10天出现耳深部疼痛、右侧头痛,眩晕,伴恶心,无呕吐。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78岁。因记忆力明显减退2个月余,双下肢乏力1个月就诊。患者既往体健。2个多月前出现记忆障碍,1个月前出现双下肢乏力,伴轻微颤抖,行走不稳。近半个月来出现严重记忆障碍和轻度定向紊乱,伴精神淡漠、行为呆滞。门诊检查未见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患者和家属均否认有脑外伤和脑中风史。临床疑为老年性痴呆而建议行脑血流灌注显像。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38岁。因左侧鼻塞不适5个月,加重1个月就诊。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鼻塞,后自行从鼻腔内拽出息肉状组织,未行任何治疗。近1个月左侧鼻塞症状加重,逐渐为持续性,涕不多,偶有黄色脓性涕,伴有头痛,以前额部为主,并伴嗅觉减退。于当地医院取鼻腔组织活检诊断为鼻腔血管外皮瘤,考虑有恶变可能。查体:左侧鼻腔可见灰白色肿物,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34岁,汉族,孕3流3。其结婚8年避孕,第9年第1次怀孕。于孕3个月无明显诱因自然流产;半年后,第2次怀孕。孕4个月,B超示胎儿不发育,胎龄仅1个月大小。行人工流产术。1年后,第3次怀孕,孕5个月,B超检查胎儿仍不发育。行人工流产术。患者自述月经规律。孕期无药物及射线接触史,夫妇非近亲结婚,其丈夫无烟酒嗜好,家系调查。患者的外祖母孕7产4,有3次流产史。  相似文献   

7.
患者 女,25岁。以活动后胸闷、气急6个月,加重1个月就诊。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于上楼、体力劳动时出现胸闷、气急,休息后缓解。近1个月来病情加重,只能从事一般家务劳动。体检:胸骨左缘第Ⅲ肋间可闻及Ⅱ/6级收缩期柔和杂音。  相似文献   

8.
经皮开窗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引起的缺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经皮开窗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引起的内脏及下肢缺血。方法 6例主动夹层并发内脏及下肢缺血患者行经皮开窗术,所有患者皆是Stanford B型夹层,累及的血管有肾动脉(3条)、肠系膜动脉(1条)和下肢动脉(6条)。4例行单纯经皮开窗术,1例行开窗及左肾动脉支架置入治疗,1例行开窗及腹主动脉和双侧髂总动脉支架置入治疗。1例患者于开窗后1个月行支架移植物复合体(stent—graft)腔内隔绝术。结果 所有6例患者血管重建均成功,其中4例缺血症状消失,2例明显减轻。随访4~12个月,平均7.6个月,1例患者术后3个月死于主动脉破裂出血,余5例仍存活。无严重的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经皮开窗术或经皮开窗结合支架置入是1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主动脉夹层引起的内脏及下肢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邓一辉 《人民军医》2010,(8):602-602
1病例报告 患者女,54岁。因前臂、下肢皮下结节6个月,面部结节3个月,自觉面部轻度胀痛就诊。患者6个月前左前臂出现一花生米大小的皮下结节,无明显自觉症状,未治疗,后逐渐于下肢出现数个黄豆大小皮下结节,口服“消炎药”,但结节未消退。近3个月来,先左面颊部出现紫红色结节,质地硬,轻度胀痛,患者用力挤压结节后,结节扩大形成-拳头大小斑块,此后右面颊部对称出现同样紫红色皮下结节,并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白芨加明胶海绵栓塞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5月至2003年5月用白芨加明胶海绵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病人50例,采用Seldinger技术,对5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栓塞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48个月行临床与B超随访观察疗效。结果:超选择性插管及栓塞成功率为100%,栓塞后绝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消失,随访16—48个月,1例因子宫感染坏死行子宫切除,1例40个月后肌瘤又增大行子宫切除,2例闭经,15例肌瘤消失,31例肌瘤不同程度的缩小。结论:白芨加明胶海绵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保留子宫及其功能的治疗措施,可使子宫肌瘤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肌瘤实体进行性缩小或消失。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纵向观察Bell面瘫患者面神经的MR强化特征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纵向观察性研究,前瞻性连续纳入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6例临床诊断为单侧Bell面瘫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发病3天内、1个月、3个月三次MR面神经增强扫描,根据3个月后患者面瘫恢复情况分为完全恢复组和不完全恢复组。每次MR检查对患者进行轴位T1WI三维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序列(T1-3D-MP RAGE)增强扫描,把面神经分为用于评估强化程度的五个节段,并对各节段面神经强化程度进行1~3级的分级标识。结果 完全恢复组21例,不完全恢复组5例。发病3个月后不完全恢复组的内听道底段、迷路段、膝状神经节及鼓室段强化程度均高于完全恢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发病3天内和1个月后的内听道底段、迷路段、膝状神经节、鼓室段、乳突段及发病3个月后的乳突段强化程度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患侧面神经早期异常强化程度与患者最终预后无直接相关性,但是3个月后仍有多节段异常强化提示患者3月后甚至更远期的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肾脏子宫内膜异位症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35岁。右侧腰痛5个月,血尿1个月。患者于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腰部绞窄性疼痛.无尿急、屎痛,无畏寒、发热,至当地医院就诊,拟“肾炎”,给予抗生素治疗,症状无缓解。1个月前又出现间歇性、全程肉眼血尿,遂来我院就诊。体检:腹平软,肝脾及双肾未触及,右肾叩击痛( ).沿输尿管走行区压痛( )。实验室检查:屎常规示满视野红细胞。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13岁。尚无月经来期。自1年前发现双侧乳腺较同龄儿大,开始发育并逐渐下垂,近4个月来增大明显,伴类似于重症肌无力样行走困难1个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严重急件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临床治疗后,CT复查肺内残留病变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 对124例治疗后的SARS患者进行CT复查随访,失访13例,资料完整111例,对平均病程第3、6、12及18个月行螺旋CT检杏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其影像动态变化的特征。结果 病程18个月内,相继有70例(占63.1%)患者肺内CT表现恢复止常。6、12、18个月时CT主要征象:(1)磨玻璃样病变残留率分别为33.3%(37/111)、24.3%(27/111)、20.7%(23/111)。(2)小叶间隔或小叶内间质增厚残留率分别为37.8%(42/111)、28.8%(32/111)、25.2%(28/111)。以上2种主要病变在随访期内的总体变化经对比分析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胸膜下弧线影15例,随访期内病变有不同程度的吸收,但无一例病变消失。(4)不规则纤维条索影18个月时残留率17.1%(19/111)。少见征象:(1)实变病灶1例,病程第12个月完全吸收。(2)空洞病灶2例,1例于病程第12个月基本吸收,1例随访期内末完全吸收。(3)牵拉性支气管扩张1例,随访期内无明显变化。(4)小结节灶3例,1例病程第12个月基本吸收,2例无明显变化。结论 病程第18个月SARS患者肺内磨玻璃样病变残留率为20.7%。17.1%的患者残留局限性肺间质纤维化改变。对肺内残留磨玻璃样病变的患者继续定期随访间隔6~12个月为宜,其他患者可以延长随访间隔时间至12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5.
<正>脓疱疮是一种常见的浅表皮肤感染性疾病,这种感染具有自限性,通常会在几个星期内自行消退而不留瘢痕[1]。由脓疱疮继发传染性湿疹样皮炎的病例在临床上容易误诊,我院治疗脓疱疮继发传染性湿疹样皮炎1例,疗效较好。1 病例报告患者,男,17岁。2021-11-30因双下肢起红斑、脓疱、黄痂,伴疼痛2个月来我院就诊。2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右下肢出现红斑、脓疱,逐渐增多。1个月前曾就诊于外院,治疗效果欠佳,仍有新发皮疹,渗液严重,  相似文献   

16.
张婷  张岚  叶猛  唐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2020,29(11):1154-1158
【摘要】 目的 以Calenderview日历访视系统为基础,建立中重度外周动脉疾病(PAD)患者腔内治疗后步行锻炼的信息化随访系统,了解其效果。 方法 设计3个月的步行锻炼方案,并在患者出院前教会患者完成1、2次步行锻炼,记录患者6 min步行试验情况;在Calenderview内建立步行锻炼随访模块,根据随访需求设置相应功能配合便携式手环,将中重度PAD患者纳入随访系统,做到对患者步行锻炼的远程提醒和监督;利用系统推送PAD疾病患者专用的行走受损问卷,了解患者的行走情况;在完成3个月干预后及在6个月随访时由系统推送随访信息完成现场踝肱指数(ABI)、血流通畅率和6 min步行试验的检测后,分析及统计以上数据,了解该系统作为随访手段在患者步行锻炼干预和随访中的应用情况。结果 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共纳入研究对象42例,步行锻炼干预期3个月内的系统使用率为100%;6个月的系统使用率为95.1%;行走受损问卷在干预前、干预3个月时和6个月随访时均由信息化管理平台收集完成,平台利用率100%。现场随访情况:干预期3个月后42例患者中仅1例患者血流存在问题,结束随访,再次手术干预,其余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血流均通畅、患者6 min步行距离(t=8.36,P<0.01)和行走受损问卷得分(t=6.99,P<0.01)均显著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随访时,41例患者中33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血流通畅,另8例患者需再次手术干预结束随访、患者6 min步行距离(t=6.99,P<0.01)和行走受损问卷得分(t=5.39,P<0.01)均显著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3个月和6个月随访时相比,两者血流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46, P=0.11)、6 min步行试验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P=1.21),而行走受损问卷得分3个月优于6个月时随访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P=0.00)。结论 步行锻炼有益于患者的3个月和6个月的血流通畅率和步行能力,以Calenderview为基础的随访系统可提高患者步行锻炼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对肺栓塞患者溶栓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米宏志  王金城  杨浩  丁健  朱明  陆遥 《中华核医学杂志》2001,21(3):162-164,I001
目的评价肺通气/灌注显像监测肺栓塞患者治疗疗效的价值。方法47例确诊为肺栓塞的患者,男27例,女20例,平均年龄(52.8±16.1,19~81)岁。受累肺段共564段,平均(12.5±4.6)段。分为3组,第1组为病程1周以内,共17例;第2组为病程在1~2周及病程大于1个月而近2周有发作或加重,共16例;第3组为病程>1个月而无近期发作,共12例。另有2例病程大于2周、小于1个月。溶栓抗凝治疗5~10d后复查,8例口服抗凝剂6~18个月后再次复查。均于治疗前及溶栓后5~10d、单纯抗凝2~4周后行肺灌注显像,采集条件一致。结果第1组患者有75.5%肺段血流灌注改善,第2组有74.3%肺段血流灌注改善,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第3组仅见5.3%的肺段有改善,与前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2例病程大于2周、小于1个月的患者亦有明显疗效。8例长期口服抗凝剂的患者,有87.5%肺内血流灌注进一步改善。结论肺通气/灌注显像在肺栓塞患者疗效评价中有重要价值。以病程2周为时间窗,溶栓疗效显著。病程在2周以上甚至大于1个月的肺栓塞患者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8.
国产胆道金属支架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国产胆道金属支架应用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72例(70例恶性,2例良性)阻塞性黄疸患者施行经皮经肝穿刺植入国产胆道金属支架75枚。结果66例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成功,技术成功率92.7%(66/72)。支架植入术后1个月内黄疸缓解率97.0%(64/66),30d内死亡2例,早期并发症发生率7.6%(5/66)。44例随访2~24个月,随访率66.7%。42例恶性患者,随访5~16个月(平均11.6个月),9例存活,33例死亡;生存时间2~23个月,中位生存期5.3个月。随访3、6、12个月的支架通畅率分别为92.8%、89.9%、79.4%。支架再阻塞率14.3%(6/42),中位阻塞期3个月。2例良性梗阻患者,1例支架术后24个月仍通畅,1例术后3个月因其他原因死亡。结论国产胆道金属支架使用方便,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谭红  屈力  钟科  陈一 《西南国防医药》2012,22(11):1222-1223
目的观察评价BEGO种植系统种植术后1、3个月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20例患者共计植入种植体20枚,术后1、3个月定期随访,检查患者口腔卫生情况,通过探诊种植体周龈沟观察种植体周软组织情况,拍摄X线全景片检查种植体周硬组织变化,评价种植体术后短期临床效果。结果术后1、3个月,20例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吸收平均值分别为0.32mm、0.47mm,各有1例出现牙龈炎,经局部处理后炎症得以控制,未出现种植体脱落。结论采用BEGO种植系统修复的患者,术后软组织炎症出现少,边缘骨吸收在正常范围内,短期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中晚期胰腺癌动脉灌注吉西他滨化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经动脉灌注含盐酸吉西他滨方案对不同部位中晚期胰腺癌的治疗价值。材料和方法:65例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胰腺癌患者分成2组,研究组32例(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33—84岁,中位53岁)采用经动脉灌注盐酸吉西他滨治疗方案,对照组33例(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35—84岁,中位56岁)采用常规化疗方案。分析不同部位胰腺癌2种治疗方案的疗效、临床受益率(CBR)、不良反应和生存期。结果:研究组中位生存期11.0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0.6%、80.7%、57.1%、47.1%;对照组中位生存期8.0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0.9%、63.9%、33.6%、10.7%。胰头癌患者和胰体尾癌患者CBR分别为68.3%和37.5%(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0个月和7.0个月。两组肿瘤标志物CA199下降〉50%分别为51.9%、44.8%。可评价疗效的55例中单纯灌注13例,中位生存期8.0个月,化疗栓塞42例,中位生存期9.0个月。结论:经动脉灌注含吉西他滨方案对中晚期胰腺癌患者有较高的临床受益率,可延长其生存期;胰头癌的疗效优于胰体尾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